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493|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反思“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31 22:0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不流血的童话
--------------------------------------------------------------------------------


    2005年01月30日  02:53    深圳特区报  


卡夫卡的一句话曾使我感到惊讶:“没有不流血的童话。”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说,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然而,我知道,一个哲人的话必有用意,而且,我也感到这句话中藏着一些深奥的东西。中国是一个缺乏童话的国家。我们只能看到许多寓言,许多故事,它的功能是教化,一个直观的、可靠的现实目的一直藏在里面,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往往给我们讲述寓言和故事,因为这样的寓言和故事,很易于说明一个大人们都心知肚明的道理,以便让我们和他们一样来理解这一道理,成为这一道理的俘虏。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的寓言是龟兔赛跑,它的寓意是只要个人努力不懈,就可以克服来自天性中的缺陷,一只乌龟就可以跑在兔子的前面。反过来也是这样,一个有天分的人如果不思进取,也会落在一个愚笨者的后面。这样的寓言非常实用,因而,它被我们一代又一代地讲述、传诵。

如果仔细想一想,我们就会陷入深深的怀疑:乌龟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的可以跑得更快吗?兔子即使睡了一觉,它真的就会跑得更慢吗?我们为什么要把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放在一起赛跑?它们几乎不存在赛跑的任何理由。兔子显然是快的,乌龟显然是慢的,它们根本不需要一次荒唐的比赛来决定胜负。难道乌龟走到前面就说明它具有更强的奔跑能力吗?为什么不让乌龟和兔子比赛长寿?这差不多等于让一个跳高运动员和一个举重运动员比赛举重,让一个足球运动员和一个围棋高手比赛围棋。这种总是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的方法,怎能获得一个合理的、公平的结果。

但是,人们不需要指出其荒谬,因为它是有用的。它能够激励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取得成绩,以便让父母们感到满意。它们显然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不知道怎样能够寻找每一个人的优长,以便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更能够实现自我的位置。有用性一直是我们为什么讲寓言故事的动机。所以,我们总是以大人们的设计,用一个个寓言故事来讲述成人社会的标准,无论是道德的,还是礼仪的,还是庸俗实用主义的。比寓言更没有趣味的,还有一些所谓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等等。为什么要如此?我们很难给出一个让孩子们满意的答案。在两个梨之间,为什么年龄小的就必须与一只体积小的梨对应?这种选择只是体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对于一个儿童,一个人的没有谎言的时期,为什么要让他们早早就学会违背自己内心真实而进行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反复辨别,就可以有一个结论。我们总是低估儿童的智力。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儿童的判断力并不低于成人,他们原本就有着天赋的道德判断直觉,他们甚至对微小的不公平、不公正,有着与生俱来的警觉。我们看来无所谓的事情,在儿童看来已经是很大的事情:他们更不能对最小的不公正、不公平予以容忍。从这意义上,我们反而需要向儿童学习。耶稣说:“天国在孩子们中间”,而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大人们的创伤因孩子们而得到治疗。”这些说法,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在讲述一个寓言或一个故事的时候,总是在忽视被接受者的智力和真实水准线。

重新阅读安徒生,就会有很多感受。第一个感受是,我们发现安徒生在讲述一个童话时,最重要的前体是,他降低了自己的高度,敢于弯下腰来和他的接受者处于同一个高度线上。他先把自己变成儿童,然后和儿童说话。他从来没有自以为是地把自己作为高于对象的无所不在的神,相反,他把自己变得和儿童一样,几乎不知道多少人间的问题。这样,他就可以一边讲述,一边和他的倾听者共同探讨,共同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一切快乐和幸福,不是为了单独理解,而是为了分享。世界是如此神奇,如此奥妙无穷,如此变化无常,你几乎不知道下一步会变得怎样。在这样的时刻,世界是多么有趣!在这样有趣的世界上生活,我们可能遇到一切,所以,每一个人的心理上必须对最艰苦、最艰难的事情有所准备。

在《野天鹅》里,安徒生一会儿说:“四周是那么寂静,她可以听出自己的脚步声,听出在她的脚下折断的每一片干枯的叶子。这儿一只鸟儿都看不见,一丝阳光都透不过浓密的树枝。那些高大的树干排得那么紧密,当她向前一望的时候,就觉得好像看见一排木栅,密密地围在她的四周,啊,她一生都没有尝到过这样的孤独!”一会儿说:“海滨是孤寂的,但它一点儿也不觉得孤寂,因为海时时刻刻都在变幻—它在几点钟以内所起的变化,比那些美丽的湖泊在一年中所起的变化还要多。当一大块乌云飘过来的时候,海就好像在说:‘我也可以显得很阴暗呢。’”安徒生是以怎样的魔力娓娓道来,以至于让我们和孩子们入迷。

在我看来,童话、寓言、故事、神话的区别在于,它们是不是有趣,它们是不是必须有一个功利的目的,甚至,它们是不是让我们感到神奇,以至于奥妙无穷。在某种意义上说,童话是最神奇的,它有着魔法师一样的魔力,它能够远离一个世俗的世界,又能够被我们理解。然而,我们理解一个神话就不那么容易,解读它,可能是很多专家的事情。可是,这一点,可能还不能说是童话的全部,童话的魅力还在于,它总是常新的,每一次阅读,每一次倾听,都能够使我们激动,都能够唤起我们内心深处一些新的东西。它不仅能够被儿童阅读,也能够被成人阅读,因为,我们从中既能听到来自天外上帝的脚步声,也能够感到自己的脚步声,这一切,不是告诉我们走向哪里,而是每一次都提醒我们正走在一条陌生的路上,并且说,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值得一直走下去。


作者:张锐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31 23:13:54 | 只看该作者
一片值得思考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2-1 08:45:23 | 只看该作者
安徒生童话的确是经典,甚至值得成年人一读再读.

我最近天天读<丑小鸭>哄多多睡觉,我一直觉得多多大概不会喜欢里面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但情形正相反,多多非常喜欢听,一个字也不能漏掉,并且很快能背出好多段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2-1 09:13:1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就是不同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2-1 10:18:39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值得深思。无意中,我们有时也急功近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2-1 10:31:54 | 只看该作者
从小是读这些外国童话长大的,那时候,国内的童话反倒较少,在那个年代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国外的文学几乎都被禁掉了,除了一些苏联的东西,相反的,那些国外的童话却大行其道。 现在自己有孩子了,找来这些童话读一下,才吓了一跳,发现这些东西非常不适合给我的儿子读。 纵观了一下,较为适合给孩子读的,是《伊索寓言》,那里面很多都是关于动物的故事,让动物拟人,虚幻而有趣,但还是有很多不适合的故事,需要挑出去。 《安徒生童话》故事性较强,但大多数还是充满<font color="black">悲惨和暴力、不适合儿童阅读,比如:他笔下的《拇指姑娘》、《买火柴的小女孩儿》还有著名的鱼美人哪一个不是有着悲惨的结局。《海的女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丽的鱼美人为爱情牺牲了自己美妙的歌喉,但最终也没有获得爱情,并为挽救王子的生命而变成了泡沫。这样的结局对小朋友们来说的确有些残酷。基于这种原因,据<font color="black">说在丹麦,安徒生的童话已经从小学课本种取消了。而美国Disney在改编这些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去掉那些因素,最后给一个光明的结局。 《格林童话》我曾经见过他最原始的版本,居然类似《十日谈》的洁本,格林兄弟遂于日后再版这部童话时,做了不少的删改;尤其是最引人争议的性交、怀孕、近亲相奸等情节,更是彻底的加以删除。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里,仍然充斥着大量的歧视、残忍和暴力。有美国人研究说“对168篇格林童话进行了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童话都有对外貌的描写,每篇平均14处。每5篇童话中就会有一篇把相貌丑陋姑娘写成凶神恶煞的坏人。因此她们建议,家长们让孩子看格林童话时,务必要对孩子们讲清楚:美貌不是全部。”因此不适合女孩子看,其实在我来看,男孩子也不可以看,因为那些暴力内容实在不适合孩子。我曾经给儿子看过洪恩从日本人那里转过来的小红帽,前面儿子一直很喜欢,包括小红帽和大恶狼来往的,但是到了大恶狼吃掉婆婆的地方,他就拒绝再看下去了,我才体会到那些残忍对孩子心理上影响有多大,以后就再不选择这些了。中国人能接受残忍,可能和我们祖上传统的残忍历史有关系把。 《阿凡提故事》承认看起来觉得很好笑,对孩子呢?难道教给他们欺骗和狡诈么? 郑渊洁早期的童话是不错的,比如早期皮皮鲁的故事、舒克和贝塔的故事等,但到90年代以后,他开始堕落。由他一个撰写的刊物《童话大王》里面的故事充斥了暴力、邪恶和下流。 所以总的来说,叫童话的不见得就是给孩子看的东西,很多只是以儿童为载体,来反映人类和社会的,我只能说,哪些东西是给成人看的。经典童话给少儿心理带来的危害,不亚于宣扬色情与暴力的音乐录影带。 其实还有些危害是不明显的,全世界的孩子都在读同样的故事:公主因为长得漂亮,所以与众不同,所以过上了大富大贵的生活。这种故事看多了,那些自觉相貌平平的女孩一定备感挫折。 另外,还有些童话里面存在很多隐喻,比方大灰狼、外婆、蹦跳的小红帽,在英语中都是带着双关语的词,狼外婆躺在床上露出来的粗尾巴,更是一个双关语。好在有文化差异,对我们却少有影响了。而且隐喻较深的,对孩子影响就比较小,比方“春蚕至死丝方尽”就有隐喻,可现在总拿它来形容老师呢,哈哈哈。 所以我说,你要自己从那里面挑适合孩子读的故事,而不要找些书甚至影碟、MP3,直接让孩子去听了,你要那样做,只能说明你迷信于经典,自己却没用动过脑子,最终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孩子可以读什么,大一些了,也许读些《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环球80天》之类的所谓给成人看的东西反倒较好。小一些的孩子,建议选择一些现代的儿童读本,尤其是美国的,这方面,丽颖妈咪和柔光宝宝等一大批网友在亲子阅读里开了专门的楼,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非常令人尊敬,大家移步到那里去看就是了,我就不多加赘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2-1 23:59:21 | 只看该作者
读了jerryhao的帖子,了解了不少东西,因为我读的童话不多。
   早期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意识,也就是“做人”,而不是技能技巧。走了不少地方,与不少家长作了交流,大家关注的更多的还是很“实在”的东西。
   有一本关于开办幼儿园的书讲到,开办幼儿园应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我们教育孩子呢?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了再去考虑内容和方法。正象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一样,今天改东,明天改西,后天又回到东,园长老师都累得要死,孩子也收获不大。为什么?因为没有目标,不清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2-2 00:36:3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因为没有目标,不清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现在做家长的也弄不明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2-2 14:24:46 | 只看该作者
一杰+-->引用:一杰 读了jerryhao的帖子,了解了不少东西,因为我读的童话不多。
   早期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意识,也就是“做人”,而不是技能技巧。走了不少地方,与不少家长作了交流,大家关注的更多的还是很“实在”的东西。
   有一本关于开办幼儿园的书讲到,开办幼儿园应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我们教育孩子呢?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了再去考虑内容和方法。正象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一样,今天改东,明天改西,后天又回到东,园长老师都累得要死,孩子也收获不大。为什么?因为没有目标,不清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看过你的帖子,好象你也稀里糊涂的。什么是人?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内容与方法?小女愚钝,楼主不妨细加解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2-2 16:19:2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不要过分依赖和迷信这些童话、寓言的,其实你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他喜欢的,我们大人只是做些知道罢了。我始终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赏力,我们只需要对这些能力加以培养。

不要过分的要求别人提供一种方法或方案供你来学习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每种方法可能只适用自己的孩子。

西方的理论一般比较注重方法,注重标准化,但是可能在国人来讲,我们并不一定能适合。

说上几句,也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请大家不要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1:22 , Processed in 0.08246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