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hwyy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专家视点:如何亲近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2-5-8 09: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shwyyan 的帖子

被逼迫的孩子,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5-8 13:49:43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么说倒也未必,孩子们都不同,内心抗压反抗能力也不同。虽然有压迫,但因为选择少,孩子又很听话,就会误以为父母所说就是兴趣。恐怕要到成年后才会幡然懂得自己的兴趣。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卡尔威特不也如此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shwyyan + 3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20:1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5-8 13:49 发表
你这么说倒也未必,孩子们都不同,内心抗压反抗能力也不同。虽然有压迫,但因为选择少,孩子又很听话,就会误以为父母所说就是兴趣。恐怕要到成年后才会幡然懂得自己的兴趣。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卡尔威特不也如 ...


我最近一直在写解论语。我越来越觉得,不了解历史,就等于不了解论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5-10 21:4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10 20:17 发表


我最近一直在写解论语。我越来越觉得,不了解历史,就等于不了解论语。



那就多写写吧,救救我这样的历史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5-11 12:2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mtryshy 的帖子

孩子们都不同,内心抗压反抗能力也不同。虽然有压迫,但因为选择少,孩子又很听话,就会误以为父母所说就是兴趣。恐怕要到成年后才会幡然懂得自己的兴趣

    确实是这样。小区里一个朋友,她家孩子就是乖巧听话型,不到三岁的孩子,妈妈让读什么就读什么,不管状态怎么样,都会顺着妈妈的意思跟读经典。我每每跟他妈妈说,不要读的太多,尽量选择孩子喜欢的读。他妈妈总是说:孩子都能接受。

    我们家孩子就属于那种喜欢的狂热,不喜欢一点也不接触的类型。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状态不对的时候也是完全不接触。连我读都不让我读(算是听都不要听的)。
    就比如指读识字,两岁前后那四个月,好像敏感期一样,天天自己主动指读,主动要认字,四个月从0到超过一千识字量。过了元旦突然就不想认了,也不想指读了。只爱听我读《诗经》。那就只好读给她听,并亲子共读绘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5-11 17:31:5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亲近传统文化,这个标题真好,转发的几篇文章也很不错。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的文中还指出了路径:从童谣童诗开始,清浅的古诗、晨读对韵、泰戈尔诗歌、中外优秀的现代诗文,6年一贯,日有所诵,走一条缓坡上行的积学修心之路。于诵读中华诗文的同时,放眼世界、广吸博纳,走一条开阔健劲的求新图变之路。。。

回顾我自己孩子的母语学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做的不好。除了在初始咿呀学语时给孩子听过一些中国儿歌、童谣,后来亲子阅读全是参照《朗读手册》,读的全是欧美原创的儿童绘本。现在读了一年级,又发现语文书就一识字材料,其中传递的价值观非常混乱。最近在上《三过家门而不入》,小朋友跟我说:妈妈,这篇课文我读了好几遍了,怎么还是弄不太明白。就算禹工作很忙,没时间在家住,可经过家门时回去看看儿子总是可以的吧,干吗还要三过家门而不入呢?我真的很无语。。。

其实不管将来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走怎样的路,作为父母还是希望她对自己的文化有很强的归属感、认同感的。但我们民族这100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定位一直很迷茫、错乱,价值观上更是南辕北辙直至礼崩乐坏。因带孩子进行了点英文阅读,才知道比照欧美,我们在儿童读物上国家的投入是多么的少!像我们生在中国,可想找到些有趣而又符合未来求新图变之路的东西,还真不容易。可看看英文的代表人家文化与价值观的东西,是那么的铺天盖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09:4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5-10 21:48 发表



那就多写写吧,救救我这样的历史盲


您可千万别那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所在,不必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更何况我这人虽然兴趣和爱好广泛,学的博杂,但这也意味着样样通,样样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0:25: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5-11 12:24 发表
孩子们都不同,内心抗压反抗能力也不同。虽然有压迫,但因为选择少,孩子又很听话,就会误以为父母所说就是兴趣。恐怕要到成年后才会幡然懂得自己的兴趣

    确实是这样。小区里一个朋友,她家孩子就是乖巧听 ...


      孩子的情况的确是千差万别。也许孩子有过目不忘的天分,也许对文字特别的敏感,也许有其他什么天分。这个天分适合用来读经,那就利用好它。
    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如果您觉得瞎说可以一笑而过,无视之。
    一是,孩子一定要用现代的价值观为孩子打上精神底色。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可以是一些非常好的书籍。
    二是,千万不能让孩子为了读经而读经,这些经典书籍都有深厚的背景。如果真打算在这方面学有所长,读书一定要宽泛,历史、典籍、礼仪等等都要有所涉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古文经典。

    这个版不仅仅是读经家庭来看,也有很多希望让孩子亲近传统文化的人来看。亲近传统文化的方式,肯定不止读经一途,百花齐放才是春。您对这个版里面那些读经家庭的孩子情况比我更熟悉。那些孩子是不是都有类似于您孩子的特质,真正适合,您可能更清楚。中国人整体上因为愚民教育,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喜欢跟风盲从。现在钢琴也比较热,很多人喜欢拿朗朗做例子。我就讲,一将功成万骨枯。
    怎么让我们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部分,能够变成儿童接受的形式,我自己也在探索。希望有志于此的朋友,共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0:2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5-11 17:31 发表
如何亲近传统文化,这个标题真好,转发的几篇文章也很不错。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的文中还指出了路径:从童谣童诗开始,清浅的古诗、晨读对韵、泰戈尔诗歌、中外优秀的现代诗文,6年一贯,日有所诵,走一条缓坡 ...


      国外在儿童读物这一块,投入非常大,市场也培育出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家都涉足过儿童读物。没办法,儿童读物真的还是国外的东西耐看,更涵养孩子。
     关键还是我们中国的作者,怎么去做。我相信会好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11-28 17:43: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12 10:25 发表


      孩子的情况的确是千差万别。也许孩子有过目不忘的天分,也许对文字特别的敏感,也许有其他什么天分。这个天分适合用来读经,那就利用好它。
    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如果您觉得瞎说可以一笑而过 ...


我就是你说的这类想让孩子亲近传统文化,但在引导上却有点不知如何切入的家长.
女儿幼儿园时,国学热风头蛮劲的,好朋友的孩子就很热情的投入国学诵咏大队伍了,热心的她曾把弟子规送到我手里,要我从这开始给孩子国学启蒙吧.因为个人局限吧,我实在不喜欢弟子规,对国学从此有了偏见,但内心其实非常希望孩子能亲近传统文化,只是不认同读经就是最好的办法,但自已也没找到更好的方式,除了偶尔给孩子念念古诗,其它并不知该如何切入.
在亲子阅读时,我承认,国外绘本一下子把古诗给打败了,我和孩子都爱上了绘本,也因为这,孩子独立阅读后到现在都是,中文书除了自然科学外,文学书几乎只看译本,为此我内心常纠结.担心自已引导的偏差使得孩子太疏离传统文化了......

今天看这个贴子我很受益.尤其是徐冬梅和叶开两人的文.还有你上面这段话.

怎么让我们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部分,能够变成儿童接受的形式,我的确要好好花心思琢磨下

谢谢你的抛砖引玉

[ 本帖最后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2-11-28 18: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44 , Processed in 0.18674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