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怎么觉得昨天高考作文题这么垃圾呢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6-8 19:52:40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高考 "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事" 上海高考作文题考"思辨"  
日期:2013-06-08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东方网6月8日消息:昨天11时30分,高考语文考试交卷铃声响起,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随即在官网上公布今年上海卷作文题:“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此题一出,不少师生及社会人士想到了写“中国梦”。如何写?
  延续上海作文“范儿”
  教师对这道作文题的评价普遍较高。交大附中高三年级组组长、语文高级教师刘慧认为,今年作文题秉承了“上海风格”,比如从材料出发,多角度、开放性,比较大气。其实,这种命题“范儿”近几年有所延续,比如2010年“丹麦人不用细网捕鱼”、2011年“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2012年“心灵的微光”等基于短材料的作文,都比较活。
  同时,今年题目也带有一定引导性。在题目关键句中,出现“但”字,表明一种转折关系,也表明后半句“更重要的事”更重要。另外,文本中两次提及“思考”,显然需要考生以议论为主,写出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比较常用写法是从“小我”写到“大我”,从个人关注到他人乃至社会、国家、人类。这也就是为什么由此写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认为,今年的题目看似容易,但写起来有一些难度。首先自己认为的“重要事情”是什么?人各有别,事有不同,切合自己的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它不关乎其它价值判断;而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考生也要明确哪些是更重要的事,如责任与担当、诚信与忠诚、付出与献身、爱家与爱国、信念与理想等,不胜枚举。
  既辩证也不要落俗
  “作文题维持近几年一贯的‘思辨’风格,考查学生是否能全面看待问题,辩证思维如何。”上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如此评价。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倪文尖也认为,这个题目考得出学生作文立意的高下、思想的深浅。但他认为,这不是简单地让考生写理想,如果只是写“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写的内容又是些空洞的话,那就可能落入俗套,打高分就不合适。
  记者采访了一些考生,“中国梦”确实成了他们作文素材,不少人从个人梦想出发,畅想心中的“中国梦”。而刘慧认为,这道题虽有这层“蕴含”,但也不局限于此,只要自圆其说,可以跳出框架。比如考生也可这样表达:只有做好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实现自我、自我实现,从人的全体来看,就是实现了更重要的全体价值。换言之,从自己做起,也能成就共同事业,每个人的圆梦构成全中国的圆梦。她介绍,考生充满着多样性,每年阅卷都有出其不意的作文,有的文意十分独到。倪文尖甚至认为,考生可在文章中联系实际,谈谈中国的现实问题,或自己在价值选择上面临的困境,这样的文章会更实在、更出彩。
  多一份对青年人的关怀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也引发社会热议。不少社会人士建议,当申城5万余考生奋笔疾书“我的梦、中国梦”时,他们或许没有察觉,自己的梦想,也是中国的梦想;自己的困惑,也是现实的困境。希望阅卷者多一份对青年的胸怀与关怀,莫因其梦想不够高远而鄙夷,莫因其困惑的真实而不宽容。


http://www.news365.com.cn/zt/jkwzt/elysngk/gkzz/201306/t20130608_1217678.html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3-6-8 20: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21:0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3-6-8 14:07 发表


我记着这三怕好像是作文、古文、周树人来着,看来世道变了啊。


如果是这三个还有那么点意思,至少押韵啊。

他们编的那个念起来都不是那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6-8 22:17:3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辽宁的作文题目,唱唱反调。

鼠版的替换方法是有趣,但是,当我们在一堆沙中看见一粒珍珠,和在一堆沙中看见一坨屎,感受是很不一样的吧?哪样得到的是认可,哪样得到的是呕吐呢?

正如都是出名,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还是很不一样的。知道了,看见了,并不等同于认可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荷听雨 + 2 + 2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6-9 05:4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13-6-8 22:17 发表
关于辽宁的作文题目,唱唱反调。

鼠版的替换方法是有趣,但是,当我们在一堆沙中看见一粒珍珠,和在一堆沙中看见一坨屎,感受是很不一样的吧?哪样得到的是认可,哪样得到的是呕吐呢?

正如都是出名,流芳 ...



我不知道鼠兄如何想,我对于这道题,的确是不太满意的。

人怎么就不能是独特的人,而成了千篇一律的沙子了呢?
我们教育孩子,除了成为沙子,就只能是珍珠或者甚至一泡shi吗?
用的那个比喻,让我心情沉重。

你是那独一无二、拥有自身价值的你!这是我不断告诉孩子的话。
就凭这样的作文题,中国的高考就不值得参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0 + 10 做粒自得其乐的沙子有啥不好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6-9 08:11:48 | 只看该作者
无奈啊,现在这类意林式的文风弥漫到小学了,咱孩子学校也不能幸免,中考咋办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6-9 08:13: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Xieno</i> 于 2013-6-9 05:40 发表
我不知道鼠兄如何想,我对于这道题,的确是不太满意的。

人怎么就不能是独特的人,而成了千篇一律的沙子了呢?
我们教育孩子,除了成为沙子,就只能是珍珠或者甚至一泡shi吗?
用的那个比喻,让我心 ...


我们的教育千百年来,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为的是选拔能维护现有统治者利益的人。
所以,他要你成为那沙中的一颗珍珠,而不是告诉你每一粒沙子如何当好你自己,过好你那沙子的生活。

其实,我们大多数的人,归根结蒂不都是普通人吗? 我们教育更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大多的普通人活得更有尊严? 活得更自在和幸福?


一味教育孩子们出人头地,所以,我们离世界还很遥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6-9 08:44: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3-6-9 08:11 发表
无奈啊,现在这类意林式的文风弥漫到小学了,咱孩子学校也不能幸免,中考咋办啊?

可不是吗,我拿沙子和珍珠这个题目给尚在小学的孩子看,人家说“高考出这题,太幼稚了,我们早学过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0 + 10 握手,我在看你满篇是英文的心得记录,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09:23: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13-6-8 22:17 发表
关于辽宁的作文题目,唱唱反调。

鼠版的替换方法是有趣,但是,当我们在一堆沙中看见一粒珍珠,和在一堆沙中看见一坨屎,感受是很不一样的吧?哪样得到的是认可,哪样得到的是呕吐呢?

正如都是出名,流芳 ...


这不算反调,这些分析都说明了,那个故事其实是把毫无关系的一摞东西归并在一起,猛一看似乎有些道理,仔细一看啥都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6-9 10:26: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eno 于 2013-6-9 05:40 发表

helenminliang2013-6-9 08:09金钱+10做粒自得其乐的沙子有啥不好吗?helenminliang2013-6-9 08:09威望+10做粒自得其乐的沙子有啥不好吗? .



我不知道做自得其乐的沙子好不好。我只是认为,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不能简单的把大众去等同于沙子,把精英等同于珍珠。。。大众,该各有各的面目,而不是模糊的一个整体——如果是那样,沙子、螺丝钉、工具。。。不就成大众的代名词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6-9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eno 于 2013-6-9 10:26 发表



我不知道做自得其乐的沙子好不好。我只是认为,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不能简单的把大众去等同于沙子,把精英等同于珍珠。。。大众,该各有各的面目,而不是模糊的一个整体——如果是那样,沙子、螺丝钉、工 ...

从这个题目来看,您是站在微观的角度来看的,也就是所谓的沙子,就像蚂蚁一样,每粒沙子都有不同的,棱角,形状,大小,作为“人”来看分辨不出,也不想去分辨,作为沙子,他们知道。

而作为沙滩上的那个要分辨沙子,珍珠或者是屎的人,他们是不在意你每粒沙子的个性的,他只在意价值,是否有“用”,换个角度,就像楼上的妹妹说的,那个“人”是不需要沙子有什么个性和思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2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40 , Processed in 0.15984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