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076|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样的中国学生适合到美国念高中(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8 10:3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样的中国学生适合到美国念高中




美国大学中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激增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美国高中视为跳板。孩子与家长把读美国中学看作是重大投资,而投入巨资让未成年的孩子离井背乡是否值得?


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统计,在美国各地私立高中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在2005学年只有65人,在2008学年猛增至4,503人,而在本学年更增加至23,795人。在美国284所寄宿学校协会(TABS)会员学校中,2010-2011学年注册的学生中27%来自中国,而在2002-2003学年只有1-3%。美国公立高中限制外国留学生。于是,对于在经济困境中入学率与收入下挫的美国私立高中而言,来自中国的新增需求无异于雪中送炭。

据寄宿学校协会的计算,在2011-2012学年,美国私立高中学费和寄宿费最高可达每人65,860美元。而雇用代理人联系中学的家长还要另外支付约5,000美元的服务费。









[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3-3-28 10:4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0:39:23 | 只看该作者



崔梦冉

崔梦冉在美国埃默里大学的校园里。

来自南京的崔梦冉(Jessie Cui)2008年注册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林登学院,一个私立女子学校。20岁的她现在就读于美国埃默里大学。崔梦冉早就决定要去美国读大学,可父母觉得不如送她去美国读高中,这样可以早点适应美国的生活,还可以提高进入美国大学的机会。

中国学生数量的猛增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戎雪兰倍感担忧。她每年有六个月的时间用于观察研究美国的高中生。戎雪兰认为,中国家长在孩子性格成型以前送他们去美国,意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英语能力,也让他们适应美国学校中的研讨会、做项目等教育手段,但是许多家长并没有完全理解过早出国的其他潜在后果。

戎雪兰提到了“超同化”(over assimilation)的可能,也就是年纪太小的孩子, 因为失去或疏离了自己的根,过于融入强势文化,而过多吸收了其中的糟粕。“美国高中和全世界其他各国的高中不一样。它不强调读书,而是很全面的,很容易让孩子‘超同化’。美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如在青春期的时候受同龄人影响和追求流行文化,与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 戎雪兰说,“中国留学生可能向美国高中生学吸毒、酗酒,还可能适应不了而自杀。因为美国的社会文化力量极强,家长也无力改变孩子的行为。”



[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3-3-28 10: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0:41:23 | 只看该作者
家长送孩子去美国读中学前,最好考虑每个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坚韧、自信、自立、有主见、守纪律、不甘人后、中文能力强而外向的孩子更适合早期出国。这一类型的孩子已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较多滋养,从而相对更能适应另一种教育和社交方式,融入另一种文化,从中汲取精华。

据崔梦冉的观察,在国内倍受娇宠、虚荣心强、迷恋物质新潮、吃不起苦、经不得挫折的留学生,往往受不了美国学校的压力,而陷入中国留学生自己的小圈子。而中国学生的大量聚集更使得他们能够形成这些小圈子,相互以中文沟通,把自己隔绝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甚至隔绝于英语环境之外。

过早出国还有和国内脱节的问题。LEK咨询公司上海办事处负责招聘的合伙人陈源道说,他在招聘海归时,侧重考虑在国内读高中的申请者,因为“在语言上你可能流利,但如果你太早出国,几乎就失去了与文化的关联” 。

“找工作时,海归并不觉得有优势。”戎雪兰说,“有人说要有工作经验还要有后门才有优势。可如果有后门的话,也不需要海外读书了。我刚访问北大,那里学生的英语很好,于是我想了想,是否必须要到美国来受这个罪?”

1987年,刘亚伟已经在当时的西安外国语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并已在国内媒体工作了几年。27岁的他于这一年到美国夏威夷大学读硕士,以后又在埃默里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他现在住在亚特兰大,担任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他觉得在国内学习工作期间所建立的关系网络以及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构成了他现在工作的基本资源。

“完成大学本科学业以前来到美国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中文,不能充分理解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而这些是重要的竞争武器。”刘亚伟说,“中国还有大量国内经验丰富的优秀学生在海外受教育,这使得少年出国的留学生将来即使想回国也难以获得机会。”

美国寄宿中学协会主任理查德•菲尔普斯(Richard Phelps)说,送孩子出国的父母们未必权衡了这些利弊。不过,他预测,因为美国各地中学已开始为中国学生设置人数上限,中学里中国留学生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 类似于前些年日本和韩国留学生的增减周期。

可崔梦冉认为,虽然少年时期留学美国的费用和其他风险都比较高,但与她那些高中毕业后才来到美国的同学相比,在美国读高中的经历给了她更广阔的视野。虽然她有些担心,如果大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她能否适应美国公司的文化,但她也自信,高中开始培育的独立人格,将帮助她迎接未来的挑战。

Emmeline Zh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1:57:08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是想好了要让孩子出去念的,不为任何的功利好处,仅可以开拓视野、感受不同文化的冲撞就值了。

高中就出去?可能是有些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28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3-3-28 11:57 发表
大学是想好了要让孩子出去念的,不为任何的功利好处,仅可以开拓视野、感受不同文化的冲撞就值了。

高中就出去?可能是有些早。


如果做父母的事事插手,试图安排孩子的一切,我想哪里也别去。
如果家庭氛围民主,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自由独立有爱的环境,早点出去会更好。当然这样的孩子即便是留下来,也会不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ozma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09:3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3-3-28 13:30 发表


如果做父母的事事插手,试图安排孩子的一切,我想哪里也别去。
如果家庭氛围民主,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自由独立有爱的环境,早点出去会更好。当然这样的孩子即便是留下来,也会不错。


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想要教育出一个自由独立的孩子,家长真要承受太多的压力;太早送出去,家庭也一样要面对很多困难:不舍得太早与孩子分离,或被迫放弃自己的事业或生活?

但现在有很多家长把国外当成了避风港,在不了解自己孩子及国外学校的情况下,匆忙将孩子送出去,结果孩子没学到任何本领,父母却白白损失了辛苦挣来的钱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4-8 10:58:18 | 只看该作者
就我的孩子而言,肯定不能去美国读高中的。也许有的孩子行,但我不相信我儿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4-8 11:3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3-4-8 09:30 发表


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想要教育出一个自由独立的孩子,家长真要承受太多的压力;太早送出去,家庭也一样要面对很多困难:不舍得太早与孩子分离,或被迫放弃自己的事业或生活?

但现在有很多家长把国外当成 ...


       尽量创造条件吧,最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有那么从容和谈定。推荐大家看一看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我想我们所处的环境,比圭多还是好上千倍。更何况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选择,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孩子一年级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暴君。我儿子一年级的同学,也是他当时最好的朋友,三年级举家移民美国了。他的妈妈和我的妻子因为孩子的关系,走的也很近。他们虽然有些积蓄,但也是很普通的家庭,不是多有钱的那种,到了国外还是有很多难处的。刚入学的时候,孩子的学校专门临时给孩子配了一个翻译。半年后,孩子已经完全融入了国外孩子中去,简单的交流不成问题。不同的文化环境,孩子越小越容易融入进去,有时候还会反过来影响长辈。
    我目前没有这个经济实力移民,一年级上完,孩子就转学到苏州这面来了。现在孩子的学校还是很宽松的,老师们也都很温和。退一步讲,即便碰到暴君老师和专制的学校,我想我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孩子受伤害,但是我会想办法把它降到最低。我会信任和支持孩子。我会让孩子知道,虽然我们应该有担当,不应该推卸责任,不应该抱怨他人,但是有些时候的的确确不是我们自己的错,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爱心。即便是一个好人,也不是每一件事情,每一句话都正确。宽容他人,也宽容自己。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10 + 10 我很赞同。
无事生非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6:28: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3-4-8 11:38 发表


       尽量创造条件吧,最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有那么从容和谈定。推荐大家看一看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我想我们所处的环境,比圭多还是好上千倍。更何况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选择,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


《美丽人生》是部好片子,还是以前没孩子的时候看过的,也许现在看会有不同的感触。

说来还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容易心随境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4-9 10:14: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3-4-8 16:28 发表


《美丽人生》是部好片子,还是以前没孩子的时候看过的,也许现在看会有不同的感触。

说来还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容易心随境迁


嗯,可能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关注点吧。
MM你其实已经做的很好了。从容和淡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怕是真的很难,也许我们都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8:53 , Processed in 0.13095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