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2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把你的孩子培养成超级牛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2 11:2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经论坛上有个很火的讨论,题目我记得不太清了,就是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和苹果的创始人,我好像也参加了谈论,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孩子缺少创造性的培养,看看下面的这篇文章作者倒是有不同的观点:意志力和自制力是成功的关键。大家怎么看?


如何把你的孩子培养成超级牛人?  


端宏斌



市面上卖得比较好的书大多是成功学和励志书,这类书又可以细分成两类,一类是教你如何让自己变得成功;另一类是教你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变得成功。男人比较喜欢买前者,而后者是妈妈们的最爱。其实多数成功学的书籍都没什么用,无非是心灵鸡汤式的寓言故事,让你感觉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合上书又觉得什么也想不起来。


成功人士讲述自己是如何成功的,这样的书会有价值吗?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其实成功人士并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如何成功的。真正的秘诀,在他们看来只是显而易见的、不值一提的习惯而已。而讲述给你听的,则是一个个神奇的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因为读者们不喜欢听枯燥乏味的成功经验。
  
  心理学家们早就不满足于心灵鸡汤式的教育学了,他们通过若干实验,想找出真正的成功秘诀在哪里。让我们先来看一则实验。
  
  《意志力》上讲过一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某幼儿园一群仅有4岁的小孩子。实验人员每次带一个孩子到房间,向孩子展示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他,自己要离开一下,这段时间内你随时可以吃掉面前的糖,但是,如果你愿意等到我回来之后再吃,你就可以吃到更多的棉花糖。等到实验人员一走,不同的孩子之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有的立刻一口吃掉棉花糖;有的思前想后很久,终于挡不住诱惑,把糖吃了;当然也有的一直坚持到实验人员回来,然后他就有更多的棉花糖可吃了。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儿童如何抵制即时的诱惑,巧合的是负责实验的心理学家自己的女儿也在该幼儿园。若干年之后,心理学家偶尔听女儿讲起那些同学的事情,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抵挡诱惑,与成功会不会有关系呢?他立刻找回当初那些孩子,果然发现,意志力最强的孩子,长大之后的学习成绩也较好,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SAT考试(相当于美国高考)成绩比中途放弃的孩子足足高了210分。持续的跟踪研究发现,意志力强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受同学老师的欢迎,收入更高,体重指数更低(不易肥胖),以及更少的吸毒和酗酒问题。
  
  这个结果一经发表,轰动了心理学界,因为很少有什么东西能够在儿童时期就预测到成年之后的事情。于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个超长期的实验,他们在新西兰选取了1000名儿童,从他们出生就一直跟踪调查到32岁。每个孩子都测试了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父母收入、家庭背景等等各种因素。研究者发现,自制力强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健康、染上性病的几率更低,拥有更多的存款、收入也更高,婚姻也更稳定,更不容易进监狱。自制力最差的那一组,在32岁之前就有40%的人进过监狱。即使剔除了智力、种族、社会阶层等因素之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
  
  这些事实虽然震惊了欧美心理学界,但是中国人肯定觉得:“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中国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人一直强调自制力和意志力的重要性。就以美国的亚裔人口为例,总数只占美国人口的4%,但是斯坦福、哥伦比亚、哈佛之类的精英大学有接近1/4的学生是亚裔,毕业之后的工资水平也远高于普通美国人。亚裔能够获得这么好的成绩,同其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发轰动(时代周刊做过封面专题),该书作者蔡美儿是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她的教育方法在中国人看来,虽然有点过分,但并不出格。比如,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成绩低于A;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看电视玩游戏。很多美国家长无法理解这么严格的教育有什么意义?正统的发展心理学认为,这样的“权威主义”风格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但是蔡美儿的两个女儿都很优秀,都进了常春藤联盟学校。
  
  其实类似蔡美儿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教育学界著名的“波尔加实验”。匈牙利心理学家波尔加有个理论,他认为孩子长大成功与否完全是教出来的,只要孩子身体健康智力正常,那么把他教育成世界冠军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他人轻言微,没人理他。正好他有个女笔友是苏联人,在一次青年夏令营上两人初次相识,波尔加就对那个女孩说了自己的理论,并邀请她一起参与实验计划。女孩答应了。
  
  俩人婚后第一个孩子叫苏珊,如何培养这个苏珊呢?俩人暂时比较穷,要找一个便宜点的爱好才行,如果让她练高尔夫球,真负担不起啊。最后他们选定了一个最便宜的方向:国际象棋。夫妇俩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孩子的象棋教育之上。奇迹就这样发生了,4岁大的苏珊竟获得了匈牙利11岁以下男子组冠军,7岁成为女子国际象棋大师,10岁打入全国女子成人组决赛。
  
  波尔加夫妇一共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苏珊,二女儿索菲亚,三女儿朱迪特。这三个孩子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全是夫妇俩人在家自己教育。三个女孩最终都成为了国际象棋大师,其中三女儿的成就最大,其世界排名一度达到第八位,她还是排名前100的国际象棋大师中唯一的女性,她有个奇怪的规矩,从来不和女人比赛。据说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老爹没儿子,所以她就当儿子;第二是女子组水平太差,去男子组才有挑战性。
  
  波尔加夫妇的教育方式我看只会比虎妈更加严格,但是创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奇迹。为什么严格的、强调意志力和自制力的教育会这么成功?心理学上有个10000个小时天才理论,该理论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其实这个理论并非独创,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很早就提出过“十年法则”,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大师,必须要有至少十年的努力。中国人看到这里又笑了,这不就是古话“十年磨一剑”嘛。
  
  有心理学家在柏林音乐学院对学生进行了分类,他将学生分成三组:普通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卓越的学生。然后研究这些学生有什么区别,结果很简单,普通的学生,练习弹琴的时间,总计在4000小时左右;优秀的学生,大约在8000小时左右;卓越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低于10000小时。
  
  比尔?盖茨是曾经的世界首富,他是如何成功的呢?很多人只知道他从哈佛退学,创办了软件巨人——微软,但真实故事比这些复杂得多。盖茨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律师,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小盖茨从小就比较聪明,因此学业在他看来毫无挑战性,所以也就比较无聊。于是父母就出钱让他去私立中学,那是只对西雅图上流社会开放的学校,学费极高。学费高有学费高的好处,这家中学竟然开办了电脑俱乐部。
  
  要知道,那时是1968年,那时候大部分的大学都没有电脑俱乐部,但是这家中学就有了。小盖茨才13岁就开始实习编程了,他对电脑展现出无比的兴趣。很快他就和父母说,他要住在计算机房,一有空余时间,他就和其他同伴摆弄电脑。电脑数量有限,但是想上机实习的人很多,怎么解决呢?很快小盖茨就遇到了一个好机会,有一家公司要招收免费的软件测试员,虽然没工资,但是可以提供你上机实习的便利。放学之后,盖茨就坐着公交车跑到这家公司,开始编程,一直到半夜才回家。
  
  盖茨自己讲过一个故事,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有一台电脑可以给他们用,但时间有点尴尬,凌晨3点到6点才有空。但是没有关系,他先睡觉,然后半夜爬起来赶去华盛顿大学,到6点再回去睡觉。为了接触到电脑,盖茨还帮不少公司义务打工,就是为了换取上机时间,就这样,每周花在电脑上的时间都不少于30个小时。他甚至还说服了学校,他先退学,跑去一家公司实习做程序员,因此他从哈佛退学已经算第二次了。
  
  当比尔?盖茨未来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的时候,他在计算机领域积累的时间早就远远超过了10000个小时,已经是世界大师了。如果没有这么长时间的训练,他再聪明也没用。盖茨的父母并不懂计算机,他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上面,靠的就是兴趣,以及由兴趣带来的意志力和自制力。
  
  很多中国人总觉得中式教育不靠谱,觉得美式教育靠谱,但是美国心理学家最近的研究发现,现实完全相反。美式教育强调的是自信、自尊,好莱坞影片经常是一个受人欺负极度自卑的小子,最终找回了自信自尊,忽然就成为了牛逼的人物,但这仅仅只是故事。
  
  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令人哭笑不得,他们找来一些差生,对他们进行自尊心的鼓励,他们无一例外都信心增强了,很快下一次考试到来,他们的平均成绩不仅没提高,反而从50多分降低到30多分,从差一点就能及格,变成了彻底无可救药。深入的研究让人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相比于他们的祖辈,现在的美国人自我感觉更良好,但是做得却更差,很多人已经从自尊演变到了自恋,并且沉迷于这种虚幻的自我认知之中。
  
  中国人不应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灰心,中式传统教育中所强调的东西,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未来中国人也可以培养出更多自己的大企业家、大科学家和世界冠军。如何教育你的孩子,现在你有方向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我现在有一点明白了,海外游子心中的老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7-24 11:15:11 | 只看该作者
老天爷是不会说话的。只要愿意,可以把他的功劳全部窃为己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7-25 12:19:2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盖茨之父所著《Showing Up for Life》一书中所摘录:

在微软最初获得成功时,大多数国家都开始知道我儿子的大名,从《财富》杂志的记者到当地杂货店的营业员,每个人都问我,“你是怎样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的?有什么秘密吗?”每逢这个时候,我心里总在嘀咕:“哦,这的确是个秘密,因为连我都不知道答案!”在家里,我们都管我的儿子比尔·盖茨三世叫“特利”(tre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7-25 12:25:1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大多知道比尔盖茨是从哈佛退学的,但也许有人不清楚他是从法学院退学的。比尔盖茨的父亲是律师,所以他希望孩子继续他的生活轨迹,读完法学院,然后做律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25 12:29:35 | 只看该作者
盖茨之父在《Showing Up for Life》一书中还说道:

      当他告诉我们打算辍学,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时,我和特利的母亲自然不高兴。他说,等到他哈佛毕业,这样的机会早已错失了。但是,特利向我们保证,他会回到哈佛完成学业。最终,也就是2007年6月7日,哈佛大学授予特利荣誉法学博士学位。那一天,我与特利和梅琳达一起来到剑桥,见证他接受这项荣誉并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的难忘时刻。
  在向学校领导致谢以后,特利对观众说:“有一句话我等了三十年,现在终于可以说了。”说完,他直接看着我:“老爸,我总是跟你说,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有些心中充满好奇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希望获得自由的空间,实现他们心目中的生活。也许,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来说,特利成功经历的教训正在于:你不应该以任何方式限制孩子的梦想。你根本无法想到,那些梦想以你无法想象的方式实现时,你会有多么的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25 16:47:36 | 只看该作者
你不应该以任何方式限制孩子的梦想。

记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25 21:45:52 | 只看该作者
对,孩子的梦想不一定是我们的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26 06:38:06 | 只看该作者
仅靠意志力和自制力是成不了超级牛人的。葛朗台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就是超人的,如果说他算是超级牛人的话,那么我们的上一辈,从大饥荒中活下来的那一代人,他们绝大多数都至少该是牛人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和睦家学园 + 5 + 5 哈哈,这个例子举的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26 06:41:12 | 只看该作者
无尽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想象力,这些东西怎么培养?我看不到同样的道路。
我相对比较认同的理论,就是八大智能。
发现孩子哪方面有天赋,在发展他天赋的同时弥补一些确知会形成障碍的短板,是我相对来说比较认可的养育途径。

陶哲轩的这个帖子,我觉得蛮好的: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p;page=1#pid45506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7:56: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7-24 11:15 发表
老天爷是不会说话的。只要愿意,可以把他的功劳全部窃为己有。

要是这么说,所有的论文都是无用的,任何论文的论据都是论文作者的需要。老天爷还是很好利用的。
人人都过不了自己心中的痴迷和执着,人人都认为自己的选择对自己是正确的,到底谁能影响谁,谁能不去想影响别人,这个真是很难说呀!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2-7-26 08: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7 , Processed in 0.089094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