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0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快教孩子学理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3 10:5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为一个注重财商教育的家长。这本书和《快教孩子学理财》我向很多家长朋友推荐。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怎样实行“有偿生活机制”,我也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不够我开始引导他做家务。又在《快教孩子学理财》中学会怎样引导孩子储蓄、怎样和孩子财务来往,怎样教孩子处理压岁钱,怎样引导孩子用创意去“赚钱”,比如书中作者的女儿做鸡蛋饼、卖彩票、卖笔袋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7-15 06:14:2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学点理财知识是很必要的。

不过看了楼主对此书的介绍,俺是不会给孩子买这本书的。看看封面,理财就是为了脱贫致富?对孩子而言,这个引导怕不好吧。还有,楼主介绍的,书中有教孩子如何卖彩票赚钱,俺也认为大大的不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1:25:03 | 只看该作者

财商教育会让孩子更有人情味

以下内容摘自《快教孩子学理财》:

      古语讲: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不管这个人是否懂得舍得与付出,这种性格的培养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很多人因为小时候养成多得到少付出的习惯而导致长大后成为一个吝啬的人。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很多家长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孩子觉得周围人都应该爱护她、关心她,好像这都是应该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只进不出的心态和习惯。好多孩子只要东西和钱到了他手里,是不会拿出来的。其实最开始孩子本身做的没什么毛病,这是人的天性,也是劣性,需要我们后天去更正、去培养。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知道人们得到和付出都是相互的,没有一味的得到,也没有一味的付出。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学会付出,即使这种付出没有回报(比如对父母、长辈、社会的付出)。这种性格的培养也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古语讲:“子不孝,父之过。”所以说,我们做父母的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格格在这方面也有很多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我在前面说过,我害怕这种财商教育将来会不会让孩子眼中只有钱,因为钱而冲淡了亲情。但格格在后面做出的几件事中,非常让我感动和自豪,也打消了我的顾虑。

      第一件事:女儿一个同学的父亲得了重病,学校号召同学们踊跃捐款。格格和我们谈起了这件事,她说要捐款,让妈妈把这个月的固定零花钱先给她,她要捐出来。事后她妈妈告诉我,女儿同时也把储钱罐里积攒的零用钱都捐了出去。至少,我认为女儿不是一个吝啬钱的人,是一个善于帮助别人的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第二件事:2009年5月10日母亲节那天,上午还下着小雨,我和妻子去健身,走时女儿自己在家学习。等我们回来后,看见门口地上留有一个纸条,上面写道:“爸爸、妈妈,我出去一会儿就回来。”妻子以为她去了一个常去的同学家,就打电话问了一下,女儿并没有去同学家。我们想她肯定走不远,一会儿就会回来。不一会,女儿左手拎着伞,右手拎着一个装了东西的方便袋,身上也被雨淋了一点。进屋后,她对我们笑笑,就进了自己屋里,我和妻子一时也没反应过来。一会儿,女儿捧着一个小蛋糕和一束玫瑰花出来了,蛋糕上面还有一张女儿做的贺卡。女儿对妻子说:“妈妈,母亲节快乐。”我和妻子一下明白她出去干什么了,妻子感动的眼泪挂在眼圈上了。我们一看蛋糕,更让人感动,我住的楼下就有一个大的量贩超市,里面就有卖蛋糕的,但女儿知道大家喜欢吃好利来的蛋糕,并没有就近去楼下超市买,而是去了好利来蛋糕专卖店,又去了另外一个地方买了一束玫瑰,两样东西花了女儿30元钱。女儿只是想买一束花,并不知道送给母亲的应该是康乃馨。我们一边吃蛋糕,一边把这个常识教给了女儿。这就已经够了,这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冒雨去给母亲买蛋糕、鲜花,足以让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感动。
      第三件事:2009年春节后,哥哥一家人来我这里,格格想要请姐姐(我的侄女)吃肯德基。她知道我们大家并不太喜欢去那里,所以当爷爷去补课班接她的时候,她要爷爷陪她去了肯德基,买了两份儿童套餐,爷爷一看孙女买东西,赶忙拿钱结算,女儿坚决不让爷爷结账,说我请姐姐吃东西,怎么能花您的钱呢?回到家后,父亲赶忙解释,好像爷爷跟着怎么能让孙女花钱呢?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我马上告诉父亲,女儿这么做很正常,以前也请我们吃过肯德基。通过这件事情,大家都对女儿有点刮目相看,也非常认可我和妻子对女儿的财商教育。
      儿童教育与心理专家柏燕谊认为,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不仅仅是金钱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教育、品德教育、综合素质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1:22:59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教孩子认识钱(1)——《快教孩子学理财》

以下内容摘自《快教孩子学理财

钱是什么?

      很多家长觉得过早让孩子接触钱,会对孩子成长不利,甚至会让孩子浑身充满铜臭味,那我们就谈谈怎样引导孩子对钱有合理的认识,孩子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和孩子谈有关钱的话题,也会合理引导孩子做和钱有关的事情,毕竟将来孩子长大后都是要和钱打交道的。

    一个人对待钱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感。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一种选择是自己得到5元钱,别人得到2.5元钱;一种选择是自己得到10元钱,别人得到20元钱。实验的结果是大多人选择了前一种方案。

      明明后一种方案得到的钱比前一种方案多,为什么不选择后一种方案呢?这是人的攀比心理在作怪——尽管钱得到的少,但是却比周围人得到的多。钱多并不一定给人们带来幸福,而是通过对比发现自己比别人多而感到幸福。可以说,幸福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感觉得到,这也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

      在生活中,人们自然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很容易看见钱的物质形态,而忽视了钱的精神内涵。有些家长不愿意和孩子谈钱,可能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于是担心孩子被过早地功利化。其实,让孩子从小认清金钱的本质是很有必要的。钱是实现愿望的一种工具,除了真正的“财迷”,绝大多数人的爱钱,其实不是爱钱本身,而是爱自己的愿望。因此,不是回避和孩子谈钱,而是及时帮助孩子树立金钱观,才是家长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研究证明:孩子金钱观的萌芽期是在6岁以前,形成期是在6岁至12岁,12岁至18岁是发展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金钱观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理解金钱与人生的关系,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这些,对于孩子将来跻身于经济社会,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去帮助他人实现愿望,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人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孩子们心中,钱是什么呢?

      理财规划师刘彦斌10岁的儿子刘士嘉说:“钱是生活的必需品,因为什么东西都得用钱来买。”

      经济博士张宁7岁的儿子张立峰说:“钱是特别宝贵的纸,什么什么什么都得用这个。”

      北大教授吕随启的10岁儿子吕桑源说:“我就觉得钱是用来进行各种交易的一种道具。”

      你也不妨问一下你的孩子:“你认为钱是什么呢?”

      无论孩子的回答是什么,你可以借此机会跟孩子谈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20 18:08:4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4:09:24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教孩子认识钱(2)——钱从哪里来?

以下内容摘自《快教孩子学理财》:

       钱从哪里来?对于这个问题,孩子最开始都会认为钱从父母的口袋里来,至于父母口袋里的钱从哪里来,他们并没有认真考虑过。

       格格在没有亲自花钱、感受到钱的作用时,根本不在乎钱,即使家人给的压岁钱和见面礼她也不当回事,直到慢慢地发现钱能买到好吃的、好玩的,她才意识到钱是个好东西,能够换来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次,格格竟然把姑姑给她的见面礼藏了起来,那是她5岁的时候,正是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要开始对女儿进行财商教育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钱的来源。

      (1)钱的第一个来源——钱是通过劳动换来的

       2005年我从事餐饮行业,因为服务行业的特点,作为股东以及管理者,我每天都是晚起晚归。而这样的结果是,当妻子和女儿都起床时,正是我熟睡的时候,而当他们睡着了,我一般还没有回家。直到有一天,格格打电话给我:“爸爸,我很想你,我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看见你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因为这段时间的忙碌竟然忽略了家人,这也让我对这份工作有所反思,我开始调整我的事业定位了,这是后话。接到女儿电话,我马上告诉她,爸爸晚上请你吃饭。小家伙高兴得不得了。在饭桌上,格格还是很生气地问我:“爸爸,你每天必须工作到很晚才能回来吗?不去工作不行吗?”我忽然想起我该跟她说说工作的重要性了。我说:“不行的,爸爸要去工作,每个大人都要去工作,爸爸用劳动换来工资——钱,有了钱我们才能请你上饭店吃到好东西、买到好玩具。”女儿基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妻子也在旁边顺着话题说:“每个大人都要去工作,而上幼儿园、上学是你们孩子的事,等你们长大了也要去工作。”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工作是我们赚钱的一种方式,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职业,让他们逐渐了解所有的人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那么,回到家庭财商教育中,我们就应该引导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和服务,这也是一种亲子教育。平时,我注意让格格拖地、洗袜子、倒垃圾,让孩子明白工作的价值,同时也给她回报,让她知道付出劳动才可以获取回报。


      下面这个故事你可以讲给孩子听:

       古代有一位聪明的老国王,一天,老国王把聪明的大臣召集来,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我要你们编写一本‘各时代智慧录’去照亮子孙们的前程。”
大臣们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完成了一部十二卷巨著。老国王看后说:“各位先生,我相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长了,我怕后人不会读完它,把它浓缩一下吧。”

      这些聪明的大臣又经过努力工作,几经删减,完成了一卷书。但是老国王还是认为太长,又命令他们再次浓缩。这些聪明的大臣把这卷书浓缩为一章,最后浓缩为一句话。

      老国王看后高兴地说:“这真是各个时代的结晶,而且人们一旦掌握了这个真理,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51 , Processed in 0.11041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