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969|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详解您所误读的《论语》(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4 18:4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儿教论坛,版权为我个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用作其他用途。

    先秦古人写文章的时候,主要使用竹简。既不方便携带,也不方便写的很详细,造成了古人惜字如金。那个时候,文字本身的数量也少,经常借用通假,又没有标点。这造成了古文含混难懂,很容易造成望文生义。解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曲解。像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典型的愚民政策。可是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后,孔子成了公民导师。
    所以想要正确的解读《论语》,必须全面的了解孔子的思想,能够分析出其中的优缺点所在。虽然孔子走上神坛不是他的错,但这也正说明了他的思想为统治者利用的成分甚多。他的思想有着致命的缺陷,对中国文化和教育造成了深远和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
    作为教育性阅读,就必须进一步的知道它适合提高人哪一方面的能力。这些古文经典虽然多有智慧,但是严重缺乏爱和人性的光芒,特别是儒家经典因循守旧,是奴化教育的重要推手和工具。如果连这些都不清楚的话,斯害也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通常的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讲究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叩其两端,启发诱导,学思结合,是很懂教育的。我很想知道有几位仁兄反复温习功课会感到愉快的。如果这样的话,我天天让您读这句学而时习之,非腻歪死你不可。要理解这句,需要弄清楚谁学,学什么。就论语这本书而言,应该是君子或者是想成为君子的人学,学的是成君子之道或者更高一点是成圣人之道。比较容易进入误区的是习这个字。“习”一般指练习、温习、复习。习的古字是会意字,上羽下日,本意是小鸟在晴天试飞。这里当成温习是不合适的,应该解成实践练习。时放在动词前可以解成经常、按时、适时、有时。与实践练习最合拍的,显然是适时。不管是君子之道还是其他什么知识,学了适时的实践它,能够看到有很好的效果和反馈,不是很愉快吗?在现代心理学上,这叫正向心理循环。
    那种连其意都不知的跟我读,跟我背,怎么可能是快乐的,这得是什么样的特殊材料制成的?总的来说,孔夫子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老头。如果他知道后人用这么作践他理念的方法学习他的学说,估计要郁闷的在棺材里面打滚了。
   
    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古时候交通很不发达,出行跋山涉水很是辛苦。朋友不辞辛苦大老远的前来,总不会是为了来吃酒吧。在古代朋和友的含义是不同的。友字是双手并举,代表志同道合。朋是凤的古字。凤飞群鸟从,引申为同一老师门下的学生。同门为朋,同志为友(《礼记》)。如果把“有朋”解成“有同学“,不够准确。同门师兄弟见解理念不同者比比皆是,反目成仇的也大有人在。显然来的这个朋友应该是志同道合者,所以有人认为“有”是“友”字的通假,应为友朋自远方来。这样理解呢,合乎逻辑,算一个合理的解释。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探讨交流学习君子之道),不是很快乐的吗?有人进一步认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是来找我求学的。这个就属于过分的解读,无中生有。孔夫子也没说朋友大老远来的,是专门来找你的,自作多情什么?古人出远门的目的绝不是简简单单求学这一种。讲学、出仕、出使、游历等等都是可能的。
    春秋战国的时候,百家争鸣,名士辈出。有很多名士都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作为一些后进学人,知道自己仰慕已久的名士来了,怎么能不高兴呢。甚至有一些人做了弟子,追随这些名士左右。像当代也有很多粉丝,自己偶像的演出一场不落,千里追随。这些表现不就是凤飞群鸟从吗?在这一点上古今无不同啊。有像凤一样的名士君子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

    最后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如果像通常的解释,仅仅是因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就成了一个君子,那这君子的标准也忒低了,随便一抓一大把,还学君子之道干嘛啊,都是君子了。这个“知”如果解成知道、理解,后面就必须加宾语或者对象。作为解读,可以把原文之外的这些东西补足,帮助理解。但是作为翻译,就不能这么任意的加。在古代“知”经常通“智”。当一个人缺乏智慧的时候,往往就要干蠢事伤人害己。能够宽容他(她),不怨恨他(她),这的的确确就是君子的作为啊。“愠”字念做yùn的时候含义是怨恨。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yǔn,含义是郁结。不愠就是使之不愠。当一个人缺乏智慧,内心会产生了很多的愤怒、偏见,把他(她)内心郁结的愤怒和偏见等等负面的情绪消除掉,这个社会就会更和谐。能够做到的人,显然是水平更高的君子人物。

  【译文1】孔子说:“学了适时的实践它,不是很愉快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不因他人的不智慧而怨恨,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译文2】孔子说:“学了适时的实践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像凤一样的名士君子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能够消除他人因不智慧而郁结的东西(情绪偏见等等),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详解您所误读的《论语》(二)
详解您所误读的《论语》(三)

[ 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2-4-17 17:0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77 金币 +108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30 + 60 入选2012年第七期和第八期热点推荐!谢 ...
bluebirdfriend + 5 + 5 我们正在学,正好跟着您学习了!
子云008 + 10 + 10 最后一句的解读确实别致
xiejiali + 1 + 1 赞...
mtryshy + 10 + 10 解释的真是太好了
瑜珈 + 5 + 5 我好喜欢。。。学习了。。。。
ajiu + 1 + 2 学习学习
老歪 + 2 + 2 学习一下。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学习一下。让我慢慢消化一下
我爱飞飞 + 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4-4 20:09:55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我的误读还真不少啊,跟着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5 07:34:02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好帖,楼主请继续,谢谢分享您的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5 11:05:09 | 只看该作者
解释有新意,学习了。请版主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5 20:04:44 | 只看该作者
言之有理,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8 09:37:28 | 只看该作者
严重希望版主继续往下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8 11:23:09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点很好奇,楼主的所得是思索而来吗?不是对你的翻译提出质疑,而是觉得您解释的太好了.只是觉得奇怪,同为读书为何差别如此之大.是学而不思,还是读书过少,还是这本来需要天赋,强求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7:46: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4-8 11:23 发表
我有一点很好奇,楼主的所得是思索而来吗?不是对你的翻译提出质疑,而是觉得您解释的太好了.只是觉得奇怪,同为读书为何差别如此之大.是学而不思,还是读书过少,还是这本来需要天赋,强求不得?


      我会看很多的解论语的版本,而且我还专门喜欢找那些与众不同的解释,甚至有的人解释离谱的要命。我一边看一边嘀咕,怎么能胡说八道呢。但是正是因为这些观点足够新颖,有时候才能跳出窠臼,对我有所启发。然后我要认真的思索,哪一种解释更符合古代的用法,更接近孔子的思想。如果都不满意,我会根据我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诠释。人和人的特长不一样。我这个人做创新和开拓工作的能力有所欠缺,但是我的思维能力比较强,考虑问题能够随时变换角度。我适合做集大成者。
    解读论语我会进行下去,只是速度不会太快。我业余时间每天都会保证一定量的阅读,加上每天几个教育论坛,我都会瞅一眼,儿教这块我是斑竹,还要花很多心思写回复。我同时还有其他一些文章在写。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不要着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4-8 17:5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shwyyan 的帖子

可以说说都参考那些版本吗?过些时候我也想做做这个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3:57: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4-8 17:53 发表
可以说说都参考那些版本吗?过些时候我也想做做这个工作。


    大师钱穆的解读版本这个应该做基本盘。如果古文好的,直接看朱熹的《集注》。
那些非主流解读,书是没有的,都是来源于网上。解的最有特点的是缠中说缠,也最离谱。
但是这个人的确是个天才,无所不通。您可以在新浪财经博客上找到他。他是给千万股民
带来痛苦回忆的股票亿安科技的操盘手。您也可以把邮箱留一下,我把热心股民整理好的
<缠中说缠经史文哲集>发给您。还有一个叫非常国学的。
   另外,还有一些是零星看到好的记下。这个实在是找不到出处了,比例也很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10 谢谢…………………………………………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8 , Processed in 0.30345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