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64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原创】朗读和背诵不等同于“死记硬背” 读《超右脑照相机记忆法》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21 11:0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朗读和背诵不等同于“死记硬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读《超右脑照相机记忆法》心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读经这个话题不单单是在我们这个论坛上争论的热火朝天,在很多关于早期教育的论坛上也都如些。争论的焦点大部份集在在两个方面,一是“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益处,二是“经”的本身倒底有受不受时代的限制,或者说适不适合当今社会。关于第二个问题,由于我也并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我很难去写出什么东西来证明,即使我相信她不受时代的限制。但是,关于第一个问题,在读过七田真先生的几本著作之后有很多的感想,特别是在读了最新在国内出版的《超右脑照相机记忆法》这本书之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读经教育,应该是以读为前题,我想这应该是与某些人脑海中的“死记硬背”区别最大的地方。“死记硬背”是追求背下来,背下来的方式可能有很多种,比如默念、书写或者别的方式,但是读经教育的背下来,是通过大量的朗读来完成的。朗读这种方式对于人的大脑倒底有什么样的益处呢?在《超右脑照相机记忆法》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犹太人是非常优秀的民族,诺贝尔奖获得者约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 face="宋体">都是犹太民族,这个民族非常重视知识,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记忆训练,而且非常重视反复地朗读。犹太人在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教他们读《旧约》,在犹太人看来,由于担心孩子不明白而错过教育机会,只是父母的一种过分保护而已。我在几本关于教育的书中都看到过,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教自已的孩子背圣经,这种早期背诵的方式不但没有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也没有束缚孩子的思考能力,相反确使得犹太这个民族成为世界上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民族。很多人的观点都认为记忆力好的孩子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就差。这种轻视记忆的想法就错误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基础正在于记忆。记忆分为左脑记忆和右脑记忆。所谓有记忆力而没有思考力,正是因为这种“记忆力“是左脑的记忆力。如果右脑记忆力得到开发,事情就会完全不同了。创造性是右脑的属性,右脑记忆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开右脑记忆,还能激发出创造性、感性、灵感和直觉。有人问过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先生如何使脑子变聪明,他回答说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就是日本人说的”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 face="宋体">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我们现在的人往往不了解右脑教育,大家认为“如果孩子连道理都不明白就背诗歌呀,《论语》呀,不会有任何好处的。”这其实是左脑型思维的想法。好的右脑教育是排除了“道理”的教育,要让受教者认真记忆基础知识。人类的大脑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 face="宋体">层。最上面一层叫新皮层,第二层是旧皮层,最下面一层叫脑干。它们又分别被称为灵长动物脑、哺乳动物脑和爬虫脑。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 face="宋体">层大脑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机能,独自发挥着作用,也就是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能力回路。人们通常使用的大脑只是其中之一,即最上层的大脑,几乎都在左半球,但实际上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 face="宋体">层大脑的能力回路应该结合起来使用。其实,在下面的两层大脑中蕴涵着不可思议的能力,这两层大脑能够在表层右脑打开某种回路。只要知道了开发这两层大脑的方法,事情就会变得异常简单,就能够开发右脑,发挥隐藏着的下层大脑能力!一本书只要快速翻上两三遍就能够理解全书,全部记住也不再是不可能,这就是由于使用了深层学习回路。那么为什么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右脑教育法呢?因为,听觉刺激能够开启大脑的深层学习回路。通常,声音内内向外发出,但是在背诵时,声音将向深层大脑传递,并在脑腔中产生振动音,和隐藏在大脑层的可发出振动音的部位发生共鸣,从而可以打开大脑的深层学习加路,开发了右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我们大人往往认为“学习”是件苦事,所以不想过早地让孩子接受这种教育,其实孩子自出生以来,就不断是在学习,比如学习语言、认知世界、学会走路等,大部份的学习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好象没人哪个孩子因为学说话、学走路,而在人格上产生什么缺陷!孩子最初对这个世界是一无所知的、不理解的,但是这种不理解并不妨碍他去认识、适应这个社会,而且孩子在最初的时候应该是大量地记忆周围的一切,从最初的认人、识物,到最后的学说话。网上有很多文章专门批判早期识字等早期教育手段,其实如果认真地看过后,应该会发现,那些因为早期教育而受到伤害的孩子,伤害他们的不应该是早期教育,而是早期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家长!大部份都是因为家长的心态不好,是这种不良的心态影响了孩子,导致了孩子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我们把所有的过错全都归到了教育上,而并不反省做为教育的实施人,我想这样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如果家长把这种心态带到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中,我想孩子也会出现各种异常的情况,到那时会不会有人认为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也是不对的呢?所以七田真先生非常强调“心灵教育”,没有这个基础是教育不好孩子的!而且“心灵教育”更是右脑教育的坚实基础。很多人强调不要进行早期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玩好,通过玩去学习,这样没错,而且可以回避在教育过程中因家长的心态不好而导致孩子出现问题,因为很少有家长因为孩子不会玩而去埋怨他们。但是,有多少家长能做到在玩中让孩子学到很多的知识?或者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成长?这种玩中学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方法,而且需要家长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果家长没有时间去陪孩子一起玩,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托。同样在读经的学习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家长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教自已的孩子,在教的过程中会不会一直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对孩子的学习都影响巨大。还有很多的人认为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孩子如果没兴趣就不要教。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孩子最初生下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如果这时我们善加引导,可以说你想让他有什么兴趣,他就会对什么有兴趣,这种兴趣是需要我们创造出相应的环境来影响他的,而并不是等来的!假如一个孩子从没见过钢琴,也没听过钢琴的声音,他肯定不会凭空对谈钢琴产生兴趣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所以说归根到底,最重要的是家长。可以说家长决定了孩子一生,特别是在最初几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好的家庭善于创造各种各样的环境,孩子会通过周围的环境自已就学到很多的东西,环境丰富、高雅、富有情趣,孩子一定是一个活泼、可爱、善于思考的人。环境可分为被动的与主动的,被动的比如家庭的布置、父母平时的言行等等,主动的比如大人经常听美好的音乐,看书,或者进行一些有为的教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与任何早期教育机构没有关系,只是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有了一些心得体会,由于文笔不好,不善于写文章,只是写了一点自已浅薄的心得,如果能给各位为人父母者带来一点点的收获,也就心满意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2-21 11:42:1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中间有一段乱码,无法读!  但愿不是我机子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2-21 12:04:1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人脑的问题,是目前科学界所知最少的领域之一。 还是看看 最新的 Discovery  介绍的脑科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2-21 13:13:36 | 只看该作者
七田真和Doman确实说得很神奇,而且据说也培养了很神奇的儿童出来。

但恕我孤陋寡闻,好象没听说这些神奇可以延续到什么年龄?我只听说了钱钟书有照相记忆法,但打死我也不信钱老是七田真培养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2-21 13:42:36 | 只看该作者
照相记忆法不是七田真首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2 15:42:33 | 只看该作者
仁者见仁,只要父母和孩子都开心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24 12:54:53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好东西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53 , Processed in 0.07838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