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3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你是否在欺骗自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3 23:5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呢,总免不了自欺欺人,我就是这样,常常犯了一个错误,别人指出的时候,为了面子死不承认,反倒找出无数借口来进行掩饰,越说就越觉得非常合理,慢慢的也不觉得自己错了,反倒成了真理的化身,于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了。 最近早教上开展了一场辩论,其中常看到一些观点,引起我的思考,不成熟,写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1、关于不求结果,只求过程 这个论点,本身是为了避免被别人说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做秀、炫耀,于是安慰自己自己并不在乎孩子学了什么,而在乎他一直在学。实际上呢,既然去做,就是抱着要让孩子从小就领先别人的目的,不输在起跑线上。 事实上呢,真的做到不求结果只求过程,更是不足取的。不重结果的学习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有目的的活动,如果只求经历过,而不在乎获得的结果,探究难免会流落为一种形式上的机械训练。说这种话,只能说明实施这种方法的父母是盲目的,仅仅是听说某种方法很好就迫不及待的去做。 2、广种薄收 很多人,尝试完这种教育方法,又去尝试另一种方法,他希望哪怕一种方法成功了,孩子就能成材了。某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这样,先不管是否适合于孩子,大量的灌输进去,只希望某些东西会有用,更不管对孩子是否有害。 我们农民都知道,因为土地太贫瘠,所以才广种薄收,但没有一个农民在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后,会因为薄收而欢欣的。我在坛子上,看到很多父母,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后,还在宣称不在意孩子有否收获,我只能哑然失笑。 3、孩子一直在快乐的学习 这是各种教育方法都在宣称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作为强迫式的灌输,是不会被别人认可的。可是,事实上呢?我相信孩子在接受一件事物初期的快乐,但是,长期的机械性的东西仍能保持孩子的快乐,对这一点我永远保持疑问态度。 对于很小的孩子,父母经常性的和他交流,就是他的快乐之源,不在乎其内容,但即使这样也要保持一个度,孩子心理上也要断奶,如果他的学习不是自主的过程,而是依赖于父母,无疑对他的今后是极其有危害的。 不说了,怕有人要和我讨论”子非鱼,按知鱼之乐“了 4、我教孩子,是为了他学知识,不是为了炫耀 我不知道什么算是知识,那天看一个帖子,谈论游戏,一位家长说,那个游戏中不能学习知识,我不能给孩子玩。呜呼,以前我们的报纸、电影都要负载教育功能,给我们洗脑。现在孩子连玩游戏都要学知识了。再有不可以给孩子看电视呀……,凡是让孩子开心的一概制止,只允许学习知识。 知识学了做什么,存起来生利息?不是要拿来用的么。没用的呢,不是来炫耀的么。不仅仅是Show给别人看就算是炫耀,让孩子显示哪些无实用价值的能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成就感一样是一种炫耀。  其实呢,仔细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欺骗着自己。你真的是在为孩子么,还是在为了自己呢。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到地把孩子放在了什么一个地位呢?最大的危险不是孩子不受教育,而是做父母的自以为自己不得了了,以为自己是个有见识的家长了,能够让孩子沿着自己设计的轨道勇往直前了。 什么时候我们不再把自己当作是高高在上的父母,不把自己当成无所不能的教师爷,我们能把自己也当成孩子,了解他所思、他所想,真心的留意他的一点一滴进步,了解他每个行为的来由,真心的赞美他,赏识他。也许这时候,我们真的是有资格来谈论教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3-4 00:54:20 | 只看该作者
机关枪走了,榴弹炮又来了!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3-4 08:36:12 | 只看该作者
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3-4 08:57:0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深刻,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3-4 09:23:46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迫击炮!
对楼主的观点,其他的认同,第一点不敢苟同:
不知楼主如何理解中庸和无为而为,请楼主介绍一下,拜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3-4 09:28:59 | 只看该作者
再次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3-4 10:33:30 | 只看该作者
qianqianmama+-->引用:qianqianmama 应该是迫击炮!对楼主的观点,其他的认同,第一点不敢苟同:不知楼主如何理解中庸和无为而为,请楼主介绍一下,拜托!
本人古文造诣不深,对中国哲学也没什么研究。按自己的理解简单说两句吧。 个人觉得孔子的:吾闻宥坐之器者“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我认为认为这是他所描述的中庸,也就是行事非极端把。这也许是最容易懂也最难做到的,有谁能满足于孩子成绩居于一个班的中游呢? 道家的无为,也不应该是无所作为,而是希冀依顺其自然,追求完美。 从生养孩子的角度,我对这些大道理并无兴趣,懂其理未必能身体力行。我觉得更有意义的是如何做,而且个人觉得运作的方法国外的很多日常的做法要比那些所谓的理论更有参考的价值。 同时,反对的意见是我最看重的,因为可以帮助自己不会走向偏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3-4 11:32:16 | 只看该作者
还是那句老话,对一件事,如果自己不了解,最好不要妄加评论,如果一定要说,就老老实实说不知道,这是最科学的态度。
确实,要说清楚中庸,无为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长篇大论,但可以明确地说,中庸绝对不是简单的不走极端,绝对不是居于中流水平,没想到jerryhao,对中庸是这种认识,不觉一阵失望。而无为而为,也肯定不是无为,“为无为,则无不为。”
说这些,只是想说明,楼主的第一点,不求结果,只求过程,并不是真正的不求结果,是因为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只管前进,不必再过于在意什么时候会得到结果,这是一种无为而为的心态,但无为而为,绝对不是不为,也不是稀里糊涂的为。
选几句《中庸》中的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3-4 11:41:49 | 只看该作者
心惊胆战!
我刚开始启动“优秀育儿计划”千万别犯以上错误!
时刻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3-4 13:01:35 | 只看该作者
qianqianmama+-->引用:qianqianmama 确实,要说清楚中庸,无为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长篇大论,但可以明确地说,中庸绝对不是简单的不走极端,绝对不是居于中流水平,没想到jerryhao,对中庸是这种认识,不觉一阵失望。
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因为你期望太高了。原来是出题考我呢,幸亏我不懂,所以找了一句孔老夫子的话来作注解,现在看来,以你的解读,当初孔老夫子感情也是错了的。真是人才难得,不得了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3:47 , Processed in 0.08078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