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9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惩罚是为了更好地管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7 15: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的育儿理念里,对于惩罚的看法可能是引起最多争议的。

   我自己育儿从来不用惩罚,参考:为什么我从不惩罚孩子。我做育儿咨询,也从来不推荐惩罚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惩罚的方法,少用为妙。咨询的效果是不错的。话说回来,来咨询的家长大都是用过惩罚的手段之后仍旧无可奈何才找到我。这两类实践证明,育儿可以完全抛弃惩罚的方法。至少,在我的育儿字典中,没有惩罚的位置。

   但是很多人总觉得不用惩罚不行,或者认为惩罚是管教不可缺少的手段。

    学校老师可能是需要惩罚的,因为学生太多,忙不过来,不得不采取这种简单、直接,而且暂时可能有些效果的方法,也可能有杀一儆百的功效。《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中的全美最佳教师雷夫也需要使用惩罚,只不过他力求公正。但是,家庭里不同,我们面对的是一两个孩子,有时间和精力来更好应对孩子的问题,也不需要“杀鸡给猴看”,所以,可以选择更人性化、更有效的代替性的管教方法:先去理解接纳孩子,之后有针对性地“找原因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当然,我不是说惩罚绝对不要用,育儿中偶尔用用,把握好度,注意态度和方式,也不见得有大危害,也可能会有些暂时的效果。但惩罚用多了就没有用处了,而且可能是一种破坏性的方法,会有较多负面的效果,比如可能会激起孩子的愤怒,引起孩子的逆反,挫伤孩子的自尊和积极性。
    效果不大好而且有较多负面影响的方法,不推荐使用。
一、理解和接纳之后,大部分所谓问题行为“罪不当罚”
    孩子的很多所谓问题行为,如果父母能够理解的话,其实是有原因的,或者有孩子自己的道理,并不是故意捣乱,甚至都不是错儿。参考孩子犯了错怎么办?也可能是由于父母的错误做法造成的,那么为什么要惩罚孩子呢?
    比如孩子说谎可能是由于父母要求太严、肯定太少造成的;孩子偷偷从家里拿钱是因为父母不去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做出危险动作,只是由于他太兴奋,或者不知道事情的危险;孩子网络上瘾更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孩子做作业磨蹭不专心是因为兴趣和习惯没有培养好;孩子粗心了,有深层次的原因,不是惩戒能解决的;孩子发脾气可能是父母限制压抑所致;孩子自慰也只是正常生理现象;孩子偷偷去网吧,可能是因为在家里没有适当满足上网的要求;孩子说话不算数也是正常的表现,因为我们也难以做到;孩子没有遵守规矩,可能是因为那是父母的规矩,他并不真正认可......
   所以,如果能真正理解接纳孩子,我不知道有多少所谓的问题行为有理由去惩罚。所以,惩罚和理解接纳孩子一般来说是对立的。
    当然,我们理解和接纳孩子,是说接纳孩子的现状。如果孩子的行为对他的成长真正构成了障碍,还是要着眼未来去慢慢改变他。只是,惩罚是一种低效而且有不少副作用的方法。
二、惩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惩罚不去针对孩子问题的原因下功夫,治标不治本,有时结果更糟。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是有多种原因的,此时不去找原因,想办法,而是去惩罚孩子,只会增加孩子对于作业的反感,更加磨蹭。
    有人说:事关安全问题、或者影响他人的行为不能纵容,要加以惩罚。
  一位妈妈说:如果孩子未重视重大安全事项,事关生命危险,比如将三楼高的拦杆当滑滑梯。我能理解他是个孩子,冒险精神可佳,或者只是有些太兴奋。可我还是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屁股,让他记住,事关生命危险的事不能干。但是惩罚有时反而会强化他的行为。狠狠打一顿屁股的结果是不好预料的,绝对禁止可能会激起更大的兴趣,也可能引起逆反:不让干,我偏要干,结果反而不安全。我觉得一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借鉴,孩子想去玩火,妈妈没有禁止,去让她稍微尝试一下,被轻微地烧痛了,自然再也不去玩火了。又比如,有的幼儿喜欢搞破坏,往地上摔东西,如果父母很重视此事,加以惩罚,会使孩子觉得更好玩、刺激,更喜欢摔。此时淡化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有的幼儿喜欢去打别的孩子,影响他人了,父母觉得这个应该惩罚了吧?其实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玩,此时应该做的是教给他如何去交往,惩罚不解决根本问题。又如孩子上课讲话、玩,老师觉得应该惩罚。但是频繁惩罚的结果使孩子降低了自尊心和自我要求,行为并没有消退。后来我建议家长请老师鼓励孩子上课的进步,反而迅速起到了效果。

    适度的惩罚负面影响可能要小一些,但惩罚难以做到恰如其分,用得顺手了,很容易滥用。而且,惩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积极性,是具有破坏性的做法。
孩子小的时候惩罚可能还会起到一定的效果,等到了青春期,惩罚会引起孩子剧烈的反抗,造成逆反,最终是油盐不进,可能合理的影响也无法施加了。
三、不惩罚是为了更好地管教
    有人说爱中有管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而惩罚作为一种管教方式,不能不用。这个说法看似有道理,但是实际和“打是亲骂是爱”如出一辙。
    惩罚是一种治标不治本,懒惰低效的方法,说得难听点,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家长的无能。
    放弃惩罚的方法,先去理解接纳孩子,之后有针对性地找原因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是更有智慧的管教方法。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凛冽威猛,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暧,使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惩罚如同北风,凛冽刺骨,让人不自觉地产生防御。
    您愿意做南风还是北风?
    当然,这是您自己的选择!我也不做北风!

    一位英籍华人妈妈看了我关于惩罚的博文后留言:谢谢您的文章帮我理清了思路。我以前还一直有点儿犹豫在必要的时候,要不要采取一些惩罚手段。比如说英国这边非常流行的TIME OUT,关禁闭,孩子几岁大就关几分钟,有的非常有名的幼儿教育家还写书上电视推广这种方法呢。米儿刚两岁的时候,我用过一两次,从内心就觉得哪里不对,所以再没用过,米儿有令我难以接受的行为,基本上都冷静温和地和她讨论,发现大多时候她都有自己的原因的,从根本上解决了那个原因,她自然也就不再做了。所以觉得更种手段的惩罚治标不治本,是有点儿“懒惰”的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3-4 10:13:51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词:自尊 自信 积极性 爱的环境下培养责任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2:57 , Processed in 0.08155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