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早教, 我是兢兢业业的搞了两年多, 孩子现在5岁, 中文基本独立自主阅读, 英文也基本是达到初中的听读水平. 可是,最近,总是觉得忙乎多了,甚至害怕将来白忙乎了.
我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始反思, 是不是我还有很多和我一样在这条路上付出太多的家长都是操多了心做了一些无用功呢,甚至做了些起反作用的事情.
第一, 孩子搞早教, 时间安排的太有计划, 太满了, 少了孩子无所事事的机会, 孩子缺少创新的玩法和思维;还有,妈妈容易紧张,容易期望高, 以至于苛责孩子, 打骂孩子,导致孩子厌学或者性格分裂,这样是舍本逐末还是算间接害了孩子?
第二, 回想当年自己身边的人的成长, 发现教育确实缺少一个可循的足迹. 换句话说, 不要把教育太当回事, 也别太不当回事 . 我小时候上小学那些优秀孩子, 基本上现在都很平庸, 甚至很多连个好大学都没考上. 所以,当大家在这里热烈的讨论要培养什么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我就想, 当年无数的小学和初中成绩一塌糊涂的孩子到了高中最后两年冲上来的事例说明什么?难道都是有好习惯的原因,应该不见得. 还有, 当年考上好大学的一些人, 现在很多也都比不上考普通大学甚至没考上大学的人. 这些都不是个别例子. 记得最典型的一个就是, 我一个同学中学一路都是年纪第一, 高考不出 意外的考上北大, 后来就是读研啊, 然后继续深造, 现在是一个大学的讲师. 另一个同学, 小学到高中一路平庸, 考一普通的大学, 但是人家有韧劲, 一路也是坚持读到博士, 虽然都不是一流的大学, 现在人家也是一大学讲师, 和当初那个高山仰止的北大骄子差不离.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