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和睦家学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共济会乱华发新信号:灭汉语废汉字断文化之根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2-8-29 20:54:50 | 只看该作者
汉字抑制创造性思维

    两千多年前思想大爆炸的春秋战国时期用的不是汉字?(当然,是汉字的祖先)
    直到明末以前,就算官方不太重视的科技方面,中国一直是保持着超前进水平,那时人们没有创造力?
    一种文化发展几百上千年,总需要一个大变革,中国文化历史上就有过好几次。明朝中期以来到清末,500年了,中国文化确实需要大变革,但这种变革如果以一种决绝和割裂的姿态,甚至要彻底废除,难道是理性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8-29 20:56:37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个人的名义发言:香蕉人真让人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8-31 09:0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8-29 20:54 发表
汉字抑制创造性思维

    两千多年前思想大爆炸的春秋战国时期用的不是汉字?(当然,是汉字的祖先)
    直到明末以前,就算官方不太重视的科技方面,中国一直是保持着超前进水平,那时人们没有创造力?
  ...


汉字,这种象形字的落后已经过了数学的证明,其中一项指标就是字与词的数量,比如:英语单词最近已突破100万,这表明在英语对通过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新事物,新世界的定义和认识在向前。

而汉字呢?还是2500个常用字,千百年来没有再造出来一个新字。哪是不是这2500个常用字可以等同类似拼音文字的如英语的26个字母呢?进行组合成新词与英语100万个单词一一对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8-31 09:17:22 | 只看该作者
汉语工作者一直就是这么作的,但是不行,因为很多场景,英语可以定义为一个单词,而我们作不到,这就是汉语无法与英语单词进行一一对应,汉语所描述出来的场景少,表明所包含的思想就要少。比如:我在英语版块举过的一个例子:

swamp: an area of spongy,muddy land that is often filled with water and usually has trees and bushes.
marsh: an area of low-lying, wet land ,especially one where grasses and reeds grow.

swamp 英语直译就是指一个有泥浆,通常充满水,有树和灌木丛的湿地。marsh: 特别是有草和 芦苇的低的湿地。

这是完全不同的场景,可是在汉语的翻译中:都译为沼泽。

这就是无法把汉语与英语进行一一对应,英语有的场景,我们就汉语无法准确的表述,而我们汉语有的,英语还可以细化。一个粗枝大叶,一个细致入微,哪一个语言更能够体现出逻辑性?进而体现创造性?

现实中,也的确如此,汉语一直都是跟着英语(以前是法语,俄语,日语)的后面,翻译着其它文化,文明,科学的作品,所以也就出现了现代汉语中近70%的词汇都是外来的翻译组合,比如所有的科学领域: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以及文化,法治,社会方面的,比如:民主,自由,平等,政府,法律,法治,社会等等这些已被我们所熟悉的词,都是外来的。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2-8-31 09: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8-31 09:2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8-29 20:56 发表
我以个人的名义发言:香蕉人真让人无语。


这个标签大可不必。

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对小孩子的语言要求就是掌握两国语言,比如美国小朋友需要英语和西班牙语,法国小朋友需要法语和英语,意大利小朋友需要意大利语和英语,等等

我们中国人,同样需要掌握两门语言,中文和英语,只不过,由于中文表述粗犷一些,所以如果在科学领域发展,不是在古文经典领域发展,学习和使用英语就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汉语就可以减少,因为也没什么可学的,可看,都是翻译作品,不如直接看英语原著。

这种现象不能使用一个植物来定义中国人,如果是这样,其它掌握两种语言,学习两种文化的外国小朋友难道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植物来定义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8-31 09:52:26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汉语的粗犷性,所以在使用中文进行思维时,多少都存在创造性的障碍。比如在中国人决定英语的学习当中,就是这样。

英语是拼音文字,由26个发音字母组成,英语自身已经完成了发音的学习和运用体系,这就是美国音标和英国老牛津音标,千百年来,英语国家的人都是这样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英语人和法国人为了在拉丁语系国家(如意大利,法国,部分东欧国家)开展英语教学,使用拉丁符号和发音来对英语进行注音的方法,这就好比:使用中文对英语发音进行注音一个道理。

可是我们中国人不是拉丁语国家,为什么要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使用英语文字,但确不使用英语自己的发音体系,却使用拉丁语国家对英语的注音体系,这是不是一种精神分裂的特证?

看看这种学习英语,不使用英语自己的拼音文字的发音,而使用拉丁语国家发音体系的学习效果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学习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却是英语学习效果最差的国家!

为什么?因为让中国学生使用国际音标学习英语的人,不仅让中国学生学习了26个英语字母,还得学习44个国标音标,即44个拉丁字母。

一个英语单词的学习,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一个组合,文字组合和发音组合,中国学生,学习两个组合,一个是英语文字组合,一个是拉丁语发音组合,这是不是脱裤子放屁?

使用国际音标学习英语,是英语国家教学的人让中国从事教育的人这么作的吗?还是中国人使用汉语自己思考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8-31 10:03: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不也是一种创造性障碍的体现?学别人的东西,都学不明白!

苦了多少代学习英语的中国学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8-31 10:04:46 | 只看该作者
掌握两种语言、学习两种文化的人自然不能用植物定义。
    可是身为中国人,甚至认为连中文都可以抛弃,就让人无语了。
    是不是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呢?

 记得小学时候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当时或者没有多大体会,但现在想起来,真是很让人感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8-31 10:14:4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农村孩子,出了农门到城市里之后,嫌弃自己的母亲,嫌她无知,嫌她粗鲁,嫌她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等等。如果有可能的话,恨不得认别的他认为足够高贵的人为母亲。
  对这个孩子,你会说什么呢?

  我不是爱国狂热分子;我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下来的习惯里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我甚至也起过为了孩子的教育,有能力的话移民的念头。可我看不惯一味认为外国的都比中国的好这种言行。说句难听的,这种言行网络上太多了,多到我看到都想吐的地步。

  至于汉字,我一直觉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再没有另一种文字有汉字的字形那么美,用法那么千变万化了。这没有什么理由,我也不想找例子去验证。
  这种感觉就和我就认为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哪怕她有再多的缺点,哪怕全世界的人都说她不好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9-1 20:15:40 | 只看该作者
子云008版主,你情绪化地跑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34 , Processed in 0.13706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