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从汉语里的词语说开去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1-12-2 09:03: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1-12-2 08:50 发表
大米又叫小米爸爸,小米多大了可是不记得了

看不懂了,大米与小米尽管一字之差,但似乎不是老子儿子关系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5 + 5 是父女关系\(^o^)/~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12-2 09:19:14 | 只看该作者
小米爸爸是大米的论坛ID
大米是小米爸爸发帖的自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ozma + 1 + 1 原来如此, 谢谢斑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12-2 09:58:2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到这里来幽你一默,然后大家也都幽默上了,真是看得津津有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12-31 07:5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1-12-1 15:08 发表
其实发这个帖子,主要目的也就是和大家讨论一下汉语的词语问题

我原来有一个比喻,汉语的一个单字,类似于英语的一个字母,汉语的一个词语,类似于英语的一个单词

英语有26个字母,我们有上万个

英语一 ...

搂主把汉语和英语做了些对比,我也从词语层面说几句对汉英这两门语言的一点粗浅认识吧。总的来说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的对应关系是相当的差,技术词汇、非常专有的词汇当然还好了。越是社会性词汇,汉英的这种词语对应关系越是让人摸不准。同时,表达同一意义的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经常也是中西两种文化的反映,正所谓“语言是文化的镜子”。俺举个例子:汉语中“新闻”一词含有“闻”字,闻就是竖起耳朵在别人门边上听,所以“新闻”就是“最近听到的事情”。我们的文化何尝不是如此呢,大家都愿意相信道听途说。英语中的news,以及欧洲许多语言中,与“新闻”这个词对应的词语来源于拉丁语novus,拉丁语novus又来源于古希腊语neos,意思是“近来发生的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12-31 14:06:06 | 只看该作者
孔子的儒是一回事,孟子可能已有变化,但肯定变化不大.

汉初实行黄老之术,到武帝时儒学大兴,一统江湖.这时的儒已被董仲舒改造成适合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

但这时的儒家的思想体系还不庞大,人们的思想还很单纯,看看这时候文人写的诗,都很直率."何不策高足,早登要路津",这样的话在宋以后直到今天再也不会公之于众了.

曹操"唯才是举"的说法实际上古往今来都在运用,可只有曹操敢明说了出来.这都是儒家还没有彻底统治思想的事.

唐韩愈后,道学兴起.一直繁衍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1-1 16:3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1-12-1 15:08 发表
不过从大家的反响来看,这个版块里的人们似乎更热衷于背诵国学,而没什么兴趣研究国学。

以我的经验来看,古代的很多玩意研究起来都很有趣,比如大米是那个年代成为中国的主要食品的,东北是那年开始种植大米的,汉朝的人穿的衣服主要是什么材料做的,和现代的麻袋比,差别有多大等等。把这些告诉孩子们,一定是极其有趣的事情。


这个确实是论坛国学版的尴尬,也是很多家长的尴尬吧
本来果行创立特区就是想在背后对我们这样的只会读的妈妈推动下,希望国学版朝着研究国学的方向走。
特区版的帖子也能看出些来,但自从这个版块开放后,反而研究的热情冷却了。

国学版需要人带动,但更需要自己真的有兴趣,不然再推,也走不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13 , Processed in 0.086919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