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的兴灭国,继绝世的思想很感兴趣。以下是网络上搜到的材料,欢迎指正,也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曰》)意谓新王朝成立,要先做好三件大事:兴灭国,分封灭亡之国,如周初封夏、殷二代之后;继绝世,承继绝祀的世族,如周初立黄帝、尧、舜之后;提拔隐逸的人才,授之官爵。如此,就会天下归心。
汤武革命,并不赶尽杀绝,而是“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公羊传》)。如周灭殷之后,封夏代之后为杞国,封殷代之后为宋国。这就是周朝“兴灭国”的表现,也是儒家公羊学所言“通三统”的做法。
所谓“通三统”,即以新王或新时代为主导的正统,同时让前两统或前二王之后代以“政治特区”的方式存在,封以百里地而为一小国。如周朝,灭殷之后当然自封正统,但也允许殷夏二统继续存在,共成三统。正统以客礼待其它二统,不把他们当臣子看。“下存二王之后以大国,使服其服,行其礼乐,称客而朝”(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三统者何,答曰:各自用其正朔,二代与周,是谓三统”(孔鲋《孔丛-答问》)。
蒋庆先生在《公羊学引论》中对“通三统”说作了深入的阐述。他说:公羊家的通三统说既是改制创新之说,又是尊重传统之说,既主张六合同风九洲共贯的一统论,又主张存二王后的多统论;既承认新政权有其独立的合法性,又不否认旧政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故在通三统的思想中,世界是多统中的一统世界,世界既丰富多彩,又统一有序;既增加了新内容,又不尽弃旧成分。如此的世界既生动活泼,又秩序井然,充分体现出了孔子所追求的中庸之德。
不仅唐代效发周初“二王三恪”之制,五代乱世各朝亦未废止“二王三恪”之制。綦彦臣在《唐朝的政治特区》将“二王三恪”的封地喻为“政治特区”,颇为新颖。儒学传统下的古代王朝政治之宽容度。关于二王三恪,旧说不同,据唐杜佑《通典》就有三种说法。我的理解,立二王属于“兴灭国”,立三恪属于“继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