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盆大雨 | 【解释】: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
【出自】: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示例】:烟拥层峦云拥腰,~定明朝。 ◎宋·苏轼《雨意》诗 |
【近义词】:大雨如柱、大雨滂沱 |
【反义词】:细雨霏霏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下大雨 |
饥肠辘辘 | 【解释】: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
【示例】:这时已错了传膳的时刻,都是天色微明吃的早饭,至此无不~。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
【近义词】:饥不择食 |
【反义词】:丰衣足食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饥饿 |
滚瓜烂熟 | 【解释】: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
【示例】:曹寅从小对唐诗就背得~。 ◎端木蕻良《曹雪芹》四 |
【近义词】:倒背如流、驾轻就熟 |
【反义词】:半生半熟、吞吞吐吐 |
【语法】:偏正式;作补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流光溢彩 | 【解释】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形容光影流动闪烁,光彩照人。
|
【出自】 |
【示例】: |
【近义词】:光彩闪烁 |
【反义词】: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
津津有味 | 【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
【出自】: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
【示例】: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头头是道。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
【近义词】:兴致勃勃 |
【反义词】: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枯燥无味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天长日久 | 【解释】:时间长,日子久。 |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但只是天长日久,尽着这么闹,可叫人怎么过呢。” |
【近义词】:天长地久 |
【反义词】:稍纵即逝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时间长久 |
如醉如痴 | 【解释】: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出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
【示例】:真也弄得个~,眠思梦想。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三回 |
【近义词】:神魂颠倒、如梦如醉 |
【反义词】:恍然大悟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浮想联翩 | 【解释】: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
【近义词】:思绪万千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 |
囫囵吞枣 |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
不求甚解 | 【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
【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
【示例】: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
【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
【反义词】: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
悲欢离合 | 【解释】: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
【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
【示例】:童年的记忆最单纯最真切,影响最深最久,种种~,回想起来最有意思。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 |
【近义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
【反义词】:平淡无奇 |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生活中的悲哀喜悦等情感 |
牵肠挂肚 | 【解释】: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
【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
【示例】人家~的等着,你且高乐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
【近义词】:春树暮云、儿女情长、朝思暮想 |
【反义词】:置于脑后、铁石心肠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如饥似渴 | 【解释】: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
【出自】:三国魏·曹植《责躬》计:“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
【示例】:我~地把那二十几页的长文,一口气读下去。 ◎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 |
【近义词】:迫不及待、手不释卷 |
【反义词】:不慌不忙、四平八稳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不言而喻 |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示例】: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
【近义词】:显而易见、无庸赘述 |
【反义词】:扑朔迷离、模棱两可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明显 |
千篇一律 | 【解释】: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宋·苏轼《答王庠书》:“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 |
【示例】:她又开始说起~的恳求的话语来了。 ◎沙汀《磁力》 |
【近义词】:千人一面、如出一辙 |
【反义词】:千差万别、形形色色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
别出心裁 | 【解释】: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
【出自】: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采于回中。” |
【示例】:只好~,鼓吹女人自杀。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 |
【近义词】:别开生面、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与众不同 |
【反义词】:千篇一律、鹦鹉学舌、如法炮制 |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
与众不同 | 【解释】:跟大家不一样。 |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
【示例】:从他~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
【近义词】:异乎寻常、独出心裁、独具匠心 |
【反义词】: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习以为常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出色 |
大显身手 | 【解释】: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
【出自】: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吧!” |
【近义词】:大显神通、大展经纶、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
【反义词】: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智尽力索 |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心安理得 | 【解释】: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
【示例】:到后来忘却了真,相信了谎,也就~,天趣盎然了起来。(鲁迅《病后杂谈》) |
【近义词】:问心无愧 |
【反义词】:忐忑不安、问心有愧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呕心沥血 | 【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
【出自】: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示例】:~,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臧克家《老舍永在》 |
【近义词】: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
【反义词】:无所用心、粗制滥造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念念不忘 | 【解释】: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
【出自】:《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
【示例】:此吾所以感刻于心,而~者也。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
【近义词】:念兹在兹、朝思暮想、刻骨铭心 |
【反义词】:置之不理、置之度外、置若罔闻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时刻挂在心上 |
顶天立地 | 【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
【示例】: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的柱石。 ◎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
【近义词】:英姿勃勃、威风凛凛、气概不凡 |
【反义词】:瞻前顾后 |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补语;用于人 |
守望相助 | 【解释】: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
【近义词】:团结互助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安然无恙 | 【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
【出自】:《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示例】: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
【近义词】:平安无事、安然无事、安然如故 |
【反义词】:九死一生、在劫难逃、危在旦夕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经历危险的事故没有受 |
藕断丝连 | 【解释】: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
【出自】: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相连。” |
【示例】:算了吧,你也不必看得过于眼紧,反正他们是~的。 ◎欧阳山《三家巷》二二 |
【近义词】:难舍难分 |
【反义词】:一刀两断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男女间的感情 |
古往今来 | 【解释】: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出自】:《淮南子·齐俗训》:“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
【示例】:虽然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过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指从古到今 |
庞然大物 | 【解释】: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
【出自】:唐·柳宗元《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
【示例】: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 |
【近义词】:硕大无朋、大而无当 |
【反义词】:微乎其微、微不足道 |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巨大而愚笨的东西 |
气象万千 | 【解释】: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示例】:这庄严秀丽、~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刘白羽《长江三日》 |
【近义词】:波澜壮阔、云蒸霞蔚 |
【反义词】:百孔千疮、每况愈下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小心翼翼 | 【解释】: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
【出自】:《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
【示例】:母亲~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
不容置辩 | 【解释】: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
【近义词】:不容分说 |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
依依不舍 | 【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
【示例】:晚会结束已经大半天了,同学们才~地离去。 |
【近义词】: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留连不舍 |
【反义词】:一刀两断 |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
星罗棋布 | 【解释】: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
【出自】: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
【示例】:到了晚上,那电气灯,自来火,~,照耀得彻夜通明,光辉如同白昼。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五回 |
【近义词】:浩如烟海、漫山遍野 |
【反义词】:寥若晨星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
大喜过望 | 【解释】: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
【出自】:《史记·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示例】:灿若灯下一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觉~,方才放下了心。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
【近义词】:喜出望外、喜从天降 |
【反义词】:大失所望、大失人望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特别高兴 |
心灵手巧 | 【解释】: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
【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
【近义词】:手脚灵便、精明强干 |
【反义词】:呆头呆脑、笨手笨脚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多用在女子 |
源源不断 | 【解释】:形容接连不断。 |
【出自】:《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示例】:夜间,官军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龙驹寨的大道,所以从天亮起就有军粮~地从龙驹寨向西运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 |
络绎不绝 | 【解释】: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络,缠也。——《广雅》
绎,抽丝也。——《说文》 |
【出自】:《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
【示例】: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
【近义词】:连绵不断、川流不息、源源不断 |
【反义词】:七零八落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不动声色 | 【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出自】: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示例】:他也~,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
【近义词】:不露声色、无动于衷、泰然自若 |
【反义词】:不知所措、失魂落魄、手足无措 |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不改变声色 |
破烂不堪 | 【解释】: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一时风气大变,没有一个不是穿的极破烂不堪的。” |
一如既往 | 【解释】:一:完全;既往:从前,已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
【示例】: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丝毫无所改变。(张扬《第二次握手》六) |
【近义词】:始终如一、自始至终 |
【反义词】:一反常态、一改故辙、改头换面 |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大吃一惊 | 【解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
【示例】:那个朋友和他再次见面,不禁~。 ◎巴金《等着盼着》 |
【近义词】:惊诧万分、大惊失色 |
【反义词】: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非常吃惊 |
喋喋不休 | 【解释】: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
【出自】:《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
【示例】:廖二嫂还满腹闷气,~。 ◎沙汀《呼嚎》 |
【近义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津津乐道 |
【反义词】:默不做声、守口如瓶、默默无言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雪上加霜 | 【解释】: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 |
【示例】:正在惊慌,偏又转了迎面大风,真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 |
【近义词】:祸不单行、避坑落井 |
【反义词】:双喜临门、锦上添花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
来日方长 | 【解释】:来日:未来的日子;方:正。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或将来还有机会。 |
【出自】:宋·文天祥《与洪端明云岩书》:“某到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境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雪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
【示例】:前途似海,~。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
【近义词】:前途无量、鹏程万里 |
【反义词】:日暮途穷、日薄西山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展望未来 |
忐忑不安 | 【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
【出自】: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示例】:母亲谨慎地窥视着一切动静,心里~,她怕有人出卖星海。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 |
【近义词】:惶惶不安、坐立不安 |
【反义词】: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聊胜于无 | 【解释】: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
【出自】: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
【示例】:王二瞎子一听仍是衙门里的人,就是声光比账房差些,尚属慰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 |
【近义词】:微乎其微、屈指可数 |
【反义词】:不胜枚举、不计其数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比完全没有要好一点 |
举世瞩目 | 【解释】: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
【出自】:《国语·晋语》:“则恐国人之瞩目于我也。”战国·楚·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 |
【近义词】:引人注目、举世闻名、名震中外 |
【反义词】:默默无闻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
众星拱月 | 【解释】: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
【出自】:徐迟《搜尽奇峰打草稿》:“而在那个主要工程的位置上,则缀有一颗大红宝石。在它的周围又加众星拱月,环绕着好些较小的红宝石。” |
【示例】:像~似的,学生们围在老教授身边,肩膀靠着肩膀,胳膊挽着胳膊。 ◎碧野《报晓峰》 |
玲珑剔透 | 【解释】:玲珑:精巧细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
【出自】: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那厮爱女娘的心,见的便似驴共狗,卖弄他玲珑剔透。” |
【示例】:走上冈子一看,有座天 ,直靠在海外,如建康燕子矶一样,~,文采可观。(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六回) |
【近义词】:聪明伶俐、伶牙俐齿、小巧玲珑 |
【反义词】:呆头呆脑、笨手笨脚、硕大无朋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器物精致通明 |
亭台楼阁 | 【解释】: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楼阁,树林山水,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 |
诗情画意 | 【解释】: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
【出自】: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
天南地北 | 【解释】: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
【出自】:金·元好问《迈陂塘》词:“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
【示例】:咫尺的~,霎时间月缺花飞。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 |
【近义词】:天涯海角、信口开河 |
【反义词】:近在咫尺、要言不烦 |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在遥远的各地 |
奇珍异宝 | 【解释】:珍异难得的宝物。 |
【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异宝,乏识者耳。” |
【示例】:卿既不受职,朕所有黄金白璧,奇珍异宝,惟卿所好。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
【近义词】:无价之宝、和璧隋珠 |
【反义词】:无足轻重、竹头木屑 |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斩钉截铁 | 【解释】: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
【示例】:我喜欢那种~的作风。 |
【近义词】:斩钢截铁 |
【反义词】:拖泥带水 |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
悬崖绝壁 | 【解释】:形容山势险峻。同“悬崖峭壁”。 |
【出自】:方纪《三峡之秋》:“爬上悬崖绝壁,听见虎豹的叫声。” |
【示例】: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的隙缝,身子扭的像盘龙柱子。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
万水千山 | 【解释】: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出自】: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
【示例】:~路,孤舟几月程。 ◎唐·贾岛《送耿处士》诗 |
【近义词】:千山万水 |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四面八方 | 【解释】: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
【近义词】:五湖四海 |
【反义词】:一步之遥 |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范围广 |
排山倒海 | 【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
【出自】:《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
【示例】:这种~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
【近义词】:翻江倒海、翻天覆地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夜以继日 | 【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
【出自】:《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示例】: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 ◎三国魏·阮籍《乐论》 |
【近义词】: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焚膏继晷 |
【反义词】:游手好闲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工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