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6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读书会] 如何帮助孩子寻找学习动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1 23:2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帮助孩子寻找学习动力? 一个孩子,只有有了学习动力,他才会喜欢学习、努力学习,令老师和家长满意,最终学业有成,达到社会期许,实现人生价值。学习动力对于孩子尤为重要。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寻找学习动力,或者已经有了学习动力的孩子,要怎么去呵护他的动力,让孩子持久地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取得好成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孩子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哪些方面: 第一、孩子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乐趣。 儿童学习的动力种类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来自学习的乐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儿童来讲,学习是他的本能,儿童是有学习欲望的,是能喜欢学习的,而且在学习知识当中也能满足他大脑的求知欲,这样她就会感到很快乐。有的孩子,老师还没有教他这些知识,他就去看去研究了,极富探索精神,学习动力比较足,他们有这种学习的动力,于是很容易就能完成老师和家长交给的学习任务。 我们再回顾世界上的一些大科学家,他们也是在学习中获得了乐趣,然后去研究他的一些学习课题。特别是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都对所学的专业有无穷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起来的。我看过一套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介绍,知道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他们的父母文化素养大多都很高,而且有超人的教育智慧。他们会呵护孩子的学习乐趣,让孩子能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最后获得学业的成功,研究出对人类有贡献的科技发明,获得世界最高奖项诺贝尔奖。 我们中国在教育上目的性太强,或者说过于功利,结果导致很多孩子的学习乐趣被毁坏。中国现行组织的教育教学,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每个层面都会扼杀孩子学习的本能,都会挫伤孩子的学习欲望。孩子的学习乐趣是天生就有的。但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和家长不懂这里边的科学,于是操作下来就把孩子的乐趣给损坏了,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就容易产生厌学。有的孩子,虽然来自学习乐趣的这种动力现在已经遭到了破坏,但是只要老师和家长掌握科学的方法,这个学习动力还是可以恢复起来的。所以要想让孩子有学习动力,还是要从孩子的学习乐趣着手,这是一个根本的方法。因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如果我们在学习上能给他找到乐趣,这样他就能获得动力。  第二,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广泛的兴趣 我们的儿童不但对学习有乐趣,而且对很多事物都有广泛的兴趣。这个广泛的兴趣,实际上也是他学习的一个动力。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制作。新疆有一个孩子就喜欢研究汽车,他妈给他花了很多钱。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他研究汽车,他亲自设计、制作,但是,他做出来的汽车是不能上路的。但是,她有这方面的兴趣,她能通过做汽车,发现很多问题,然后他就会去研究这些问题,也就获得了学习的动力。我们的孩子,如果他的兴趣广泛,他就容易获得学习的动力。也就是说,一个孩子除了上学学语文、学数学、学外语、学音体美这些知识之外,他还有更广泛的兴趣。比方说,养昆虫、种植物、养动物等。这些广泛乐趣的意义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一旦对所玩的一项产生了兴趣,他就会获得学习的动力。然而,我们家长往往不懂这个,就认为孩子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学不成。实际,我们的孩子有广泛的兴趣,并不是说她所有的兴趣最后都要获得成功。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让他获得广泛的兴趣,从而去体验他和这些兴趣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在培养他对知识的追求。如果一个孩子什么都不让他做,就让他学习好学校这些东西,那么他大脑探索的动力就没有了。他觉得学习语文、数学、外语就是这样,不需要去动脑筋的。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广泛的兴趣,那么这个孩子的大脑就处于停滞的状态。时间长了,他大脑就会退化,这样的孩子最后就会厌学。很多孩子后来有大作为,是在她童年的生活当中,对很多事物感兴趣,最后切入到一个兴趣上去,然后又从这一个兴趣上扩展到其他的学习科目上去,这样孩子就获得了足够的动力,她就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在孩子的广泛兴趣上给她创造条件,来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学习动力。(文章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2:52: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于阅读兴趣。儿童是喜欢阅读的,阅读多了,大脑就开动起来了。孩子可以阅读历史、自然科学,动物的、植物的、考古的、天文的等多方面的书籍,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丰富孩子的知识,增长孩子的见识,开发孩子的智力。凡有大作为、大成就、大抱负的人,都是和看书分不开的,象北大的孩子、清华的孩子,各省的高考状元,他们从小都是读书皮。孩子通过阅读获取的大量知识慢慢会汇聚成一种脑能,这种脑能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学习动力 。阅读兴趣是孩子获得学习动力的一种方式,家庭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阅读的方便。 第四,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于自身特长。一提到“特长”这个词,大家大脑一下就会转到艺术特长,是的,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不同,一千个孩子有一千个不同,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一个特长,她的特长如果家长能发现,就能把它培养成优势,这样孩子不但能获得自信,也能获得学习的动力,反过来,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特长,学习一般般,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很快就会丧失自信心,就没有了学习动力。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的自身特长上去挖掘,你比方说有的孩子个高,我们就培养她打篮球,有的孩子嗓子好,我们让她学音乐,有的孩子体型好,就培养他学舞蹈,有的孩子数学好、逻辑计算能力非常强,可以让她去学数学,这样就发挥了孩子自身的特长。孩子在一项上能学好,孩子就有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就获得了学习的动力。在这我们也可把学习的动力理解为人生的动力,也就是作为一个孩子她有特长,有自信,通过他的特长能获得人生的快乐,她就有人生的动力,实际上她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点,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民族使命感。很多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伟人都是带着极强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事业中去,取得非凡成就的。作为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普通孩子怎么来培养孩子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呢?一个人如果她有了民族使命感,她就会获得学习的动力,也就是说她要树立目标,为他的民族付出一生的代价,她有这样的一个动力之后,他就会努力去学习,努力去工作。那些伟人科学家的有使命感的例子我先不说咱们普通家庭怎么培养孩子这种使命感,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例如北京有个孩子,当时她是初中生,他的一个同学是拉小提琴的,到国外去比赛,结果没有获奖,他回来之后就跟他这个同学说,他说:“我如果有一把好琴,我在那个赛场上就能赢,我这个琴声音不行,不能打动在场的评委。”后来这个中学生知道之后,就把这个事情装到大脑,他就觉得我们中国一定要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小提琴,不但要让我这个同学能获得奖,而且让我们很多中国的孩子都能用国产的小提琴去登上世界的小提琴舞台。他有了这个想法,于是初中毕业就报考了职业高中,学习小提琴制作。他带着这种使命感去努力学习,勤奋制作,最后他制造的小提琴在全世界都有名的,很多外国的商人都和他签合同。从这个例子就可看出,虽然这个同学本身没有去参加小提琴比赛,但通过同学说:中国制造不出好的小提琴,于是他就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小提琴做得非常好。当他有了这个责任感和使命感后,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有一个学者,他专门研究世界的外交史,日本战败之后,按理说他应该对中国进行赔偿,但是当时中国政府出于某种考虑,没有让日本来赔偿中国,十几年过去了,中国人内心就有一种痛,后来这个学者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就说中国政府没有权利来和日本政府达成这样的一个协议,日本还要为我们中国进行赔偿,这位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写了一本书,发表了许多文章,在他的理论的影响下,中国民间就开始在日本上诉,要求日本对中国的国民进行赔偿,并且日本很多律师也参与帮忙,来帮助中国人来打这个官司。他有民族的情感,他有民族的使命,他觉得只有他才能完成这个事情,所以说在他的带动下,很多人投入了诉讼的活动当中,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民族的使命感在驱使他的。那么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会阅读很多历史书籍,包括他的课本,如果我们家长会引导,我们都会在历史的悬念当中或者历史的悬案当中给孩子找到这样的一个课题,让孩子肩负起这样的使命感,让他大量的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这样他就能获得学习的动力。跟中美文化教育对比,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中国远远是落后的,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的尊严,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国人要有一个民族的情怀,要有民族的使命感,这样呢她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由于我们社会的风气和家庭教育被误导,结果我们每天让孩子去追求的是分数,是考试成绩,这样就把孩子的目光限制在非常狭小的范围,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要想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动力,必须赋予他民族使命感,这个是很重要的,过去我们的领袖人物,他们之所以能使中国从那样的一个状态走到今天,就是他们有民族的使命感¬。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老一辈的革命家学习,他们也是普通人,我们孩子也是普通人,普通人都可以做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要树立这样的一个观念。 第六,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家庭背景。过去的一些大学者,像老舍,傅雷,朱镕基,古代的寇准等,他们的家庭背景都是不佳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起家庭的使命,获得学习动力,这个在过去非常普遍,过去一个家族只能培养一个孩子上学,孩子肩负起整个家族的使命,因此他就会努力去学习。现在的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所有的孩子都上学,而且上学的经济承担力和过去是不一样的,孩子的这种来自于家庭使命感的学习动力几乎没有了。一个消极的背景对于孩子学习是能获得动力的,我讲个例子,我碰到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最初是没有工作的,是一个高中生,然后和一个有工作的人结了婚,生了第一个孩子是女孩,这个先生就不高兴,于是就对这个妈妈不尊重,有时候打骂,孩子一直看到眼里,妈妈就给她教育:“以后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你看看我之所以被你爸爸骂,被你爸爸打,原因就是我没有学习好,我没有获得文凭,我没有工作,现在给学校代课,你爸爸看不起我。”这个孩子听了妈妈的一席话,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为妈妈争一口气,孩子从小就有了这种学习的动力,一路学习都非常优秀,现在这个孩子在北大本硕连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长都可以就自己的家庭背景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了解情况,获得家庭使命感,进而获得学习的动力,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偶然事件。儿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很多事情,如果家长有智慧,就会用偶然的事件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孩子一生当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学习的问题,班级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很多偶然事件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很多成功人士,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都会讲这种偶然性,从这种偶然性当中获得启示,然后去努力学习,努力研究,努力工作,最后获得了非凡成就。作为家长,平时要做一个细致的观察,可能有一个事件会极大地感染孩子,孩子就会在这个方向上去努力。例如我们中国大使馆在南斯拉夫被炸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极大的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高三的孩子报考军事院校,就是这样的一个偶然事件,激发了孩子想在这个方面去努力的动力。非典爆发的时候¬,很多孩子看到了非典对整个人类的威胁,看到了一个民族处天危难之中,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于是获得了想学医的动力,选择报考医学院。比方说中国发射的神舟五号等等,象这样的科技事件都可以诱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只是我们家长没有进行巧妙的引导,即使孩子当时有了学习动力,我们家长没有获得呵护孩子学习动力的这种方法,致使孩子错过了偶然事件能获得动力的这样的一个机会。 第八,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于高尚道德。一个在良好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有高尚的道德、高尚的情怀,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暗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他就会朝优秀孩子、好孩子的方向去努力,就能获得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就会很端正,就会孜孜不倦地去学习。 (欲获取更多知识,可登录“科学教育法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3 , Processed in 0.12329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