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z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筋柔百病消(很实用)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5:49:40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很实用)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与失眠的关系最大。因此治疗失眠时,一般都会用养血安神的中药来促进良好的睡眠。如果手少阴经筋或是手厥阴经筋出现了异常,心主神明的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诱发失眠。
失眠二十年,几针就解决
在十几年前,一位病人找到我。他的性格极其开朗,没有什么精神压力,也没受过什么情志刺激,检查了身体,没有任何严重疾病,身体棒得不得了,可就是有顽固的失眠,而且困扰了他二十年。他每天晚上吃两三片安定,严重的时候,吃到七八片,中药也吃了不少,但效果一直不大。
我当时一听,也觉得有些无从下手。后来经过仔细检查发现,他的手少阴经筋和手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上有不少压痛敏感的条索样的挛缩筋结。此外他的颈部也有不少细小、僵硬的筋结,说明他颈部的经脉也不畅通,气血很难濡养大脑,自然睡不好。
我心里面有点底了,主要在他的手部扎针,重点在内关穴、郄门穴、神门穴(手腕内侧)附近,并用长针将颈背部僵硬的筋放松,重点部位在风池穴、天柱穴(脑后)及阿是穴附近。扎了两次以后,他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这二十年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睡得安稳过,一直从晚上十点多睡到早晨天亮。后来巩固治疗十次,他的睡眠一直都很好。像这种顽固性的失眠虽然持续了二十年,看上去非常棘手,但是一旦找到真正的病因——筋,治疗就非常容易,效果也很好。
又是筋的错,失眠到抑郁
我夫人有一位30岁的女性朋友,在某大医院被诊断为抑郁症。我看她本人,并不是有遗传性疾病或是受过什么精神创伤,主要症状不过就是焦虑和失眠。
据她描述自己几乎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很浅,正在吃百忧解、劳拉之类的西药。她自己知道药物吃多了不太好,所以也不是长期坚持服。她这个人很要强,睡眠不好,记忆力不好,自然工作都会有影响,所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是着急,症状越重,症状越重,她的记忆力、思维就越受影响。
我认为她的问题就是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失眠严重了,影响到工作,人慢慢开始焦虑。我给她检查了一下,发现她颈部的筋特别紧张,于是在颈部给她扎了扎针,使筋得到放松,大脑供血得到了改善,结果她当天晚上回去就睡了八个小时,之后就都能维持这样了。
这种失眠完全是由于颈部肌肉,也就是筋的紧张造成的,长期的失眠影响到了心情,产生抑郁倾向。这是典型的经筋疾病,从筋的角度来治,效果是很明显的。
其他类型的失眠,这样来处理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就是说如果胃的功能不正常,比如晚上吃得太多,肚子太胀等,也会造成失眠。对付这种原因的失眠,我们通常可以在腹部的中脘穴、腿部的足三里穴或是其他阿是穴附近寻找到筋结,把这些筋结拨开了,失眠也就缓解了。中医上,还有一个经外奇穴叫做安眠穴,在风池穴和翳风穴的中间,也是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像头疼或是血压容易升高的朋友还要在太阳穴和印堂穴附近寻找筋结,找到筋结后,努力把它揉开;情绪不好的朋友一般是肝火旺盛,晚上要用力按揉太冲穴、肝俞穴,可以泻肝降火,帮助睡眠。还要在脚上的太溪穴周围找到这小的筋结,也要把它揉开。
元气较虚弱的中老年人最好经常用艾条灸自己的命门穴及肾俞穴,效果是引虚火归元,让阳气内收,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
经常失眠的朋友一定要摆脱对安眠药的依赖,多从筋的角度去试一试,只要让筋舒脉畅,脾胃调和,那么安然入睡梦乡酣就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5:53:40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很实用)

面瘫
我在一部小说中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大概意思是,某诗社的几个诗人在一起作诗,一个新来的年轻人附庸风雅,也说了一句,把大家都逗笑了。他说:“乍暖还寒易感冒。”从文学的角度看,这句话是没有什么美感,但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他说的可是一句真理。实际上,乍暖还寒时节不仅容易感冒,也容易出现面瘫。北方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般过了夏天,没几天和爽的天气,气温一下子就变冷了,感觉没有秋天过渡似的。春天呢,又忽冷忽热,也就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里面讲的“乍暖还寒时候”。这段时间早晚温差特别大,所以体质较差的人稍微不注意受了风寒,就会出现面瘫。
面瘫是典型的经筋病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西医认为是面神经麻痹了。这个疾病在《灵枢•经筋》里就有很清楚的记载:“足阳明之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说明面瘫是一个典型的经筋病,而且与足阳明经筋的关系最密切。因为足阳明经筋始于面部,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时,经筋容易受到外界风寒的侵袭而发生痉挛、麻木,“引缺盆及颊,卒口僻”,就会突然出现嘴歪。“急者目不合”,眼睛闭不上也符合面瘫的表现。
在临床上,这个病以前都是天气变化的时候多见,但是现在夏天也慢慢多见了。因为屋里都开着空调,冷气很足。当外面很热的时候,突然走进空调的屋子或者汽车里面,很容易突然就出现面瘫。一般来说,面瘫用针灸的效果多数很好,也有极个别的效果不好,还有扎了几十年都不好的。针灸效果不好的病人,我会改用点穴按摩,效果会更理想一些,或者用手法按揉配合针灸,会使病程缩短,疗效更显著。
大约八九年前,我们医院一个和我很熟的护士长,她的儿子在离高考还差半年多的时候,突然面瘫了。小孩子长得很精神,是学校里出名的帅哥,因为好面子,所以不去上学了。他妈妈找了一位很有名的大夫,给他扎了一个多月效果也不好。后来护士长带着她儿子到家里来找我。我如实地说如果别人扎不好,可能我扎的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我试一下,果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怎么办呢?因为当时正值高考前,小孩不去上学了,肯定跟不上进度,他妈妈特别着急,一夜一夜地在家里哭。我看着实在于心不忍,就说你要不怕疼,我就用手给拨拨筋吧。这一拨,效果特别好,一下子就把面部挛缩的筋给拨开了。这个十几岁的小孩还很能忍,眼泪都疼出来了,就是不哭。那天只拨了一次,效果就很明显,后来又治疗了五六次,就完全正常了。他母亲特别感激我,非说我救了她孩子一命。这个说法是有点夸张,但确实是改变了这个小孩的命运,因为后来这个小孩考上了电影学院。从这个病案中,再结合《黄帝内经》中古人的说法,我慢慢悟出来,面瘫是一个典型的经筋病,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效果更快更好。
面瘫的诊断与注意事项
面瘫要分中枢性的和周围性的,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有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是周围性的,那么整个一侧的面部全都出现瘫痪的症状,包括眼睛;如果是中枢性的,那么眼睛还是可以正常地闭合。
所以我们见到面部全瘫了的,其实病情轻一些;光嘴歪,眼睛没有问题的,反倒很严重,说明大脑里面有问题了。当然后者也有极特殊的情况,眼睛也是有问题的,这通常是脑干出现病变,但此时一般都会伴有其他的肢体活动不利,甚至意识的丧失,倒是不太难鉴别。假如出现某些中枢型症状,包括手脚麻木、活动不利,就一定要注意了。有条件的要去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
现在这个病是年龄大的七八十岁可以得,最小的几个月的小孩可以得,因为现在有空调,小孩也可以患病。过去小孩是极少的,除非你出去突然受风。这个病得了后很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5:55:16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很实用)

尤其是一些特殊行业,比如说演员、教师,必须经常参加社交活动,如果得了面瘫就会对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对生活也会有影响,因为嘴角会漏水,吃饭也不行,情绪自然会受影响,人很着急。眼睛闭合不好的话,又容易患角膜炎,所以假如眼睛闭合不好,又没有完全治好的时候,睡觉时可以放上一块厚的纱布加点儿水,这样防止角膜太干燥,尽量避免出现炎症,也可以上一些红霉素眼药膏。
关于面瘫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个别的患者,在发病的同时或者发病之前,在耳朵周围会出现疱疹,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一般有疱疹的恢复都差,严重的还会感染到颅内。我见过有几例病人,开始不当回事,后来感染到颅内,引起脑炎,吞咽困难,严重的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这种情况必须住院,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要单纯地依赖某一种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
得了面瘫之后,首先要去神经内科确诊,然后要去针灸科找专业的针灸大夫治疗。当然自己也要多用手拨一拨面部打结的筋,主要是面部的阿是穴和眼睛周围、耳前耳后的乳突周围。重点穴位包括阳白穴、迎香穴、颊车穴、地仓穴、翳风穴和风池穴。
另外,还要循着足阳明经筋的循行部位寻找筋结,重点在足三里穴。手阳明经筋也要拨一拨,如合谷穴附近。中医里面有句话叫做“面口合谷收”,合谷对这个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我们还可以用灸法进行治疗。一般来说,用隔姜灸效果更好,隔姜灸主要是可以避免烫伤,很好地保护面部皮肤,而且姜也是一味药材,双重药力,效果更好一点。
做隔姜灸时,要沿着生姜纤维的方向垂直切开,最好找比较圆的、汁液多的那种特别新鲜的姜,切成大概咱们一毛钱硬币那样的厚度,贴在眼睛周围,比如眼睛上边、太阳穴和眼睛下边,颧髎、听宫、翳风、颊车、地仓、迎香、承浆等穴处。贴上以后,对每个穴位进行艾灸,一个穴位大概灸5分钟左右,感觉火力向里面透很舒服。灸到生姜有点儿发干的时候,用手给它压住,我自己也体验过,很舒服,这样每个穴位都灸下来,大概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灸完了可以再轮换着灸,就是花时间。灸就需要长时间地用艾条来烤面部,烤这些穴位,效果一般都是很好的。可以结合针灸治疗,自己在家里用点穴按摩,用灸疗的方法,这样会恢复得更快一些。
我给病人介绍灸法时,有的病人还会半信半疑地说,不是说“头不宜多灸”?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头是诸阳之会,头部尤其是面部很容易上火,所以一般情况下头面部是不宜灸的。但面瘫多数是面部受凉引起的,所以可以灸。而且有的人面瘫扎针扎久了很敏感,开始怕针,这种情况针和灸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扎针的同时自己回家灸。
面瘫必须马上治疗
得了面瘫,千万不要太着急,积极治疗就是了。针灸也好,自我保健治疗也好,都是越早越好。有人刚有点儿征兆,有人第二次得的时候,甚至第三次得的时候,他知道,就赶快来针灸,这样部分病人就可以在面瘫刚露出苗头的时候,让它停止发展,有些还能往好里恢复。当然多数病人仍在发展加重,这一点一定要和患者讲清楚,要不然患者还以为是扎厉害了呢!这可能也是急性期大夫不愿意针灸的一个原因。
扎针的时候面瘫继续发展也是正常的,但比不扎针发展得肯定要慢一些,所以这个病一定要早治。有些大夫对这个不太了解,非得让病人等到一个月以后,这样就丧失了最好的针刺治疗时机,一个月以后就很难治了。不要非得等到一周以后再治,实际上越早越好,因为等到一周,差不多已经发展到最厉害了。与其到最厉害时再治,还不如早点儿治。这就好比一辆车在斜坡上往下滑的时候,你越早刹车,越容易把它推上来,非要等它滑到坡底,再推就麻烦了。
面瘫在治疗时期,要尽量避免受风,尤其是空调、风扇,尽量不要用。同时也要少吃一些过于生冷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对人体阳气有一个抑制的作用,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7:32:21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很实用)

第四章  颈胸部疾病的经筋调理方法
颈椎病
颈椎病过去可是一种老年病,一般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才会得,现在它已经是一个时髦病了。我听说,有的单位组织体检,竟然有二十几岁的员工也得了这个病。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到了三四十岁颈椎就会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而真正产生病变,一般要在50岁以后。可是现在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经常熬夜、加班,体育活动较少,所以罹患颈椎病几乎是必然的。最近这几年来,我每天都要接触到不同年龄阶段的颈椎病患者,最夸张的一次,有一个小学生被妈妈带着来看颈椎问题。
颈椎病分为许多种类型,大家怎样确定自己是不是患有颈椎病,以及患有哪种类型的颈椎病呢?关于颈椎病的典型症状,大家多多少少都能了解一些,比如头晕、头痛、耳鸣、上肢麻木疼痛等。有的人没有这些典型的症状,但是只要颈部有明显的酸胀疼痛83 感觉,就要留神。其中,常年坐着办公的金融从业者、IT从业者、大学生等都是高发人群。就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城市中,几乎每个成年人颈椎都有轻重不等的问题,许多人完全可以诊断为颈椎病,甚至中学生中颈椎有问题的也不少,所以这个病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讲,根据颈椎压迫部位的不同,颈椎病可以分为六种,即颈型(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
经常落枕可能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
颈型(轻型)也称局部型颈椎病,这一型在三十年前是不被承认的。它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光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这种类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早期主要是头颈和背部疼痛,常常感到颈肩部及上背部酸痛,病人因为颈部易于疲劳,所以不能长时间地看书、写作和看电视等;有的感到头痛、后脑勺疼得厉害、胸痛及上肢无力;有的病人主要是早晨刚起床时脖子发紧发僵,活动不灵便,或者活动时颈部有响声;少数病人还会出现反射性的上肢疼痛、麻木不适等。由于症状较轻,往往病人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不少经常落枕的病人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时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不同类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
类型        主要症状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压迫脊神经根后,引起臂丛神经剧烈疼痛,可牵涉到肩膀、手臂,并放射到手指。时间一长,还会引起相应的肌肉萎缩
脊髓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为下肢运动障碍,双腿麻木、无力、发抖、容易摔倒
交感型颈椎病        因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纤维,导致视物模糊、眼窝肿痛、心跳过速或过缓、手足发冷、头颈面部发麻疼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稳定性变差,造成在过度转头、仰头或低头时,压迫供应大脑血液的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由此引发发作性眩晕、头痛、耳鸣、视物不清、突然摔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7:34:31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

混合型颈椎病        以上症状混合交替出现
现代生活方式使得颈椎病高发
颈椎病的多发主要是跟咱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关系,过去经常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夏天也没有什么空调,所以30年前颈椎病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
再看今天的生活,我们经常坐在电脑旁边长时间处于单调的姿势,看书学习时长时间的低头,夏天大部分的办公场所都有开着冷气的空调,每天应有的体育活动日渐减少。我常和病人、学生开玩笑地讲:“事业学业有成的人都有颈椎病。”中老年人就更别说了,各方面机能逐渐衰退,肝肾亏损,筋骨也容易老化。
无论是劳损、受寒,还是老化,都容易造成我们颈部周围的软组织受伤,即筋的紧张,这又导致颈部气血的供应通道——经脉运行不畅通,头面部和手的供血不足,进而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出现上肢活动障碍,肌肉的萎缩无力甚至瘫痪。
颈椎病的理筋治疗法
中医里面,对颈椎病的论述是很多的,但是大多分散在各个病症里面,比如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等。临床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除了脊髓型以外的,我们都可以从筋的角度进行治疗,效果都是很好的。尤其是轻型颈椎病,把握住这个最好的治疗时机,不仅可以有效减缓症状,还能彻底消除颈椎病的烦恼。
治疗的重点在于从我们的颈部和肩部寻找病变的筋结点,重点在肩井、肩髃、手三里、阳溪、阳陵泉、太溪、风池、曲池、合谷等穴位的附近,用自己感觉适宜的力度,把这些僵硬的筋结给松解开。单纯按揉的效果不明显时,还可以针对以上阿是穴或是重点穴位进行艾灸,每个穴位5分钟,就可以有效缓解筋的紧张,疏通经络气血,改善症状。
除此之外,站桩也可以用来治疗此病。只是一点需要注意,在站桩时,头顶百会穴要有向上抻的感觉,眼神在平视的基础上微微向上看,尽量将颈部的筋时刻保持放松的状态。
另外,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空调对着自己吹,这样极容易受寒;也不要让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避免颈部的过度疲劳;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柔软的颈部更需要我们的呵护,才能发挥其重要枢纽的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北方中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这与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有很密切的关系。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并时而伴有喘息。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与气候变化、物理化学刺激(如吸烟、大气污染)、过敏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以感受风寒湿邪为标。“老慢支”虽然本身不是太严重,但它会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肺源性心脏病都是因慢性支气管炎而引发的,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积极进行防治。
去年我给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做讲座,曾经讲到之前治疗的一个“老慢支”的病例。刚出教室就有一个学生来找我,说他奶奶有十几年的“老慢支”,问我是不是也能治好。他说他奶奶一到秋冬季节、气温骤降的时候就容易发病,咳嗽剧烈,伴有喘息,早晨和晚上睡前明显加重,甚至厉害的时候,晚上睡觉都不能躺着,时不时地会吐白色的黏痰,痰量很多,有时候泛着黄色和血丝,怕冷,出虚汗。她生活在农村,“老慢支”一发作,就不能下地干农活,耽误了田里的庄稼,老人家的身心都很难受。
农村没有什么太好的医疗条件,老人家也知道这个病不容易治愈,更不愿意再为自己的病花太多的钱。所以每当发作时,她都是服用一些抗生素、止咳糖浆等,想靠着意志扛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7:35:51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

但疾病总是拖拖拉拉,时好时差,连着几个月不能康复,甚至整个冬天都在疾病中受罪。这位学生是个很孝顺的孩子,考上医学院校就是希望能找到好方法治疗他奶奶的“老慢支”。考虑到农村的医疗条件,我告诉他一些理筋手法并送了他几盒艾条,让他回家后从筋的角度进行灸疗和按揉治疗。
为什么让他从筋的角度入手来调理呢?这主要是,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与肺气不宣、肾气不纳有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经筋为肺所主,足少阴经筋为肾所主。因此,我们要沿着手太阴经筋与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寻找筋结,然后利用针刺或是按揉的方法,将敏感痉挛的筋结松解开,如此,就可达到宣通肺气、补肾纳气的效果,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慢支病人的筋结大多集中在中府、云门、膻中、中脘、尺泽、鱼际、三阴交、太溪、涌泉等穴位的附近,按揉3分钟,以酸胀感为佳。另外,在后背的脊柱两侧一般也能找到敏感的反应点,都要按揉。如果感觉发凉,就可以每天用艾条灸20分钟。一般来说,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正气衰弱,而艾灸可以温补元气。如果痰比较多,黏稠,还可以多多按揉腿上的丰隆穴,有化痰止咳的效果。睡觉前,再用双手掌心按在两脚涌泉穴上,反复搓擦1~3分钟,以足心发热为佳。双手双脚交替进行,也可以达到补肾纳气,治疗根本的作用。
我教了他这些方法之后,他很高兴地回去了。五一放假从家里回来,他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五一期间他每天给他奶奶按揉和艾灸。开始按揉阿是穴时,他奶奶觉得很酸痛,但按完后就觉得很舒服,尤其是艾灸后背的一些穴位时,感觉特别温暖,没有那种寒凉的感觉了。由于五一的假期很短,很快他就要返回学校,所以他把按揉的方法教给了奶奶和家里人,让奶奶继续坚持一个夏天,这样正好可以利用外界的阳气来温养体内的阳气,祛除寒气。对于这个学生的举一反三,我感到非常欣慰。
秋天开学之后,这个学生特意跑来兴奋地告诉我,入秋后老家的天气一直变化不定,但他奶奶只是轻微地有些伤风症状,慢性支气管炎一直没有发作,老人的精神也比较好,这就是一个夏天治疗的效果啊!看到他激动的样子,我也很开心地告诉他,这是你一片孝心的效果!
冠心病
常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有些老年人,发生了某些事后生气或是愤怒时突然手捂住胸口,面部表情十分痛苦,被众人送去急诊抢救的情景,这多半是冠心病发作了。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因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及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冠心病日益成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主要表现为胸前区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部、手臂、后背及胃部等,急性发作时还可能伴有眩晕、气促、出汗、寒战、手脚发冷、恶心、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昏厥。严重的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所以很多中老年人对冠心病都是谈之色变。
其实现在年轻的朋友也有罹患冠心病的趋势,现代人饮食肥腻,精神压力又大,所以高血脂、高血压或从事紧张的脑力工作者,极易得此病。有时在网络上看到新闻说某公司老总因为急性心梗导致猝死,令人扼腕叹息,就是因为心脏疾病长期不重视,身体难受了也不当回事儿,所以一旦发作了就不可收拾,生命没有回头旅程。
中医认为,冠心病多属于“胸痹”“心悸”等疾病,一般是正气虚弱、脏腑功能低下、气滞血淤、经脉不通引起的。从筋的角度来看,多与手少阴经筋、手厥阴经筋有密切的关系。不管是经筋因为受寒、外伤、阳气不足等各种原因发生痉挛,还是心脏功能低下,经脉不通,在临床上都不难发现这类病人的手少阴经筋与手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上有大量条索状或是片状的筋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7:37:03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

此外,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一些学者还注意到其中有些冠心病患者在颈部活动不当的时候,就是当颈部处在超过正常的姿势时,包括转头、仰头,或是胸椎运动时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胸前区疼痛等表现,同时还伴有肢体感觉上的一些障碍、头晕、恶心、颈部活动受限等等,这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用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的改变不是很明显,或者轻度的ST段的改变还有心律失常,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从颈部及脊柱两侧后背的经筋入手来治疗的话,效果要比药物好得多,甚至可以把很多症状全部解除,达到临床上的治愈。其实不管是哪种冠心病,我们都可以从筋的角度来调理,简单又有效。
当我们沿着这两条筋的走向寻找到僵硬痉挛的筋结时,用中等大小的力度将之揉散开,以产生酸胀的感觉为宜。重点是在郄门、内关、小海、劳宫等穴位的附近寻找筋结,进行按揉。另外还要在颈部、前胸部和脊柱两侧寻找疼痛点,重点是膻中、大包、心俞、渊腋、膈俞等穴位的附近,仔细寻找筋结,并进行按揉。大多数冠心病患者这些穴位都有十分敏感的压痛感,可先用比较轻的力量进行按揉,逐渐适应后再加大力量,通过将筋结放松,来疏通心脉,对恢复心脏正常功能,防止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作,有极大的辅助治疗作用。
针对那些阳气虚弱,正气不足的人,灸疗是具有很好保健治疗效果的一种调理方式。可以每天坚持针对心俞、神门穴进行悬灸10分钟,便能温筋通脉,调节心脏功能。
医学家按照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发现冠心病发作的可能性是从傍晚6点钟开始增加的,晚上9点到11点是该病的高发时段。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大家一定要加倍注意。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养生先养心,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静心、定心、宽心和善心,不为世间的名利所扰,不为金钱、地位钩心斗角,如此我们的心才能安宁,寿命自然长!
高血压
高血压病可以说是一个大众病,现在俗称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首就是它。高血压病也是一种比较难控制和难治疗的疾病,有数据表明,位居我国居民死亡率前三名的疾病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总死亡危险因素的第一位是高血压。由此可见,正确地认识、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是非常迫切的。
再看一组数字,卫生部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按照人口总数计算,估计全国高血压病人约有1.6亿之多。但高血压的知晓率(30.2%)、治疗率(24.7%)及控制率(6.1%)均很低。
最新的国际治疗原则明确指出,一旦血压高过正常值,那么必然会对靶器官——心、脑、肾等造成损伤,所以在高血压的初期就要开始用药控制。但是药物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预防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自古以来并没有“高血压”这样的概念,古时都是按照症状将它列入“头痛”“眩晕”等范畴,这些症状多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阳气虚损所致。用中药调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体质,因此有些人比较有效,血压可以控制得很好,但还有一部分人的效果不太明显。我在临床上接触到不少这样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慢慢发现这些吃降压药疗效不好的高血压病人,部分是由于颈部的筋出现异常造成的。
筋的异常也会导致血压高吗?也许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吧。其实仔细想想,也是不难理解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颈部是很重要的部位,联系着身体与大脑的正常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我们的足三阳经筋、手三阳经筋都通过颈部与头部相互联系。如果颈部的筋由于姿势不良或是受风寒、受外伤等原因的影响而发生了僵硬痉挛,就会导致颈部的经络气血不畅,大脑供血不足,若这种刺激持续,还会继发性地影响到全身的小动脉痉挛,使血压持续升高。这时人就会有头昏眼花,颈部僵痛,肩背部沉重不适的感觉。
这种高血压与颈椎病虽然在病因上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颈部的筋出现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7:38:10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

而且在临床上也有高血压、颈椎病兼有的病人,但它们不能混淆了。患有高血压的人不一定会有颈椎病,反之,有颈椎病的人也并不一定就有高血压。
在控制血压的问题上,病人要积极地与医生配合、沟通,尽量让大夫了解自己的病史,这样才有利于医生正确诊断病人的病因和治疗。大概在七八年前,我一个朋友的父亲患了高血压,因为吃药的疗效总是不稳定,所以过来找我看看。我仔细询问了一下病史,原来这位老人在高血压出现之前曾发生过一次车祸,颈部受了伤,当时伤得并不是很厉害,后来也就没有太当回事。慢慢地,这些年来逐渐发现血压增高了,并且出现了头昏、脖子僵硬不适的现象,但他并没有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我检查了他颈部的筋,发现了不少粗大条索状的筋结,于是就从治疗颈部的筋入手,给他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来他的血压虽然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但是平时服用的降压药由两片减到一片,血压就可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头昏沉、脖子僵硬的症状也明显好转。现在高血压病越来越年轻化,好多二三十岁的朋友也得高血压,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元气虚弱,血管硬化,而是与长期不活动,又爱吹空调,颈部的筋发生了痉挛有关系。这个问题拖得越久,对身体的危害越大,最后会出现严重而不可逆的心脑肾损害,即脑血管病。所以年轻的朋友如果及时发现,就尽早治疗,它是很容易治好的。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搞中医的,血压高大概有两三年了。有一次他问我用针灸能不能治疗,我说可以试一下。他年龄并不大,主要是因为工作比较紧张,长期伏案工作,压力也大。我一检查就发现他颈部的肌肉痉挛,压痛明显,转头不灵活,可以摸到好几条粗大的筋结,但颈椎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当时我在他的颈部扎了扎针,并教他做按揉手法,让他平时多揉按放松紧张的筋结。治疗完了,我跟他说,很可能血压会低,低的话就要调整降压药,他当时听了没太当回事,结果过了几天告诉我,说因为降压药没有减量,血压比正常还低了。我说你赶紧找心内科的大夫把降压药调一调,后来他把药减了一半,虽然没有完全好,但是从筋的角度去治疗,既安全简单,又效果出众,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说,梳理颈部的筋对高血压的朋友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吃了药也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朋友,如果平时能注重自我保健的话,是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的。大家可以重点在颈肩部甚至腰背部寻找僵硬的筋结进行自我按揉。重点是颈部的风池穴、大椎穴、翳风穴和腰背部的肩井穴、至阳穴、命门穴、肝俞穴等部位附近。
另外,这类高血压病的朋友大多数工作压力较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所以还应该沿着足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寻找紧张的筋结,尤其是太冲穴附近,可以疏肝降压,对调节血压有很好的帮助。
我常常提倡的站桩功也非常适合患有高血压病的朋友锻炼。因为这种偏于静养的运动方式对体力的消耗不大,体位变化不多,没有过分低头、弯腰等大体位运动等动作。站桩功既可以矫正脊柱,放松脊柱和颈部两侧的筋,还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压,减少降压药的用量,还有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血脂代谢,防治血管硬化,减少脑、心、肾并发症,从而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
健康绝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还应该拥有心理上的健康。高血压患者平时容易紧张焦虑、易怒烦躁,这些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所以还应从心理上进行调节。通过站桩,不仅可以使得身体放松,机体得到调节,同时精神也容易放松了,情绪不太激动,一旦遇到事情会冷静、沉着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

第五章  腹部疾病的经筋调理方法
月经失调
对于女人来说,月经早来、晚来、不来或者是量多、量少都会令人担心,它们都属于月经失调的范畴,在临床上是一种很常见的妇科病。很多年轻的小姑娘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月经失调症状。
大家都知道,身体在理想状况下,月经平均每28天造访一次,但21~35天来一次也算正常。在这些标准之外大家也先别慌,只要周期基本是稳定的,例如40天来一次也没关系。一年当中,偶尔一两次没来或一个月来两次,也不用太紧张,很有可能是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干扰,可以先观察下个月份的状况。如果月经持续两个月以上都不正常,那就需要警惕了。月经失调主要表现在月经的周期、经血的量,以及颜色所表现出来的异常上。经期表现出来的紊乱,要么是延长,要么是缩短。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就来了,有的时候甚至半个月就一次月经。另外一种是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而且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是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要么是提前来,要么推后来,都是超过正常周期七天以上,而且连续两个月经周期出现问题。
经量异常表现出来的有增多,有减少。月经过多,表现为月经出血较多,颜色较红,这多是由于血分有热。当然也有气虚不能摄血的情况,这时,经血的颜色比较淡,质也比较稀,面色苍白,少气无力,小腹有坠胀感,失血较多的人还会有贫血症状。当子宫内有淤血的时候,出血的颜色偏紫黑,还有一些血块,甚至痛经。
还有一种是月经过少,这主要是由于气血偏于虚弱,具体表现是头晕眼花、少气乏力、身体瘦弱等。这个首先要排除妇科器质性疾患,比如说卵巢肿瘤,还有垂体肿瘤等。月经过少到很严重的地步,还会发展成闭经。什么叫闭经呢?就是女子过了18岁,月经还没有来潮,或者曾经来过,又中断,中断长达三个月以上的。中医认为,闭经的原因有虚实两类,虚主要是指精气亏损,气血虚衰;实就是气滞血淤,跟寒凉、情志因素有关系。
女性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全社会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近几年,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很多女性刚过30岁,就因为月经不调而引起面部出现色斑、皱纹,乳房干瘪萎缩、松弛,阴道泌液减少、性机能减退、失眠、烦躁、潮热、盗汗等症状,甚至严重的出现子宫内膜移位、宫颈炎、不孕不育等病患。
导致月经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如服用消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吸烟、熬夜、工作压力大、过度减肥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女性的激素分泌,进而改变生理周期。如果因为腰骶部的筋受凉,引起紧张挛缩,使得腰部气血不畅,也会导致月经的异常。临床上存在不少这样的病人。所以,女性朋友在找有经验的中医开中药调理以外,还要学会几招揉筋的方法,通过恢复筋的柔软,来促进腰部的经脉畅通,气血充盈,这样,子宫必然能够恢复定期排泄经血的功能。
曾经有一个朋友介绍他的同事找到我,这位女士才三十多岁,可月经失调已有十几年,经常不是提前就是错后,严重的时候两个多月不来。她吃了不少西药和中药,一阵子管用,一阵子不管用的,自己吃药也吃烦了。我检查她的整个腰骶部,在后腰和小腹部都找到大量的筋结。因为第一次治疗,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我就在她腰骶部用长针针刺,以后主要以中等刺激为主,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就彻底痊愈了。
月经不调的女性朋友都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在小腹和腰骶部寻找筋结,首先将那些压痛明显的筋结拨开、揉开,然后将细小的也揉开,这样,大部分的月经不调都会得到改善。另外体质偏虚寒、气血偏弱的朋友,每周还要坚持用艾条灸腹部的关元穴和气海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7:41:42 | 只看该作者

筋柔百病消

以及腰骶部的穴位,更可以帮助祛除体内寒气,恢复子宫正常功能。月经,是反映女性身体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期前后,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保养,别受了寒,也别过度劳累,心情大起大落,保持充足的睡眠及愉悦的心情。年轻的女性还要适当注意营养,防止过度减肥。如果一味盲目减肥,刻意减少饮食,慢慢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或是经常不保护自己的身体,就会导致身体的气血虚弱,月经也就没有了物质基础,变得不正常甚至闭经,长此以往,健康都成问题,何谈什么美丽。花儿尚且需要经常施肥浇灌才能长得旺盛,何况是人呢。所以女性朋友们千万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身体才是根本。只有健康的女人才是最美的,所谓的美应该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然和健康的美!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现在社会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的饮食结构相对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动物类等高蛋白食物摄取量增加。像我小时候家里穷,只有到过节才有一点鸡蛋和肉吃,那是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候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每顿都能吃到各种美食,甚至还能吃到反季节的食品,这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所以糖尿病也被称作“富贵病”。2010年3月25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一份健康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9200万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还有1.5亿人是糖尿病的潜在患者。
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还有消瘦,同时可能伴随着精神倦怠疲乏,严重的时候会造成全身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更严重时还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失水严重的还会引起昏迷。有一次和学生聊天的时候,我学生非常感慨地告诉我,她的一位高中同学,才27岁,平时总是爱喝各种甜味的饮料,后来感觉疲倦、晚上多尿,去医院检查一看,血糖已经升得很高,加上酮体较高,差一点就酮症酸中毒了。这个学生很困惑地问我,她一直想不通这位同学年纪轻轻怎么就得了糖尿病呢?其实是她有所不知,临床上类似的年轻病人确实愈来愈多,一方面,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经询问这个学生的同学父母都有糖尿病,另一方面,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规律,喜甜食等。中医对糖尿病很早就有认识,并把它归于“消渴”这个范畴。四大经典之一的《金匮要略》中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这形象地描述了糖尿病多饮多尿的典型症状。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形成跟肺、胃、肾三脏有密切关系。根据糖尿病的症状来说,多饮、口干舌燥较突出的,称为上消证;多食易饥、口渴、消瘦症状较突出的,称为中消证;多尿、尿混浊,或尿甜、腰膝酸软突出的,称为下消证。从筋的角度来讲,糖尿病与手太阴经筋、足阳明经筋以及足少阴经筋最相关,治疗可以根据上、中、下消证分别从这三条经筋方面入手。
治疗时,上消证主要是在手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寻找敏感压痛的筋结,中消证主要在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寻找筋结,下消证主要在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寻找筋结。每处筋结按3~5分钟,力量稍重些,以能够忍受为宜,如果触摸到粗大的条索状筋结,就用大拇指按揉5~10分钟,将之慢慢揉散开。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病程较长或治疗不当的患者还会出现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系统的慢性损害,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手足麻木、皮肤瘙痒等。这时,请用如下方法处理:手足麻木时,按八邪、八风穴以通经活络;皮肤瘙痒时,按风市、血海穴以凉血润燥;心悸失眠时,按内关、神门、百会穴以宁心安神;视物模糊时,按太冲、光明穴以清肝明目。
我们脊柱两侧的腧穴较多,如果这里的筋发生异常,出现僵硬和筋结时,也会影响到经络气血的供应,甚至影响到相应的内脏,最后导致代谢出现问题。所以,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我常常会选择脊柱两侧的阿是穴和腧穴扎针和按揉,也可以有效刺激经络气血,帮助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12 , Processed in 0.34521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