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07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台湾能出李安? (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4 17: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话陈文茜:为什么台湾能出李安?
2013-03-01 00:30:10

李安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后,与他交往较多的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接受本报近两个小时采访,探讨的核心话题是,台湾,为什么会出李安?
陈早在2009年就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结缘,彼时台中市长胡志强曾力邀李安所在电影公司来台为该片勘景,因未编列预算险些流产,适逢陈文茜为外婆举行百年冥诞,胡志强出席,陈文茜当即以外婆名义捐款100万元新台币,最后用于影片选择拍摄地的花销。陈文茜与李安的家人也有多次交往,通过她详谈李安家庭成员的相处的感受,也勾勒出李安生长的文化环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几乎90%都是在台湾拍摄而成,李安也在奥斯卡获奖感言中特别提及,“谢谢台湾,特别是台中”。
台湾像李安这样的家庭很多
《21世纪》:李安的电影涉及很多文化源流,很多人看后会疑惑,他是生长在一个典型的台湾家庭,但自己像“少年派”那样,接触了很多不同文化吗?
陈文茜:李安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校长,他父亲身上保有了一种中国儒家家庭传统,有一种很特殊的父爱,他父亲在当中学校长时,对学生特别关照,不苟言笑、要求严厉,但对学生却特别关注——这很像传统中国家庭的父亲,有种威严感,但这并不代表父亲对孩子没有父爱。
而在台湾的教育体系底下,李安是一个失败的学生。李安那时的功课一直都很不好,以我们台湾的教育体系来讲,功课不好就叫失败,功课好就叫成功。李安从小就有电影梦,他就会自己写奥斯卡三个字。而台湾的教育体系基本是不给一个有奥斯卡梦的孩子提供鼓励的。
李安念了他父亲当校长的学校,他的(处理)方法是,远远看见他父亲,他赶快就背着书包拐一个弯,假装没看见,逃离他的父亲。当时李安是一个失败的、受挫折的学生,他面对他父亲的方法虽然是回避,但他知道那是因为父亲对他的爱有所期望,而又有所落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7:19:20 | 只看该作者
李安跟他父亲之间的关系,最明显的表现在他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中,这三部李安早期的电影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他处理和他父亲之间关系的过程。在《推手》里,面对一个同性恋的儿子,他爸爸的态度是什么?一直走路,一直走路……早就识破这件事,但不说破。
李安不是一个同性恋,但在他父亲的内心中,李安是个不符合期望的儿子,可他父亲不说破,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关怀他。李安念台北“艺专”,就是连高中都没念,完全不符合他父亲对他的期待。后来他父亲也期待他出国读书,学费很昂贵,所以你想在那个年代,他父亲一定是拿了很多钱让他去Illinois(伊利诺斯大学)上学;他需要一面打工一面读书,他又到NYU(纽约大学)念书,都是很贵的学校。他一直往前走他的梦,他的父亲也一直往前走,他们俩所希望的路不同,走的方向完全相反……但有一种包容、有一条绳子紧紧地拉住这父子俩。
我觉得那种父子间的冲突,却又包了一层包容,这个包容的文化在我们台湾社会的民间跟家庭里是非常强烈的,似乎在每个家族大体都如此。台湾社会这样的家庭非常多,他们不管内部怎样冲突,不管彼此之间感受到什么样的伤害,他们一致对外,彼此间很像拔河一样的拉锯战,而这场拉锯战里有条绳子使他们永远不会分开。
所以当李安处理和他父亲的冲突时,他用三部影片去交待,这三部影片里每位父亲的形象都是沉默的,跟他儿子之间都是有距离的,父亲都有种威严,站得直挺挺的,都有种苦是往肚子里吞的;儿子用一种充满了理解的心去理解他和父亲的冲突,这个儿子等于是用一种进入他父亲的灵魂的方法去理解为何俩人是如此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7:21:26 | 只看该作者
在李安的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里,他说,是电影梦抓住了我。我访问李安时,问他,你对于这份电影梦的坚持,像谁?是不是跟你父亲坚持的性格一样?他跟我说,不,我像我妈妈。在那样的一个台湾外省家庭里,妈妈是很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个家庭(在台湾)没有其他亲戚。
大概六七年前,李安的妈妈还得了台湾长青组(70岁以上的老人)乒乓球比赛的冠军,我问她,你为什么还会去打这个常青组比赛?她说,在大陆时她就是体育选手,在逃难时特别有力气,到台湾后,快60岁时,她得了五十肩(肩周炎),医生教她怎么甩手,她甩着甩着想,这不就是打乒乓球的姿势吗?那去打乒乓球好了。李安跟他弟弟李岗担心妈妈一个人,给她请了个外佣,她对待外佣就像对待家人。我在旁边看,那个外佣跟她的关系特别有趣,跟她像姐妹,天天一起去操场,去散步,去买菜……她把一个从菲律宾来的外佣训练成一个跟她一起打乒乓球的伴,她俩共同得了长青组比赛的冠军。这个故事是有一次我在他们家吃饭,李安的妈妈告诉我的。
当时,李安的《断背山》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我去李安的妈妈家吃饭,他妈妈也没有任何傲气,他们还是住在台北比较郊外、相对比较便宜的公寓里,家里很简朴,而他们家很会做菜,做各种不同类型的菜。李安的妈妈看到我就好像忘了她的儿子李安是我们所有人崇拜的偶像,就觉得像看到大明星一样,说,我终于见到了“小妹大”了(陈文茜主持《文茜小妹大》这档节目)……
所以当我访问李安时,他跟我说他像他妈妈,我就知道,这个孩子,他在他父亲身上得到了挫折,所以他把他自己放得非常非常的低。
我觉得,一方面,他父亲跟台湾的教育体系让他是有挫折的;另一方面,他母亲的爱、他母亲的毅力、他母亲看待事物的平淡,使他不认为这种挫折有什么了不得,所以他也没有愤恨、不满,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累积,某个程度他也想办法去理解和父亲之间那条绳子两端的拉拔,他永远没有忘记那条紧紧缠住父子的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7:23:36 | 只看该作者
《21世纪》:从台湾整个社会文化来讲,会有一些氛围影响到李安吗?

陈文茜:放大到台湾整个社会来说,我觉得台湾这个社会不太鼓励仇恨、嫉妒、不满。对我们来说,这种太尖锐的事可能会引起人们一时的注意,但最后这个社会就会渐渐远离那个太尖锐的声音。
台湾的教育体系其实也有问题,它不会特别鼓励李安这种人。但是,台湾文化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放下;另外就是学习。台湾社会大的文化氛围跟一个家庭的氛围,要求你不断地替对方想,是一种要求放下恨、放下怨、放下不满的文化。所以我感觉,台湾的文化对人的嫉妒少了一点,对人的恨少了很多。在台湾,如果一个人很成功,我会去学他为什么很成功,而不是去恨他为什么成功,也不是第一个怀疑他是怎么成功的。
台湾社会也不是完全都那么李安化,它仍有尖锐,仍有一定的仇恨,并不能放下。只是相对好点。那李安在这时适时出现,对我们所有活在这个岛屿上的人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醒——为什么他这么迷人?
李安也不promote(凸显)他自己,他在任何场合都是感谢别人,他不会把自己凸显成明星。他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他可以理解每一个灵魂里头的温柔,低到他可以超越他和父亲之间的价值观差异,超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既不会特别崇拜西方,也不会特别炫耀东方,他也可以超越宗教。
要说台湾跟中国大陆社会整体上大的一项不同,我不得不说,台湾很小,小到它知道它在国际政治里头是没有角色的,国际经济里的角色即使有,它也不会觉得很自豪。所以它没有中国大陆曾历经的屈辱,也没有现在崛起的傲气,台湾没有这两种情绪。对过去没有太深的恨,对现在没有过度的傲气。这一点跟大陆的差别太大了。
我的感觉是,某个程度来讲,或许我们整个台湾有一部分像李安,我们是(受)挫折的,我们是很小的一个岛屿。台湾社会也不能说到处都有李安,但这个社会比较可能产生李安这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7:39:52 | 只看该作者
我刚讲的是,台湾能孕育出李安的大环境,可我告诉你,台湾社会未必会孕育出第二个李安,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原因是:李安不是一个大男人,而他碰到了一个了不起的妻子。这个妻子说,他们也曾经吵过架,但是她后来突然就想通了,他把家事、孩子照顾得很好,她也可以好好去工作,家里也不欠钱,就这样吧。李安的太太是一个够独立的女性,李安个人也没有中国男人的自大与自卑。台湾太少李安这种男人了,台湾男人是很自大又很自卑的,他一旦自大不了了他就自卑,他自卑的时候又更自大。光靠自己的自卑与自大他就能把自己消耗完毕。
“他低到可以理解每一个灵魂里的温柔”

《21世纪》:你曾提到,李安的作品中贯穿了一种温柔又坚强的人性,这个东西没有变过。

陈文茜:温柔又坚强,很多人都做得到,连我都做得到。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特质,他把自己放得好低好低,低到他可以理解每一个灵魂的温柔;同时他是那么勇敢地坚持自己梦想,是一路追梦、面对挫折的人。后者难,前者更难,而他同时做到了这两项。所以在那些功名利禄面前,他的表情、他的样子才那么迷人,才会变成一个“李安热”,他等于在无言之间征服了所有的华人。
他非常腼腆,但他很自信。这是他的迷人之处。
我跟他对谈时,他会说,你问我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说什么,我向来就是一个不知道怎么表达的人,我也不知道诶……他讲话的语气就像一个小孩!
我跟他同台那天,他们说,李安导演不善言辞,拜托我去。我去了后,我们几个算是很会讲话的人,只有他例外,可他当然是全场最迷人的人。他一讲完这句,主持人就问,文茜,你怎么看导演说的话?我说,我们上当了,让我们把场子搞热,结果我们话说得越多,越显得我们邪恶,李安就越纯真,主持人,对不起,从现在开始,你问我任何问题,我的标准答案都是,我不知道诶!李安就哈哈大笑,说他应该把这句话拿去注册,然后他就整个脸都涨红了说,好吧,那我承认我的确是有一点天分,我在片场时,我们遇到了浪啊、3D方面的困难时,大家很慌张,就看着我,我有一种天分让所有人都信赖,知道我可以解决,其实我也不晓得该怎么办,但我在现场大家就觉得我是一个稳定的力量,我回去晚上都睡不着觉,一直想怎么解决,慢慢静下来,我想到了解决方案,第二天我就片场就指导大家解决。

结束的时候,他跟我说,我在你面前像一个透明人,我以后不要跟你同台了。(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7:42:57 | 只看该作者
“他就是少年派”
《21世纪》:如果李安没去美国,一直呆在台湾,你认为他现在会怎样?
陈文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当李安知道自己够小、台湾也够小时,他就知道他的电影梦一定要在美国完成,可他永远没有忘记他来自什么地方。
他如果一直在台湾,我觉得他顶多拍得出《推手》这种片子,《Life of Pi》他绝对拍不出来,他的世界就停留在《推手》,甚至连(能否)拍出《喜宴》我都很怀疑。
(上世纪)80、90年代,李安在纽约有一帮朋友,而我们在纽约的时间是有重叠的,他的朋友中有三分之二都是跟我重叠的。我40岁生日party,他也都来,我们都在。他是很安静的人。我们台湾讲,那帮朋友很会“盖”,说话天花乱坠,每个人都像周立波似的。李安就不擅长言辞,就用他纯洁的眼睛看着大家,大家就觉得他是一个nice的人,是个可爱的好友,可是大家认为他是这个圈子里头最没有才气的人。他的朋友里头包括了舒国治,一个后来小有名气的文人,还有画家、舞蹈家,也包括其他有电影梦的人,那些朋友中有大部分人都帮助了他拍《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可是李安当时的沉默让很多人误判,以为他是所有人里头最没有才气的人。
尤其是李安6年在纽约完全没有工作的时候,他就是不断在看,不断在学习、观察、反省、累积。那时刚好台湾新闻局有电影辅导金,他的三个脚本都跟他的父亲、家庭有关,当李安跨越了他和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过程,等于是跨越了他人生最难的课题——如何跨越他和他父亲的那条绳子。
当绳子不再变成拔河关系时,他开始飞了,他开始拍各种不同的题材,《冰风暴》、《绿巨人》、《卧虎藏龙》……成为日后我们所有人认得的李安。他拍《绿巨人》票房很差的,他拍《断背山》之后也不是急着再拍下一部片子,他拍了《色戒》,没有得任何奖。他已经等待了很久,他不会被A、B、C奖所迷惑,也不会被功名利禄迷惑太久、太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7:45:21 | 只看该作者
《21世纪》:据说2009年你曾跟李安电影团队捐款100万元新台币,让台湾最终成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取景地。
陈文茜:这个事情不足挂齿。而全世界都在做城市行销,都在争取大导演到他们那里去拍摄。美国的电影公司有个规格,就是来看拍摄地的时候都要坐头等舱、携带家眷。当时有澳洲、曼谷、台北、台中等好几个城市争取李安,那(台北市长)郝龙斌也曾给我打过电话说,文茜,这种事情我们都不知道行情……
另外,大陆的人可能不了解台湾的预算制度,台湾的预算科目规定很严格,比如,(台中市长)胡志强要申请拨款,他们会问,片子还没拍,怎么拨款?以胡志强的能力,他要去募100万,台中市什么人都可以捐款哪!我觉得,第一,李安的电影拍得好;第二,胡市长有眼光;然后,那年刚好是个缘分,是我外婆100岁冥诞,我是台中人,就以我外婆的名义捐款给台中,那胡市长问我说可不可以做这个用,我说当然好啊。我跟李安认得,我跟他见面,我采访他,他从头到尾都不知道那时他们坐飞机来的100万元(新台币)是我捐的,他到今天都不知道,这种不足挂齿的事情你跟人家提,不是很丢人吗?!
《21世纪》:你在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时候,你还能感受到那个你熟悉的李安吗?
陈文茜:我看了原著,也看了他的电影,再比对原著,看他把哪些部分舍弃或保留。日本保险公司雇员来看派,派给他们讲了第二个故事,这是原著有的,可是在电影里这个画面是干的,他们一直在讲话,而原著中很多煽情的部分都被他删光了……一个导演要有多大的胆量!可是李安告诉我,那是他最有力量的一部分。他讲完以后我就觉得,对,他多么有力量,他告诉了我们,人多么活在自己的成见当中。这一点,我佩服他,我没有他这个勇气。
我访问他的时候问他,Are you the Pi?(你觉得你是派吗?)他说,yes。其实他一直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7:46:18 | 只看该作者
他获奖的时候为什么下面有那么多人站起来鼓掌?因为这部影片对大多数导演来说,已经望尘莫及了。
我在访问李安的时候,他压力很大,因为他有一次被选为全台湾最有公信力的人中的第一名,他说他那天晚上都睡不着觉。那人家会觉得好得意。他觉得,完了完了,我被选为第一名,那我怎么办?我一定要做好榜样……他就觉得,他自己要更好。我们称之为荣耀的,他认为是责任。(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1:22:45 | 只看该作者
我可算是李安的粉丝,追看过他拍的大多电影,他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自然也不会错过。
他电影里东方人特有的细腻和柔软,总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2:31:22 | 只看该作者
再转一篇关于李安夫妻家庭生活的报道。

李安妻子林惠嘉:我只是不管他,让他自生自灭



林惠嘉,台湾人,毕业于台北第一女子高中、台湾大学化学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现任纽约医学院研究部教授,是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夫人。李安成名前曾赋闲长达6年之久,靠林惠嘉养家糊口,但她坚决反对李安另谋生路,鼓励他坚持电影梦想。
  导演李安在刚落幕的第85届奥斯卡上,二度斩获最佳导演奖。与此殊荣一同盛传于网络的,还有李安在家当了6年“家庭煮夫”、全靠妻子帮扶的故事。林惠嘉因此也成了人所敬仰的“贤妻”。
  其实,林惠嘉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称号。作为理科系毕业的女生,她的个性更像是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的女友艾米,思维和言谈都很酷。对于李安在颁奖典礼上高呼的“我爱你”,林惠嘉的回应是“李安此举肉麻得‘无聊’”;当别人觉得作为李安的妻子,一定被巨大的幸福光环所照耀时,她仍是目不斜视地只做自己:“李安还不是导演的时候,我就是我;李安当导演以后,我还是林惠嘉。”所以,她能够从容地命令李安:“不管你捧了多少个小金人,你还是那个李安;家不是片场,你该做的家务还得做。”这就是这位理科生泼给浪漫电影人的一盆冷水,看似无情,却透彻着生活的清爽和了了分明。
  她——酷
  “李安得了金熊奖报喜,林惠嘉被电话吵醒还很不爽。”
  “酷”是李安形容太太林惠嘉的词。他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回忆自己第一次以《喜宴》获得金熊奖时,想着太太支持她这么多年,如今电影获奖要赶紧给太太打电话报喜才对,于是就拨电话回家。当时是美国时间早上5点多,太太被电话吵醒很不爽,“我说:‘我们拿金熊奖了’,她说:‘喔’,我说,跟大陆电影一起拿的,她问:‘没有别国参加吗?’我说:‘有,有’,她就挂电话了。她就是这么酷,这么多年来,这些外在的东西对她好像没有一点影响。”
  李安说太太是水瓶座的,“水瓶座的女人多是怪胎,对权威很反感,不能忍受。”
  李安成名后,有一次和太太到纽约法拉盛的华人区去买菜。买完后,李安把菜装上车,林惠嘉到停车场对面的路边买西瓜。有位台湾来的太太对她说:“你真好命,你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来买菜!”结果林惠嘉回答的是:“你有没有搞错啊,是我今天特别抽空陪他来买菜的。”面对这么“强势”的太太,李安却非常“受用”,“以前她的确很少陪我买菜,现在也一样。不过她管家有她的一套,儿子们服服帖帖,我也服服帖帖。”而就算李安现在已是国际大导演,林惠嘉仍然不忘“敲打”李安清醒一下:“不管你捧了多少个小金人,你还是那个李安;家不是片场,你该做的家务还得做。”
  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李安在领奖时对太太大呼“我爱你”。虽然开心,但在颁奖典礼后,和媒体谈起两人结婚30周年的事时,林惠嘉笑说:“他发神经病,我们都不记得的,不知道他怎么想起来。”至于获奖后怎么庆祝,林惠嘉说:“这有什么好庆祝的?以前获奖也没有什么庆祝,我们不搞这一套的。”
  她——不爱俗套
  “两人没时间筹备婚礼,搞得一团糟,但她没有一句怨言。”
  林惠嘉先后就读再兴中学、北一女中、台湾大学,是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现任纽约医学院研究部教授。在李安看来,太太是她家最杰出的孩子。
  李安和太太林惠嘉是伊利诺伊大学校友,当时李安在伊利诺伊大学读戏剧导演专业,两人是在前去世界青少棒冠军赛为台湾荣工队当拉拉队加油时认识的。关于两人的相识,在网上有不同版本,不过,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他对两人的相识的回忆是“1978年3月,我至香槟城伊大报到,不久就和一群留学生开车到芝加哥附近的盖瑞城去看青少棒冠军赛。那年荣工队获胜,我们同车比邻而坐,因而认识。”
  1983年8月19日,李安和林惠嘉于相识五周年之际结婚,在纽约市政府公证,很多《喜宴》里的情景都是二人结婚实况的翻版。李安夸惠嘉是个不爱俗套的人,他在婚礼前两个礼拜还在忙着拍毕业作《分界线》,两人根本没有时间筹备婚礼,所以这个婚礼被搞得一团糟。对于这些,林惠嘉没有一句怨言,而让她不满的则是婚礼上的另一个小插曲。
  原来,在结婚时,岳父和她二姐来,李安回忆说:“她二姐从圣荷西自家花园里摘了两朵巨大的新鲜玫瑰,还绑上松枝及别针,好让我们这对新人当胸花。没想到这个妹子一看这么大朵花,怒称:‘要我戴树啊’,当场发飙不肯戴,还是伴娘罗曼菲机灵,正当大家乱成一团时,她跑到楼下花店去找了一串秀气的小花,才平息了新娘子的怒火。”
  她——养家
  “纽约大学硕士毕业后李安曾在家中当了6年的‘家庭煮夫’,做饭、接送小孩……”
  大导演李安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纽约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家中当了6年的“家庭煮夫”。要是没有太太林惠嘉的支持,也没有现在的李安,感谢太太之余,李安也幽默地表示,这也是观众的运气,否则大家都看不到现在的李安了。
  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讲到,他1985年毕业时,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里斯的经纪人要与他签约,说他在美国极有发展。“当时太太林惠嘉还在伊利诺伊念博士,带着一岁不到的阿猫(长子李涵),学位还有半年就拿到,我想,孩子还小,太太学位还没拿到,也好,在美国再待一阵子陪陪他们也试试运气。”
  1986年1月,林惠嘉毕业后找到工作,从伊利诺伊搬来纽约郊区同住。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太太工作养家,李安赋闲持家。李安回忆说,刚开始的半年,她真的很难过,都不想活了,不过后来她也想开了,家里只要过得去就好。有时,林惠嘉回家看到李安精神不振,就会提议全家出去吃个饭。李安说:“那时我们最奢侈的就是去吃肯德基,老大阿猫说:‘我们去吃老公公炸鸡’。”那时候,李安在家负责煮饭、接送小孩,分担家务,惠嘉也不太干涉他。“我们经济不宽裕,所以我也不愿意进城。我天天待在家里很无聊,有时间就看报纸练英文,也没什么进步。我这个人是有片拍就来劲,没片拍就萎靡,所以,惠嘉说我不拍片像个死人。如果看我从早到晚呆坐在那儿,她就会问,你到底在干什么?无聊的话找个事做,不一定是要赚钱的事。”
  就这样,李安消耗了6年光阴,心碎无数,却一直怀着梦想。
  而在李安得到第一笔奖金时,他高兴得立刻把奖金给了太太,让她去改善生活,买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鞋子。没想到太太却把这笔钱借给了李安的弟弟。当时李安的弟弟李岗做生意赔了钱,正需要大笔资金渡难关,嫂子的决定仿佛雪中送炭,让李岗多年后仍然心怀感激。
  她——独立
  “她半夜自己开着快没汽油的车去医院生孩子,不让医生通知丈夫和亲友。”
  李安说自己和太太是典型的互补性格。“我委婉柔和又心不在焉,不太懂得照顾自己和别人,太太性情刚直专注,独立聪明,和她所学的微生物科学理性中带细腻的性质很像。”
  两人结婚后,李安在纽约剪辑毕业制作,林惠嘉则在伊利诺伊继续念书。1984年5月,李安还在等毕业作冲印出来,所以,大儿子阿猫诞生时,李安不在太太身边,他还在纽约。
  “我还不知情地在纽约公园里玩棒球,丢飞盘,直到晚上回家,才知道太太已经生产。第二天赶忙搭飞机去伊利诺伊看妻儿,当我傻傻地冲进医院时,大家一见我来都高兴地鼓掌。原来头天半夜惠嘉做完实验后开车回家,感到羊水快破了,就自己开着快没汽油的车子来到医院。医生问她要不要通知丈夫,她说:‘不必’;问要不要通知友人,她也说:‘不必’。院方还以为她是弃妇。她的个性是很独立,自己能做的事就不麻烦人。本来我们说好,腹中胎儿的头部开始移位往下转时,大约是预产期的前一周,我回伊利诺伊来照顾她。结果她也没告诉我。后来,老二石头出生时早产,我就特别盯在一旁,她还是频频赶我走,‘杵在这儿干吗,你又不能帮忙,你又不能生!’孩子出生时,我去拉她的手,她还把我推开,让我一点参与感都没有。”
  对于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林惠嘉表示,自己不认为这是在帮李家带孩子,“我是帮自己带孩子。我是独立的生命,有属于自己的灵魂事业。”
  而这种独立,也体现在林惠嘉对自我的追求,她评价自己说:“我比较懒,但有羞耻心”。她懒得去花钱,懒得去计较生活中的琐事,懒得去顾及虚浮的名誉,但是她唯一不懒的则是她的事业。多年来,她一直埋头于实验室,从事生物学实验的研究。
  在一次与大学生的交流中,林惠嘉说:“人生下来就是学习的,每天学到新的东西生活就有意义。希望同学们要有理想并执着追求,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并给自己明确定位,确立前行的目标,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努力付出,不要轻言放弃。”
  她——“不废话”
  “她在公开致辞中说:‘我只是不管他,让他自生自灭(leavehimalone)。’”
  李安说太太对他最大的支持,就是她的“不废话”。李安笑说自己在家呆了五六年才想通自己“怀才不遇”这个问题,而太太一年就想通、明白现状了。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自己挣钱养家,“她没有要求我一定要出去上班,当然她赚的钱还不够用,因为研究员只是微薄的基本薪水,有时双方家里也会变相接济一下。”
  李安说,开始拍片后,许多人都好奇他太太是个什么样的贤内助?有一次,北一女北美校友会因为她是“李太太”颁发杰出校友奖给她,她对“妻以夫贵”的事情很不以为然,在致辞时很不上道地一语点破:“我只是不管他,让他自生自灭(leavehimalone)。”
  其实这正是李安最需要的,“她给了我时间与空间,让我去发挥,去创作,要不是碰到我太太,我可能没有机会追求我的电影生涯。”
  结婚30年,李安和太太从未说过“你究竟看上我哪?”“你喜欢我哪?”这些问题。李安说:“这些问题,在林惠嘉看来都是废话,按照她的想法,如果她不看上我,怎么会和我结婚?都30年了她还和我在一起,你说她看上我哪了?”
  李安透露,生活中两人也没有甜言蜜语,“那些甜言蜜语都放到电影里去了。“也难怪,在这次获奖后,李安高呼“我爱你”,让林惠嘉很不自在,觉得肉麻得无聊。
  她——外冷心热
  “她从科学的角度说:‘李安出生时,颈部遭到脐带缠绕,脑细胞大量损坏,所以他做事非常专注,也只能做两件事:拍电影跟煮菜。’”
  《卧虎藏龙》在金马奖没获最佳导演,有记者问李安的感受。李安开玩笑说,“回家去等太太骂。”与李安的“委婉”相比,林惠嘉实在是有些“慓悍”。她从科学的角度说:“李安出生时,颈部遭到脐带缠绕,脑细胞大量损坏,所以他做事非常专注,也只能做两件事:拍电影跟煮菜。”
  李安当初赋闲在家,看到妻子那么辛苦过意不去,就打算学电脑找工作,结果被林惠嘉发现了,呵斥他:“学电脑的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她也曾“委婉”,劝告李安别因为生计忘了他心中的梦想——电影。
  对于身为李安太太的感受,林惠嘉说:“老公真不知道做什么用的,需要他的时候,永远不在。”所以,林惠嘉说自己早练就一身好武艺,学会独自抚养小孩,还能兼顾自己事业。
  虽然嘴上“无情”,但林惠嘉却是典型的外冷心热,她自己受了那么多苦不抱怨,而对李安的辛苦却是时长挂念。她说尽管自己不懂电影,但知道拍电影真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工作,“李安当初拍《卧虎藏龙》时,那场电影的拍摄从内景到外景以及晚上的剪辑,每一个过程、每一个步骤李安都要到场。一天24小时里,他的睡眠大约仅仅是两三个钟头。”
  《卧虎藏龙》杀青的时候,李安由于昼夜操劳脚腱受伤,不得不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远在美国的林惠嘉得知消息后,连夜带着两个儿子和华人医生开出的中草药,飞往安徽黟县的拍摄地,她知道影片的后期制作是最关键的时刻,怕丈夫因病拖累进程。李安见到林惠嘉说:“天啊,太好了,见到你,我就知道有救了。”
  她——“老大”
  “她是家中规矩的建立者,家里凡事她说了算,只要是妻子的命令,李安绝对服从。李安常说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怕老婆’。”
  林惠嘉说自己毕生的工作是当家里的三位艺术家——丈夫李安和两个孩子的精神导师、司机、管家婆、心灵港湾。他们的大儿子李涵是雕塑美学者,二儿子则是演员,曾出演票房很好的美国电影《宿醉2》。
  林惠嘉是家中规矩的建立者,家里凡事她说了算,只要是妻子的命令,李安绝对服从。李安常说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怕老婆”,只要李安和两个儿子在家,林惠嘉说三个男人都抢着跟她说话,有时自己也感到困惑,老公和孩子对她这么服帖,究竟是她真的懂得“经营”,还是他们本性太好了、能包容像她这样的太太和妈妈?
  在李安看来,自己成名后给这位酷太太的精神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前她工作忙,我依赖她,我出名后,现在她有时候要出来做‘李太太’,打搅了她的工作,所以她在精神上反而没有以前痛快。”
  李太太常常要陪李安参加各种颁奖仪式,李安笑称因为自己在家里“地位很低”,所以,每次入围重大奖项,他都希望老婆儿子们可以一起走红地毯,借机让家人感受一下他这位“一家之主”的“威风”。而之前由于忙于自己的事业,林惠嘉并不理会李安的电影,她称为“他的事”。相比于李安的电影和厨艺,林惠嘉更为了解李安厨艺,她说李安做的虽然都是些家常小菜,不过“相当好吃”。
  她——“抓狂”
  “母亲曾劝她离婚,放下电话后,林惠嘉又谴责自己:‘怎么变成这样的女人?’”
  作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林惠嘉成为不少人羡慕的对象。而林惠嘉却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她甚至在回忆往事时,做出“抓狂”的表情,以表示自己当初也受不了,以表示自己并不是伟大而完美的女人,两人也只是一对普通的平凡夫妻,过得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情。
  李安筹备《推手》时,林惠嘉刚生老二,得了甲状腺功能亢进,脾气非常不好,身体以一周减10磅的速度消瘦。为了做放射性检查,还得先断奶,而在自己最苦最累的时候,林惠嘉也只能是接到丈夫李安的电话:“对不起,这次又没能帮到你。”
  在最难熬的那段时光,林惠嘉说也曾有过绝望,曾打电话向妈妈诉苦。母亲劝他们离婚,放下电话后,林惠嘉又谴责自己:“怎么变成这样的女人?当时嫁给他时,就应该知道要面对这一切才对,于是迅速平复性情,还鼓励自己:‘我一直是这样崇尚正义的人,怎么可以以一个人的贫富来判定他的价值?他亦是个体生命,他值得同等的尊重’。”于是,继续任劳任怨,当起贤妻良母。
  林惠嘉说她与李安的爱情,其实是“乏味”的。刚认识时,一次看到李安在做蛋糕,自己崇拜不已,“真了不起,居然会做蛋糕呢。”原来她不知道那种蛋糕只需要买回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即可。不过这惊呼在李安听着很受用,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对他的爱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0:15 , Processed in 0.33192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