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31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儒学系列之一:孟子专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8 12:4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孟子》专题一直没人认领,让本想跟在后面学习的我失望之余,换个想法:如果自己把这事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得到的会不会更多?当然,由于自个儿精力有限,能力更有限,做这个楼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做完了,估计自己的孟子也读的差不多了。

    对于《孟子》,既不像《庄子》那样自少年时代就入心;也不像《论语》《大学》《中庸》《老子》等一样,在这一年间读过一百多遍,基本能熟背。这本书一年中有两次下决心要读下去,当然都是半途而废,两次一共也不过读到第八卷,遍数40到60遍之间,体悟偶尔会有(毕竟是读《论语》之后,参照起来还是有些心得的),但多数还是浮光掠影的印象。

    对孟轲其人,感觉就像个瘦硬的小老头,不像孔子那么可亲可爱,也不像庄子那般潇洒。不太容易亲近的。

    ……
    欢迎各位一起学习讨论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11-18 12: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杨阳ILU + 2 + 2 精品文章!我们还没正式开始读呢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2:50:06 | 只看该作者
百科名片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中文名:孟轲
外文名:Mencius
别名:孟子,子舆,子车,子居,亚圣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邹(今山东邹城市)
出生日期:公元前37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89年
职业:学者,思想家
主要成就: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

以后就称为“亚圣”

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代表作品:《孟子》
所处时代  



   
孟子像(子云:看着还是挺有儒家学者气质的,不太像我先前印象中那个“瘦硬的老头”,呵呵)

目录
孟子简介 孟子年表 孟子语录 荣誉成就 孟子的主要思想 《史记·孟子列传》 孟子思想对当今的影响 孟子饮食见解 孟子世系孟子简介 孟子年表孟子语录 荣誉成就 孟子的主要思想 《史记·孟子列传》 孟子思想对当今的影响孟子饮食见解     (子云:想了解那条可以看着目录,直接点开就行,百度百科的词条介绍还是比较详细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杨阳ILU + 2 + 2 读孟子前先要读这些吗?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3:19:39 | 只看该作者
1.资料贴和方法(真的好少):

朱熹教我们读论语孟子   可以下载翻翻,当字帖也不错   

(王教授讲)读<论语><孟子>法    王财贵教授演讲,关于如何正确地读《论语》《孟子》乃至其他经典,结合朱子程子的言论逐句讲解。

孟子旁通-南怀瑾\南师著作        可下载。不过还是实体书读着更舒服些。

南老经历的私塾戒尺——摘自《孟子旁通》     关于体罚有一段讨论。

从孟子思想看成功之道(转贴)

牟宗三: 《孟子‧告子篇上》逐句疏解 (待續)

【转帖】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讲座录音

[ 经史子集 蒙学全集] 所有资源免费

【转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孟子》(上下册)5CD已转成mp3

2.经验和讨论贴 (经验贴更少,论坛里读《孟子》的真是不多)


[求教]孟子的妈妈为什么不让孟子学杀猪?



妈妈们的修行---- 相约《孟子》100(10年12月开始,欢迎加入!)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11-18 20:4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3:51:41 | 只看该作者
-
    妈妈们的修行---- 相约《孟子》100(10年12月开始,欢迎加入!)

    子云:一起读经的好处是:不孤单,又有紧迫感。下面这个帖子就是2010年底开始几位爸爸妈妈的读《孟子》贴,主要是读经的进度,其中也有一些谈到《孟子》的版本、读法、注解等问题,我感觉比较有参考性的帖子都摘了出来,不免挂一漏万啊!当然,如果想感受到其中那种你追我赶的气氛,还是翻原帖比较好。


wydabendan    时间: 2010-12-6 15:12
   
孟子1+0(梁惠王章句上下各一遍)。红色的字的部分为125日这天读的内容。
齐妈,因为我通读完一遍了,所以以下我想把孟子分为七章,一章读完五遍后再换下一章读,这样如果读完后,下次重新开始读时,我就可以记录孟子6+0XXXX章句),不知你的安排如何。读完这五遍后,就开始通遍读下去,直到100遍。
孟子的书凤凰出版社的不错,有注音,但就是字小了一些,适合大人读。绍南的书字大,拼音也很清楚,适合小孩子读
逍遥饼干
时间: 2010-12-7 09:47     标题: 找到组织了,可我是爸爸
呵呵,我正在开始读孟子,一方面是自己喜欢了,另一方面是为儿子将来读打个前站;我的方法是7页,7遍每天
作者: olive448    时间: 2010-12-6 15:20
   
我也正在读《孟子》昨天读了梁惠王上五遍,我用的是凤凰出版社的红色封面的书,每一篇都分章,我是一章读满五遍再读下一章,这样能比较快地把这部分读顺一些,等到每章都读满五遍,再整篇读五遍,接着下一篇也按此法读。
我听的音频是白云出岫的朗读,育灵童的孟子是节选。
丹溪佳人
时间: 2010-12-8 09:54
各位妈妈是不是同时读给孩子听的呀?还是孩子不在跟前就自己读?如果是自己读,到时带孩子读的时候还要再读吧?
我每次读的时候轩儿都在跟前,也算是给他读了。还是老办法,我读7天,他读7天,就开始新内容。

dhr   
时间: 2010-12-9 11:44
我自己正在读《论语》和《老子》,作业是:尽量每天一遍,每两天必须一遍。《孟子》没给自己定任务,只是在孩子读经的时间内和他们一起读,目前《离娄上下》各3遍,不知这样算不算。
关于《孟子》版本,儿子用的是红皮凤凰出版社的,我和另外两个小朋友用的是打印的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的,打印的版本:字小,内容和凤凰的差不多,但个别字的注音不太一样,我让他们直着按书上的注音读就行。不知这样对吧?

helen-trisa   
时间: 2010-12-12 22:06
这三天读书有个体会,有些句子如梁惠王下第四章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刚读怎么也不顺,找了本译注看了看,再读就ok了,类似的情况还有些,还是古文功底弱,不过对于我等成人,在稍加理解的基础上读经典,是否事半功倍呢?素读只是针对孩子吗?不知各位如何读的,请指点一二

WINGOO   
时间: 2011-2-17 13:36     标题: 20110217

这次出来拿着凤凰出版社的孟子;发现这个版本的注音好像更准确一点,通假字也粗体标明,偶有单词注释,列出相关成语,感觉编者还是蛮用心的。比起同系列的论语,字小了点,不过读读还可以。

四海版真是不怎么样。音频感觉也不好

过节整理到育灵童,蛮喜欢的,可惜不是全本;节选的太过厉害

假期听了许多东周列国故事,现在读孟子,读到许多人名发现认识了嘛!比方万章的百里奚,孟子里说啥,我使劲看了,也没太看明白。东周列国里讲的百里奚是虞国大夫,被秦晋之好时那个晋国公主相中,带回秦国,但是百里奚跑了,跑到谁那忘了,之后秦穆公用5张羊皮换回。封相。那时候百里奚70岁了,称相N年,还蛮有政绩的

想想孔子不是70一过就。。。如果那个国君相中了封相,故事就长了

原本以为封相很大的事情哈,听过东周列国,发现有些人今天在这个国家当相;
明天会跑掉敌人那里去接着当相国滴;感觉那时候的国跟我们现在的企业差不多哈,去做相国跟被挖角去做高管似地

子云008    时间: 2011-4-2 12:03
        
读着《孟子》,总是没有读《论语》时那种字字珠玑、读来心旷神怡口舌生津的感觉。孔子,感觉像个渊博而和善的学者,有时感觉像个可爱的老头儿;而孟子,却像个古硬而好辩的斗士(虽然他自称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不可亲近。《孟子》读了这么多,部分已经能背了,读来多多少少还总有些勉强。不知各位对《孟子》有什么感觉?

WINGOO   
时间: 2011-4-2 13:51     标题: 回复 #258 子云008 的帖子

我更爱都孟子呐,读来荡气回肠,深入浅出

论语读来总是有点怪,我想孔子本人成篇时肯定不是现在我们读的这般模样,毕竟是后人加工过的虽然,很多子曰,但是也有很多某某曰;读完论语就想握孔子本人的言辞还是有挑战滴。也许因为这些原因,论语相比孟子,没有那种层层递进,铿锵有力。期待读易经的时候能找到对孔子感觉

另外,是不是什么性格的人对读不同的经典感受也会不同?性格平和一点的会不会更喜欢老子吧?性格激烈点的,更喜欢孟子?(孟子骂起人来这么彻底,会吓走一大批吧?)

孟子要读完告子和尽心篇,才算完整见了孟子。尤其是尽心篇

论语是通吃,功底深,修养好的都会爱上。

读论语,自我感觉成长不明显(估计修养不够);读孟子,自我成长感觉非常明显。感觉原本是弱的,易碎的;现在是有盔甲的,随着读的遍数增加,感觉受到的保护更多,有点像蝉的翅膀,刚出来的时候软、薄,之后慢慢强大,直至可以飞翔


胡说八道一堆,反正超喜欢读孟子的这种感觉啊!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11-4-2 18:59     标题: 回复 #260 WINGOO 的帖子

我喜歡讀莊子,莊子的的辯才,罵人的技巧太高了,比喻用的高明.讀來很過癮 ,我還没讀孟子,不知孟子是何感覺..謝謝大家的分享,太好了,一些媽媽爸爸一起讀真好..

我忘了是那位文學大師說過,文章要好,一定背孟子及莊子.

WINGOO   
时间: 2011-4-7 22:19     标题: 20110407

我现在很自律,每天都完成1
;像要求齐那样要求自己;读完再看其他书,干其他事。省的完不成

自己读孟子后,成了儿子的同学
;切身体会到读经的过程,生疏、畏难、想放弃、找借口……也真实体会了读经的辛苦,小孩能这么读,真的不容易
,能接龙能背比我强好多!

读本身有收获,最近尤其多通读之后的喜悦,提速之后的成就感;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幸福。。。。

经典带来的,也很多。通读之后感觉敞亮了很多。(还没认真看过注释,我对孟子的理解停留在自己的猜想。和个版本中,书脚寥寥的译注,也许注释读完会收获更多?)

另外,大家一起读显然比自己读更容易啊!尤其是有一个在飞,自己能力有已经增长时。

WINGOO   
时间: 2011-5-4 12:31     标题: 20110504
最近每天读一会张正居的孟子,感觉纯译,看着很傻;纯注,看不懂;他这个,刚好。

WINGOO    时间: 2011-6-1 13:33     标题: 20110601
我还想读老庄,又想读易经;前几天看到一个老师说,孔孟是第二道德,要求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而老庄是先搞定自己的;要自己活出价值和潇洒,为第一道德;如果第一道德不行,那么第二道德容易虚伪
呵呵,我肯定属于修身不够的,所以,很想读老庄

olive448   
时间: 2011-6-3 15:41     标题: 回复 #353 子云008 的帖子
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月经典系列有全本的《庄子》,新月经典·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儿童读本——庄子(大字
拼音
双色
配图
诵读本·上、下册),在网上可以搜到,我就不放链接了。

WINGOO   
时间: 2011-6-16 18:49     标题: 20110616
少有时间读孟子
,现在睡的晚,而孟子都是清晨读,白天好像抓不到什么时间。

WINGOO   
时间: 2011-6-21 13:35     标题: 20110621
我们的日子渐渐规律起来,喜欢这种感觉。每次大折腾,都会很影响生活
齐习惯练琴了,英文百科也愿意听听,主要是论语不会东串西串了,现在多少我能找到点时间读点了。没以前读的多,好歹可以读读了

wydabendan   
时间: 2011-6-24 13:26
20110623    68
遍,

这两天读着很奇怪,发现速度不知不觉就突然上去了,而这之前有一二周,速度反而比之前的还慢,现在的读书状态,就是不读还好,如果读了就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读的很顺很舒服,

齐妈,所以我说孩子们有时读的很熟的内容,突然会很慢很错,说不定和我们一样吧,

哈,这是我的自我感觉,说不定是错的。

WINGOO   
时间: 2011-6-25 23:22     标题: 20110625

忘了哪天68的。馨儿妈读的好舒服哈!我前天也发现,啊,很多很熟了嘛!心里那个欢喜哦。偷偷想是不是不需要天天读那么多也能熟啊

我最近就没怎么读啊,怎么会一下觉得很熟了呐?答曰:红烧肉一锅,关火了也闷熟了哈哈哈

WINGOO   
时间: 2011-7-25 20:19

77
咯。
馨儿妈,那就傅佩荣吧!我刚好也有。

越读越喜欢孟子啊,讲起话来,掷地有声!


我读论语真是没特别感觉,可能真的跟性格有关?更可能跟功力有关

WINGOO   
时间: 2011-7-26 21:51     标题: 回笑妈:孟子注

我孟子注有几个版本,朱熹的不在手边;

傅佩荣版的,我是细读那套(不同年出了不同系列),零散看过一些;之所以选这个版本,主要是傅佩荣个人魅力;耶鲁大学哲学系,3年里面每日读书12小时以上;先学西方哲学再转功国学,(这个,我觉得不会光研究国学那么偏)AND据他自己说,各代的注,他看过800多种;(之前还真不知道注也有这么多)他有句名言,说,宋跟孔孟也差了N百年,凭什么那是的解后人当做是正解?(大意如此)

从小到大,我都特别相信权威,现在年纪一把了,打算就经典就读原典,其他各注都是浮云。。。

傅的书,我看过几本,深入浅出,嘿嘿,刚好扫我的盲;不知道功底深得是不是不屑去看?或者无需去看?

张居正版,忘了是哪位厉害的妈妈推荐的了,可能推荐的是论语?我论语孟子版都买了,随身带了孟子;超过60%的可能是轩妈
这个也是零散滴看过,看着蛮喜欢的,就是不是白话文哈,我读起来超慢
,如果选这个版本,肯定跟不上大部队。拖馨儿妈后退,饼干爸在前面老早等的不耐烦了

南怀瑾版,也是零散滴看了一些;我想等自己功力再好一点系统读南版。

不知道还有啥好版本,哪位妈妈知道,推荐一下,大家存着,等第二轮。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11-18 21: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4:00:55 | 只看该作者
附:程子《读论语孟子法》原文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或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洽耳。”

  程子曰:“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

  程子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程子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11-18 21: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4:21:54 | 只看该作者
视频: 蔡志忠经典动画系列.孟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wNDU1NDg4.html

     这个动画也很好玩,孩子们或者会比较喜欢。
    对于视频类东西,我知道的不多——其实《孟子》的注本之类,知道的也不多。希望各位路过的大侠可以把自己手头有的分享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22:18:5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忙着学习识字新方法,拿笑笑拿小白鼠之前,总要多了解多学习下
    自己有闲暇,老想着《孙子兵法》,读啊,看译注啊,找案例啊,之类。

  又一直生病不好(每每快好了,又给笑笑折腾得加重……虽然相对来说,笑笑已经算是比较乖)

  整理的这几个楼,都丢这儿了……话说,真没有对《孟子》感兴趣的同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29 19:31:29 | 只看该作者
贴个附件
[国学基本教材 孟子大学中庸卷 / 李鍌 等 著 ]
说明:
1.国内首度引进台湾国学教材:台湾地区沿用40年,华语地区最权威、经典之国学教材;
  2.台湾80%的人读此书长大;
  3.福建地区两所中学选修此教程,反响强烈;
  4.周总理说:台湾国学比我们做的好;国学大师任继愈作序推荐:这种教材,内地根本做不出来。
  5.教材感:体例好,当中的析论通俗深刻,与时俱进,意味深远,最适合学习;
  6.强大功能:不仅仅是国学课本,还教你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 本帖最后由 子墨宝贝儿 于 2011-11-29 19:33 编辑 ]

国学基本教材 孟子大学中庸卷.txt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48.74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29 19:35: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1-11-26 22:18 发表
最近忙着学习识字新方法,拿笑笑拿小白鼠之前,总要多了解多学习下
    自己有闲暇,老想着《孙子兵法》,读啊,看译注啊,找案例啊,之类。

  又一直生病不好(每每快好了,又给笑笑折腾得加重……虽 ...

抱抱,祝早日康复,同忙啊,我也是首尾不能相顾

[ 本帖最后由 子墨宝贝儿 于 2011-11-29 19:4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5 + 5 握手……我都不知道版主需要做些什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0:41:23 | 只看该作者
“兵贵胜,不贵久”,速战速决。一般情况下,古代战争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依赖太大,任何一场战争,最后依赖的都是综合国力的强弱,持久战确实是要不得的。
    汉武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依赖的不过是前面几代的积累,不然哪有那底气?就那样,几场战争,老爷老爹们几十年的存货都打空了。

    “取用于国,因粮于地”,汉代霍去病带几千精骑深入匈奴转战千里,肯定用的是这种策略。不过,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般是不愿意用这种方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6:09 , Processed in 0.096280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