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guoj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後不用怕看不懂医院检查报告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6:02:59 | 只看该作者

腎功能檢查

腎功能
顯示異常值的主要疾病:
 腎衰竭,閉塞性尿路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猛暴型肝炎
肌酸酐
顯示異常值的主要疾病:
 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心衰竭,尿路阻塞,尿毒症,腎盂腎炎

●何謂尿素氮?
 血液中的尿素所含的氮,就稱為尿素氮,是在體內當作能源使用的蛋白質殘渣,在生理學上和尿素一樣。
 尿素氮是以氨基酸形成的氨和二氧化碳為基本,在肝臟製造的。從血清成分去掉蛋白,就稱為殘餘氮,健康者有50%以上是尿素氮。
●檢查可知的事
 尿素氮在腎臟的絲球體這個器官過濾後排泄到尿中,如果腎臟的排泄機能變差,血液中尿素氮的濃度會增加。
 因此,尿素氮就成為瞭解腎臟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
●正常值的範圍
 尿素氮的正常值為8-23mg/dl。
●因飲食,性別,年齡而變動
〔因飲食而變動〕
 測定值會因飲食的內容而變動。例如,腎絲球體的過濾值為50-60%時,攝取高蛋白食物120公克後,尿素氮會變成35mg/d1,80公克的普通食物,則變成25mg/dl。另外,攝取40公克的低蛋白食物時,尿素氮就會在正常值的範圍內。
〔因性別而變動〕
 成年男子比女子稍微高一點,女子的值在生理期之前會上昇,在懷孕後期則降低。
〔因年齡而變動〕
 出生後5-6個月的嬰兒期的值最低,1-6歲時會接近成人值,這是因為嬰兒期的尿素合成力尚未成熟,殘餘氮比較多。
 到50歲以後,尿素氮會隨著年齡而增加,這可能是腎機能降低全身的體液量減少,影響了腎臟內的血液流量。
 在運動,腹瀉,嘔吐,發燒之後,尿素氮會增高。
●臨界值與對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6:59:09 | 只看该作者

腎功能檢查

 20-25mg/dl為臨界值,與臨界值有差異時,就要檢討有沒有脫水,發燒,貧血,常用藥等,日後再檢查。
 同時還要進行尿蛋白,尿沈渣,肌酸酐廓清試驗等檢查,當作診斷的參考。
●其他檢查出現異常值時
 尿素氮的再檢查顯示臨界值,其他的一般檢查也出現異常值,可能有腎臟的疾病,腎機能可能低於正常的30-40%。
 尿素氮基本上是由尿素的生成與排泄的均衡決定的,所以和蛋白攝取量,蛋白代謝機能,腎機能約三個因子有很密切的關連。
 因此,如果平時這個值超過50mg/dl時,大概就是腎衰竭。
●高值和低值都是異常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檢查的結果,如果知道尿素氮高的原因,就應該治療根本的疾病。
尿素氮顯示異常值的疾病
         可 能 的 疾 病
顯示高值時        1.        尿素氮的排泄障礙引起時腎衰竭(腎絲球體機能低下)脫水,浮腫,閉塞性尿路疾病
2.        尿素氮製造過多時攝取高蛋白食品,感染症,癌症,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外科手術,消化管出血。
顯示低值時        1.        尿素氮製造太少時肝衰竭(肝硬化,猛暴性肝炎),低蛋白食品攝取,懷孕,成長荷爾蒙。
2.        尿素氮的排泄過剩時利尿,尿崩症引起的多尿。
●何謂肌酸酐?
 肌酸酐和尿素氮及尿酸一樣,都是在體內當作能源使用的蛋白質殘渣。
 肌酸酐由肌肉中當作能源使用後的肌酸及肌酸-磷酸形成,再放出到血液中,每個人製造出來的量差不多一定;但這和肌肉量成正比,所以肌肉量減少,肌酸酐量減少。
●檢查可知的事
 肌酸肝在腎臟的絲球體過濾,一部分從尿細管排泄出來,這是老舊廢物的一種,所以排泄有障礙時,就是腎臟的功能降低。
 血液中肌酸酐的測定,在觀察腎功能是否正常時非常重要,肌酸酐的值愈高,腎臟的障礙愈大。
 但是,老人,肌肉萎縮及長期躺在病床上的人中,肌肉量降低時,血液中的肌酸酐就會變正常值的範圍,像這樣,即使肌酸酐正常,腎臟機能降低者仍多,故只憑這個檢查是無法正確診斷的。
●腎機能與肌酸酐的關係
 肌酸酐的檢查很簡便,因此經常用來當作腎機能,腎絲球體機能的篩檢及觀察經過。
 但是,初期腎機能降低時,只靠這個檢查是不夠的,因此,還要再進行更正確測定腎絲球體機能變化的肌酸酐廓清試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7:00:40 | 只看该作者

腎功能檢查

正常值的範圍
 肌酸酐的正常值為0.6-1.4mg/dl。
●因年齡,性別,測定時間而變動
〔因性別而變動〕
肌酸酐值和肌肉量成正比,所以一般男性會此女性高一點。
〔因年齡而變動〕
在五歲以下為0.3-0.5mg/dl,五歲以後就和成人差不多,高齡者的腎絲球體過濾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但因為肌肉量也減少,所以肌酸酐的值差不多一定。
〔因測定時間而變動〕
 血清肌酸酐的值會因測定時間不同,而有10%的差異,根據統計,在下午3-7點之間最高。
〔因飲食及運動而變動〕
 飲食或運動幾乎沒有什麼關係;但持續食用大量肉類後,多少會有影響。
〔因懷孕而變動〕
 懷孕中,尤其在後期,腎臟綵球體的過濾率,最高會增加50%,所以肌酸酐會降低。
異常值時可能的疾病
●腎機能障礙引起的尿毒症或腎衰竭
 腎臟機能顯著降低時,尿細管的肌酸酐分泌增加,肌酸酐值上昇。
〔尿毒症〕
 汗,唾液,腸管的肌酸酐代謝也會提高,15-66%的肌酸酐排泄到腎臟外,變成尿毒症。
〔慢性腎炎〕
 末期時,肌酸酐會在l0mg/dl以上,這很難回復,必須要進行人工透析。
〔尿管閉塞,腎盂腎炎〕
 只要治療,逐漸利尿,肌酸酐值就會立即回復。
〔急性腎衰竭〕
 一般肌酸酐值在2.0-3.0mg/dl以上時,就稱為廣義的腎衰竭,血清肌酸酐一天在1-3mg/dl時,表示腎機能障礙非常高,在3mg/dl以上時,可能是因肌肉壞死,造成肌酸酐的放出量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7:02:41 | 只看该作者

腎功能檢查

此外,慢性腎衰竭,高度脫水,浮腫,心衰竭,尿路閉塞時,肌酸酐也會顯示高值。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確定並治療造成高值的疾病,尤其是對急性腎衰竭更要迅速對應,肌酸酐值到達一定以上時,就必須用人工透析。
肌酸酐為異常值時的疾病
         可 能 疾 病
顯示高值時        腎實質障礙
 (急性腎炎,慢性腎炎)
尿路閉塞性疾病
  (前列腺肥大,腎臟結石,腎盂腎炎等)
尿管結腸吻合
血液濃縮
 (火傷,脫水症)
顯示低值時        尿崩症
肌肉萎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7:05:32 | 只看该作者

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

急性胃炎
 症狀
         胃黏膜發炎,且有充血、浮腫和滲出物產生;嚴重時會有局部糜爛出血現象。染患急性胃炎,通常有上腹疼痛、噁心和燒灼感,一般將持續數天。嚴重時,引起腸炎,有下痢、腹痛現象。其成因,以吃得過多和喝得過多(酒、飲料等刺激胃壁黏膜物)為主因。
 診斷
         將吐出的食物及排出的糞便帶去受診,對醫師的診斷助益不小。
 預防
         胃部敏感者應避免辣食、硬食或烈酒。吃飯時間亦要定時。如空腹時間過長,最好攝取易消化的食物。
 急性胃炎患者的飲食原則
        先禁食1-2天,使胃有足夠的休息,但可喝少量的水以防止口渴。
        病情好轉後,逐漸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供給牛奶及流質狀的飲食,然後再慢慢增加食物的量和選擇範圍。

慢性胃炎
 症狀
         早上起床刷牙或抽第一支煙時,會感覺噁心,此即為慢性胃炎的徵兆。此外亦會引起上腹疼痛、燒灼感,及胃部不適等症狀。其實慢性胃炎極為普遍,大多數人都有輕微的慢性胃炎。
 診斷
         胃部X光檢查、胃部內視鏡檢查,及胃部切片檢查(取出胃部黏膜的一部分)等方法。
 預防
         為避免刺激胃部,應戒煙和改喝較不烈的酒類。用餐八分飽即可,吃飯應定時。上年紀者,由於消化機能退化,應儘量攝取易消化的食物。
 慢性胃炎患者的飲食原則
        食用溫和飲食。
        以少量多餐方式供應飲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7:07:07 | 只看该作者

胃炎

        進餐時要放鬆,保持心情愉快。

何謂溫和飲食?
 溫和飲食是一種無刺激性,含低纖維質,易於消化且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
        無刺激性
不會促使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組織 受到損傷的食物。
        低纖維質
纖維質大都來自植物性的食物,在人體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如:穀類的麩皮、水果的皮及種子、豆類的外皮、蔬菜中的粗組織等,這些比較粗糙的物質,容易使胃腸受損,應該避免攝食。但若口腔、牙齒健全的人,能夠充分咀嚼食物,並與唾液完全混合,則並不需要完全限制不吃。
        易於消化
除了纖維質不易消化外,一些動物的筋和膠也不易消化。烹調方法也很重要,蒸、煮、燉、糊泥狀的食物,比較容易消化。煎、烤及油炸的食物較不易消化。
        足夠營養
雖然因為疾病的關係,在飲食上有所調整,但所供給的營養素一定要足夠,在飲食攝取上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儘可能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以獲得各類營養素。

食物的選擇
        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這些會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損的食物,應避免食用。
        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有特異性,所以攝取的食物應該依據個人的不同而加以適當的調整,毋須完全禁食。
        酸性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柳丁、桔子等,於飯後攝食,對潰瘍的患者不會有太大的刺激,所以並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        產氣性食物:有些食物容易產氣,使患者有飽漲感,應避免攝食;但食物是否會產氣而引起不適,因人而異,可依個人的經驗決定是否應攝食。
        炒飯、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類製品,各式甜點、糕餅、油炸的食物及冰品類食物,常會導致患者的不適,應留意選擇。

注意事項
        吃飯要定時定量。
        進餐要細嚼慢嚥,且心情要放鬆,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        少量多餐。除三餐外,並於上、下午、睡前各加一次點心
        食用溫和飲食。
        每餐由六大類食物中廣泛的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7:08:36 | 只看该作者

胃炎

        不抽菸、不喝酒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        生活要有秩序,不要熬夜,減少無謂的煩惱,心情保持愉快。

胃癌
         談癌變色是一般人必然的心理反應。任何癌症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對於癌症惟一的治療方法就是早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切除,才能達到徹底根治的目的。

早期胃癌的診斷與治療
         所謂早期癌症,是指癌症在尚未有遠端器官擴散之前,仍侷限於原有器官時即被發現,癌細胞能夠被徹底切除乾淨,而使癌細胞無法有再發之機會。因此,早期胃癌有以下兩種不同層面的定義:
1.        胃癌長到一公分以下時,即被發現。
2.        胃癌在被發現時,能夠做徹底的切除,再經過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後,能夠使胃癌完全消失而無遠端器官的轉移,十年的存活率都在95%以上。
事實上,胃癌的癒後與癌細胞本身在胃壁上所侵襲的深度有關;假若僅侵犯到粘膜下層則預後較佳,若已侵犯到肌肉層或有局部淋巴腺及附近器官的轉移則預後不良。因此,所謂早期胃癌是指胃癌細胞僅侵至粘膜下層,其五年存活率在95%以上。
早期胃癌的病徵
         早期胃癌是沒有症狀的。若非經過定期的上消化道鋇劑X光攝影檢查或者內視鏡檢查,再加上必要的病理組織切片檢查,是無法想像自己已罹患胃癌的。此外,某些人可能表現出一些非特異性的病狀,如上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吞嚥困難、食慾不振等,較嚴重的可能有不明原因之體重減輕或貧血、吐血、解黑便等病症。

那些人是胃癌高危險群?
1.        四十歲以上而有家族癌症傾向的男性。
2.        頑固性的胃潰瘍:經過積極的內科藥物治療而無法使得胃潰瘍完全癒合。
3.        長期多量飲酒之胃潰瘍患者。
4.        曾被告知胃內長有兩公分以上之息肉。
5.        胃切除後之殘留胃。
6.        萎縮性胃炎合併有胃粘膜腸上皮化之病患。
7.        胃粘膜與食物經常發生密切的接觸,因此食物內容的性質可影響到粘膜的完整性,如鹽漬過的食物,包括有鹹肉、鹹魚、醃菜,及燻烤的食物以及用以做為防腐劑的硝酸鹽會被轉變成某些致癌物質。
8.        接受過胃切除之病患,在經過十五年後,其殘留胃較一般人容易發胃癌之變。

不可忽略胃潰瘍與胃癌的關鍵
         某些「胃癌」是以「胃潰瘍」之臨床表徵出現的,而臨床症狀亦跟「胃潰瘍」完全一致;而事實上,根據流行學之統計在所有胃潰瘍的病患中,大約將近有10%的個案,事實上其本身原來就是「胃癌」,而以「胃潰瘍」之偽裝表現出來。因此在胃鏡檢查中,假若肉眼發現較不尋常的胃潰瘍時,醫生總會施行組織切片檢查,以便排除癌症之可能。

四十歲以上的人定期做胃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胃炎

通常罹患早期癌症,比所謂末期的(進行的)癌症都有相當高的存活率。因此,於早期癌症的發現及治療便更顯得重要了。
         而「早期胃癌」的正確診斷就是對四十歲以上的人口群,定期施行胃鏡檢查。尤其對懷疑的病兆,更應進一步組織切片診斷,而不應心存恐懼拒絕必要的胃鏡檢查,以致於失去了根治的時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7:32:45 | 只看该作者

消化性潰瘍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共同的特徵,且兩者有時會同時存在,故常總稱「消化性潰瘍」。

何謂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腐蝕造成黏膜受損,使黏膜層產生糜爛的現象。
        胃液是什麼?        胃液含有消化食物的酵素和鹽酸,不僅可協助食物的消化,且有殺菌作用。
        常見的消化性潰瘍以十二指腸潰瘍最多,其次是胃潰瘍。
症狀
         以上腹部的疼痛最為明顯。患者多半「火燒一般的」、「被插進去似的」以及「像被石頭壓在腹上一般的」疼痛,吃過飯以後就消失,而飢餓時又開始發痛。也有胸部燒灼感和噁心情形,但普通食慾不會減低。同時也很少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
         出血時,會排出如焦油狀的黑便,更惡化時會吐血。
診斷
         患者服用鋇液後,以X光檢查,或使用內視鏡(照胃像機)來檢查。受檢時難免會受些痛苦,但應與醫療人員合作才是。藥劑療法為主要方法,真正需要手術者只有一成左右。
預防
         胃酸具有溶化食物中蛋白質的強烈消化力。但胃壁本身不易被侵蝕,乃是因有黏膜的保護。一旦胃酸強化或黏膜弱化,胃及十二指腸的一部分便被酸侵蝕而形成潰瘍。
其原因即在於刺激性食物,或身心疲累等,因此必須儘量避免這些因素。同時為了保護胃壁,稍感飢餓時,喝杯牛奶(對酸的中和力強,而且也是重要營養素)也頗有效。

注意事項
        吃飯要定時定量。
        進餐要細嚼慢嚥,且心情要放鬆,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        少量多餐。除三餐外,並於上、下午、睡前各加一次點心。
        食用溫和飲食。
        每餐由六大類食物中廣泛的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
        不抽菸、不喝酒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        生活要有秩序,不要熬夜,減少無謂的煩惱,心情保持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07:35:13 | 只看该作者

肺癌

世界各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上升,台灣地區的危險度較他國偏高,尤以女性及年輕男性患者增加最為顯著。據衛生署最新統計,肺癌在國人癌症排行中,男性居第二、女性居首位。由於肺癌預後情況差,通常診斷發現時已屆末期,並且病痛的嚴重折磨,往往使病人與家人難忍。醫界呼籲,民眾應多加強對肺癌的健康認知,才能有效遠離肺癌之害。

致因篇
         引起肺癌的宜接病因,至今尚未十分確定,但專家研究分析指出,遺傳因素被認為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內在因素,但有些人雖然有遺傳基因,卻未罹患肺癌,而有些人沒有這種遺傳基因,卻罹患肺癌,其差別可能來自外在因素,亦即經常接觸下列致癌因素的人,比較容易患肺癌--
        抽菸 抽菸為肺癌的頭號禍首,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10至13倍,愈年輕開始抽菸、菸齡長及菸癮大的人,罹患肺癌的危機愈大。此外,吸二手菸也難逃肺癌的威脅,據統計,吸菸會使配偶、家人罹患肺癌的危險度提高30%以上。
        空氣污染 台灣的肺癌高死亡率地區聚集在高雄、台北、基隆等都會區,這與都會地區受到工業、交通等因素影響,使空氣嚴重污染有關。
        烹調時的油煙污染 中國人習慣以高油溫炒菜或油炸食物,其產生的致癌煙霧,是導致國內女性罹患肺癌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        因職業關係長期接觸致癌物 如果長期在含石棉、石油、瀝青、煤焦油、鉻、鎳、鈹、砷、氯乙稀、亞硝酸鹽、苯胺染料、放射線、鈾等高濃度致癌源的環境下工作,非常容易誘發肺癌。此外,某些建材也可能具有致癌源,例如有些花岡石會發出高於安全數值的氡氣,而氡氣也是一種容易引發癌症的氣體。
        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 偏好高脂肪食物的人,其罹患肺腺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1倍。
        某些疾病引起 曾患有肺部疾病者,如肺結核、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矽肺、肺部外傷等,或缺乏維生素A、機體免疫機能不足、內分泌失調、黃麴毒素、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誘發肺癌。

症狀篇
         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易自覺而錯失早期發現良機,其實肺癌也是有蜘絲馬跡可尋的,平日即應多留意身體變化。
 主要徵兆
        咳嗽 咳嗽是肺癌的主要症狀,早期多為偶發、乾咳或刺激性嗆咳,通常咳不出痰或僅少量白色痰液。
        痰中帶血 由於腫瘤的血管脆弱或癌細胞侵犯血管而引起咯血;血塊小,量不多,血色呈鮮紅或暗紅,常反覆出現。
        胸部悶痛 胸部出現悶痛及壓迫感且反覆發作,早期痛點不固定較能忍受,待嚴重時,胸痛位置固定,且轉為持續性,刺痛加劇。
        呼吸困難 中晚期,由於呼吸道受阻將導致呼吸困難,有些在早期也會出現類似氣喘的喘嗚聲。
        不明原因發燒 出現感染性的發燒,易反覆發作,體溫不高,一般約38度C,但和感冒發燒的感覺有極大不同。
        聲音嘶啞 專家新發現,肺癌因癌細胞侵犯或壓迫聲帶可引起聲音嘶啞,有時可能完全失聲,但感覺與感冒、咽喉炎等發生的聲音嘶啞不同。
         此外,肺癌也會引起全身症,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肌肉或關節酸痛、皮膚神經肌肉異常、肌無力症候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2 , Processed in 0.07399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