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71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孩子会走路反而要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0 08:3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位妈妈说她刚满2岁的女儿很会说话,每次出门都要抱,不肯自己走路。她还有很多理由,什么路上有汽车不安全,路上会跑出一头大灰狼把她吃掉,地上有石头会把她绊倒,等等。把她放在地上她就闹,死活不肯自己走,这位妈妈真拿孩子没办法!
  
  这让许多父母感到特别困惑的是,在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父母不要走都不干,而且死活不要抱。而最让家长担心的是,本来就走不稳,孩子还偏要在粗糙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每次父母都是揪心半天!可一旦孩子学会走路,也许还没有走几步,就非要家长抱不可。如果不抱,其负面情绪就会被引爆,然后死皮赖脸地就是不走路。参见《
渔王教儿子捕鱼带出教育问题》。
  
  还有一个妈妈曾经说她1岁半的儿子,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就学会自己吃饭,而且很熟练和很有成就感的样子。但是,现在却就变懒了,经常主动要求喂他。如果喂,可以吃挺多的,不管孩子的话,他就把爱吃的肉挑走,饭剩着。这位妈妈也不明白了,孩子已经会做的事情,为什么又突然频繁要求家长帮忙,问是否应当满足孩子?
  
  这两个孩子是很聪明的,会借助父母关心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来使用这样的言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典型的控制权之争,这是孩子社会化经验的习得产物。但同时也不能不说,父母多少有一点不很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上孩子有些真实表达,曾经被家长“惯性思维”而忽视,所以,孩子出现变相的争取权利的斗争,就显得很正常了。参见《
4岁孩子为何天天要你陪睡?》。
  
  从生理上说,婴儿阶段的孩子,肌肉和骨骼与成人差异较大。孩子的肌肉比较柔软且收缩力差,在动作利落和耐力上都显得不足,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由于孩子的神经发育没有完成,对一些微小的刺激信号,很容易被放大。此时,若再加上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完全说明自己的意图,会导致父母以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参见《
婴儿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比如,孩子的脚长的非常快,家长喜欢给孩子买大一点的鞋子。但当孩子的鞋不合脚或很硬磨脚,走路就不跟脚,很容易就出现疲劳和不适感。同样的,如果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过高,使孩子总举着手,很快使孩子疲劳,结果导致不愿意走路。这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还不能把这些影响因素和疲劳、不适结合起来,唯一的表示只能是“要抱”了。
  
  从心理上说,孩子的兴趣至关重要,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会很长时间的关注和投入精力,而对那些不敢兴趣的事情,会很快放弃。同时,由于生理上的一些不舒适,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导致孩子出现对抗。当然,对一些安全感不足的孩子,自己会做的事情不做,只是吸引家长注意力和寻求关注的表现,借父母的“帮忙”而寻找亲近机会。
  
  比如,如果父母带孩子外出,孩子已经疲倦而兴趣不大,或家长只是干巴巴的牵着孩子走路,而忽视和孩子进行交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走路的兴趣。此时,孩子不是舍不得离开父母,就是感到乏味而不愿意走,但这都无法改变家长的决定。于是,孩子情绪出现变化,使他们原本很微小的疲劳感被放大,“要抱”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参见《
女儿为何不爱和父亲玩?》。
  
  有些时候,孩子安全感也还可以,且对外出等有兴趣,也会出现就是不愿意做已经会做的事情,例如走路。这其实是一种依恋的表现,特别是对母亲的依恋。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所以,只要孩子能对外界积极反应,就不要责备孩子“偷懒”,最好是认同、接纳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游戏的方式调动孩子兴趣来化解。
  
  另外,当孩子学会某项技能以后,由于缺乏成就感,也会使孩子不愿意再做。比如上面说的例子,孩子刚开始吃饭,对筷勺使用不熟练,这充满了挑战,孩子有兴趣独自去做。等到掌握了,家长再要求孩子去做,孩子就不愿意去做了。所以,父母为了保持孩子的兴趣,就需要经常变换使孩子感到新鲜,同时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获得新的成功体验。参见《
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
  
  对于开始说的两个小案例,确实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是有很大的区别。正常情况下,孩子刚出门就不走,多是“耍赖”,而自己会吃饭而不动手,更多的是对吃饭缺乏兴趣,或是由于动作慢引发父母的过度帮忙,甚至是家长希望孩子多吃一点,使孩子感觉到吃饭不是自己的事情,故而不愿意自己吃。
  
  但不管是那种情况,遇到孩子不愿意做已会做的事情,父母能采取一些游戏的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们就会主动去做。比如,孩子不愿意走路,可以采取诸如比赛跑步、让孩子走到一个目标再抱、和孩子聊天、寻找地上的“宝物”、踩影子等方式,也是可取的。当然,这也需要家长能“温和而坚持”地执行教育策略,让孩子知道一些事情必须自己做的。参见《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表扬?》。
  
  如果孩子会找一些理由来搪塞家长,比如上面孩子说“路上有汽车不安全”或“会有大灰狼”等,家长此时不要先想着指责和训斥,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态度鲜明地巧妙“驳斥”孩子不合理的理由。例如,孩子说“地上有石头”,妈妈就可以温和而坚持地说:“这世界上到处都有石头,你能避开石头走路,说明你长大了、更能干了。”
  
  反过来,当孩子在外面不愿走路,且理屈词穷但就是坚持不走时,家长一定要做到温和而坚持,态度鲜明、说到做到。比如说“如果不走路,那我们只好回家了,这是你的选择吗?”,当孩子依然不走,那就真抱回家。若孩子哭闹,就采取认同情绪、倾听、共情的方式化解。假设孩子已经消耗许多精力而累,那就抱吧,这是很合理的需求。(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
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size=+0][size=+0]》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8-10 10:56:44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8-10 16:38:0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和您有冲突 我觉得孩子让抱着 让喂饭就是几年的事情 以后你想亲近他 他都会躲的远远的 所以我很珍惜现在抱孩子 喂孩子饭的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7:5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typical66 的帖子

这样养成习惯,会对其他行为有影响。而孩子躲家长,正是问题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12 14:29:27 |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是这样的,跟我出去,她都自己走路
跟她爷爷奶奶出去,她爷爷奶奶舍不得让她走路,都会抱她。
我每次都跟他们说,小孩身体好,就让她自己走,她自己也肯走的,但是他们就是要抱她,我也无语了。
我小孩2岁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1:0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徐虫虫 的帖子

要和老人多沟通,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8-13 14:15:29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尝试的做一些改变,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29 14:12:5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好东西,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30 10:42:17 | 只看该作者
抓住孩子的兴趣,好好引导他,是非常重要的。楼主的意见真是值得参考。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9-2 11:59:52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小孩都是这样的,不知道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2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0:40 , Processed in 0.22257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