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43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案例分析:让孩子不粗心需从幼时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0 11:4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孩子为什么总是粗心?》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另外,本文的最后成文,大量文字是与xzll606的讨论引用、整理而来,而xzll606想的很深,绝对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母亲和老师。为此,我非常感谢!由于本文较长,故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本文为下。
  
  场景:假设你有一个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总在写作业、考试中丢三落四,而这些几乎都是孩子会做的,你说了很多次也改正不了。比如,某此写作业,你先让孩子自己检查一遍,孩子检查后说都做了。可你一看,还是漏了一题!对此,你会怎么做?
  
  井中月解答:
  书接前回,昨天说了孩子为什么在学习中会“粗心”,接着说了对付“粗心”最好的方法是检查,以及小学老师如何教孩子进行检查。今天将说明,想让孩子入学后不粗心,就要在婴幼儿阶段,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也许有朋友会问了,既然学习方法很重要,且老师也反复进过,那孩子为什么不按照老师说的做?老师初教方法时,学生是有兴趣这样去做的。但老师教后,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鼓励孩子将检查方法运用到每一次实战中,并在实战中给予中肯的即时评价,于是形成虎头蛇尾的局面。到最后,习惯当然是养不成的,老师也只好不了了之。参见《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表扬?》。
  
  对孩子没有学会学习方法的“粗心”,家长还不能完全怪老师缺乏责任心、恒心和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毕竟他们一个人要面对40个左右孩子。另外,这种情况出现也是家校缺乏有效互动。比如,孩子在学校里遵循老师的要求去做。但回到家里,家长并不知道具体步骤和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经验辅导,这可能造成完全相反的结果,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许有朋友又会问了,既然老师讲的一样,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老师教的虎头蛇尾,而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做的,可他们也会很好检查呢?不能否认,有些孩子对知识本身的渴望与期待,或有上进心,或这些孩子有着很好的向师性,老师说的话他们很乐于按照要求去做,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心理上愉悦,有学习的动力并很快懂得操作的方法和诀窍。参见《案例分析:探究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
  
  但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其核心是孩子有着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因此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能在顺序做事的基础上,他们内心都期望找到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他们有着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学习品质,他们有着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力,因此可以持续地、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恰好是他们期待和感兴趣的。
  
  另外,对于“抢跑”的孩子来说,由于自认为老师讲的都知道,故在听课时没有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走神,忽视老师所说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学前教孩子过多的间接经验知识,不是很恰当的事情,特别是家长又没有把知识串起来的情况。另外,对一些发育比较迟缓的孩子,或动觉触觉型,他们确实也会跟不上进度或“听”不进去。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按照孩子的速度和特点去学习,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多鼓励他们去尝试。参见《超前教育孩子与喝马桶里的水》。
  
  小学的学习是老师引领式的学习,家长不要只对孩子要结果,孩子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未来很可能会跟不上学习步伐。而想做到这点,就需要家长在孩子0-6岁这个阶段,就要通过生活方式来对孩子进行训练,这是一个很长期工作,与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密切相关。所以,学龄孩子粗心,其实是婴幼儿阶段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表现。
  
  培养孩子细心,更多是要教会幼儿按照顺序做事情,也就是按照相对的步骤来做事情。这要求家长不要超越孩子的发展,过多灌输结论性的知识和让他们难于完成的事情,要让孩子多获得直接的体验。比如,每次吃饭前都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这就可以让孩子参与,经过几次尝试,孩子自然知道是先收拾桌子、摆椅子,然后是洗手、端饭菜。参见《让孩子痴迷“家务活”游戏》。
  
  想培养孩子细心,一个很重要的训练就是让孩子具备发现错误能力。而想让孩子能发现和认识错误,就要允许孩子去尝试和体验,那怕是让孩子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若非如此,孩子怎么能知道什么是错误?试想,一个连对错误认识都很模糊的孩子,怎么可能具备纠正错误的能力?只要当孩子具备某些生活上的技能,他们才有可能向学习上迁移。
  
  而想孩子具备发现错误能力,最基础的训练就是让孩子学会观察。观察既是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逻辑思维的基础。让孩子会真正的观察,需要孩子先从整体之处发现事物的相同之处,并进一步去发现事物的细微差别,最后才能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错误,实际上就是在观察和对比中,使孩子明白自己所作所为是对还是错。参见《观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
  
  当然,让孩子发现错误,其核心是要知道如何进行修正和弥补,以及下次怎么避免再犯。而想做到这点,就需要训练孩子的逆向思维,并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像目前学校考试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孩子如何在遇到问题时,能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那当他们在学习间接经验知识时,也会同样处理,相当于使用了一种高级校对。这对孩子在检查时,也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当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修正和弥补,他们也知道这能获得父母的非物质奖励,例如微笑、赞许、拥抱等。所以,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成功体验,使他们有动力再去这样做。在这里,如果孩子能避免再犯类似错误时,这是孩子努力的结果,家长一定要及时进行鼓励。当孩子能以此为荣时,入学后在学习上也会如此。参见《教养坏习惯:孩子学习和物质挂钩》。
  
  最后,顺便说一下,许多朋友会说孩子就是粗心又能怎么样?小学阶段的孩子粗心,没那么严重,属于发育中的问题,也不代表长大以后还会这样。确实,在生活中谁也不是完人,都会有粗心的时候,但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也是不恰当的。孩子可能通过成长,会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避免自己出低级错误,但若真养成做事粗心习惯,再要改很困难,未来也是会有不少麻烦的。(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7-10 21:31:07 | 只看该作者
我总认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要时时小心,处处留意真挺不容易。只要把自己在意的事做好,某些地方的粗心和大意是可理解和接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7-11 22:24:46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粗心是一种天生的特质吧?我觉得粗心的孩子做适合的事也是有长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7-12 13:43:10 | 只看该作者
不认为在儿童阶段,因为孩子是否粗心就急于贴上智力高低的标签。

粗心与否,有时可以看作是孩子的个性,有时可以看作是孩子成长中的不同轨迹途径,就像换牙,走路,说话,跳绳...等技能一样,此先彼后,最后,还是会殊途同归的。

我家孩子就可算是粗心的,但他有他的道理,譬如说,叫他描写一棵树,他就只看这课树直的还是歪的,其他的细节一概认为不值一提, 搞得我也经常无语, 但他在院子里是孩子头,天天指挥一帮孩子打打杀杀...

粗心肯定不是好习惯,但如果教得孩子事事心细如发是否就是正确的呢? 不知道,矛盾中,至少我家孩子如果很严格要求他凡事细心,他就会搞得扭扭捏捏,咯咯涩涩的

[ 本帖最后由 dinggy 于 2012-7-12 13: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4:5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dinggy 的帖子

凡事不能极端,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00:28 , Processed in 0.07481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