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2-8-9 15:48:4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斯宾塞
转帖怀仁的帖子:
按:關于斯賓塞的兩篇資料和一篇舊文,稍作整理,再次刊出。
詩人中的詩人——Edmund Spenser(斯賓塞)
先轉貼一些過去翻譯和摘錄的背景資料。
Edmund Spenser(愛德蒙特‧斯賓塞1552?~1599),16世紀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稱作“詩人中的詩人”。 他在英語文學中的地位就如同Virgil在拉丁語中的地位。在每一類詩歌中他都留下不朽傑作,從田園詩和挽歌到喜頌和史詩。雖然他關於愛爾蘭改革的散文體論文直到1663年 才得以出版,其中卻表現岀了在那個時代面對在愛爾蘭的英國政府的種種弊端的精到的理解和如同他在文學上那種徹底的政治才能。彌爾頓宣稱斯賓賽是比阿奎那更 好的老師,一代代的讀者,學生和學者,都仰慕他對於語言微妙到位的運用和他無限的想像力,他在古典學和宗教學上的的博學,他對於倫理道德和政治哲學的敏銳 理解,以及他毫無過失的綜合能力,當然,尤其還有他那令人心生喜悅的能力。
斯賓塞的詩歌斑斕多彩,其代表作有田園詩 The Shepheardes Calender、長詩 The Faerie Queene、十四行詩組Amoretti、兩首婚禮曲Epithalamion 和 Prothalamion 等。斯賓塞的愛情十四行,至今仍可稱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英文愛情詩。斯賓塞體十四行詩和著名的莎士比亞體十四行詩結構不同,後者為:abab cdcd efef gg,但斯賓塞體十四行詩的寫作難度更大,韻體為abab bcbc cdcd ee。其中用到較少的韻腳(5個,莎士比亞體為7個),而且前三部分的韻腳連環相扣,更有一種整體的美感。斯賓塞的愛情十四行以其鮮明的特色架起中世紀和伊莉莎白時期的橋樑,融合和過渡英國十四行和義大利十四行詩。abab bcbc cdcd ee的韻體形式(interlocking pattern “concatenated”or“chained” rhyme)使每個四行詩有機地聯繫起來。斯賓塞體十四行詩對後世的英國詩人,包括彌爾頓、馬洛、雪萊、濟慈等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斯賓塞的不朽名作“Amoretti and Epithalamion”(《小愛神》和《喜頌》)同時出版。Amoretti是詩人向後來成為他妻子的那位女士的求愛組詩,Epithalamion則是為他們的婚禮而作。這些詩歌在一個層面上是關於斯賓塞個人的愛情(對於任何偉大的詩人,愛情總是重要的作品主題),但像所有傑出的詩作一樣,這部反映私人情感的作品在非常個性化的同時又超越了“小我”的限制,詩句間閃爍的純美光芒讓所有讀者都感到心靈的震顫。這些詩歌中一些暗藏的玄機直到最近才被發現。例如Epithalamion是由24部分組成,分別代表一天中的24小時,等等。斯賓塞經常有意地使用一些古老的英語用法,以表明他對傳統的追溯和嚮往。他非常崇敬英語文學的開創者喬叟,在作品中時常提及喬叟是他的文學上的精神導師。
斯賓塞和他的《愛情小唱》 (毛雪青 文)
http://www.xinghui.com/chinese/yilin/sibingsai1.htm
斯賓塞的《愛情小唱》(Amoretti)不僅在內容上豐富多彩,在格律上也運用得遊刃有餘。他的十四行詩是對彼德拉克的詩的韻腳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並加大了難度。彼德拉克的詩是義大利原型的十四行詩,它的韻腳為abba, abba, cdcdcd;而斯賓塞的《愛情小唱》則是被後人稱為“斯賓塞式”的英國十四行詩,詩的韻腳為abab, bcbc, cdcd, ee,在前八行與後六行之間通常沒有間隙,這與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所慣用的abab, cdcd, efef, gg也 有所不同。由於十四行詩的範圍小且限制大,題材上一般也是歌頌愛情的,所以不易寫得有新意,常常落入俗套。而“斯賓塞式”十四行詩的前十二行中,用詞只能 在四個韻部裏挑選,非常困難。可他卻能在這麼狹小的空間中把詩做得工整自然,用詞洗練,結構巧妙,音調鏗鏘悅耳,實在令人驚歎。斯賓塞仿效喬叟(Chaucer)用詞十分古奧,並且獨創了某些詞。在拼法上有些是伊莉莎白時期英文的共同形式,例如y即I (yviry=ivory, layd=laid),詞尾加多餘的e (seeke=seek, vaine=vain), 還有過去分詞詞尾用d代替ed (displayd=displayed, arrayd=arrayed)。
春永談莎士比亞和斯賓塞(懷仁錄)
春永:在伊莉莎白時代和其後的一百五十年到兩百年間,世人皆知斯賓賽是最偉大的詩人。但是現在的大多數人都只讀莎翁十四行詩。
懷仁:莎士比亞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不是嗎?
春永:但是如果只讀莎士比亞,你還是不能清晰地瞭解當時的情況。如果你對於英語文學有足夠的學習的話,你會發現在那個時代,很顯然,每個人都在追隨斯賓賽。莎士比亞也在試圖追隨斯賓賽。斯賓賽個人對此也非常清楚。
我很抱歉地說,作為詩人,莎士比亞並不是極為出色。斯賓賽較之要偉大得多,完美得多。雖然,從某個角度來看,莎士比亞 也有非常令人驚異的才能,他也非常非常聰明。但遺憾的是,他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的寫作主要依靠直覺和靈感,而且斯賓賽在學問上的高度和深度都是莎士比亞所不能及的。斯賓塞達到了那個時代英語文學的最高峰。但那之後,英語文學面臨的整體局面就是不斷地衰退。英語文化境地也每況愈下。當然其中有一個歷史背景是新教的興起。宗教改革也導致了文化上的斷層。比較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詩集和斯賓塞的Amoretti and Epithalamion時你可以看到,莎翁的作品相當出色,讀者常常會驚歎於其中的某些詩句,但是整部莎翁的十四行詩詩集中幾乎很難找到一首從頭到尾都完美無缺的詩作,總是有些字句讓你感到彆扭和不適。斯賓塞的這部詩集則近乎完美,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懷仁歎道:“近乎完美,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這,不就是經典嗎?
教授回帖:懷仁向來推介斯賓塞,多次在網上提及,與我見面時,亦每每力主應將斯賓塞作品列為讀經教本,甚至可以取代莎士比亞。今又看此介紹,真專家之言也,吾人當信頼之。
懷仁的先生春永教授在五六年前,即嚴格地按十四行詩的行腔韻腳格式,錄好了斯氏十四行詩集小愛神的全文朗讀。
由於懷仁長年累月孜孜不倦緊迫盯人的摧促,我已將小愛神詩集交付北京推廣中心排印,預計今年底前可以出版。
斯賓塞是詩人中的詩人,聽說當今世界已極少人能以正確朗誦法讀誦英詩了,春永教授是專家中的專家。故此一書之出版,勢必造成轟動中的轟動,敬請拭目以待。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2-8-9 15:5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