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7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材施教必先看孩子学习类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4 08:3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朋友说他上小学的孩子,比较爱动、很难坐较长时间,上课管不住自己,喜欢说话、做小动作,写作业时也是这样。我朋友已被老师“训话”多次,说再不解决成绩差的问题,可就要留级了!我朋友在旁人的建议下,让孩子去学画画,但始终收效甚微。
  
  每个家长要知道,不同孩子是有不同学习风格的,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科学教育。为什么有的孩子听课非常认真,而有的孩子却总有小动作?为什么有的能认真做笔记,而有的孩子却很少记?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学英语时,听一遍就能记住,而有的却背了多次却依然记不住?殊不知,这是每个人偏好的学习类型在“作祟”。参见《摘编:测试你是哪一类型的学习者》。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差不多所有的技能都是后天习得的,这就说明人类必须学习前人的各种经验,才能维持自己的生长和生存。新生儿的大脑,几乎和刚出厂的硬盘没有区别,而信息的输入只能来自人体感觉,并把这些感觉结合起来成为知觉。所以,人类认知共分五种吸收信息的渠道,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肢体的皮肤触觉。参见《婴儿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幼儿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对应人的认知渠道,有用眼睛来看、用耳朵来听、用触觉来感受,以及用鼻子来闻、用嘴巴来尝这五种类型的学习。这构成人类的生命认知系统,正常人这五个认知渠道都是畅通的,都能利用这五种感知来从外界接收不同的信息和资料,但其中绝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获得的,嗅觉、味觉只是属于辅助。
  
  但由于每个人脑结构不一样,导致其学习方式千差万别。就和我们双手结构相同,但还是会分左利手和右利手一样,一个人的学习也是以一条渠道为主,其他四条渠道为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先天影响以外,会对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知通道有不同的偏爱,也容易把其中一种发展成较优胜的和较喜欢,并形成接受信息渠道的主要模式。参见《从左利手写字到孩子习惯改正》。
  
  每个人的大脑的运作方式不同,其接受信息的主渠道不一样,那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模式、沟通模式必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某个人的视觉神经非常敏感,说明视觉区域发展得最好,自然喜欢用视觉来学习。他们对看到的文字或图像印象较深,因此喜欢阅读,这种以视觉为主的学习就是视觉学习型。擅长使用其他感官的,与此类似。参见《摘编:孩子学习类型之视觉型》。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风格就是认知风格,即一个人常用的处理资讯的方式,是一个人在记忆、思考、解决问题时惯用的思维方式,也是这个人偏好的学习方式。所以,在的情况下,从生理角度来看人的学习类型,可简单分为视觉类型、听觉类型和动觉触觉类型。当然,也有孩子没有特别明显偏爱某种方式,这就是混合型。参见《摘编:孩子学习类型之听觉型》。
  
  学习方法与学习类型有着极大的联系。简单的来说讲,视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而学习,听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而动觉触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他们往往比较倾向于体验学习法、游戏学习法。所以,家长多观察、发现孩子的擅长方式,并根据其学习类型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突破口。参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学会观察》。
  
  造成先天学习风格差异,主要是人的脑细胞分布比例不同而产生的。由于脑部细胞分布于新皮质(额叶、枕叶、顶叶、颞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高低比例而形成学习方式的优先次序。例如,若您的孩子的脑细胞在枕叶分布比例较高,那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以偏好“看”来吸收信息,视觉学习就会变成孩子的第一选择。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了解一个孩子的学习类型,就简单地采取某种教育方式,是很不负责任的。孩子在学习中运用自己擅长的一种类型学习,本身是没有对错的。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成为所谓的“差生”,不完全是孩子不爱学和不努力,往往是成人对他们的学习类型不了解造成的,采用了不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目前学校的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板书和用声音讲,无法照顾到各种类型学习者的偏好。学生多数情况下只能看和听,这是让视觉和听觉型孩子受益,而触觉动觉型学生则不那么幸运了。所以,老师和家长会比较喜欢听觉型或视觉型的孩子,认为他们乖巧听话,而触觉动觉型的孩子,甚至被有些人归结为“多动症”。参见《摘编:孩子学习类型之动觉触觉型
  
  在传统课堂里,最吃亏和不大受欢迎的是触觉动觉型学习的孩子,他们经常被说成是好动、不专心、爱搞小动作、难于安静和集中,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善于用动作或运动来学习而已。这是因为视觉、听觉型孩子是单点兴奋能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不受干扰。而触觉动觉型的孩子在大脑中的兴奋点同时两个甚至更多,很容易走神和被干扰。参见《了解孩子从生活细节开始》。
  
  其实,学习只用眼睛、用耳朵,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东西必须靠其他感官学习的,比如冻、冷、暖、热、烫等,如果没有肢体参与你再怎么讲,孩子都是不明白的。所以,最聪明的学习法是多重感官学习,即同时运用大脑不同的区位,才是最好的学习法。如果结合所看、所听与所做,把触觉、嗅觉、味觉全部发挥运用,学习效果将达到90%。
  
  很多家长都会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无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改正自己不认可的地方,这种盲目地的一刀切,其实是完全不科学的。大家要知道,不同的学习类型并无高低、对错、好坏之分,也不涉及能力问题,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惯用方式而已,因材施教才是关键。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是成功掌握学习的第一步。
  
  所以,一些孩子出现学习困难,其主要原因是老师或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模式。要让各种类型的孩子都能学习好,就必须运用符合他们学习类型的方法进行教育。所以,找出自己孩子的学习类型便相当重要。孩子是什么学习类型的,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就要按照这个类型去最大化地运用感知渠道去学习,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这三种学习类型并非全然分开,每个人在学习时,多少会交杂使用,这是因人脑的结构本来就是个复杂的综合体。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只是对某些孩子而言,某类型学习是占主导或较为突出而已,而他们也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在判断孩子学习类型过程中,不要过于拘泥本类型的学习方式。(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0 + 10 精品文章!
Martina-Mm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4-24 10:57:3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写的好,可以为很多父母解惑。
有一些孩子能量特别的强,我不知道是不是井中月版主讲的这个动觉型,但是这些孩子是未来一个国家的领袖和精英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24 11: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井中月 的帖子

最近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比较多。女儿上一年级后,在家陪她进行中、英文阅读。其实中文的亲子阅读,我们从一岁左右就开始了。我采用的是朗读,不问问题,也不指着字。小朋友很享受给她读书的过程,只要我有时间读,她听多长都不会厌的。因最早开始的都是绘本、图画书,所以她很喜欢看图。到去年九月她满六岁上小学时,中文字还只认识一百来个吧。半年前我在家开始了给她亲子英文阅读,并在吃饭、休息、画画时让她听一些音频。最近她的英文阅读进步很大,因她听过音频并知道一些拼读规则后,就能读出来了。

我们中文花了那么多的时间,而英语才起步,两者的阅读能力已经差别不大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忽然想起,这两者的认读方式是不同的。中文是像形,更多是靠视觉认知的;而英文是拼读文字,更多是听觉认知。

回想小姑娘学琴时,也是识谱偏弱,遇上新谱,总希望我先唱一遍的。如此看来她应是个典型的听觉学习型的孩子了。因我自己是典型的视觉学习型人,以后要多研究听觉型人的学习方法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24 13:36:4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是这样,希望学校能够按照孩子不同的学习类型来分班就太好了,
这样是不是就能学半功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24 13:5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1:3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shwyyan 的帖子

不完全,学习类型和气质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1:3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Martina-Mm 的帖子

也不能忽视其他类型的学习方法,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1:4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chemmama 的帖子

这基本是很难实现的,其实不同类型的孩子在一起,不是坏事,关键是看老师的水平,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4-24 22:2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井中月 于 2012-4-24 21:38 发表
也不能忽视其他类型的学习方法,呵呵。

当然。某种学习方法占主导,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可能100%。只是知道后,对孩子某些技能的掌握会更宽容些,知道需要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10 20:23:16 | 只看该作者
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6 07:22 , Processed in 0.08360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