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99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小学生米饭行为实验--为国人的科学素养叹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2 13:0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先把它转发在下面,下一个帖子我再简单的评论一下。

广州小学生米饭行为实验:米饭被大骂一个月会变臭2011年11月30日 17:56
来源:南方报业网 作者:梁艳燕 冯宙锋
字号:T|T0人参与0条主评论 0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email=]转发[/email]



小学生做“米饭实验”。实习生麦青广 南都记者冯宙锋 摄
“你美得像个天使,我真舍不得扔了你!”“你这么恶心,还敢呆在我家里,我要好好教训你!”每天上学前,四年级学生马昊总会从冰箱里捧出两樽米饭,一樽尽说赞美话,另一樽则用力骂。还有一樽米饭则静静躺在冰箱里,从未被理睬。
原来,这是最近正在天河区华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中风靡一时的“米饭实验”。这个实验缘于上月初该校播放的科学纪录片《水知道答案》。为亲身验证人的行为举止是否能对事物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米饭实验在三四年级学生开始推广,孩子们可自愿参加。
根据著名的三碗米饭实验,对米饭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说好话的会发酵,散发出香气;用力骂的会变黑发臭;而不理不睬的更糟糕,甚至会流出脏水。
小马昊的三碗米饭实验,最终结果会如何呢?
享受“沙发”待遇的米饭
华成小学四年级学生马昊,从10月初开始尝试米饭实验。
“当时觉得很土很傻,对米饭说话怎么会有变化呢,但觉得很有趣,很想试试。”鬼点子多多的他,拿了三个塑料瓶,用蜡笔在上面画画。
在赞美的米饭瓶子上,他画了一朵漂亮的小花,在谩骂的米饭瓶子上画了一个又丑又大的猪头,而在不理睬的那瓶上什么都没画。为了显示“赞美米饭”的尊贵,小马昊还亲手用卡纸做了一张小沙发,让米饭能舒服地坐着。对不理睬的那瓶则剪了一个小方块做毛毯。
每天早上上学前、晚饭后、睡觉前,小马昊都会对赞美的米饭说上三四遍甜甜的话。
“赞美的话几乎每天都会不一样,会说‘你这么漂亮,我舍不得扔了你啊!’”,对责骂的米饭,小马昊也毫不留情:“妈妈教了我一些骂人的话,我会说‘你太恶心了,我要教训你’。”
与家长们斗智斗勇的实验
“妈妈对我做米饭实验没什么意见,就是我哥哥不喜欢。”小马昊说,在读高二的哥哥很讨厌米饭变坏后的臭味,还曾经撕掉他为米饭做的小沙发。“所以我那时每天都赶紧把米饭拿出来,藏在书柜里,等哥哥从冰箱拿完吃的再放回去。”
“爸爸妈妈都笑话我,说我对米饭比对爸爸妈妈还好。不过,他们都由得我做的。”小马昊说。
而其他参加实验的学生却未必有这么幸运了。小马昊的同班同学嘉蓥告诉南都记者,自己11月初也做了米饭实验,两三个星期后米饭有些许变化,但被妈妈倒掉了。“我很想再做,但怕被妈妈骂。”
小马昊的另一位同班同学彦霖则想出了逃避爸爸责怪的方法。“我会调好闹钟,在爸爸起来前赶紧从冰箱里把米饭拿出来,跟它们说两次话。不然爸爸起来后肯定会说我傻。”为了做米饭实验,彦霖每天6点多起床,牙都没刷直奔冰箱,但一个月后还是难逃被爸爸倒掉的厄运。“被骂的米饭发出一阵阵的臭味,爸爸实在忍受不了了。妈妈还挺支持我的。”
一个月后发生的奇迹
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一直被赞美的米饭还是白白的,只有一点黄,被用力骂的米饭变得又黑又臭。“爸爸一打开冰箱就不停地骂‘臭死了’。”
而原本应该变得更臭的不理不睬的米饭,在小马昊的手中居然只是变黄了。“可能是那张小毛毯起了作用吧。”小马昊天真地猜想。
做完这个实验,小马昊也有了改变。
“现在生气了也不敢随便骂人。以前跟哥哥抢电脑玩,总会骂哥哥欺负自己,现在不敢了,怕哥哥的心变得跟那碗米饭一样黑。”三年(2)班的班主任温老师说,自己在一年前就看过米饭实验,当时不确定实验的真实性,但启发了自己教育孩子要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表扬他们。“看到脾气很犟,会赌气不上课的学生,自己也有了耐心,试试发掘他的优点,用表扬取代了骂。”
三、四年级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爱心小组,让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学生每天发现组员的优点,赞美他们。
“以前上课回答问题,有的同学说错了,其他同学会起哄说‘你说错了’。现在,他们会先说一句‘他说得很好’,‘我补充一下’。回答错了的学生也得到了肯定,举手发言的学生变得更多。”温老师说。
■专家说法
量子物理学佐证米饭实验
不少人对米饭实验心存怀疑,不过,广州团校青少年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庆说,米饭实验得到了心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理论支持,是真实可信的。
量子物理学证明,粒子能记忆身边环境的变化。水分子也是一种粒子,就像镜子一样,会记忆外界的想法、语言、音乐和图像,并通过自身变化反映出来。只要是带有水分子的物质,都能得到米饭实验的结果,比如香蕉、苹果、蜂蜜。日本的江本胜博士所著的《来自水的信息》、《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中也用不同地方的水做过类似实验。
三、四年级观察力、理解力和动手能力比一、二年级的学生强了很多,也开始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压力。同时,这个阶段正是孩子自我意识、人格意识的建立期,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习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格发育。通过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孩子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想法、语言会对物质世界有很大的改变,人体内80%以上都是水分子,人也是一种物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你对他人也像对米饭那样不理不睬,结果往往是最差的。而正面的想法和赞美、鼓励的话,比如说句“我爱你”,能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实习生关倩莹 摄影:实习生麦青广 南都记者冯宙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金币 +60 收起 理由
如果 + 30 + 50 恭喜入选《近期热点置顶贴》,谢谢你的 ...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我只知道对于饲养的动物,种植的植物用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2-12 13:08:14 | 只看该作者
“米饭实验”该怎么做———果壳网给马昊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小学四年级学生马昊所做的“米饭实验”,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热议。这个“米饭实验”虽然缘于著名的伪科学图书《水知道答案》,但其本身并非不能操作。果壳网友金色葡萄就针对此事,与马昊同学进行一番探讨,据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个规范的科学实验,应该怎么做。

马昊同学:

你好。

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你的“三碗米饭”实验,感到很有趣。想不到在小学四年级的你已经开始做一个科学实验,当你听到一个观点时能够亲自动手进行验证,并且通过报纸将实验结果公布出来,这已经完成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几个基本环节。

首先是提出假设。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根据经验也会自己总结出一些规律,在科学研究中要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一定的规律,然后提出一个可以被证明正确,或者可以被证明错误的假设。这一步你做得很好:将“人类行为对事物的影响”这么大的题目精简成了一个简单的假设“人类带有情感的语言是否可以影响米饭的腐败过程?”这个假设是可以被实验证明或证伪的。(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第二步是设计实验。你的实验设计是对米饭进行赞美或者咒骂,来观察米饭的腐败过程与程度。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它的优点在于,实验简单易行,对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你是有能力实施这个实验的。另一个优点是,这个实验的结果比较容易定性观测。从你的实验结果上来看,米饭在约一个月的实验之后出现了明显不同的三个结局:白色,变黄,又黑又臭。这三个现象清晰可见,避免了许多复杂的测量。

第三步你实施了实验,并且认真做了观察。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实验记录,对于科学实验,是需要有一个专用的记录本来记录实验现象的。

第四步,你通过报纸公布了你的实验结果,使大家可以看到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并接受同行的评议。很多报纸都引用了你的这次实验,由此看来,你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

但是,其中有一些环节你做得还不够好,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看法,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米饭实验”的几个注意点

实验条件控制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很小心地去控制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比如,在投铅球比赛的时候,铅球的颜色并不会影响你的成绩,而铅球的重量、投铅球时的风向和风速是会影响你的成绩的。还有一个常常被忽视但作用却不可小瞧的影响因素:裁判和记录员。如果裁判很严厉,那么你可能为了避免犯规而离投球线更远。

为了要弄清楚可能影响结果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会尽可能地使各个影响因素都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要检验其中某一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就需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果某个影响因素实在难以控制,就需要以随机化的方式经过多次实验,使这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变得不明显。

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米饭的腐败过程,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常识和本次实验的假设,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①人类对米饭的态度,②米饭的数量,③米饭上细菌的种类,④米饭上细菌的数量,⑤米饭的生熟程度,⑥保存环境的温度,⑦保存环境的湿度,⑧稻米的品种,⑨存放米饭的容器,甚至米饭在容器里的堆放方式也有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排除人为干扰

在科学研究中,为了防止自己和其他人有意或无意影响实验结果,还应当使用“双盲”的方法。实验中,应该让观察者或者实验者不知道实验的分组细节。在你的这个米饭实验中,你不能同时担任实验者(对着米饭说话)和观察者(记录米饭的变化情况),因为作为实验者,你是知道自己所表达的情感的,而观察者不能知道哪一碗米饭受到了怎样的处置。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得到哥哥和父母的帮助。

你在塑料瓶上画的“小花”、“猪头”和“空白”需要用胶布遮起来。然后请你的父母在塑料瓶的另一处分别标记上A、B、C,表面也用胶布遮挡起来,对应顺序只有你父母知道,不能告诉你或者你哥哥。实验时,你打开自己的胶布,根据图画标记说赞美或者咒骂的话,之后再把胶布重新贴好。观察时,由哥哥打开他的胶布,记录下A、B、C三个瓶子里面米饭的腐败程度。遮挡胶布是为了形成“双盲”,使实验者和观察者彼此分开,互不了解分组的细节。实验结束时才能取下胶布,查看结果。

进行实验分组(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在设计科学实验的时候,一般会有几组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细分的话,还可以有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等)。在实验中,你已经将实验对象———米饭,分成“赞美组”、“咒骂组”和“不理睬”三组。“赞美组”和“咒骂组”看起来是实验组,而“不理睬”组,我想你是想作为对照组。对于语言“情感”影响,我认为还应当加入一组是无情感语言组。你可以选择一些没有明显情感的语句对这一组施加影响,比如对着它数数。

重复实验验证

最后,你不仅需要自己做这个实验,还需要让其他同学按同样的方式来做这个实验。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消除一些不易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比如你的语音强弱。

综上所述,马昊同学,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意愿和能力,但在很多实验设计的相关问题上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训练,希望你能保持这一份对事物的好奇心,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只是选择了一些科研中常见的问题与你讨论,在实际的研究中,你还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分析数据、评分标准的设定等。你应当查阅前人的文献,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

■特别说明

各个影响因素

其中一些是比较容易控制的,比如米饭的数量和米饭的生熟程度。你需要使用秤或者天平称量同样多的米,加入同样多的水,使用同样型号的电饭锅进行烹调;在其后发表的科研文献之中,电饭锅的型号也是要写入论文之中的。保存环境也可以用电冰箱来控制。

另一些控制起来则相对困难,比如米饭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就是很难控制的影响因素,也可能是关键因素。从你发布的实验过程照片来看,你是直接对着米饭说话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会有大量的飞沫产生,飞沫之中会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会直接喷洒在实验对象(米饭)的表面。这样就很难认定造成实验结果的原因到底是飞沫数量还是含有情感的语言了。

对于实验中细菌的控制其实是一门学问,称为“无菌术”(A septictechni-que)。以前外科医生做手术是不刷手、不戴手套和口罩的,手术过程中他们会把细菌也喷洒到病人的伤口上,引发伤口感染化脓。直到1864年,一位匈牙利的医生塞麦尔维斯(Semmelweis)提出做手术之前要用消毒液洗手,才开始逐步解决。

关于米饭上细菌种类的控制,可以采用如下办法。米饭蒸熟以后,要放进同样蒸煮过的容器中,并且密封好,使外界的细菌不会进入到米饭之内。但这样可能会使米饭长期保存也不变质或者变质非常缓慢。要加快变质过程,你可以在接种箱内接种同样的霉菌到米饭的表面上,然后用一定的材料(如保鲜膜)把米饭密封好。这中间的操作过程有很严格的要求,你需要生物老师的协助。

对于实验要研究的因素———人类含有情感的语言,也需要有所控制。我们姑且认为在中国的米饭可以被中文语音所影响好了。在以后的实验中,我很期待看到其他语种的测试结果。你也许需要对米饭施加同样强度的赞美和咒骂,我个人建议,使用最简单的“你真好”和“你真坏”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2-12 13:11:2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想教导孩子与人为善,做父母的应该言传身教,这是道德范畴

如果你想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请用实证精神认真对待这个实验,这是科学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2-12 13:30:09 | 只看该作者
这孩子的实验精神值得肯定

但是实验设计应该更严谨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4:38:54 | 只看该作者
简单议论几句:

1、为国人的科学素质叹息:为什么中国落后,为什么中国至今无法真正接受赛先生,因为这些做老师的自己就缺乏科学素质,而且还总是把非科学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们

2、《水知道答案》这个东西本社就是伪科学的玩意,作者在日本都被认为是为科学的东西,部分中国人却把它当作一个宝贝,还打着科学教育片的名义,去给孩子观看,简直是误人子弟。

3、有人说让孩子做做实验不是很好么?没错,让孩子去动手证实一些东西是很好的,但是这些实验必须严格的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同时在实验的目的是最终得出结论,而不是先把结论告诉孩子们,然后去试图证明。

4、有人可能会说,报道里都说了人家证明那个结果了,你为啥不相信呢。我要告诉大家,那个实验证明不了任何问题。第一,他实验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因而不能去得到任何可信的结论。其二,很多孩子做了实验,大多数孩子得不出他需要的结果,很多的结论还会是和他们结论相反的,但致谢他们是视而不见的,也不会去讲,因为他们目的就不对。这就像平时总能听到周围的朋友说炒股挣钱了,但从来听不到他们说被套牢一样。所以这类报道大家不要去相信,因为别人是在为自己目的有选择的他需要的东西告诉你。

5、有必要去自己做个那实验么?没必要,我们要证明一个问题,不需要一个个去做实验,因为科学的理论就可以指导很多问题。比如为了证明那个主任是个人还是个小狗,他自己是不是还要去学几声狗叫,然后和真的狗叫去对比一下呢。

6、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他们预想的情况?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其实这很正常,因为第一实物放久了肯定要变质的,变质的速度随不同的情况会有所差异。出现1/3他们需要的结果是很正常的。这就如同投硬币,正面反面的几率会各占一半。所以出现硬币正面一点不奇怪,但不能说你某种扔法可以保证是正面。

7、科学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可重复性,也就是不能简单的从一两次实验就得结论。目前很多电视台的所谓科学节目做的所谓实验,都属于这种毫不科学的实验,基本没意义。中医不能通过科学的认定,也是因为他的实验不具备可重复性。

8、他们遇到失败的结果怎么圆场?对他们这种人来说太容易了,他们会告诉你说,你每天没有坚持赞美和诅咒,或者说你说话的时候心不诚。听着这个理由很熟悉吧,因为所有的神棍们都用这类说辞。

9、真正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这个实验蛮有趣的,愿意给孩子们做做,又希望得出可靠的结论的话,完全可以使用一种比较科学的试验方法,那就是双盲测试法。一个最基本可操作的方式是:找30个同样的容器,给每个容器边上号码,放入米饭,然后随机分为三组A、B、C,并用一个表格把分组号码记录下来,最后用胶布把号码遮盖上。为什么要30个,是因为较多的样本,才可以让结论比较可信。为什么要遮住样本号码,是因为避免人为的干预。然后就可以去试验了,每天对着A组去赞美把,每天对着B去诅咒吧,别让别人看到,否则会认为你是疯子,C组就放在一边。结论阶段,把所有30个容器混在一起,彻底打乱,然后随机的选取,先打开判断腐败的程度,是没坏,大坏,还是中坏(这种坏的程度,原本就是靠人判断,不够严谨的,在家里也大约只能如此了),判断好结论后,打开胶布,查对该样品号码,记录在表格里。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双盲法测试,这种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扰的因素,不以先见为主影响测试结果。如果按照这种方式作了,大家就会看到最准确的结论,那就是什么赞美诅咒,都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反倒是那个不动的C组,可能会和前两组有所差别。不信大家试试看。

这类双盲测试,是科学方法最基础的东西,而我们的中药,没有一个可以通过这种最基本的测试的。

至于那个文章里所说的什么量子理论佐证实验的说法,是中国典型的拉大旗扯虎皮,用一些貌似高深的理论,来为他们伪科学的东西做幌子。平时大家看到购物宣传里所谓使用纳米技术,几乎100%是这类骗人的。

大人喜欢上当就算了,我们的孩子们,做父母的一定要保护好。不要让他们从小就去信这些为科学的东西,不过可以拿这些做反面的教材,告诉孩子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帕兰朵 + 2 + 2 我很赞同。
wanyi77 + 15 + 15 又见长文,精彩!
大卫不可以 + 2 + 2 顶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2-12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记不清楚哪个地方看到的

国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占3%,公务员具有科学素养的占5%
这个比例低得可怕。

量子理论拿来做这个实验的佐证,简直荒唐到了极点。

其实这个实验可以做得比较严谨的。当然需要大量的样本。如果孩子有兴趣,多花点时间做做也不妨。如果没兴趣,不做也没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2-12 16:52:10 | 只看该作者
从图片上来看,每天一点口水,想让一个米钣变酸腐应该不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5 + 15 哈哈,很有启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2-12 17:09:27 | 只看该作者
呃,怎么说呢,看到这种结论,我是不怎么相信的
所以为了这个实验,任由孩子去把冰箱搞臭,或者买个冰箱专门给他玩这个,我都不会赞同的。

上面7749说得好,做实验还得考虑飞溅的唾沫
如果没考虑到这个因素,这个结论我无论如何都不会信服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77498139 + 3 + 3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12 17:14: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77498139 于 2011-12-12 16:52 发表
从图片上来看,每天一点口水,想让一个米钣变酸腐应该不难:)


想了想,真的很有道理噢:

和风细雨的说话时,口水没那么直接的喷溅进去呀——牙细菌进入得不多;
咒骂的时候,口水可是直直的快递到米饭上面滴

猜测,纯属猜测。。。
这个实验俺自己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与其做这个实验,我还不如直接骂俺家儿子一顿,然后告诉他:
瞧,妈妈骂你,开心哇?不开心是不是?那你以后骂别人、讽刺别人,也想像一下,别人也这样的骂你、讽刺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也别对别人去做。
ok,说完就可以了。
把道德教育和科学扯到一起,倒的确是,嘻嘻嘻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2-12 17:1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wanyi77 的帖子

就算是盖着,大骂特骂后
附着在盖上的唾沫由于长期停留
也不保不会渗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0:03 , Processed in 0.237389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