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16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文读经之旅-仲夏夜之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4 10:4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文读经现在只能说是妈妈的准备工作,虽然音频一直在放,但也有调整,鑫儿小时候听的是英语背诵文选,后来又听了一些spenser的诗歌以及英文名著选,仲夏夜之梦其实听得不多,其中也考虑到坛子里一些妈妈的意见。但是现在想来想去,还是只能先读这个。一则虽然它没有spenser的更为经典,但毕竟有现成的教材和完整的跟读录音,操作上比较方便,二则比较长篇,很培养耐心,以后读其它也是先难后易。

      它的音频分为跟读音频和朗读音频,跟读音频是一男一女,每个音频一小段,男的读一句,女的跟读一句,我曾跟着跟读音频读,每段音频读20遍往下,后来觉得进度太慢,这么厚一本书,不知道要读到什么时候了。调整了上,跟着朗读音频读,朗读音频每个音频就比较长,大概5个音频书上有3张多,也就是6页的样子,其实难的单词并不多,朗读音频5个音频跟着读上两三遍,也就可以自己读了。我另外作记录,每5个音频大概读上30遍,六个正字,就下一段,这样的进度差不多。
      本来打算读50遍的,第一段5个音频读完30遍后,我在前面,中间,和后面分别随意抽了一句起头,鑫儿都能跟出来,当然也有不能跟出来的,也只是让她混个耳熟,并不期望以此让她印象深刻至背诵,但可见,比纯粹放音频的效果好多了。这样就打算30遍往下吧,唯一的顾虑是毕竟是英文,妈妈的朗读一定没有录音饱满标准,作为弥补,每天我都有一两遍还是跟着录音一起读的,让她都能听到。

      英文毕竟缺少环境,我想先自己好好读上一段时间,至于鑫儿,先等待着吧,机灵狗和体验一直在讲着,对妈妈读仲也并不排斥,那就一起做着吧。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2-8-4 10: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1 + 1 好有勇气呀,跟随!
envcmx@163.com + 2 + 2 妈妈先做足功课,很棒的妈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8-4 22:39:16 | 只看该作者
英语读经是难事,父母应该现行。声音先行是个好办法,我也打算让孩子先听一段时间,再正式进入英语学习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8-6 11:17:25 | 只看该作者
常来更新!很关注你家的英经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5:48:4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斯宾塞

转帖怀仁的帖子:
按:關于斯賓塞的兩篇資料和一篇舊文,稍作整理,再次刊出。

詩人中的詩人——Edmund Spenser(斯賓塞)

先轉貼一些過去翻譯和摘錄的背景資料。

Edmund Spenser(愛德蒙特‧斯賓塞1552?~1599),16世紀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稱作“詩人中的詩人”。 他在英語文學中的地位就如同Virgil在拉丁語中的地位。在每一類詩歌中他都留下不朽傑作,從田園詩和挽歌到喜頌和史詩。雖然他關於愛爾蘭改革的散文體論文直到1663年 才得以出版,其中卻表現岀了在那個時代面對在愛爾蘭的英國政府的種種弊端的精到的理解和如同他在文學上那種徹底的政治才能。彌爾頓宣稱斯賓賽是比阿奎那更 好的老師,一代代的讀者,學生和學者,都仰慕他對於語言微妙到位的運用和他無限的想像力,他在古典學和宗教學上的的博學,他對於倫理道德和政治哲學的敏銳 理解,以及他毫無過失的綜合能力,當然,尤其還有他那令人心生喜悅的能力。

斯賓塞的詩歌斑斕多彩,其代表作有田園詩 The Shepheardes Calender、長詩 The Faerie Queene、十四行詩組Amoretti、兩首婚禮曲Epithalamion 和 Prothalamion 等。斯賓塞的愛情十四行,至今仍可稱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英文愛情詩。斯賓塞體十四行詩和著名的莎士比亞體十四行詩結構不同,後者為:abab cdcd efef gg,但斯賓塞體十四行詩的寫作難度更大,韻體為abab bcbc cdcd ee。其中用到較少的韻腳(5個,莎士比亞體為7個),而且前三部分的韻腳連環相扣,更有一種整體的美感。斯賓塞的愛情十四行以其鮮明的特色架起中世紀和伊莉莎白時期的橋樑,融合和過渡英國十四行和義大利十四行詩。abab bcbc cdcd ee的韻體形式(interlocking pattern “concatenated”or“chained” rhyme)使每個四行詩有機地聯繫起來。斯賓塞體十四行詩對後世的英國詩人,包括彌爾頓、馬洛、雪萊、濟慈等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斯賓塞的不朽名作“Amoretti and Epithalamion”(《小愛神》和《喜頌》)同時出版。Amoretti是詩人向後來成為他妻子的那位女士的求愛組詩,Epithalamion則是為他們的婚禮而作。這些詩歌在一個層面上是關於斯賓塞個人的愛情(對於任何偉大的詩人,愛情總是重要的作品主題),但像所有傑出的詩作一樣,這部反映私人情感的作品在非常個性化的同時又超越了“小我”的限制,詩句間閃爍的純美光芒讓所有讀者都感到心靈的震顫。這些詩歌中一些暗藏的玄機直到最近才被發現。例如Epithalamion是由24部分組成,分別代表一天中的24小時,等等。斯賓塞經常有意地使用一些古老的英語用法,以表明他對傳統的追溯和嚮往。他非常崇敬英語文學的開創者喬叟,在作品中時常提及喬叟是他的文學上的精神導師。

斯賓塞和他的《愛情小唱》  (毛雪青 文)
http://www.xinghui.com/chinese/yilin/sibingsai1.htm
斯賓塞的《愛情小唱》(Amoretti)不僅在內容上豐富多彩,在格律上也運用得遊刃有餘。他的十四行詩是對彼德拉克的詩的韻腳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並加大了難度。彼德拉克的詩是義大利原型的十四行詩,它的韻腳為abba, abba, cdcdcd;而斯賓塞的《愛情小唱》則是被後人稱為“斯賓塞式”的英國十四行詩,詩的韻腳為abab, bcbc, cdcd, ee,在前八行與後六行之間通常沒有間隙,這與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所慣用的abab, cdcd, efef, gg也 有所不同。由於十四行詩的範圍小且限制大,題材上一般也是歌頌愛情的,所以不易寫得有新意,常常落入俗套。而“斯賓塞式”十四行詩的前十二行中,用詞只能 在四個韻部裏挑選,非常困難。可他卻能在這麼狹小的空間中把詩做得工整自然,用詞洗練,結構巧妙,音調鏗鏘悅耳,實在令人驚歎。斯賓塞仿效喬叟(Chaucer)用詞十分古奧,並且獨創了某些詞。在拼法上有些是伊莉莎白時期英文的共同形式,例如y即I (yviry=ivory, layd=laid),詞尾加多餘的e (seeke=seek,         vaine=vain), 還有過去分詞詞尾用d代替ed (displayd=displayed, arrayd=arrayed)。

春永談莎士比亞和斯賓塞(懷仁錄)

春永:在伊莉莎白時代和其後的一百五十年到兩百年間,世人皆知斯賓賽是最偉大的詩人。但是現在的大多數人都只讀莎翁十四行詩。

懷仁:莎士比亞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不是嗎?

春永:但是如果只讀莎士比亞,你還是不能清晰地瞭解當時的情況。如果你對於英語文學有足夠的學習的話,你會發現在那個時代,很顯然,每個人都在追隨斯賓賽。莎士比亞也在試圖追隨斯賓賽。斯賓賽個人對此也非常清楚。

我很抱歉地說,作為詩人,莎士比亞並不是極為出色。斯賓賽較之要偉大得多,完美得多。雖然,從某個角度來看,莎士比亞 也有非常令人驚異的才能,他也非常非常聰明。但遺憾的是,他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的寫作主要依靠直覺和靈感,而且斯賓賽在學問上的高度和深度都是莎士比亞所不能及的。斯賓塞達到了那個時代英語文學的最高峰。但那之後,英語文學面臨的整體局面就是不斷地衰退。英語文化境地也每況愈下。當然其中有一個歷史背景是新教的興起。宗教改革也導致了文化上的斷層。比較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詩集和斯賓塞的Amoretti and Epithalamion時你可以看到,莎翁的作品相當出色,讀者常常會驚歎於其中的某些詩句,但是整部莎翁的十四行詩詩集中幾乎很難找到一首從頭到尾都完美無缺的詩作,總是有些字句讓你感到彆扭和不適。斯賓塞的這部詩集則近乎完美,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懷仁歎道:“近乎完美,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這,不就是經典嗎?  

教授回帖:懷仁向來推介斯賓塞,多次在網上提及,與我見面時,亦每每力主應將斯賓塞作品列為讀經教本,甚至可以取代莎士比亞。今又看此介紹,真專家之言也,吾人當信頼之。

懷仁的先生春永教授在五六年前,即嚴格地按十四行詩的行腔韻腳格式,錄好了斯氏十四行詩集小愛神的全文朗讀。

由於懷仁長年累月孜孜不倦緊迫盯人的摧促,我已將小愛神詩集交付北京推廣中心排印,預計今年底前可以出版。

斯賓塞是詩人中的詩人,聽說當今世界已極少人能以正確朗誦法讀誦英詩了,春永教授是專家中的專家。故此一書之出版,勢必造成轟動中的轟動,敬請拭目以待。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2-8-9 15: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8:31:55 | 只看该作者
再转一些,以方便自己查看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7-3-31 15:02     标题: 【华山书院联谊中心问答贴】

日期:  2003/07/16   发言人:  Teresa   
主题:   「仲夏夜之梦」与「十四行诗」的先后背诵顺序??   
我家小孩目前开始背这两本,且仍同时在背常语举要,但背仲夏夜之梦似乎比背十四行诗快多了,花在背十四行诗的时间要多两、三倍,我想,是不是得等他背完仲夏夜之梦与常语举要后再背十四行诗呢?
否则等他背完十四行诗时,已没时间背中文的了!

日期:  2003/07/20   发言人:  王财贵   
主题:  Re:「仲夏夜之梦」与「十四行诗」的先后背诵顺序??   
内文:
你的孩子是最有福气的了.
书刚出来就开始背了.
只要是经典,任何一本皆可为始.
但何者易,何者难,似乎不必太计较.如三字经唐诗易,论语老子难,是以前大家普遍的观念.经过十年的倡导,从论语读起的人已渐来渐多,也不见得多大困难. 而且背了论语老子,再背三字经唐诗,则易如反掌.最后四种皆背完.那些从三字经开始的,往往一辈子停在三字经和唐诗上.实是可惜.
半年前,士林读经学园等不及十四行诗的出版,就先自己开始读开始背.半年来,己经背了将近百首了.那些孩子只不过三岁四岁.
所以,先背那一本无所谓.但如小孩不挑剔好带领的话,宜从难者开始.
××××××××××

日期:  2004/02/11   发言人:  rachel   
主题:   请问王教授,先读常语举要或莎翁十四行诗?   
王教授,您好!
  我的小孩现大班,已背了大学、论语,想加入英语读经,对于常语举要或莎翁十四行诗孰先孰后?请给我建议好吗?谢谢!

日期:  2004/02/12   发言人:  王财贵   
主题:  Re:请问王教授,先读常语举要或莎翁十四行诗?   
内文:
读经本每本都好,其先后,本不是那么一定。只不过如真要读,则以愈有价值愈放在前面。所以在中文读经上,我建议把论语老子放在前面。
至于英文,举要比较切于实用,莎诗则较为艰深。
儿童如果还小,而且家长真有意愿让孩子读经有成,则请从莎诗开始。
儿童年纪如果已大,而家长只想让孩子习得不错的英文程度,则请从举要开始。
当然,如信心和时间够的话,这本读完读那本,不用担心。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7-3-31 15:08     标题: 【华山书院联谊中心问答贴】

日期:  2003/01/30   发言人:  FARMER   
主题:   如何进行英文读经   
其实英文读经很简单,中文怎么读的,英文亦如是即可 ,  若只是听cd跟着念, 那恐怕事倍功半 ,我们家的小孩就是这样耽误了一年,cd听了一年效果不大,最近改变方法,把常语举要写在白板上, 我自己先听 cd 学会了再教他们(3个)跟着念,否则 cd 的速度小还跟不上, 但以我的教法像extravagance(在  43 wealth and money)把它拆成三个音节,相当于三个字,连五岁的小孩都很快就会念了!!!希望不要再有小孩再白白耽误了光阴!!

日期:  2003/02/04   发言人:  王财贵   
主题:  Re:如何进行英文读经   
内文:
如果有人能教,那当然是很好的.只听CD是不得已.
但相信在没有人教,没有时间教的情况下,只听CD依然是有大用的.
语文学习是一种累积,积久则有功.可能您孩子现在进步的情况,或多或少是因为那糊里胡涂地听了一年的影响呢.
这和读经的理念很类似.读经,我强调不讲解,不是决定不可以讲,而是不讲也可以.(当然,有另一个意思是:在一般的情形下,不讲比较讲容易教,而且从长远 的时间来看,不讲比讲更有远大的前途.)英文,也是强调听就好,不是决定不可以用人来教,而是不教也可以.(当然,也有另一层含意是:在一般大众中,不 教,才能让中下层百姓的儿童都受益,而且,从长远的时间来看,不教,好好地听下去,可能更能培养深度且高度的人才.)
总之,读经,是一种教育的大方向,至于技术方面,家家人人可以不同,只要多读即是. 
很谢谢您提出自己的宝贵经验.也请不能亲自教学的家长不用太担心.大家都可以教好英文.

日期:  2008/01/22   发言人:王财贵
主题:  Re:国中的英文基测测出了什么?   
内文:
一, 有许多事,用「本末轻重」的方式看待,就比较不生问题。譬如以前曾学过英「语」的,稍有阅读和说话能力的孩子,开始读经以后,初期可以不「必」放弃原来的读和说,只是以读经为本为重就是了。当发现读经的重要性,将读经的份量加重到无时间再理会普通的读和说时,自然就会全转到这边来。而高度读和说的能力,即在无形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提升起来。

二,建议背诵量累积到三五万字以上时,再让孩子默写,默写即是背单字体文法,同时可以开放查字典,自行对文义及文法做「探险式」的理解(亦即自己胡乱猜一猜,对错没关系,多做就愈来愈有敏感度)。文章已背多背熟后,做起这些学习来,是相当轻松而愉快的。文章没多背熟背以前,记单字,解文义,讲文法,通通是白搭。纵或看来「颇」有「成就」,亦只是个小家子气,只能在自己国人面前扬威耳,出了国门,谁敬重他?

三,我家的孩子小时候,我的英文读经理念虽已具体而微,但我尚未编出书本和录音,也没有英文读经班可以上。我满街寻找,多的是「英语会话」班,或为初中高中学生补习功课的地方。连教「英文」的地方都没有,何况「英文经典」?所以只好让我的孩子去参加比较深的功课补习班。譬如初中时,就让他补习高中的英文,高中时,就让他去补「托福」,许多人都惊讶地问这么早就准备留学吗?其实,那只是想让他有机会学到「比较象样一点的」英文而不得已的做法。--中国近一百年来,政府以及民间,都只叫我们全国国民学那些美国三岁小孩的英语英文,费了大力气,结果呢?真是可怜哪!

四,有关英语英文学习,请参考「读经通讯」三十一期,余一彦教授介绍辜鸿铭英文读书法时。其文末说到:「辜鸿铭深厚的西方素养即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典。他后来在北京大学交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文的妙法,他答曰:「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做根基。」

辜鸿铭曾说:「今人读
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式之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已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5:39:48 | 只看该作者

英文读经的一些想法

1.学贯中西大概是个远大的理想,也太遥远了,我通常不去想那么远,只是对于大部头的英文经典来说,确实只有孩子才有可能熟背下来,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记忆能力上,特别在现在体制下,进入普通学校后,通常不大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再来读经典了,所以现实就是,要么放弃英文经典,交流就好,要么只能童年介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5:51:19 | 只看该作者
2.纯粹进行英文读经,很多人觉得难以想象可以进行启蒙,我也没有完全这样做,不过我不并不敢断然否定这种做法,也许有其特别殊胜的效果也未可知,教育是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一个孩子在会说话之前,大量的语言输入看起来都是无效的,其内部却在发生量变-质变的过程,一个刚背完经典的孩子,看起来也许是笨笨的,不如马上能现卖现用的东西,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当中有自我的酝酿,包括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英文的一些基础的东西慢慢跟上(长大了渐渐学到的如文法等),还能借助一些工具书,现成的翻译等,转而反刍脑中曾经背过的天书句子,那还是不是天书呢?这是个疑问。
我是先行儿童英语的,现在想来其实英文经典也应从小自己读起来,如果以后英文经典能越读越多,那会首先保证经典的进行,而压缩儿童英语的时间。不过先走几年儿童英语到孩子稍大再读英文经典,我觉得不是特别乐观,因为一则是上述的时间问题,二则是同中文经典,孩子习惯了新鲜有趣的东西,对于相对较为枯燥的诵读会有一些难以适应,而主见增加,多给父母一层考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6:00:42 | 只看该作者
3.如果父母发音还行的话,我觉得可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诵读,完全跟着录音,效果肯定也是有,但是比较缓慢,优点是发音很标准,大概是跟录音一模一样的,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要效率和发音兼顾,父母自己跟着录音多读,这个输入效果会比单纯放录音好很多。当然父母也是尽力模仿录音,这样大致不会相差太多,但在孩子的输入方面,跟读方面效率会高很多,毕竟在大部分的大陆家庭,有能力创造英语环境的有限,所以英文的输入也有限,孩子能够流利地出口诵读英语经典会比中文经典艰辛得多,可能我个人对这方面也不是太求完美,如果对发音要求很高的家长还是慎用这种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17 19:48:1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思想的妈妈,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4:45:34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重温春花姐姐的楼,把当时的回复贴在这里: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0-11-13 20:39

  春花姐,孩子还在听的阶段,看到您前面写到的论语听到N遍,以后就容易读。那我现在是让孩子一直反复听论语或者说是四书呢,还是听个两三百遍,换其它的经典,我的意思是现在是深的听还是广的听?先谢谢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春花    时间: 2010-11-15 09:25     标题: 回复 #390 linlin124 的帖子
我觉得深听和广听都行,但是一般情况下,妈妈在教孩子读第一本经典时都会觉得困难很大,最大困难的地方是孩子不开口,如果想让这个困难小一些,我建议您这样:如果孩子在一岁半以前,就广听,广听也不必听太多,只四书易经就可以了,再加一本英文经典,如果一岁半以后了呢就只听一部,您每天有时间也只念这一部,遍数越多越好,还想建议您,第一本读《论语》。
不管深听还是广听,在孩子四岁时都可以强迫一下开口读了,因为说话再迟的孩子,这时也会说了,所以到四岁不管孩子听没听到自然说,都可以强迫一下读,至于是不是有本事让孩子有兴趣读,那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事,怎么着都行的。
给孩子大量听就是给孩子大量酝酿的机会,孩子听的内容到了一定遍数的时候就说了,有时看起来是需要强迫一下的,好像是强迫来的,其实不是,那是个烟雾弹,是孩子本来就能说了,如果不能说,无论怎样强迫都是不行的。比如孩子二个月大的时候,您强迫一下试试?大家都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感受:快两年了,感受很真切,在孩子开口之前,大量地听,最好能从胎中开始,特别是父母能够亲自读,孩子开口就非常自然,而且短句到长句的过渡也很快,想来是在心里酝酿了无数遍了吧。鑫儿的论语开口念几乎没有花什么力气,自自然然就出来了,只是在要求跟读,形成这样的习惯上花了一点心思,也稍微强迫了一下,总的说来还好,因为是她可以做到的,且不是感觉特别难,所以抗拒力不大。
孩子的听力真的很优质,所以现在有些时间决定自己把英文读起来,鑫儿已经快3岁了,当然中文是最重要的,但是时间上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如果想中文读得上轨道后再英文听起来,可能又要经历比较长的输入过程,而且孩子的听力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真正要开口读时开始会比较难一些,要花更多的力气去做,如果孩子太大了,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而抵制,0-3岁确实是很宝贵的一段时间。很小的宝宝真的要及早做起来,事半功倍啊!

[ 本帖最后由 linlin124 于 2012-8-19 14: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26 , Processed in 0.124680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