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无事生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语文学习,从头开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4-5 20:44:53 | 只看该作者
能自己写就行了, 我们现只能要求她能写, 有东西可写,尽量多写。 只是大部分时候说没东西 不会写。 头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1:53: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榴琏 于 2013-4-5 20:44 发表
能自己写就行了, 我们现只能要求她能写, 有东西可写,尽量多写。 只是大部分时候说没东西 不会写。 头大啊。



也许,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可能有东西写。
孩子小的时候,玩耍增加他们的经历,这样跟别人聊天才有话说,写作文也有事可写。长大一些了,他们的爱好占据心灵,抽象思维逐渐发展,逻辑的演绎也需要完全个人的独立思考,这些我们都帮不了忙的。

俺家儿子现在的问题是句子没有一个通顺,错别字还很多。这次单元测试的作文是写自相矛盾的故事,35分的作文了24分。看看里面的错别字和病句,老师实在是高抬贵手了。路还长,慢慢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3:18:2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怎样读书》。其实不是一篇,充其量只能算大半篇吧——“精”的部分详加讨论之后,谈“”的那部分因为引用的古文相对难懂,孩子焦躁起来,就没有逐字解释,只捡要点跟他说了几句,就一带而过了。
虽然很想跟孩子一起从头开始学语文,但毕竟是大孩子了,太小儿科的东西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看来以后选一些类似的文章和短小的古文一下,也还是不错的。
之所以改动了一些做法,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意义不大的浅近文字不受孩子欢迎,另外一方面也是受孩子网上英语文学课老师的影响。Cathy老师每次布置的作业我都看一遍,对我来说,作业里的生词不算少,对孩子来说,则不只是单词不会,还有理解障碍的问题。这周的作业我扫了一眼,很难
。孩子实际做出来的东西,也证实了我的第一印象,难!
比如说,老师给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诗句,让孩子挑自己觉得很特别的,并说明自己挑中这些诗句的理由。其中一例:

The wild tulip, at the end of it stube, blows out its greatred bellLike a thin clear bubbleof blood
(Robert Browning)
不太看得懂。我的不懂,不是因为生词,更重要的还是理解。孩子当然更缺乏这个理解力啦,所以只能选择比较简单的诗去解释一下。
不过,孩子虽然看不太明白,却在和我讨论的时候,暴露缺点的同时,也显示出一点就透的潜力
因此我也想到,我们一起读的中文书,文字的难易程度其实不需要过分强调,反而是理解力水平最是能让孩子踮踮脚够得着的。

1.




怎样读书-胡适之                                                                 我们平常读书的时候,所感到的有三个问题:一要读什么书;二读书的功用;三读书的方法。
关于要读什么书的一个问题,在京报上已经登了许多学者所选定的“青年必读书”,不过这于青年恐怕未必有多大好处,以为都是选者依照个人的主观见解选定的还不如读青年自己所爱读的书好。
读书的功用,从前的人无非是为做官,或者以为读了书,“颜如玉”“黄金屋”一类的东西就会来,现在可不然了,知道读书是求智识:为做人。
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
(一)精(二)博

从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到三到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
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
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中国字的一点一撇,外国的a,b,c,d一点也不可以含糊,一点也不可以放过。哪句话初看似很容易,然而我国人犯这错误的毛病的,偏是很多,记得有人翻译英文,误port为pork,于是葡萄酒一变而为猪肉了。这何尝不是眼不到的缘故。谁也知道,书是集字而成的,这是字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
口到
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然没有人提倡背书,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他至少能使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得到一种好的影响,但不可模仿。中国书固然要如此,外国书也要那样去做。进一步说:念书能使我们懂得他文法的结构,和其他的关系。我们有时在小说和剧本上遇到好的句子,尚且要把它记下来,那关于思想学问题上的。更是要紧了。
心到
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这一点,要有外的帮助,有三个条件:
(一)   参考书,如字典,词典,类书等。平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读书,第一要工具完备。
(二)   做文法上的分析。
(三)   有时必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往往几个平常的字,有许多解法,倘是轻忽过去,就容易生出错误来。例如英文中的一个Turn字,作v.t.有十五解,v.i.有十三解,n.有二十六解。共有五十四解。
又如Strike,v.t.有三十一解,v.i.有十六解,n.有十八解。共有六十五解。
又如Go,v.i.有二十二解,v.t.有三解n.有九解。共有三十四解。
又如中文的“言”字,“于”字,“维”字,都是意义很多的,只靠自己的能力有时固然看不懂,字典里也有查不出来,到了这时候非参考比较和融会贯通不可了。
还有前人关于心到很重要的几句话,把它来说一说:
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又说:“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需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手到
何谓手到?手到有几个意思:
(一)   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笔记。
笔记分为四种:
(甲)   抄录备忘
(乙)   提要
(丙)   记录心得。记录心得,也很重要;张横渠曾说:“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否则还失之矣”。(注: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得朋友之助。张子《经学理窟》)
(丁)   参考诸书而融会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
手到的功用是可以帮助心到。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他芟除的芟除(注:同音义“删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作为笔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2:28:42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屠格涅夫的《乞丐》,找不到我们用的那个课本的原文,在网上找了个大意一样,但译文细节略有出入的版本:

原文: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这个译本里面用的是“施舍”,而我们读的那一篇将其译作“礼物”。我比较喜欢后者的译法。
问孩子这个礼物是什么,孩子说,是温馨。
好吧,是温馨。
那么你会给乞丐这样的温馨吗?
孩子说,不会。他最多愿意给出金钱,而不肯使用他干净的(天晓得,其实常常都很肮脏)小手,去握住乞丐黑乎乎的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条怎么搭起来,的确是个问题呢。

后来还让孩子看了谈天说地的一个帖子,骗术大全集。
孩子看完,说,好可怕。
这个世界如此“可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条,又怎么搭得起来呢?当我们心里充满了防范。。。

刚才看群里的讨论,青番茄出事了。
当初我不愿意往青番茄投押金,就是因为这个“公益”,实在投入太大,收获太小,我想不出他们成功运营的可能性。
当然,一般的庞氏骗局,骗的是大钱,这么一点点的图书押金,能用来做什么呢?
我想不清楚,就止步了。
希望交了押金的朋友能成功的要回押金,就好啦。
至于其他的还在上演的故事,只能说,但愿能有个喜剧的结束吧。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4-9 12: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2:29:53 | 只看该作者
听《老人与海》,看起来兴趣不大。读了《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还比较喜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hssz1 + 2 + 2 我家孩子也在读小木屋系列!喜欢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6:25:2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中文书读得稍微多了一些,但因为我身体欠佳,除了帮助听写外也没有精力再陪同。
读过林汉达的历史故事和《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又把以前看过的“我爱阅读”系列搬出来,继续读。
结果,期中考试语文得了84分,孩子自然是意外惊喜了,按照老师的形容,他整个兴奋得不得了——当然也不肯再转去上外国人的中文课了。

拿到这次的ISA测评成绩,英文阅读大大的掉下来了,以前略超过80%的同龄人,现在则是刚刚卡在同龄人的下限上(250左右),也就是说,基本是在同龄人中三分之一的位置。得到这么一个结果我也不觉得有太多的意外,他那么爱看无实质意义的简单重复的系列书如Beast Quest,还想要有所进步,怎么可能呢?用这个结果去让他读一些好书,肯定能比以前有更大的说服力。
英文写作倒还不错,比上次测评要好,都在同龄人的较好水平,叙述文和论说文应该都位于同龄人的70%以上。如果要量化的看,论说文的得到了450,叙述文是在410-420的样子。
比较不让人操心的还是数学,水平继续上升,已经超过了500(在2000年的PISA测试中,15岁孩子的平均水平设定在500),而80%的同龄人基本落在300-450之间。而数学是从没额外补课也没做过任何习题的

可见中英文的时间分配,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两种语言的实际表现。中文成绩是好些了,英文的阅读理解力却下降了。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的确是比较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3-4-24 19:04:40 | 只看该作者
有同样的烦恼 :Q :Q :Q :Q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3-4-25 15:36:33 | 只看该作者
才看到这个帖子,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5-2 08:50: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4-19 16:25 发表
最近中文书读得稍微多了一些,但因为我身体欠佳,除了帮助听写外也没有精力再陪同。
读过林汉达的历史故事和《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又把以前看过的“我爱阅读”系列搬出来,继续读。
结果,期中考试语文得了 ...



可见中英文的时间分配,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两种语言的实际表现。中文成绩是好些了,英文的阅读理解力却下降了。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的确是比较难。

同感!我们的英文就那样不死不活地跟着老师走,中文阅读却不断地增加,他是见缝插针地看中文书啊,英文书碰都不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09:2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luebirdfriend 于 2013-5-2 08:50 发表



可见中英文的时间分配,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两种语言的实际表现。中文成绩是好些了,英文的阅读理解力却下降了。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的确是比较难。

同感!我们的英文就那样不死不活地跟着老师走,中文阅 ...



无非两种结果:一门语言精通,另外一门语言够用;或者两种语言都尚可,但更精妙的思想,不太容易理解和表达。

权衡利弊,我觉得思维的发展仰赖一门语言的精通更多,所以选择了前者。现在孩子稍微倾向于把英语当母语,而且老师也相对更会引导,就暂且如此吧。语文的问题,固然理解力的增长需要词汇和背景知识的积累,好在英语能力的发展,会让他的思考比较深入,那么对于用中文的思考也是会有帮助的。
对于中文能力已经明显强于英文的孩子来说,反之同样有效。你的中文引导能力强,孩子完全可以用中文很好的思考,英语似乎不必过于强调。现在翻译出版业相当发达,用中文读世界的书已经不是难事了。我觉得99的说法很好:非常了解双方的文化,又非常精通双方的语言是最理想的,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孩子如果不打算做翻译,似乎就没有必要花那样多的精力在语言修习上了哈?。(顺便宣传下99的周末帖,跌宕起伏,精彩有趣,值得围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40 , Processed in 0.102683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