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珺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的小豆包学英文(2005,男孩)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09:00:37 | 只看该作者
11月16日
      晚上没有棋课,感觉时间还算宽裕,先看了两本我们爱科学的杂志,才开始做作业,但发现他对每天的口算开始讨厌起来,很抵触。英文阅读内容还算多:
      1、RAV AA级新加2本,复习旧书3本。
      2、机灵狗1第12本,复习7-11
      3、绘本阅读:Otto the cat、Benny's big bubble
      4、培生分级阅读一级6本。
      5、动画片peppa big 2集
      我是越来越喜欢RAV,非常适合孩子一步一步去学英文,不象绘本,难易程度每本都有很大的不同,现在A picture reader系列快读完了,正在犹豫要不要上网去把剩下的实体书买回来。Peppa pig对孩子来说要稍难一点,语速很快,但小豆包看的是目不转睛,很喜欢,准备把peppa pig的文本打印出来,一句句讲给他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09:09:06 | 只看该作者
11月17日
      下午去学校开家长报告会,顺便把来来接了回来,回家早真是好,来来一口气看了两本《幻想数学大战》,然后吃过饭把作业做完,才将将六点半。练一会儿笛子玩一会儿游戏,磨蹭到8点才开始看英文故事:
      1、RAV AA级新加2本,复习旧书4本。
      2、机灵狗1第3本,复习9-12本。
      3、绘本阅读:The flying elephant,Otto the cat、Benny's big bubble
      4、培生分级阅读一级3本,全部读完。
      5、动画片peppa pig 新看一集。来来很少重复去看以前的,新的也不是完全能听明白,是在看热闹,准备把文本打印出来,仔细地再看一遍。
      打印了儿童国家地理入门级的第1册,看着很简单,准备逐渐给他增加科普读物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09:27:21 | 只看该作者
11月19日
      RAV AA级终于结束了,今天开始复习阶段,以前是当做泛读的,现在翻回来看,还有很多单词没记住,准备用一周的时间把AA级复习一遍,主要记单词。
      1、RAV AA级复习1-12册,其中有4册单词熟练掌握。
      2、机灵狗1新加15、16册,复习11-14册。
      3、培生分级阅读二级6本。
      4、绘本阅读:The big snowball、Otto the cat
         5、动画片peppa pig 第一季3集。看的半懂半不懂的,但是确实非常有趣,在一边旁观的我都忍不住跟着乐。不能让他看到第二季的内容,第一季多看两遍吧,可惜没有文本,不然打印出来边看边说是最好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09:33:29 | 只看该作者
咦?发贴子可以不用等审查了?太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1-20 14:53:45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学英语费劲啊

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学英语费劲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子珺妈妈 + 1 + 1 确实,只要妈妈有一点松劲儿,孩子就会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7:57:03 | 只看该作者
无意中找到的好东东,转到自己的楼里再好好学习

整理的春花读经

注:十部分,尽量保持原文,随后再发学习提纲。
                  
                  一、    整 体 的 预 习
      
       想请教姐姐的是,从小学开始,是否每个假期姐姐都要求孩子对下个学期的内容进行预习?姐姐从孩子3年级开始的奥数,是怎么的方式方法进行的?每天进行吗?学校的上课内容,平时要求孩子复习预习吗?每天或者每周?是以诵读的方式吗?小学1,2年级,没有加入奥数的时候,是否孩子完成作业姐姐就不管了?=======
        
       觉得无论是小学、中学,最好的预习方法是整体的预习,那么怎样做呢?这就要了解学校学了些什么?我们预习能做什么?就小学数学来说,最主要的是对数的敏感,以及一些益智类的应用题,这两样内容里,对数的敏感是主要的,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做应用题才聪明,其实不然,对数的敏感够,就能解决一大部份应用题的问题,再少量地训练,应用题就没问题了。
      
       所以,我建议您可以不理学校的进度,从孩子4、5岁开始,每天用10分钟--20分钟,最多就20分钟就可以了,按这样的顺序:先数数,我这个楼前面有写,小孩子数数可以少数一些,比如数到3000,就往回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等等,您找找我前面写的,这样数数特别熟练了,可以按顺序教孩子加、减、乘、除、小数、分数运算,一天20道题,数可大可小,穿插进行,每天20题,让孩子”慢“做,允许错,多鼓励,哪怕他用脚趾头做,都可以,就是每天20题,等他算到精准,运算非常精准了以后,孩子读经也有一定功力了,就可以让孩子把小学的数学书一本一本读着自学一遍,应该一点都不费力了,这个做完后,可以选一个好一点的奥数教材,每天一道题,只做一道就可以了,让他慢做,有思考的时间,不会的时候多读几遍,实在不会让孩子存疑再找会的人问问,在小升初的考试前久,可以找个专门考试的班练练考试技巧,这样几年下来,不但学校的内容不必烦恼,对他以后上初中高中也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上课时孩子是高效的。
     
       这里会有两个疑问:一是孩子这样算算数,会不会影响其思考力及创造力?答:不会的。现在很多讲素质教育的书都说西方数学教育,美国的孩子的计算能力很差,但思考力创造力强,我觉得这个原因并不在于计算能力差,而在于他们敢想敢做,美国的父母可能不太怕孩子犯错误。他们在数学基础教育上的缺点我觉得是计算能力的欠缺,这样其实也是影响其思考力的。二是孩子这样自学完了,会不会上课不听课?答:不会的。相反,还会高效地上课,该听的听,不该听就不听了,他的吸收是高效的,这和上课外班补课是不一样的,那是被动地灌,老师讲的内容也和学校雷同,而这样自学是自己真正学进去的,有思考也有存疑,会在课堂上与老师非常有共鸣。而最重要的是这样自学出来的孩子,加上几年读经的功夫,他就永远学会了自学,这可能真正可以做到“文理兼达、品学
     
                     二、上课听讲的问题
      
       我常听妈妈说:我家孩子聪明,就是上课不注意听讲。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注意听讲呢?您想过吗?(是因为孩子没有这样的能力注意听讲啊)还有妈妈想办法找个好学校好老师,而这个好老师的标准就讲课有趣,能吸引孩子。 这些我觉得都不应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常常反省自己的学生生涯,在老师、外人眼里,我可能算是个听话的学生,看起来上课是蛮听讲的,但是我自己心里明白,不是的,溜号的时候太多了。
      
        溜号的原因我反省起来,就是大部份听不懂,所以就听不进去,当我预习做的好的时候,这节课就会听得特别好,因为在预习的过程中自己在心里已经仔细想过了,有的懂了,有的虽不懂,但在心里也转了好几个圈了,然后再上课时,懂的地方因为熟悉而喜欢,再听老师的讲解又加深了一遍印象,而不懂的地方因为也很熟悉,老师一点拨会豁然开朗,这样整个一节课的效率特别高,课后再复习一遍,就有融会贯通的感觉,当然了,预习是自己预习才行,不能上课外班,那样同样的内容,听别的老师讲了在自己脑海里并未有深入思考的过程,只是再听一遍而已,虽然有些效果,但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自学了。所以我觉得能不能认真听课,养成上课的习惯只占一小部份的原因,就是能不能坐住,这可以用读经的过程来练,孩子能连续读经一个小时,就超出这个能力太多了,而上课能认真听课的原因主要在于孩子是否准备好了,因为现在小学中学的教学方法几乎是一样的,就是上课就讲,如果孩子没准备就去听或讨论,他怎么可能听讲呢?他能讨论什么呢?打个比方,比如我们要去听怎样修理汽车的课,那么我们要有所准备才行,就是对这个汽车的原理要熟悉,说明书至少要看过很多遍,甚至有些重要的地方要背下来然后才去听课,这时老师讲到哪一部份时我们都心领神会,一说就通了,否则像鸭子听雷一样,不溜号才怪。
      
        再打个比方,给孩子阅读一篇文章,当这篇文章百分之九十他都熟悉的时候他才会喜欢,那百分之十不熟悉的他也不愁了,如果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都不熟,就开始给他讲,他是听不懂的,也就不喜欢,纵使你用一些深入浅出的讲解讲得比较有趣,那也是他能理解的根本不需要讲的部份,而你在那里是浪费时间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把一篇文章读过100遍甚至300遍以后,他心里酝酿很久了,好多地方他有他的懂,这里再有高人点拨,也就是上课听讲,孩子是喜欢听的,至少是不痛苦的,也是不会溜号的。  
      
        还有一种溜号就是孩子的程度远远超出讲课内容,比如说一个高中生去听小学一年级的课,他肯定不听课,这种不听,不听就不听吧。所以我觉得孩子上课是否听课,不在于是不是上了六年小学,然后初中就练出听课的能力了,而是自己要有内功,至于学校的坐息时间的养成,应该一两个星期就可以的。
        其实这里还有做父母的一个隐忧:天天靠家长教,孩子会不会越来越依赖父母而永远不能自学呢?这也是需要好好反省的问题,自学能力的养成,也不是平面地思考一下说:让孩子自己去随便学,大人不参与就可以自学了,如果这么简单,还哪有这么多教育问题呢?
      
        要养成孩子的自学能力,是要父母用心的,我们要领着孩子走过一遍完整地自学之路,方法要简易、要长久、要可操作,要保证孩子自己学进去,有实践的感受, (这点希望春花姐再谈,越细越好啊)
而不是我们大人在这里讲的唾沫模飞、而孩子在那里所吸收极少,人们常常会忘了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者所得到的效果,那么您想想,让孩子自己读,岂不是会有最大的教育效果吗?孩子眼睛看着,嘴读着,能读出来是在脑子里转一圈,读两遍是转两圈,一本书读300遍就转了300圈,这是孩子自己的收获呀,是给他洗了300遍脑子呀(别怕,是越洗越清楚越强大)。孩子有了这些实践的感受,而经典里道理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孩子会在生活中逐渐懂得,经典里的道理又最根源的道理,比我们的言教不知要高多少倍?而当一个孩子又有了读的能力,又读进去那么多道理的时候,他怎么会不能自学?一个孩子有了“老实大量地读”的能力,任何人生之难事,都可以用“老实大量”一以贯之,他想不会自学都难呢。
                    
                           三、孩 子 休 学
       休学期间的计划,我以前都写过,本网应该就有那个帖子,等我找着了,再告诉您好吗?
       二十天背经典,儿子大概是每天一篇,有长有短,前面的,大概一天一篇半,后面的像十三、十四每天不到一篇,不到二十天就背下来了,剩下几天就是连背,那时我也不太会读,还是以前的方法,读二十遍后就强背,背下来后再背二十遍就进行下一篇,全本背完后,再连背大概四五十遍吧?我忘了,因为那时我上班,孩子在家自己背,据他俩说,每篇都要读二十多遍,每个也要背二十多遍,再一篇连背的。
      
       当背到第三篇的时候,儿子就想放弃了,跟我说,妈妈换点别的吧,(后来我告诉别人读经时发现,不管大量小量,一般人都是读完三篇后就不想读了),这时,我说,儿子,这是你俩要长进的时候了,别人读到这里一定读不下去了,就像爬山,已经爬了三分之一了,在半山腰的时候最闷,但也是最精彩的时候,谁能在这种闷闷中走下来,谁最后就能到顶上俯视山下,(因为这种话我经常说并实践过,儿子一听就懂),再说,儿子,你俩读了三篇就放弃了,心里舒服吗?没有牵挂吗?以后再没有这个时间了,不会后悔吗?这是逃兵啊,并不是不能做,而是能做而懒惰,做了逃兵。就这样,儿子再没说什么就背完了。背得那叫一个熟啊。
      
       到高中后,我一边上读经网看读经的文章,不断地调整背的方法,儿子当然也受益,他们会把这种重复的方法无形中用到学习上,尤其是古文,见着就背,在进行物理竞赛的自学前,只要书上出现的古文、诗词,儿子无一不是背得滚瓜烂熟,英文课文他俩都是在假期全部背过,到开学后一学期内就再不听读英语了,上课听课也很舒服,这样,整个高中期间儿子几乎没读过一本课外阅读,除了假期外,孩子也没听过英语说过英语,只做点老师留的作业,因为高中的课程确实很多又都很难,儿子在语文英语上几乎没有时间投入,就用这点读背的方法应付学校的课程,基本不拉分,有时好点还分数很高,而大部份时间都用在了数理化上,特别是物理竞赛以后。当然儿子现在英语还不是很好,但与他们的投入比,就算最经济的了,而更主要的是儿子会了方法,已学过的也是功夫的一部份,以后有了时间,再继续这样学,英语一定会学好的,儿子全部都是自学,自已安排时间,我所操心的就是当他有困难的时候鼓励一下夹持一下,无论是严厉还是温和,我的内心都是充分信任孩子的,我也觉得这是最主要的。
        对了,到高中后孩子的学校提倡孩子背《论语》,大宝班早自习学生轮换讲《论语》,因为没有对《论语》太熟的,所以大宝几乎天天是主讲,这样他就要晚上回家查一些资料,这时他是喜悦的,因为对《论语》太熟了,一下子查好几家的注解。而二宝班老师经常要考一下默写《论语》,二宝每次在考之前,都看看老师要考的部份,这对他来说太轻松了,在老师要求默写《论语》的句子时,几乎次次一字不错而受到老师经常的表扬,当然这些也不是很主要的了。

                         四、 儿子小时候数数

        想起儿子小时候数数的事情,在这里说一说,或许对大家也有启发?对6岁以前的孩子,应该是很好的锻炼注意力、对数字敏感的方法吧,又很简单好操作,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方法,不一定很专业哦~  
          从孩子能数数开始,就每天当玩一样让孩子拿着实物数数,什么东西都行,到一定程度后,也就是会数了,不用拿实物比量了,就逐渐往大了数,比如数到100000000(一亿),今天数到100,第二天接着数,一次以10分钟为宜,这样很锻炼孩子的耐烦心,一个人要想数学到高中大学还好,不但要聪明,还要有耐烦心的。
       每次数完后,在纸上记一下数到哪里了,下次接着再数,一直数到一亿,然后再倒着数,一直数到1或0,然后再从头数,就这样重复十次左右,孩子对数就很敏感了,并且加1减1的加减法就会了。
       两个数两个数地数,0、2、4、6、。。。。。。。也一直数到1亿,然后倒着数,再回到0,这样数十次。
       ④、以此类推,三个数地数、四个数地数。。。。。一直到九个数。在这其间,三个数、四个数、五个数非常锻炼孩子的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及对数的敏感,六、八、九分别是三、四、三的倍数,数到这时让孩子用倍数想问题,这样就让孩子感性地会运算乘法了,但是可能孩子还不知道乘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没有关系。七比较难一些,您可以教孩子加三加四或加五加二,总之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脑力会很强,每一个都是十次(正数倒数都十次,就是二十次)。
       ⑤、这样数到九,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跟孩子玩着数(数学是要玩着学的,语文是不能的,是要平静的),数错了不要紧,让孩子慢慢来,要允许孩子犯错。错了以后您不但不要严肃,还要觉得好玩,只让孩子自己想想再数正确就行了,能这样数下来,数字的运算能力就已经很强了。
       ⑥、如果有时间,而且孩子已经很熟练了,可以接着往下,10个数、11个数、一直到100个、1000个、总之可以每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锻炼一下玩一下,这样等孩子学九九乘法表,进行四则运算时就会很快学好,经过很少的训练就会精准。
                     
                    五、  学语文只有两条路
      
       春花说学语文其实只有两条路: 一是强记,二是博览,强记得多了,深了就会大幅度地带动博览的兴趣,强记是母,博览是子,我们教孩子只教其强记(就是诵读),博览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就行了,不教孩子阅读并不是排斥的意思,而只是不必教、让孩子自己随便学的意思,只要在环境中有书,而孩子在认识了很多字、能大部份理解书的内容之后,就一定会读了,只要不强迫孩子写心得,就随便,他愿意说时就说、愿意写时就写,不愿意说不愿意写时不要强迫,说写得好坏都要表扬,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爱阅读,阅读得多了,就会越来越有学问。
      
       诵读得内容是孩子不能懂的、是高深的,因为这需要用一生的实践去感悟,是所有阅读的内容的理之归宗,博览的内容是由浅入深的,孩子只可能阅读他大部份都懂得的,一本书如果有一半多不懂就读不下去,大部份都懂才能读下去,而且是稀里糊涂懂的,有懂的有不懂的,是读得越多越懂的,我们不能规定孩子懂的地方,孩子自己去看,有自己默默的懂,懂他自己的懂,而不断地诵读、深耕,又会不断提升孩子理解的能力、读的能力,开拓孩子的大心胸、大格局,提升孩子读的层次,做一样,得两样,何乐而不为?
       一位网友说: 今天的分用完了,我很同意这个观点: 我觉得不仅是语文,其他学科虽然有不同之处,但强记无疑可以帮助理解。初中的一位女同学,成绩在全班遥遥领先。初三的时候,每天晚上晚自习之前,她都在整理自己的笔记,化学的,物理的,等等。化学笔记自己整理的厚厚的一本,现在想来,那实际就是在抄书啊(这过程肯定有归纳总结之类)。抄书为了什么,还是记忆,最后这个同学考上的是清华。而春花姐姐说的只管大量诵读的方式最终的目的还是记忆,是一种无负担的记忆,而且是烂熟于心的。
        
       另外一位网友说:真的让孩子做到了这样的大量通读,就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是练就了真功夫。 春花姐说的和以前在一个论坛上的一个牛人说的一样,此人身体不好,高考前休学在家,每天保证9小时以上睡眠,就这样高考还比第二名高出60分。她提到学语文主要在小学和中学,学语文的方法就是背诵,而且是背古文。说是背个3-5本书后语文水平的提高自己都看不懂。以前看的时候没感觉,现在看了春花姐的帖子一下就明白了。那些经典读到200,300,甚至500遍,对我来说是一座高山,我看不见山后面的是什么样的风景,所以什么都不能说。而春花大姐她做了这些,看到了很不一样的风景,很想与我们一起分享,于是总是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要大量的读。所以谢谢您!

               六、春花关于各个学习阶段的分析
         
       这个还是“表现”的问题,就是小学各科成绩(语文、数学)的表现。您是说孩子与别人比,数学、语文、理解能力都一般,其实在做这个比较之前,您的心中已经预设了一种标准:那就是孩子背了《论语》和《老子》了,就一定应该表现突出,不应该是“一般”的水平,对吗?
       其实,父母有这种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比较还是不明白读经的道理,也不明白教育的道理,至少是不大清楚的。教育是赞天地化育的工程(赞者,助也),是教给孩子最大长进的内容,再配合以最恰当的时机,用最好的方法,这就是尽了人事了,至于结果是什么,那就要“居易以俟命”了。 这样说,似乎不足以给您解惑,或者有用大道理压人的感觉,那我就试着细细分析一下:
      
       要想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就要研究一下学校的学习内容以及考核指标,这也是我多年来陪孩子的过程中一直研究的,分成三个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如果不仔细分析,我们习惯性地一想,会觉得小学学习好是初中学习好的基础,初中学习好又是高中学习好的基础,是这样吧?现在我想告诉您的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个不大正确的想法,这是我的经验。当然了,可以有这样的人,但是因果关系却不是直推的:
       小学好初中就好,初中好高中就好,也不是必要的关系:初中不好是因为小学不好,高中不好是因为初中不好。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如果要孩子出成绩,是要高中的呢?还是要初中小学的呢?这样一问,大家都应该清楚:要高中的。假如我们的目标就是考一个好大学的话,那是不是很早就要研究一下“考大学”的内容以及“高中”成绩要怎样来呢?这好像很可笑似的,还在小学就想高中的事情,其实这是很主要的,当然了,读一生有用的书才是最恰当的,可是考大学是我们大部份平凡的父母所要面对的,我们就先把考大学做目标吧。让我分析一下高中的各科:
       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考试那部份内容一定要有纯熟的表现才能得高分,而纯熟之前的积累过程学校是不管的,老师也是不管的。所以这部份工作就要父母做了。
      
       高中的各科和初中比跨度是较大的,尤其是理科,数学、物理是一年比一年难,把好多大学的内容都挪下来高中讲,化学和初中比,也不是一个等级的,语文、英语也比初中难太多了,而语文、英语的考法不是难而是不合理,我觉得高中语文在思想的深度上并不太够,但是那些支解的考法确挺讨厌地难。
       高中时间只有三年,这三年,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忙乱的,如果不提前预习和积累,没有自学能力,上了高中,想要表现好,是太难了,那就要参加大量的课外班,甚至要科科吃小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的我见过的太多了,难道真就这样难吗?
      
       我觉得这都是小学没安排好的缘故。其实小学初中应该是很清闲的,尤其是小学,但是大部份父母都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当时的表现上,也弄得挺忙的,而没有好好积累以备不时之需,就是对高中的铺垫不够,对整个人生的铺垫更不够,一上学就想让孩子样样表现好,结果胶着于小学初中那点东西,而对孩子整个人生的规划看不清,至少对高中没看清楚。
       这样我们就要看一看小学的哪些内容对初高中以及对整个人生是有用的,有哪些不足,是需要我们自己做的,这个分析清楚了,就可以把有用的学好积累好,没用的就不要管它了。 小学就有三科:数学、语文、英语。
       小学的数学:就是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能力的培养,我觉得这个对初高中以及对整个人生都是很用的,并且可以让孩子聪明,是要好好学的,是越不过去的,但其实是可以晚点学的,四年级左右学就可以,费时少收功多,但是已经上学了就不敢这样做了。您现在说孩子数学一般,我可以告诉您一个方法,让孩子不一般,您可以不管学校的数学是怎么学的,就把孩子的计算能力一下子练过关,订个计划,每天做一些题,允许孩子错、慢,这是很关键的,我看到:现在学校老师是不允许孩子犯错的,错了就批评,其实孩子在理解上有错、慢,是需要鼓励的,越批评他会越害怕,越不敢做(不敢错),我觉得孩子懒惰,可以批评,孩子犯错不应该批评。在这种大环境下,家长也不允许孩子错、慢,甚至孩子自己也不允许自己犯错,一点困难都不敢面对。所以我觉得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责备,要讲清道理,鼓励孩子错了改,如果四年级以上的孩子,每天四个小时练习,三个月就可以练得精准,如果是一年级的小孩子,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能练的精准,这样一个把四书都读过三百遍的孩子(当然多了更好),计算能力如果过关,他的小学应用题就不成问题,可以自学。
      
       小学的语文和英语: 这部份是对初高中以及人生最没有用的,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都没有用,甚至有害。所以我劝您不必在乎孩子在小学语文英语方面的表现,当然不在乎不一定就表现不好,您就一直读经,其它随便,他也未必就表现不好。如果想要让孩子表现好点、有点自信,可以用“读”的方法,读一些浅度的内容,读经之余,让孩子看一点小学水平的课外书,作文就随便写,孩子写好写坏都表扬,这是让孩子敢写,这样到了四五年级,孩子的表现也会是很好的。
        除此之外,小学毕业前是应该把语文英语积累好的,把四书读完三百遍,当然能更多读更好,像教授说的30万字的中文经典最好了。最好再读一下《古文观止》,把《古文观止》作一个注解(就是王教授说的移注吧?),高中的课文中很多是从《论语》《孟子》《古文观止》选出来的,趋势是还要增加,而四书在孩子小学时背下来了,酝酿几年,到初高中时孩子会因此而懂事明理而理解力超强,因为这些都是哲学的内容,不只是文学的,对理科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在读经过程中记忆力静定能力的养成,无疑更是如虎添翼。
        小学也可以把英语学到高水平,当然是读经的方法。而理科是不大能完全提前的,因为理科需要理解能力,小学学高中的几乎不可能,而初中时可以用“读”的方法预习高中数理化,这是可行的,我是这么做的。文科是可以在小学积累完的,语文和英语的大量读经,就是对初高中的最好的积累,小学四五年级以后就会有一些效果了,对数学应用题都会有很大作用,因为数学中的应用题就是四则运算的说明文。
        数学书的读法与读经略有不同,读经是只读不解,数学书要边读边理解,但是出声读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不必读很多遍,小学的数学,在老师讲完课后,只认真出声读一遍即可,做到全懂,不懂的地方要重复读,然后把知识点总结一下(需要背的),写在笔记本上,定期背背,背熟,再做题,把总结在本上的公式定理知识点等,有计划地每天复习背一些,或每星期复习背一次,这样与做题形成双线,可以相辅相成,在不断地复习巩固知识点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及质量。
     
         一位网友发表的认同留言:我一层层楼地仔细研读,没想到,真没想到,原来数学是可以这样学的。用“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学数学,就是遇到概念公式定理的地方就读读,理解了就过,不理解的多读几遍,理解以后都背下来,并且要多背几遍、背熟,然后再做题、运用,这样即有幸福感,又让孩子“感性地”“作用地”理解了数学,就是提高数理方面的潜意识,然后让孩子自己慢慢做题,别着急,这样,孩子就慢慢能学出兴趣来,也会很从容。

七、陪儿子休学过程  春花
        
        陪儿子的整个过程也是我自己长进的过程,儿子真正让我省心也是在我看过王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振撼”之后,那以后,我看了教授特别多的文章及讲演,真正地明白了教育的道理,初中我让儿子休学两个月在家自学,背下了《论语》,用了20天,只所以能短时间背完一本论语,也是因为儿子的学习能很强,以前没看教授的演讲时,有些做法也稀里糊涂地暗合于读经教育,这之后,儿子受益的地方主要就在“读”这个字上,用“读”这个方法打通了一切关节。我把能想起来的用读的地方写在下面,其实“读”“背”是贯穿了孩子以后的整个学习的。

初二下学期休学,初三的英语我让孩子预习,是这样做的:
        用复读机放磁带,孩子放一句,跟读一句,读的和录音机一样了,在本上写一下,再进行下一句,就这样一课完成后,读十遍,再进行下一课------就是这样预习,我只不过是把教授的“小朋友,跟它念”这样的大原则具体化了,这样预习了以后,上课孩子听课的效果非常好,只做老师留的作业,并且做的飞快,没有再用别的时间学过英语,由于初中英语比较简单,所以就学校成绩来说,他俩是很高的,整个初中学习很轻松。
高中英语更是这样做了,因为儿子已经习惯这样做了,这样学习的功力也很强:
        每一个假期都把下学期要学的英语教材及磁带买回来,就像上面一样的听读写,都是“大量”的,每天坐在那里静静地听读写的时间都在5—6个小时,有的时候时间可能还要多一些,10天左右就把下学期的预习完了,可能您要问:你儿子大了,所以才能这样学习。其实这是小时候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小时候好动坐不住差不多是所有孩子的表现,我是用学奥数把孩子的这种能力锻炼出来的,现在我觉得用读经会更好。

初中休学那两个月,学习数理化全部是用“读”的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把高中数理化书全部买回来,买三套,并且把答案买回来,早晨起来锻炼、吃饭后,就开始读,两个儿子一人一本,我一本,我也看着书,儿子一人读一页,读到例题,就把答案挡上,自己做,实在做不出来,再看答案,看懂即可,实在看不懂,多读几遍,就看懂了。遇到公式、定理,立刻背几遍,就象读经似的硬背,不用懂,其实背几遍自然就懂了,实在不懂,到课后习题的时候,也可以弄懂,到做课后习题的时候,我也没让儿子写太多的过程,就在书上空的边上,写步骤,我也不检查,也不会,我拿答案,他俩做一道,分别亮答案,不能告诉对方,我看一下,对了就过去,不对,重做,实在不对,看答案,多看几遍答案,就会了。在儿子做习题的时候,我就开始准备中午饭,等他俩学到上午11多的时候,休息一会儿,饭也做好了,下午也是这样,晚饭后,儿子不再学数理化了,休息锻炼或看书,我就不管了,我把第二天的饭菜想好准备好,这就是学高中数理化的全部过程,不知说清楚了没有。这样整体学过以后,孩子对整个高中数理化的理解是全面的,虽然有些地方可能理解的不对,这不可怕,上课自然就弄会了,而且上课效率高,因为等于预习了一遍,但是这样学的效果可能赶不上在外面上课外辅导班的,但是却养成了自学、思考的习惯。到现在看,儿子自学能力很强。重要的是,不要和别人比,不要有太多的虚荣心,尽人事,听天命。
     
       在初中背过《论语》后,马上就感到孩子的性情有很大的变化,他们自己是没什么感觉的,我是感受到的,孩子温柔了,说话更得体了,看问题的角度马上不一样了,不愁背东西了,因为他们知道,多读些遍数就会背的滚瓜烂熟,所以上高中后,儿子基本上是见着古文就读背,最后都背的跟蹦豆似的熟,所以虽然儿子不大看课外读物,语文的感觉和写作文也不太差,高中英语比初中难一些,他俩的英语成绩不如初中,但是在不太用力的情况下,也不拉分,各科成绩很均衡。
       儿子也很“感性”地认识到了“重复”“多接触”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从读经教育中“移植”过去的, “读”“背”“重复”“多接触”在孩子的心中固定,他们不知不觉地就会运用,我只需稍稍提醒,甚至什么也不说,他们都做得很好,所以我就省心了,不会的东西,我观察他们一定会多遍重复,直到会为止,儿子很少记笔记,都是以这种方式记在脑子里,忘了就再来一遍,丝毫没有畏难情绪。
       我是学理工科的,所以,相对来说,我算比较会教孩子数学吧,做为一个妈妈,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学得自觉一些、相对来说有兴趣一些,更愿意思考一些,能稍微从容一点面对当前学校的数学,这是我的短浅的目标。
       我的想法是这样:数学一定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学的,不会自学的孩子,在小学和初中有点聪明找个补习班什么的,还可以应付一下,到高中就很难应付了。
       数学是用思考的,是把抽象的概念符号以及形成的公式定理等等在脑子里不断地熟练地运用,它是有机械结构的,前一步不熟练,最好不要做下一步,如果强行做,这样就没有幸福感,但也有可能在做的过程中把前面的弄懂了,所以,我总结学好数学应该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孩子的素质,这是主观面,二是数学学习的规律,这是客观面。主观面上,孩子的素质最好是静定的能力非常强,能长久地专注思考, 很耐烦很冷静地一步一步地演算推理判断,我觉得这是可以通过读经培养出来的,当然别的方法也可以,但没有读经这么综合,又能培养静定,又能提升语文程度......,客观面上,数学学习的规律我觉得就是它的机械结构和必须消化理解,这不同于人文艺术和道德,我觉得数学只能自学,老师只做为辅助,而不可以强灌,在孩子实在不懂的地方稍微点拨一下,或者是放一放,让孩子自己慢慢消化,其实在消化之前用读经的方法做点功夫最好,就是把讲概念公式定理的地方读读,理解了就过,不理解的多读几遍,理解以后最好都背下来,然后再做题,这样即有幸福感,又让孩子“感性地”“作用地”理解了数学,就是提高数理方面的潜意识,让孩子自己慢慢做,别着急,这样,孩子就慢慢能学出兴趣来,也会很从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昕阳99 + 2 + 2 谢谢分享,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08:58:52 | 只看该作者
11月20日
      来来RAV的复习采用了淘汰的方法,哪本书能流畅的读下来,哪本就淘汰,目前为止已经淘汰了9本。
      1、机灵狗1新加第17册,复习11-16册。
      2、RAV AA级复习,淘汰5本。(剩下的书主要是因为单词不熟过不了关)
      3、培生分级读物二级3本。(第二级结束)
      4、绘本阅读:Benny's big bubble,Otta the cat。其中Otto the cat主动要求自己读,结结巴巴,还有些单词不认识,但勇气可嘉
      5、动画片:Big muzzy第1集,非常喜欢,还嚷着要看第2集,可惜时间太晚了,没让他看。睡觉时用小布叮放了Peppa pig的mp3,一口气听了4集还不肯放手 ,虽然最后被我强制关机,但让我暗喜不已 ,放英文音频以来,来来一直是可有可无的态度,头一次流露出强烈喜欢的态度啊!
      Big muzzy与peppa pig 比起来,简单很多,来来非常喜欢看。准备看完一遍动画后,把mp3抽出来给他听。
      早上起床是用peppa pig的mp3叫醒的,穿衣服也听,洗脸也听,吃饭时边吃边听,直到出门。来来爸爸不相信他能听懂,其实我觉得他也是一半听懂一半猜的,真要想全听懂还需要精读才行。但管他呢,先让耳朵熟悉英文也好!

[ 本帖最后由 子珺妈妈 于 2011-11-21 09: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1:46:51 | 只看该作者
11月21日
      英文阅读的内容:
      1、RAV AA级复习六本,淘汰两本。以前都是当做泛读材料来看的,现在才发现不认识的单词还是很多,争取再从头学一遍。
      2、机灵狗1新加第18本,复习12-17本。
      3、绘本:Lot's of heart,Pig out。听的是漫不经心,在床上滚来滚去,就没朝书上看几眼。
      4、动画片:Big muzzy第2、3集,确实比较适合他的水平,非常喜欢。
      因为妈妈的情绪不好,很急躁,培生的分级故事阅读被取消。
      动画片看完都9点半了,真正睡着都十点钟了,早上起床很艰难。准备调整晚上的学习时间了,怎么也得保证8点半上床,最迟也应该是9点睡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11月22日
      下午又下雪了,小豆包贪玩打雪仗,弄得衣服都湿透了,晚上上完棋课我去接他时才发现,不知道湿了多久了。
      老师发短信说他的口算计算速度太慢,晚上一直在忙着写作业和做口算练习,全忙完都8点半了,英文阅读的时间又被挤没了,结果一边吃晚饭一边看muzzy,阅读只做了机灵狗和RAV。门口小黑板很有用,最近我把他在机灵狗里不会的单词都抄到黑板上,每天早晚出来进去顺便读两遍,结果机灵狗跟读的进展很顺利。
      1、机灵狗1新加第19本,复习12-18本。
      2、RAV AA级复习3本,避免贪多嚼不烂,效果还不错。
      3、动画片:Big muzzy 第4、5集。(早上起床后放了muzzy第1、2集的音频,大部分能听懂,还好,不厌烦,只是我感觉音乐有些多,英文输入有些少。)
      托朋友带的外放式Mp3到货了,晚上刚到家就给灌上了一堆英文故事音频,小音箱的外放效果还不错,在手机里听起来音量很小的peppa pig mp3在小音箱里放出来音量很大,拿着在外面一边走路一边听问题不大。从课外班回来的路上,小豆包一口气听了一集马小跳(30分钟),写的真象他呀 ,引起了小豆包强烈的共鸣,这两天还得上网把全集下载了。只是现在有些发愁,中文的阅读和听音频被我压缩了又压缩,每天小豆包的中文阅读时间都被当成自由活动和玩儿的时间了,哪儿有时间听这些故事呢?而且我感觉孩子的时间被各种英文中文的音频见缝插针地塞满了,可家长跟孩子交流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不是件好事儿。

[ 本帖最后由 子珺妈妈 于 2011-11-23 09: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11月23日
      小豆包的口算出问题了,今天拿回来的口算卷子居然只得了29分,老师说是态度问题,我的理解是:不是不会算,是不想算,或者是有点儿畏难情绪。
      晚上从托管班把他接出来,刚开始还是没能控制好情绪,朝他发了脾气。回家吃过饭以后想了想,跟他说:“这段时间口算得分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只要培训一两周的时间,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克服它!”,小豆包一边练口算题一边引申妈妈的话:“其实就是个小雪块,我却把它看成了冰山!”,课堂上老师100道题给了10分钟时间,他却只答了29道题,剩下的全都空着,回到家我让他把剩下的题都做完,也只花了7分钟时间,按这个速度10分钟内做完100道题应该是没问题的,还是心理上的问题。
      回顾这段时间小豆包的时间安排,可能是因为我把他逼得太紧了,近一周因为下棋已经挨了他爸和我两次打了,孩子心里可能是比较压抑,结果在口算这儿冒了个泡儿 ,我知道打孩子是最差的一种教育手段,可每次跟他说话,看到他待听不听满不在乎的样子就压不住火,还是得修炼自己的涵养。
      基于上面的想法,晚上对小豆包的时间安排松了很多,做完作业后由着他自己找中文书看,英文阅读只看了机灵狗和RAV。
      1、RAV AA级复习了6本书,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单词,小豆包很不喜欢开口读,这6本都是我读给他听的,他有时会待看不看地瞟一眼书。
      2、机灵狗1新加第20、21本,复习17-19本。开始由单词转向短句,小人读起来有些结结巴巴,跟读的兴趣大减,更喜欢听。幸好每天只跟读一遍,5本书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儿,他还能忍耐。
      3、动画片:big muzzy第6、7、8集,对big muzzy动画的兴趣不减,一直追着看,但到了第7、8集的时候句型加难,生词也比以前多了,有些看热闹的意思,有空儿的时候还得从头认真学一遍。
      晚上和早起的音频一直以big muzzy为主,放的是前2集的mp3,听了2天,可能有些听烦了,早上很痛快地换了马小跳的中文故事,一直听到进校门。对绘本mp3的热情也是大不如前,我得想办法给他换换口胃,下周多打点国家儿童地理,看看能不能更喜欢一些。

[ 本帖最后由 子珺妈妈 于 2011-11-24 09: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44 , Processed in 0.080743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