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41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唠叨对孩子的十大危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4 11:3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起唠叨,很多朋友都会想起《大话西游》,甚至是看过多遍。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和罗家英饰演的唐僧是分不开的。在剧中唐僧的“啰嗦”和“唠叨”,其武力值丝毫不亚于孙悟空的金箍棒!大家对此深有共鸣,因为谁都不愿意被唠叨!
  
  为了让一些没有看过《大话西游》的朋友明白,下面我摘引一段经典台词:
  
  唐僧:唉唉唉!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这么多……,你看我还没说完呢,你把棍子又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唉,要是砸到小朋友呢,怎么办?就算没有砸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呀!
  
  (悟空一把抓住唐僧手中的月光宝盒)
  
  唐僧:干什么?
  
  悟空:放手!
  
  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悟空:我Kao!
  
  (悟空一拳将唐僧打倒)
  
  观音:啊?孙悟空!
  
  悟空: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像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呀,嗡、嗡、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救命啊!
  
  看到这些经典的唠叨对话,虽然说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谁都想摆脱这种“孙悟空”式的苦难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成人之间较少出现唠叨,就算你遇到一个非常唠叨的人,总会找出各种借口进行躲避,让自己的耳根清净,实在不行,还可以使出“第三十六计”来。可是,如今的孩子可就没有这样幸福了,遇到唠叨的父母,真是和孙悟空一样,无处可逃!
  
  唠叨,就是说话啰嗦,冗长,不简洁,对一件同样的事反复说个不停。在教育婴儿阶段的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孩子记忆力不足和大脑的高速发展,以及大量信息的涌入,许多信息被遗忘。所以,多对孩子进行重复是非常有价值的,许多父母也能非常耐心地做“婆婆妈妈”的事情。但当孩子进入幼儿后期以后,已经出现自我意识,再这样做就不恰当了。参见《
幼儿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对4岁以上的孩子,许多父母为了强化孩子的记忆,依然认为自己重复的越多,孩子记住的越多。孩子一次不听,就说两次,两次不听,就说三次,认为只要多说几次,孩子总会听进去。重复是有很大用处的,但实际上,重复和效果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没完没了的重复是没有好效果的。所以,父母的重复一定要适度,多了反而会出现许多问题。
  
  那父母“唠叨”都有什么样的危害?
  第一,父母唠叨,是采取了跟不上孩子发展节奏的教育方式。当父母遇到孩子的问题,或是认为孩子一定要记住的事情,如果多次进行重复,这对已有自我概念的孩子来说,等于忽视孩子的感受和他们面子。过时的教育方式不会有什么效果,不仅自己白费口舌、劳而无功,还必然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或出现家长眼中的“不听话”。参见《
案例分析:好教育要适应孩子的节奏》。
  
  第二,父母的唠叨,会使家长失去倾听。在许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现,不全是错误。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是自己不停的说,那孩子那怕有满腹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也说不出来。就算孩子说出一些,家长反以为是孩子狡辩。所以,人有两个耳朵和眼睛,却只有一张嘴,就是要大家多看、多听、少说话,还有会听!参见《
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倾听开始》。
  
  第三,父母的唠叨,属于一种看不起人的、不尊重他人的交流方式。一般情况下,给孩子适当的提醒是有必要的,可父母的无休止的唠叨,就等于变相的单方面指责,丝毫没有尊重和认同的意味。有时孩子明明自己可以做的很好,父母的唠叨就等于把功劳拿走了,而当做错时,父母的唠叨又变成先见之明,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极大伤害。
  
  第四,父母的唠叨,会使亲子沟通出现断裂,孩子失去对家的眷恋。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唠叨不仅伤害亲子关系,也使父母的焦虑和压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如果家长还像小时候那样管教孩子,只能加深亲子关系的裂痕。于是,本来应该成为避风港的家,在孩子眼里反成为“风暴”中心。等到了青春期,孩子会发生“出走”现象。参见《
怎么判断亲子关系是否良好?》。
  
  第五,父母的唠叨,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唠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是家长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期望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长此以往,父母的不自信就传递给孩子,他们会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过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第六,过度的唠叨,使孩子感觉到被控制。父母的絮叨,明显表现出占据了强势地位,孩子就算想说也没有招架之功,更别说有反抗了。如果父母过于控制孩子的生活,是一种很自私的表现,并非真的是为孩子好。可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孩子由于力量原因,可能暂时不会爆发,等到青春期来临,也等于是火山要爆发了。参见《
强势母亲会让儿子没有男子气》。
  
  第七,父母的唠叨,很容易使孩子获得“免疫力”,并亲子关系受损。唠叨和农药一样,过度使用就使虫子产生免疫力,孩子反复听到家长的同样的话,一旦习惯就内心开始抗拒。当家长一说,就在脑中想方设法躲避,尽可能想着与当前唠叨毫不相干的东西,从而忽视掉父母的声音。于是,家长在唠叨时,经常可以观察到孩子走神或“神游”的情况。
  
  第八,父母的唠叨,是扼杀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不停的唠叨和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反正有人会提醒,便不会用心做事。而当问题出现以后,就会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成为典型的外归因。所以,长期被唠叨的孩子,缺少责任感和独立意识,变得懒惰、散漫,通常会唯父母是瞻,难获得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参见《
教养坏习惯:说太多的“不”》。
  
  第九,父母的唠叨,是消极思维方式和不健康生活态度。唠叨是父母自己对生活经历的看法,甚至是有许多的偏见、误解和不满,这等于是向孩子转嫁压力。唠叨的人从来不顾及他人感受,这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使父母的地位和形象完全被扭曲。当这种示范被孩子接收,孩子也会变得消极,并对其他人产生很多误解。
  
  第十,父母的唠叨,是一种变相的比较和贴标签。父母经常会借唠叨进行“宣泄”,直接引用和重复别人的话,或借别的孩子的长处来说自己孩子的问题。比如,老师对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评价,都会“鹦鹉学舌”般地对孩子“述说”。于是,唠叨就变成了时时的对比,让孩子总感觉到不如别人,很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听话”的孩子很受伤!参见《
亦正亦邪的给孩子“贴标签”》。
  
  所以,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宽容、宽松、宽厚的,而不是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画脚。好父母会尊重孩子,变“说”为“听”,只是对孩子提出原则性建议,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同。反过来,如果孩子长期被唠叨,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以及逃无可逃的处境,他们就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保护自己。这样,家长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
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8-14 12:42:59 | 只看该作者
对照过了,自己属于听得多说得少的妈妈。唠叨是避免了,但引导也少了
我们强调要接受孩子,看来也要接受自己,做个家长还真不易,事事完美还不憋屈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8-14 15:08:12 | 只看该作者
唠叨其实是一种失败者心态。看看哪一个生活中的强者,喜欢唠叨。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当你决定抱怨的时候,你已经决定放弃了自己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8-14 17:28:1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总结得非常好! 因为本人就是在这种唠叨的光辉下捱过来的,因此,坚决地要给孩子一个" 清静”的世界。

从我的亲身体验来说,

“唠叨”的最主要成因是:1)原始的善良:十分关爱以至无路可走,只好不停的徘徊,正如手术室外的圈绕

                        2)内藏的自卑:说服能力的缺失,只好通过夸张的表现来加重自己话语的份量。

                        3)心底的自私:并不以事情或当事人情况为主要考虑点,而是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不听就是不敬...


唠叨对孩子最大的坏处是:  失去对事物本身的认知,长此以往,孩子会分不清轻重缓急,内外主次,直接影响学习成长的过程,将来也容易造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有某种偏执或障碍。


避免唠叨的办法是: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在我的屏蔽下,我家老人似乎已有改善,但是道路还很漫长,日子还需要慢慢的过。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谢谢,以后坚决改正。
井中月 + 5 + 5 这其中有不少是我下篇想说的内容,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14 21:16:58 | 只看该作者
自我批判了一通之后,想去井版的十大里找个位置对号入座的,不料,没找到俺的座儿。

我家两个男人都很“反感”我唠叨,尤其是小的那个。
因为我的唠叨不同其他,是互动式的。
我会问孩子“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你想过没有,有什么后果?”如果孩子张口结舌,那么我还会细化下去,直到他无所遁形、目瞪口呆,承认自己错了(也许心里还有点不同意见)为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14 21:5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无事生非 的帖子

哈哈,利害的,触及灵魂,再深挖三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09:2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无事生非 的帖子

这也不好,太逼迫孩子了,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15 09:52:15 | 只看该作者
唠叨的,可能还是做妈妈的居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15 10: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无事生非 的帖子

一定要改啊,男孩子面前千万不能唠叨! 我个人认为男孩和女孩在教育细节方面有很多不一样的.

建议你的追问缩减为一句“为什么要那样做?” ,而且一事只说一遍!再而且,不要要求回答,转头做自己的事去就好了。

大多的事,根本不必问,出了状况时,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足够了,只有相对严重错误时,才这么责问一下,并且,及时转变态度来教孩子这件事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

男孩子在成长中,由于兴趣的广泛和猎奇的冲动,绝大多数时是迷惑和迷茫的,他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的指导,类似于藏宝图,然后他自己去摸索体会,所以,大包大揽或不教而诛(唠叨其实就这两种类型)对男孩子来说,极其无谓和无聊,对于精神世界来说无异于毒药和谋杀。

呵呵,以上是我自己的体会,有点过于偏激了,没办法,我就是在唠叨下过来的,对于这个话题十分敏感和难以自持,以至自己也是有点唠叨起来。

各位版主们好像都是妈妈,我多说一句, 我少年时就曾为 “子不嫌母丑” 这句话而深深困扰过,所以,望所有男孩子的母亲们引以为戒。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15 13:27:23 | 只看该作者

这应该也是父母的性格造成的吧!

这应该也是父母的性格造成的吧!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0:35 , Processed in 0.08424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