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97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何为兴灭国,继绝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6 01:0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的兴灭国,继绝世的思想很感兴趣。以下是网络上搜到的材料,欢迎指正,也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曰》)意谓新王朝成立,要先做好三件大事:兴灭国,分封灭亡之国,如周初封夏、殷二代之后;继绝世,承继绝祀的世族,如周初立黄帝、尧、舜之后;提拔隐逸的人才,授之官爵。如此,就会天下归心。
     
     汤武革命,并不赶尽杀绝,而是“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公羊传》)。如周灭殷之后,封夏代之后为杞国,封殷代之后为宋国。这就是周朝“兴灭国”的表现,也是儒家公羊学所言“通三统”的做法。
     
     所谓“通三统”,即以新王或新时代为主导的正统,同时让前两统或前二王之后代以“政治特区”的方式存在,封以百里地而为一小国。如周朝,灭殷之后当然自封正统,但也允许殷夏二统继续存在,共成三统。正统以客礼待其它二统,不把他们当臣子看。“下存二王之后以大国,使服其服,行其礼乐,称客而朝”(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三统者何,答曰:各自用其正朔,二代与周,是谓三统”(孔鲋《孔丛-答问》)。
     
     蒋庆先生在《公羊学引论》中对“通三统”说作了深入的阐述。他说:公羊家的通三统说既是改制创新之说,又是尊重传统之说,既主张六合同风九洲共贯的一统论,又主张存二王后的多统论;既承认新政权有其独立的合法性,又不否认旧政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故在通三统的思想中,世界是多统中的一统世界,世界既丰富多彩,又统一有序;既增加了新内容,又不尽弃旧成分。如此的世界既生动活泼,又秩序井然,充分体现出了孔子所追求的中庸之德。
     
     不仅唐代效发周初“二王三恪”之制,五代乱世各朝亦未废止“二王三恪”之制。綦彦臣在《唐朝的政治特区》将“二王三恪”的封地喻为“政治特区”,颇为新颖。儒学传统下的古代王朝政治之宽容度。关于二王三恪,旧说不同,据唐杜佑《通典》就有三种说法。我的理解,立二王属于“兴灭国”,立三恪属于“继绝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5 + 5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1:09:0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摘自《论语别裁》:

兴灭继绝是 中国文化精神许多重点之一。据我们所了解,全世界的文化政治思想中,
恐怕只有中国人有这个精神,这个精神叫兴灭国,继绝世。孔子著《春秋》的历史
精神大义所在,就在这里。

所谓兴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国是个地方政治单位,诸侯分封各国。在过去中国
这个制度,就是所谓的封建。封建制度,中西截然不同,中国的封建,以宗法社会
氏族为中心,就是血统为基础,并不是西方的封建,以奴役、权势为基础。 过去历
史上的这些诸侯之国,当其中一个国家快要灭亡了,乃至已经灭亡绝后了,其他的
国还要找到这国家的后人,扶助他起来复国,这就是所谓兴灭国。

继绝世,是这具国家即使绝后,也要想办法使他继续存在,这就是中国文化对于国
际政治的精神。 例如汉 高祖刘邦,在他统一天下以后,又为秦始皇,以及楚、魏、
齐等灭国无后的想办法使他续绝,以汉高祖的为人来计,素来具有豁达大度的胸襟,
自然便合中国文化精神的大原则,所以刘邦后人,在中国历史的政权上,能够先后
达四百年之久。凡我黄帝子孙,固当有此认识才是。

这种精神是任何一个国家 的文化中所没有的。因此我经常跟外国朋友说,试看中国
历史,除了南北朝、五代这些边疆民族 称王称帝乱搞以外,正式的朝代,汉、唐、
宋、明、清,中华民族 从来没有主动地发动过,欲图灭亡邻国的子孙、土地,并入
我们版图的侵略战争。过去有一些边远民族,如印度、波斯这些民族来朝,要经过
两三种文字的翻译,才能译成中文;中间经过许多国家,都还要到中国来。汉、唐
的文化,就有这样伟大的局面出现。因此直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华侨社会都称唐人
街,就是唐代文化精神的影响。当年外藩来朝,我们回送的礼物,比他们送来的多
得太多,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思想,至少在我所
看到的,世界上所有国家,除了我们中国,任何外国都没有的。所以我们不但不想
侵略别人的土,也不想占有人家的土。目前有许多强国想控制人家的经济市场,而
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榴琏 + 10 + 10 学习一下。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我也来学习一下
子云008 + 5 + 5 有意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1:13:5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二王三恪”:

简介:
二王三恪,又称二宾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后,或单称三恪、二王,古代政治礼制,属宾礼之一,历代王朝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称为二王后、三恪,给予封邑,祭祀宗庙,用以怀柔安抚,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所谓“恪”,即表尊敬之意。杜佑《通典》考证“三恪二王后”,以为封前二代后裔为二王后,封前三代后裔则称为三恪。

起源:
远溯自虞舜以尧子丹朱为虞宾;夏禹封丹朱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皆不用臣礼,而用宾礼。而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后,分封黄帝后裔于蓟、尧之后于祝、舜之后于陈国,用以表示“兴灭国,继绝世”之意。颜师古认为“周以舜后并夏后、宋为三恪也。”即以虞舜后裔封陈国,夏朝后裔封杞国,商代后裔宋国为三恪。杞国世袭至春秋末年,于楚惠王年间,灭于楚国;宋国则传承至战国,于西元前286年被齐国、魏国与楚国所并。

发展:
汉朝
  汉武帝封周朝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位比列侯,封邑三千户。汉元帝封姬嘉之孙姬延年为周承休侯,位次于诸侯王;汉成帝时进制为公爵,汉平帝时改封为郑公;汉光武帝改为卫公,位列于三公之上。
  汉成帝封孔子后裔孔吉为殷绍嘉侯,后又进制为公爵,汉平帝改封为宋公。在后世,孔子后裔被封为衍圣公。
  卫国及宋国传袭至晋朝永嘉之乱,为胡人所灭。
魏朝
  魏文帝封汉献帝为“山阳公”,立都城于涿鹿,不称臣,受诏不拜,可以天子仪仗祭祀宗庙,仍行汉朝正朔,封邑一万户,献帝死后传孙刘康,刘康传刘瑾,刘瑾传刘秋,至永嘉之乱而灭。而后南朝各代相篡,皆仿汉魏故事。
晋朝
  晋武帝封魏元帝为“陈留王”,改卫公为卫侯、宋公为宋侯。灭蜀汉,封刘禅为安乐县公;汉献帝后裔仍依魏朝袭封山阳公。卫、宋、安乐、山阳诸封国亡于永嘉之乱,而陈留王则传袭至南齐而终。
南北朝
  南朝宋   宋武帝仍封魏室之后为陈留王,封晋恭帝为“零陵王”,立都城于秣陵,皆传国至南朝齐。而后刘裕夷杀晋朝宗室,改封司马元瑜为零陵王。
 南朝齐   齐高帝封宋顺帝为“汝阴王”,迁居丹阳。刘准后被劫杀,立刘胤为刘准后嗣,袭汝阴王之位,传国至陈朝。
 南朝梁   梁武帝封齐和帝为“巴陵王”,迁居姑熟。后派郑伯禽弑杀萧宝融,另立萧宝义为巴陵王,传国至陈朝。    南朝陈    陈高祖封梁敬帝为“江阴王”,后杀萧方智,改封萧季卿袭江阴王,传国至陈朝。
  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封西魏恭帝为宋公,后弑杀之。
隋朝
  隋文帝封北周静帝为“介国公”,食邑五千户,后宇文衍去世,改以宇文洛袭爵位。封陈后主为长城县公。
唐朝
  武则天称帝后,以周朝、汉朝后裔为“二王后”,舜、禹、成汤后裔为“三恪”。唐玄宗天宝七载五月以北魏后裔元伯明为韩国公、北周后为介国公、隋朝后为酅国公;天宝九载九月,又改以商朝、周朝、汉朝为三恪。十二载五月又改回北魏、北周、隋三朝。
五代
  以介国公为三恪,以唐朝后裔为莱国公与隋朝后裔酅国公为二王后,传至后晋而止。
宋朝
  封后周柴氏为三恪,世袭“崇义公”,又封周恭帝后裔为“宣义郎”。淳佑九年,又封隋、唐、五代后裔与吴越、荆南、蜀汉等诸国子孙为官,负责宗庙祭祀。
清朝
  封明朝辽王之后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2-6 08:32:38 | 只看该作者
“兴灭国,继绝世。”过去已经灭掉的国家,万一这个国家没有后人,就要把他远支的宗亲找出来。所以周武王统一了中国以后,分封诸侯达两三百个国家,而所封的并不全是周文王的儿子,如当时的宋国,就是殷商的后代,许多都是曾经一度灭亡的。

愚见,重在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2-6 11:07:20 | 只看该作者
兴灭继绝,很好的题材。
中国自古至今历来如此,即使是近代对退位的清廷也多有优待,甚至在文革期间,民国的高层遗老待遇也远比自家人来得好。虽然不好比以前的性灭国继绝世,多少还是有点那个意思。
中国就是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0 , Processed in 0.079865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