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其实很大,是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我只能根据楼主贴的贴子基于我现在的认知层面说几点我的看法,看能不能给楼主一些提示。说的不对的,就当我是胡说八道好了:)
现在对梦的理论基本上分为两个派别:
一类强调的是:存生理上的刺激
另一类强调的是:心理上的必然反应
然而我认为它是受内、外影响兼而有之的产物
在文明之初的蒙昧时代,人类相信梦里存在第二个真实世界,于是就有一些好事之人不断的试用着各种方式去解读梦中的意境。随着这种解梦方式应运而生的是灵魂肉体分离的说法也随之诞生,最后推演出梦乃灵魂之幻体的说法——并由此推及所有鬼魂信仰,当然也包括对佛,对神灵,对上帝等的信仰,所有形而上学的起源也来自这种猜想。
对信仰这种东西,我觉得没什么不好,我持中立太度。我个人认为信仰这个东西就是一种信念,是人们慰藉心灵的一种方式罢了。这种精神慰藉是那些对自身持杯疑态人的一种心灵寄托。当人们把希望和愿望寄托在这种信念上,并相信了鬼神之说,他们做事的原动力就会显的更积极、更坚定一些,熟不知这只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的另一种体显罢了。
做梦是人体一种在正常不过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然而随着人们对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梦境中的某些意境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着太多的这样和那样的巧合,所以很多人认为梦有着传说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最终人们给它覆上了一层神密的面沙。
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比如“预知未来”,比如“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楼主的忧虑可能是基于有这样一个想法或一个观念:“认为人在睡觉时做梦会使大脑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但,我想说的是想让人不做梦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梦的产生是大脑完成的,科学家研究人在处于睡眠时大脑的一部分脑细胞还在处于运作状态,根据脑电波的运动状态大家可以直观的了解人夜间睡眠时其实是要经历五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轻寐,我们很容易从这个阶段醒来。第二个阶段睡得稍沉一些,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表示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经过这些阶段时,大脑活动速度逐渐变慢,所以当进入深度睡眠时,大脑活动就只剩下德尔塔脑电波了。德尔塔脑电波是最慢的脑电波。我们从开始入睡到进入第四个睡眠阶段通常需要大约90分钟,其后,我们将进入REM睡眠,这个过程一晚上会往返四到五次。也就是说我们一晚上做的梦不止一个。但梦一般只属于短时记忆,所以通常我们早上醒来只能记得最后一个:)
快速眼动(REM)现象是1953年芝加哥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生理学研究生尤金•阿瑟林斯和生理学博士纳撒尼尔•克莱曼发现的。REM睡眠的主要特征眼睛的转动,属于睡眠的第五阶段。
这个阶段人的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无法调节自己的体温,同时大脑活动增加到清醒时的水平(阿尔法脑波),甚至更高,人的梦境通常出现在这一个波段。其实也就是说当人出现做梦的情形时,实际上已经有过深度睡眠了,所以对于人在睡觉时做梦我们可以不必太过焦虑。 做梦是人体一种在正常不过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如想通过外界方式加以阻挠和干预是不理智的。记得呈经有好事的学者为了研究梦对人的重要性做过这样一个阻断他人做梦的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当实验对象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你知道最后实验结果是什么吗?他们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楼主想让孩子不做梦的想法不可取。
其次我认为梦的刺激和来源大致可分为三块:1.外部的2. 内部的3. 纯粹精神层面的。楼主孩子梦的来源大致可归为外部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至于身体上的感觉应该主要是内部感知起的作用。孩子睡觉时做梦其实也是对脑及脑神经源的一种锻炼,我们可以不必过多的去干预。
弗洛伊德认为:“做梦就是正常人发精神病”,而“精神分裂症病人就是白天睁着眼睛作大梦”。
所以如果没有梦,那么大大小小的欲望就会让我们无法安睡。即使我们有时在梦中感到不安焦虑,也一样可以让做梦和睡眠两不误。 孩子们光怪陆离的梦其实很多时候是由于他们受日常物事的刺激产生的记忆碎片在白天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而夜间在梦里这些残留的记忆碎片被大脑的某些活动的脑细胞随机组合而成的产物,简单来讲就是大脑的涂鸦。 其实观于梦的话题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感兴趣改天再来说上两句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