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个孩子期末考试后带回一张不甚理想的成绩单,做父母的就会愁眉不展,心里如同存了一块病。有些父母焦虑不变,有些父母反应强烈。学校老师和社会上的通行观念,也有形无形地给做父母的心理上施加这种压力。 事实上,这些做父母的,都或多或少地忽略或者忘记了自己做孩子时的经历,这当中不乏一些事业有成的父母,而在少年时代的他们,也并非门门功课都优秀,有些甚至还不如孩子们现在的学习成绩呢。
那么是否可以说,孩子最初的学习成绩无关紧要呢?完全不是,相反,这是人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启蒙时期。
许多父母只是基于一种社会压力而不得不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譬如,目前流行的升学过程即是以考试成绩决定孩子的三六九等。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优于他人,从而考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以至将来考上名牌大学,这也便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成功”基础。实际上,这里面存在着许多误解。 不能否认,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反映了孩子的智力和能力。但是它在另外一个方面却忽视了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即目前的教育制度存在一时难于弥补的某些缺憾,譬如,这种教育制度中的某些统一模式与孩子性格、心理上的不相和谐。它包括课本内容的深与浅,知识量的丰富与单一,孩子理解问题的能力强与弱,还有课堂学习、家庭作业与课外活动、父母对孩子生活与学习上的关照程度等等,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
因此,许多父母在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却忽视了他们在智力上的开发,造成一些孩子虽然能应付各科考试且时常成绩优艮,然而知识面却异常狭窄、动脑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的奇怪现象。
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缘于社会方面施加的压力,譬如单纯看重考试成绩。在学校里的具体表现是,老师的升迁也挂在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单上。于是繁重的家庭作业,没完没了的测验,一股脑地压在孩子和家长们的头上,似乎不如此便有误孩子的前途、老师的前途以及国家的命运。
一些做父母的尽管也发现了这一切造成的恶果,却也无可奈何,深知自己没有能力抗拒这种铺天盖地的教育潮流,也只好投身其中,随波逐流。许多孩子因此而体质下降、性格忧郁。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孩子们上了大学以后,尚不知怎样洗衣服、怎样煮饭,甚至与人的交往都有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