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nguang+-->引用:yanguang 1母语和外语不能同时学,2除了言语智力,还有很多种其他的智力,3外语仅仅是工具4本领大的人应该让更多的人受益4幼儿园老师的水平是比不上你,能超过你。就不正常了,4 好老师确实很重要 刚写了一篇文章,还是草稿,现贴在这里。至少能回答你和其他人的问题,并促进讨论。
语习中外是核心
袁鸿林
语言学习是早教的核心
研究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成才个案后,我深感:语言学习,对于幼儿是无比重要的。了解了现代科学关于人脑在幼儿时期发展的基本成果后,我坚信:语言(包括外语)的学习,以及和语言学习相联系的思维训练,应当成为幼儿早教的核心。而且,我觉得,在早教中,多门语言的施教就更具有价值,只是难度也自然更高。
女儿Angella在一周岁时,已能说不少短语和短句,而且口齿清楚。我反对教孩子方言、儿语,所以在家里只说标准的普通话。当时并没有教她外语。其实妻子提过多次:你英语那么好,为什么不教她?我的回答,不是说太早就是说她还小。在当时的意识中,我认定母语未学好之前不宜教外语。我也不清楚究竟是因为某些专家的意见呢,还是关于幼儿学外语导致语言混乱的报道,竟对我产生了如此恶劣的影响。但我现在却认为,如家庭或环境有条件,一、二门外语与母语同时教幼儿,不仅可行,而且更好。——无论是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还是真实的事例都可以对此验证。
我有个外国朋友,他六七岁的孩子能说四种语言:英、俄、法、伊色列语,住比利时。父亲从事贸易,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用多种语言与世界各地的商人洽谈。据他讲,环境加上父母的着意教育,使孩子学会了上述四种语言。他还说,他们犹太商人能使用三、四种以上语言的,很平常。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我相信我们华人也会出现很多能使用多种语言的家庭。有报道说在深圳的华人家庭,进行双语教育,非常成功。根据现代科学关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的研究,语言(包括外语)的学习,从理论上讲是越早越好,在孩子一岁左右呀呀学语之时,就开始教外语,那是最理想的。如果要想让外语成为孩子的第二、第三母语,那么一定要在6岁前教,最迟不要晚于8岁。在十三岁后学外语,除非有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又特别下功夫,就很难有优异的成效。
结合我们华人的具体情况,有两点特别需要说明:一、汉语的发声、发音和语音、语调,以及思维习惯与英语(包括其他西语)有着很大差异。而在2-8岁,孩子的听能、语言的模仿能力,以及思维的兼容性,都处于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二、在此年龄段学习语言,特别是外语,对孩子的智商开发极为有益,甚至可以改变大脑结构。语言是高级思维的载体,也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实质上就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也是知识点的累积和面的拓展。从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讲,学外语就像学音乐一样,绝对有益无害,且越早越好。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幼儿学习语言失败,多半是方式方法的不当,而并非不该学习。
先搞语音再教读
电视台主持人问Angella爸爸是怎样教她英语时,她答道:他先把我语音搞会,再教我读。她说的是真话,也是最简单的总结。
我认为,学英语,第一位的是语音。我教Angella英语始于她两岁半。最初主要是教唱歌,也认认字母卡,说几句简单的口语。记得第一支歌是《音乐之声》的《Do,Re,Mi…..》,还有《雪融花》、《字母歌》……后来买了好几张歌碟,一首一首往下教,太难的就让她听。哪个孩子不爱唱或不会唱?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和愉悦的歌声,几十首歌唱下来,也就建立了一定的语音基础。从这个角度讲,英语确实是可以轻松唱会的。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正式给她上课。我特别注重孩子的听、唱、读、说,并且不嫌其烦地随时纠正她的语音。因为英文的很多音素,中文没有,小孩子有时就含糊过去,比如th的发音要用舌头伸出来摩擦门齿。我教那么多孩子,没有一个例外,都需要反复纠正。再比如说,中文更多用口腔的前半部发音,而英文大部分要压到口腔后部去发音,舌头的运动和口型的大小等,这都需要经常提醒。中文靠四声来辨音,英文听词就要靠轻重、长短来搞清,在句中更有强弱的变化需要注意。而这些感受就要靠朗读来培养,我的语音很纯正,所以小逸主要是模仿我。等读音没问题了,语速也有了,听力也就上来了。输入到一定的时候,她自然就会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我总觉得,语音不好,听力难上,说更免谈,学英语一辈子会很累。
结合少幼儿的具体情况,利用他们对声像刺激的敏感,因而记忆容易、深切的特点,充分使用外语原声声像资料,应当是首选的方法。视听资料,我主要用过《GO GO学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和《小乌龟学美语》等,这些,以及更多的迪斯尼系列动画片,都是小孩子特爱看的。教材则采用《少儿剑桥英语》初级和一级,稍后转向《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剑桥的书有很多画,色彩丰富,字也印得大,小孩子喜欢,涂涂画画,颇有兴趣。但问题是零散杂乱,不如《新概念》一课一课,读起来很爽。
自从她看着书本朗读开始,朗读就是我英语教学的主纲。并结合英语角的教学实践,把我的朗读方法总结成“哈利英语朗读三步法”:1)简单短句,着重单词元音长短、轻重和强弱在句中的差异和使用,感受纯正的英美语音,解决语音因素的问题;2)一般句子,着重连读、失去爆破(或省音)、变音等技巧,重点感受意群,并开始加快语速;3)复杂长句,着重语调、运气、共鸣,重点感受思维方式和句法结构,并尽量把语速加快至(或接近)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的语速,实现与英美原声的接轨。我的朗读法,只强调反复的读和听,不主张背诵,而主张感受——眼到、心到、口到、耳到。自然能背也不错,但还是要看着书读,几乎没有笔头功课。我觉得,这样的方法,才符合像英语那样的拼音文字。就连单词都不背,因为通过自然字母拼音法的学习,把读音与字母组合联系起来,记住了读音,也就记住了单词。我国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撇开语音,专讲语法,死背单词。结果学习多年,好一点的学生只是能够对付考试,听说还是不行,差一点的就几乎是一无所得。这种残废式的英语学习方法必须摈弃。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完全不同于象形文字汉语,用学汉语的方法对付英语,自然文不对题,事倍功半,学生学得很累,所得甚少。这实在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上的最大误区。
采用我的这种读法,无论幼儿还是大点的孩子,普遍感到快乐,没有压力。纯正的语音,流利的语速,和英语思维的语感,就从反复不断的朗读中,很快感受到,并很快能输出。从发音准确,到一课又一课的流利朗读,再到听懂和脱口而出——感受到的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感。
就拿Angella来说,从来不知背单词为何物,也很少动笔写,却也不知不觉就能拼读单词,能够在正式上课一年半后,读完剑桥的初级、一级,读完《新概念》的一册,进入第二册的学习(同时还在读PETS一级),不仅能认读,理解,而且能听能说,语音纯正。我觉得,英语已开始成为她的第二母语。当然,在对幼儿教学中,也要设法游戏化。比如幼儿就很喜欢我的打牌学习法:用扑克牌大小的英语字母卡来玩抢牌,先读出字母,然后说出该字母起头的单词;说得快且说得多为赢。Angella在英语角玩抢牌游戏,做到“打遍天下无敌手”——输给她的就有好几位好斗的初中生。我还培养她当小老师,这样可以在教和学中互动,也可加强她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对此她也很乐意。当记者问Angella最喜欢学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说:英语,因为我已能教小朋友啦!
再加日语与法语
在Angella正式上英语课后半年,我又给她开了日语,学习的方法大致如同英语,只是用时较少,进度稍慢。等她基本过了语音关,我选了日本人编的《新日本语基础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为主要读本。因为里面有日、英文的对照单词表,我在训练她用英文和日文相互切换,而不是只通过母语中文来理解。按计划,在本文发表时,我当已给她开出第四门语言:法语。两门东方语言(中、日)和两门西方语言(英、法),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大,对进行思维训练很有价值;它们的实用性也很强,在我看来,现今的研究者或学问家,无论在哪个领域,离开了多门语言,是难于成为大家的。
——至于Angella在学了多种语言后,会有什么好处,我将在其他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