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8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小孩付酬式家务劳动要不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6 09: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父母就开始习惯于效仿西方国家,无论是在生活理念上还是平时的家庭教育行为中,每一处模仿都值得我们加以反思。不少家长或许会认为给予幼儿“付酬”式的家务劳动符合“等价交换”、“公平合理”的原则,但仔细琢磨一番,此种说法还是值得商榷的。为此,幼教专家呼吁,要理性看待幼儿“付酬”式的家务劳动很重要,其严重影响到孩子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
家务劳动不是商品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劳动是一种商品,可以出卖。但是,并不是所有劳动都是商品,比如社会公益劳动、自己家庭的家务劳动等,就不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而是伦理道德行为。家务劳动是家庭伦理道德范畴的劳动,是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对家庭理应尽的义务。
父母和子女是一种伦理关系。为人父母者,有义务出资、出力把子女抚养成人。包括给经济未独立的未成年孩子零花钱,也是尽义务的一种形式。不论父母是否指望将来依靠子女赡养,也不论是不是能够得到子女的报偿,凡是做父母的,都必须无条件地这样做,这是社会赋予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推卸。
把家务劳动当成商品会使孩子把亲子关系也当成是金钱关系
如果子女参加家务劳动也付给报酬,实际上就是把家务劳动也当成一种商品,家长和子女进行等价交换。家长出资购买孩子的家务劳动,孩子通过出卖劳动获得报酬,就会引导孩子把亲子关系也当成是一种金钱关系。现在,孩子没钱,需要钱,家长有钱,掌握支配家庭经济的权力,可以以金钱支配子女参加家务劳动。将来子女经济独立了,有钱了,他们不需要参加家务劳动挣钱了,家务劳动最终还是要落在家长的的身上。有一个孩子,过年时亲戚朋友给了不少的压岁钱,他有钱花了,父母再要他干活他就不干了。他说他有钱花,不需要挣钱了。家长花钱再也不动了。
把家务劳动当成商品后患无穷
单单是这种后果,还是小事。弄不好,还会引出更严重的后果。在未成年子女没有经济收入的时侯,家长负担子女的衣食住行之所需,也包括给一些零花钱,这都是在尽家长的义务。假如在子女经济未独立之前,就不再无偿地给子女必要的零花钱,而要子女通过参加家务劳动获得,这就等于家长是主动放弃了一部分抚养子女的责任。家长既然能放弃部分抚养的责任,那么将来子女也学着家长的做法,同样要放弃赡养老人的责任,那样问题可就严重了。
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跟孩子签订家务劳动劳务合同,无形中就淡化了父母子女亲情,而有意无意地强化了父母子女之间的金钱关系。如果父母子女之间完全成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联系百分之九十九也是表现在同样的现金交易,父母让儿子做一件事,儿子会问:你给多少钱?”父母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不给钱,就不做事。那么,父母有钱,你是父母;父母没钱了,就会如同陌路。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不具备起码的理论素养,从来也没有深入思索过,就提笔写文章,冒充家庭教育专家,极力鼓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要付酬金,说是适应市场经济社会,为了培养孩子的商品意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导。
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直都是血浓于水的关系,而金钱交换式的关系只能适用于资本家和雇佣者之间,父母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除了需要弘扬和宣传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意识以外,还应该倡导相应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概念。唯有如此,宝宝们才能因为付酬式的家务劳动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转自天天幼教 http://www.tiantianyj.com/yuer/linian/20131115/568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1-23 09:35:46 | 只看该作者
深表赞同,家务劳动是义务,付费太功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2-7 11:05:42 | 只看该作者
很在理,什么都建立在金钱基础上,孩子就太那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7 , Processed in 0.10215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