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47|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我的教育观和天才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23 14:3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批评全部出于求真的本能,没有针对个别网友的意思。
我觉得这也正是论坛的好处。可以让我们完全放下心理负担说真话。
至于我所说的是不是真理,可以通过辩论越来越清楚。
理越辩越明,请被批评者不要有压力

我的教育观是保守主义、自然主义加一点实用主义。我坚决反对激进主义,冒险主义和神秘主义。因为孩子是鲜活的生命。我无权改造他,更无权迫害他。

基于此,我反对doman,七天真,读经,胎教,爱与乐,卡尔维特等等,
这些东西有伪科学,更多的是将理论基础建立在神秘主义和玄学上,对这些理论我旗帜鲜明的反对。

今天,我们已经不是当初有病乱投医的年代,我们有成熟的早期教育方案可以参考。成熟的教育方案欧美有如下几种:

高瞻方案high scope
瑞吉欧方案 reggio emilia
蒙台梭利方案
开端方案 head start
儿童保育方案 child care

详细情况大家可以看我的帖子并自行搜索。

值得注意的是,小布什上台后搞了国家主义的方案,主张孩子早识字,早阅读,与主流方案抵触,目前争议比较大。但他们提出4岁孩子识字,应该还不算过于激进。

最后再说说我的天才观。我承认,这世界上的确有天才(genius而非talent意义上的天才)。
欧美有爱因斯坦,达芬奇,中国有毛泽东。

在这个论坛上也的确有天才。也许一些网友的孩子就是。
但是我认为,天才之所以是天才那是因为他是天生的,
如果天才能够后天培养出来,美国早就举国都是天才了。
人家的教育和技术比我们先进的多。连活人都能克隆,
培养天才又是什么难事?

所以,我希望想培养天才的父母心态平和些。地球上60亿人口
天才屈指可数。不要去奢望也不要去羡慕。

而且,即便一些人年纪轻轻表现出超人的天分,但长大了这些天分会不会
消失还有待观察。我虽然提出了doman孩子的三种可能,
但我坚信,doman孩子大多数会走向第一种可能。

总之,由于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的概率实在是太小,
我早就失去了这种兴趣。奇怪的是,有些朋友可能不会去买彩票,
但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却有着强烈的中彩票心理,
这可能是对孩子过于投入,过于爱的缘故。

最后要强调的是,我虽然反对早期教育领域的神秘主义,但对神秘想象
并不是一概否定。我相信人类有很多秘密是科学发现不了的,只是不想拿
孩子做这种探索的实验品罢了,因为我没有这个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2-23 15:42: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为大家提供的许多信息。

说到教育观。不能说你讲得有什么错。但感觉你是一个没有孕育过孩子的人(男性或是没有孩子的女性)。比如说胎教,我知道它并没有十分的科学依据,但当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肚子里,那么明显的和你“交流”时,就算全世界都批判胎教,我想我也不会停止自己的胎教。我从没觉得自己是什么激进主义,冒险主义。我更没有为了让孩子成为什么伟人而急功近利地培养她。当自己孕育着一个孩子,一天天看着他长大,那种爱,那种直觉,似乎已经超出许多科学试验的数据。你也许觉得这都是被爱冲昏了头,而我更是觉得,因为爱,使我的思考更接近真理。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没什么绝对的事。如果把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过多地甚至100%地限制在已经证明的“科学”里时,也是一种激进。

我是尊重科学也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如果非要说什么教育观的话,我也觉得自己的教育观是自然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2-23 20:02:36 | 只看该作者
你的很多理念都非常好,比如顺其孩子的自然,不激进等,但也能感觉到一些以点带面的思想,比如运动胎教,我们在宝宝有胎动的时候就每天和宝宝做“踢肚游戏”,到后来,只要你按到妈妈肚子的哪个方位他就会踢过来。起初我们一边怀疑一边实践,可是长时间下来,居然我书上说的结果一样,这不能不让我相信运动胎教。还有语言胎教,几乎的运动胎教同时进行的,出生前2、3个月的时候贴着妈妈肚子说话,他常会有反映,这一点我没运动胎教那么肯定,因为不是每次都这样。我个人觉得音乐胎教没太大的作用,呵呵尽管我是搞音乐的,我们听音乐的目的是需要,不会为了什么而听,对待爱和乐一样,不过“爱和乐”的曲子确实很美!所以对很多东西,我会根据我的方式,取精华,去糟粕!正如doman的方法,我最注重阅读。因为这是迟早要学的,学习的方式也大同小易,但我不热忠数学,现在用只是试一下,宝宝不感兴趣了会马上停止。而对于百科我更是不热忠了,因为我觉得这是纯知识的传授,尽管孩子可能知道的很多,但对孩子的思维方式没太大的帮助,这无疑是纸上谈兵,而有些知识,可以是我们一辈子都不需要知道的。

还有,求真的本能不一定要批评,至少我这样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2-23 21:00:05 | 只看该作者
>对待爱和乐一样,不过“爱和乐”的曲子确实很美!
昏倒,名家的曲子什么时候变成它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2-23 21:06:51 | 只看该作者
这话要看怎么讲了,我觉得在我女儿喜欢看卡的时候不给她看,简直是虐待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2-23 23:23:25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这话要看怎么讲了,我觉得在我女儿喜欢看卡的时候不给她看,简直是虐待她。

你怎知道你的女儿不喜欢看别的?
你只给她吃粗粮,她便会觉得窝头已经是美味了。
就像那个笑话,等到共产主义拉,我们天天吃红烧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2-24 00:51:00 | 只看该作者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而对于百科我更是不热忠了,因为我觉得这是纯知识的传授,尽管孩子可能知道的很多,但对孩子的思维方式没太大的帮助,这无疑是纸上谈兵,而有些知识,可以是我们一辈子都不需要知道的。

知识,看你如何理解了。它可以就是一个知识,也可以是思考时使用的一个元素,甚至可以是构建性格、兴趣的一个奠基石。

“1”,可以是一个代表数量的数字。也可以是做游戏的一个素材(这样的话,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活力)。也可以是孩子的一个认识世界的阶梯(因为认识了1,他也许就喜欢在商店里找有1的价格标签,从而对其它数字也感兴趣了,从而对符号感兴趣了。。。),可以引发更多的兴趣。甚至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比如一个机会,很多孩子在一起,而他在大家面前很光荣地认识了1。他就会对自己信心十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2-24 01:35:32 | 只看该作者
Qmom+-->引用mom 知识,看你如何理解了。它可以就是一个知识,也可以是思考时使用的一个元素,甚至可以是构建性格、兴趣的一个奠基石。

“1”,可以是一个代表数量的数字。也可以是做游戏的一个素材(这样的话,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活力)。也可以是孩子的一个认识世界的阶梯(因为认识了1,他也许就喜欢在商店里找有1的价格标签,从而对其它数字也感兴趣了,从而对符号感兴趣了。。。),可以引发更多的兴趣。甚至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比如一个机会,很多孩子在一起,而他在大家面前很光荣地认识了1。他就会对自己信心十足。

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的选择。就像很多人培养孩子学琴而不希望孩子学做菜一样。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学琴和做菜哪个更优呢?同理,你觉得孩子认识个1就信心十足的不得了。难道孩子认识一个皮球,认识一个勺子就起不到这种作用了吗?他到了商场照样会去寻找这些东西。

只是在你的潜意识中,万般皆下品,唯有学问高。把大人的功利灌输到孩子的教育里。也许短期内有效,长期未必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2-24 01:57:34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的选择。就像很多人培养孩子学琴而不希望孩子学做菜一样。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学琴和做菜哪个更优呢?同理,你觉得孩子认识个1就信心十足的不得了。难道孩子认识一个皮球,认识一个勺子就起不到这种作用了吗?他到了商场照样会去寻找这些东西。 只是在你的潜意识中,万般皆下品,唯有学问高。把大人的功利灌输到孩子的教育里。也许短期内有效,长期未必怎样。
嘿嘿,我赞成教孩子做菜,反对让孩子学琴,学琴更多的是去愉悦别人(当然这是指弹得好的,弹得差的另说),而做一道好菜,享福的是自己的肚子,这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2-24 03:25:09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的选择。就像很多人培养孩子学琴而不希望孩子学做菜一样。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学琴和做菜哪个更优呢?
嘿嘿,可真是巧了。昨天还在坛子里宣扬要教我儿子做饭呢。在我看来学琴和做饭各有各的特点。最好都学。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你觉得孩子认识个1就信心十足的不得了。难道孩子认识一个皮球,认识一个勺子就起不到这种作用了吗?他到了商场照样会去寻找这些东西。
一个皮球,一个勺子当然起到一样的作用了。一个皮球,一个勺子也是概念。也是知识呀。谁说过知识就是抽象的东西了?我只是随手用“1”作个比喻罢了。

至于孩子的自信心,就是从一点一滴的“自豪”的感受中积累起来的。所以孩子每一次小小的成功,一个小小的自豪感受,我都很看重。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只是在你的潜意识中,万般皆下品,唯有学问高。把大人的功利灌输到孩子的教育里。也许短期内有效,长期未必怎样。
只要提起教授知识就会被说成“急功近利”;只要说对孩子setting limits就会被说成“不懂儿童心理,阻碍孩子探索世界”;要是再提出什么“灌输”,简直就要人人喊打了。。。 这是早教论坛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07:52 , Processed in 0.078966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