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阅读广泛,但阅读理解却不能推敲,是否存在语言结构理解的问题,在探。在这里,语法似乎是一道不言的心障,对英语如此,对中文更是如此。其实,还是可谈,可探。
转
中学生该不该学习语法(原创)一文读来,深感韩敏老师真诚的敬业精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深重责任感,文章提出了一个学术界与教育主管部门似曾忽略的重大课题,以其亲身经验,现身说法,有理有据,颇值得学术界与教育主管部门商榷与关注,的确,中学语文教育不学语法,误国误民啊!
============================================================================================
中学生需要学习语法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汉语规范化的教学,它担负着提高全民语文素质的神圣使命。中学毕业生应该具有相当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有一个较好的语文基础。可现在有相当的中学毕业生达不到这个要求。学了十几年语文,有很多不能准确无误地将自己地想法表述出来,不能写一篇文辞通顺,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的文章。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是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缺陷。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讲授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无论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是促进全民族语言的健康与纯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积极的作用。我有过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语法在语文教学的地位也“几度沉浮”,语法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若干年后,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一度取得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近年来中考语文不再考语法,语文教育界发出了“淡化语法”的呼声。导致现在很少有人提及语法,甚至有的学生对语法一概不知。
人教版初语新教材在每册的《说明》中,都明确注明各册教材“汉语知识短文安排在最后”,“学生结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随意阅读,不考试”。 这些“汉语知识”有:七年级上册:汉字、语汇知识:检字法、词义与语境、词的褒贬色彩、同义词的辨析、反义词的作用。修辞知识:比喻、拟人。七年级下册:语法知识: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副、介、连、助、语气、叹)。修辞知识:排比、反复。八年级上册:语法知识: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修辞知识:对偶、设问。八年级下册:语法知识:主谓句与非主谓句、句子成分、句子的主干、长单句的分析。修辞知识:反问、夸张。九年级上册:语法知识: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复句与关联词语、多重复句的分析。修辞知识:汉语常用修辞格。九年级下册:语法知识:结构要完整、搭配要得当、语序要合理、句式要单一、表达要合事理。
那么语文教学究竟需要不需要语法?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教语法,学生也迫切需要学语法。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语言作为人们思想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必须有一定的法则。否则,甲说的是这个意思,而乙理解成另一意思,就达不到自由正确交流的目的。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而一旦形成了“语言法则”,就谁也不能违反。这犹如有了交通规则而不严格遵守,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一样。主张不学语法甚至取消语法,与上述情形有类似之处。语法是规律性的东西,从我的教学过程来看,语法教学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学会了将受用终生。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漠视本民族的母语教学,我们也不能例外。学生不学语法,连句子的结构、主干都分不清楚,不能很好的把握句子,他们怎么能更好的去运用语言呢?时下影视语言,网络语言来势汹涌,需要规范。因此,我个人观点认为语法教学是应该的。语文教师不熟悉语法或不教语法而能把语文这门课教好是不可思议的,学生不学习语法要学好语文,需要很深的语感积累,费时费力。
对于缺乏文化熏陶的大部分学来说,学好语法的一般知识,是有很大好处的。最基本的是:
1.有利于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对于课文实质的把握又离不开各种汉语语法知识。阅读一个长句,学会利用语法中的句法知识对其进行阅读,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就能准确理解起含义。一篇好的文章,一些精彩的段落,教师分析如果没运用到有关的语法知识,恐怕在教学中难以胜任。例如:《春》的语言运用准确、巧妙,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使文章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感。“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里的“欣欣然”;“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润”,“涨”这些动词的巧用。“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用“卖弄”而不用“夸耀”。再如比喻排笔的修辞运用也非常有特色。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作者用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就极准确、传神、又富有情趣的表现出了万物受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写春雨,用“牛毛”、“花针”、“细丝”三个喻体,具体展现了春雨多、细、柔的不同特点。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三个比喻连用,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突出了春天的“强壮”。
至于词序的变动,“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按常规的词序应该是“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更有一种奇妙的艺术力量。以上描写中有关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假如撇开不讲,哪怕是再优秀的教师,也不会分析得精彩、生动和成功的。
2.有利于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是当前进行语文教改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实际上,衡量一个学生乃至一个成年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准。而目前我国中学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辞不在意,病句多,常见的修辞格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得较少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如:“大家交换了广泛的意见”,“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的赞扬”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误用词语等语病经常出现。要求学生写日记注意成语、修辞的运用,可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这些恐怕与不学语法,或语法学得少掌握得少不无关系。不讲究语法,做教师的又怎样告诉学生哪些句子是比较好的,那些句子是不恰当的呢?
3.有利于其他学科教学。不可否认,语文是一门工具课,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因为其它各门功课都要用汉语准确地表述出来。如果一个学生连数学试题都读不懂,你又怎能要求他学好数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学不好汉语,又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即使是学习外语,也要先学好汉语,因为你要翻译,就离不开汉语,离不开规范的汉语。所以说,汉语学不好,第二语言的学习也会成问题。
虽然在新课标中对语法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并不是要求不再掌握。不直接的考查语法,也不单独的出语法题,而是在语言的交际和交流过程中全面的考察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法在考试中不重要。新课标中明确:“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外中的表达效果。” 要求学生对语法要掌握和了解,如何体现出学生对它们的掌握了解呢?就只能通过考试来进行评价。近年的试卷中,有关的语法知识的试题屡见不鲜。有例为证:
1、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对“花”的想像描写。(2005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
2、下列两个句子中都有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①扬州城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对于广大市民是非常了解的。
②大学生徐本禹远赴贵州山区大石小学支教,经过他的努力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提高。(2005年兰州市中考试题语文考试试卷):
3.修改下面的病句:
(1)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
(2)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足,毅力不强( 陕西省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4.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生活像一首歌,五彩斑斓,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浮动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坦然;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至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2005年天津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柠全民公投,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6.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D.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不用多举例,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划分文言句子诵读节奏很有帮助。全国各地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考察中,常会涉及文言句子诵读节奏内容的考察。然而,要正确的解读这类试题,前提是应读懂句子,理解句意,弄清了句意,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等,就能正确划分了。例如,
1、 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陕西省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2、请用“/”给下段文字断句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汉语语法知识,也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重视这些知识的教学,并不是等于过分的强调和纠缠,甚至夸大它的作用,在教学中挑选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来讲解。凡事皆有“度”,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好比盖房子中的打地基阶段;中学语法教学,当然也只是给学生在这方面做点铺基石的工作。看起来学的只是些最基本的东西,但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是最有用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法不是一次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材料的丰富,理解能力的提高,他们会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加广,领略与研究语法各派学术的奥妙。
既然中学不是学习语法的“终结”,那么,中学语法究竟该学到什么程度,就应该牢牢把准。看来问题不在讲不讲知识,而在于怎么讲;要在方法上改革,而不是釜底抽薪,淡化或取消知识。只要老师们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目前新课程有清醒的认识,在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要有合适的语法教学方法与过程。那么,汉语语法教学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句子成分、什么是病句、病句类型、怎样让句子更通顺、更有表现力等这些内容。如果学生有兴趣,时间又允许,教师不妨在这方面给学生做一点辅导,紧密联系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际,多举实例来说明问题。例如在作文讲评课和作文修改课中,教师要对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运用情况作讲评,运用课本所提供的语法知识,归纳出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语病,并从学生作文中举出典型实例加以分析,教给学生修改病句的方法。在修辞方面,也应结合学生的作文,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格。这样,才能使语法修辞知识学有所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大力加强汉语语法的教学。
上面谈的一些看法有不妥贴之处,请专家及同仁们批评指正。
[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1-12-15 20:46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