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姥姥研究孙【连载】: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0 21:3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本给普通人家的0-7岁小小孩的监护人看的书。这是一本两代人怎样配合,共同用心养育好孩子的书。
用“钱”养孩子,不若用“心”养孩子。用钱堆起来的孩子的养育方法,不适合大多数人。那么,我们平常百姓该怎么养出身心健康的好孩子呢?

       我们的孩子,需要两代人共同用心培养;只有两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年轻一代,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父母抚养,却又抱怨老人溺爱孩子,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任性,就是胆小。可是抱怨不能解决问题,着急只能坏了身体。然而,孩子的成长不容等待,两代人怎样共同用心养育出一个好孩子呢?我们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在我们国家,老一代帮忙照顾孙辈,一直是个传统,即便是急剧演进的现代社会,也不例外。据统计,不论是大到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国际化城市,还是我父母生活居住过的小城市辽宁凤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家庭,都是由老人带孩子。这么庞大的一群人中,有多少人渴望获得隔代教育的好思路和做法啊!于是,有了这本以姥姥日记为主线、妈妈加点评的书。

       孩子的成长,是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监护人怎样才能够做到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转变思维方式,以孩子这个生命的变化为主,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习惯呢?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持续多年的思考过程。养育孩子,好比种庄稼,小苗需要用心观察。这些日记是一个老年人如何用“心”的记录。
我们的做法,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因为连树叶都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更何况对孩子的养育呢?在这本书中,我们所记录的方法,是我们一家对养育孩子的持续思索。我们,不是权威,我们起的是一个引子的作用,借以引出更多的高水平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们共同养育孩子的经验来,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实施隔代教育,怎样共同养育孩子,培养身心健康、独立自强的好孩子。

       纵观妈妈那些年的育孙日记,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小孩的早期教育太重要了。如果说小学基础教育重要,那么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的家庭教育,就更是重中之重。姥姥的育孙日记,记录的就是孩子从学吃饭到上小学这样一个持续的家教实施过程,大事小事,拉屎撒尿,吃饭睡觉、上学放学……身体的变化,精神的成长,琐琐碎碎,不一而足。如果说孩子上学后成绩优异,容易融入集体,乐于帮助他人,不给老师们添麻烦,那么,姥姥研究孙的功劳是最大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六七岁之前的童年,正是那万丈高楼的地基下的坚土。

       姥姥育孙日记:

       我领着宝宝刚想往家走,刚到公园门口,一个小孩给宝宝一个风车,原来这个孩子就是上次玩宝宝风车的孩子,那个孩子今天是他妈妈带着,他眼睛的表情都变了。往日,他奶奶带他时,他眼睛的表情总是恨恨的、愤怒的样子。有一天,还把她奶奶的眼角处抓出了血,留下大约有三厘米长的伤痕。他奶奶认为他不能干的事和不能去的地方,他若去,他奶奶就会强行把他抱走,动作之快,犹如老 抓小鸡,他就挣扎,奶奶埋怨他,数落他不听话,他就用大大的眼睛瞪着他奶奶。看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我想他稚嫩的心灵会想些什么呢?对小孩的教育,如果一点不懂得小孩的心理,这样的大人就不配看管小孩,因为这会摧残小孩美好的心灵,会种下“仇恨”的种子。我真希望大人们要尊重小孩子,要和他们平等相处。于是,我也在反思,我做得如何呢?

       在带外孙女这件事上,姥姥觉得自己做得还算是比较尽心尽力的。我这个当妈妈的,也是这么看的。其实,母亲并没有多少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当年生下我之后,我就被放养在姥姥姥爷家里,身为军人的母亲忙于工作,还没意识到教育孩子这件事跟革命事业一样重要。那时候的整个社会氛围,都鼓励人们献身革命事业,不像现在这么重视孩子的教育。我在姥姥姥爷家长到6岁,妈妈来接我上小学时,我无论如何不愿意回去。因此,当妈妈来帮忙照看外孙女时,心里是很紧张的。她就开始记观察日记,就像观察一棵植物一样,细心地观察孩子每天的成长变化。一开始记育孙日记,是为了方便自己带孩子,到了后来,慢慢地日记里萌发出了对学前教育的思考,再后来的有些日记,可以说是比较经典的教育案例了。姥姥研究孙日记的记法,也从流水帐,豆腐块,慢慢演变成了耐读的文学作品,读来令人感动。

       老人带孩子,常常会感到很累。身体累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心累。孩子是新生命,无日不在拼命成长,老人则是老生命,无日不在渐变衰老,这两个生命体的成长规律是相反的,让老人带一个那么蓬勃的新生命,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加上老人又担心这个新生命磕磕碰碰,心里负担加重,身体就倍感劳累。其实可以不那么累。心累,是观念没有打开。观念打开了,思路拓宽了,就不会感到那么辛苦。改变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不改变观念,老年人带孩子不可能不辛苦,而孩子其实也挺辛苦的。得失之间,相信各位老人家和年轻父母们自有体会。

       而年轻的父母们呢,也要仔细想想,是不是把孩子甩给老人,就完事了。恐怕不行。自己的孩子,还是需要自己养。两代人怎么分工合作,需要从长计议。

       姥姥研究孙,最大的特点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后再采取对策,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孩子的行动。归总起来,姥姥带孩子,遵照的是下面两个重要的原则:其一,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其二,孩子自己能想的事,自己想。遵照这两个原则,姥姥自己不辛苦,也给孩子留下了巨大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游刃有余地自我发挥,学会了自己应对事情,拥有了独立思考能力,长成了一个勇敢、独立、爱学习的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不颜草 + 10 + 10 是连载啊!太好了,板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19 06:57:4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也是隔辈人带,可以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2-5 13:47:4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也是老人带的,希望lz能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6:07 , Processed in 0.07663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