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8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聚万国九州之铁铸成一把大锉(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5 23:4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聚万国九州之铁铸成一把大锉(错)
百年前(晚清)一批读书人(半吊子)在科举制度取消后,欲求强国之路,寻策之际,把晚清政治上腐败无能之呆账竟然清算到民族文化头上,后人蜂拥而至,掀起了毁灭本民族文化的狂潮,对民族文明进行了持续的乱解、歪曲、污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民族文化平白受批蒙冤,无知之辈竟给古人乱扣了很多“帽子”,例如说:“古人不懂科技、古人用三从四德压迫妇女、帝制为皇权专制、古代百姓生活困苦、礼教吃人、孝道是愚民政策等语”。古人若至于这等地步,民族文明不可能传这么久。
仅仅“三四德”之‘从字,就错解了好几百年,很多人理解“从”字皆随众当“服从”解释,按服从解释是错误的。
百年来一直在错解“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红gōng),此地“从”字(按服从解释是荒谬不通的,因为古代历来以“孝”治天下,岂能出现让母亲服从儿子这种规定?),既不是服从之意,也不是从事之意,何也?“从”字在此处应是“依靠”之意(依靠不要理解成依赖)
“礼制”在古代社会里是最高宪法,在礼制上规定女人不同时期皆有所依,等于在文治上给了女人根本的生存保障,故古代女人不必外出为挣取简单的生存物资而疲于奔命,故女人在为人母之前可安心在家里跟母亲学习怎样为人母、为人妻。故其为人母后能够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晚年间,因母亲完成了教子使命,故可安心享福。至于四德更是合乎人类文明本质,古今中外对女人的道德要求皆高,因为女人将来为人妻、为人母,决定着下一代的素质。故古德云: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此话是真理!(故百年来毁灭民族文化之人硬把三从四德歪曲成是古代歧视妇女的教条,至此该结束了吧!)(古代女人因有根本保障而“心安”,因担负“母责”而有相应的地位。“心安”的女人在妊娠期间能够把人类优秀品质更多的传给孩子。)上古圣人造“安”时,或许早已明示后人了,上边为宝盖,下边一个女,明示后人:女人在家主内,自身安全,天下也由此安定。

近百年来“伪男女平等”邪说一直在蛊惑人心。(百年来毁灭民族文化之人是这样说的,他主张男女平等,女人应该出外工作,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倡此语者未尝动脑,听者亦不动脑而盲从。)男人和女人在人性上是平等的何谓真正的男女平等:各司其责,各安其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伪男女平等”所倡之平等实际上是“男女平均”(头脑一根筋之人时常用此混淆思维来偷换概念)。男人和女人在体质、体力、生理、心理、性情、擅长、职责、需求等等方面皆不相同,如何能用‘男女平均’这等邪说来构建人治社会呢?并且这种邪说流行百年,至今尚未终结。百年之天下大乱皆缘于此,正所谓古德云:学说误人何至于此!
女人的天职是做母亲、是相夫教子。今人让女人外出工作,貌似有理,实则流弊无穷。女人外出工作有诸多弊端,冲击社会稳定啊!(望懂文治者明鉴):女人家外出工作本身就是贬值的连自身安全都没有保证。因外面的所有工作都是次要的,性质都是白做嫁衣。最需要我们母亲的是她自己的孩子,是她终身所依的家庭。外面的工作岗位是极其有限的,本没有那么多岗位,让那么多女人到哪里就业呢?女人占了部分岗位,那些男人又到哪里就业呢?男人没有了就业岗位,让他干什么呢?他需要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啊!男人需要通过付出而获得成就感啊,那么多失业的男人找不到成就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没有丝毫好处的。况且,社会这潭水这样深(如今男人的道德底线又是那样低),(洛阳性奴案不就是铁证吗!试看中国有多少女人在夜总会、KTV、按摩院做着不该做的事情,谁把她们逼上这条路!就是这种“男女平均”的邪说),外出的女人家连自身安全都保证不了啊!所有的女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都是民族未来(或现在或过去)的母亲啊,连本民族母亲的安全都保证不了,这是中国男人的耻辱与不要脸(没文化)、是民族的不幸、是政府的失职、是亡国的先兆。中国有一句骂人话是:有娘养无娘家教。当一个民族的女人需要为生存物资而去疲于奔命时,作为母亲连教子的时间都没有(怀孕期间还得惦记怕失去工作),这句话也就不是骂人话了,而是一种生动写照。当一个族群、一个国家、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母亲不能心安理得地工作在教子第一线时,这个族群与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这个家族与家庭是没有生机的,孩子的出息成才也就无从谈起了。今日之中国何以不出贤才,皆因没有贤母所至。百年之中国母教不振啊!所以:中国之第一要务应是让母亲回家相夫教子,担负起母亲教子之责任,如此则天下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苍生幸甚!

[ 本帖最后由 留待后人评 于 2011-11-5 23:5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冰极蓝莓 -3 -3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谢谢你了
钢泵妈 + 1 + 1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6 14:28:19 | 只看该作者
按服从解释是荒谬不通的,因为古代历来以“孝”治天下,岂能出现让母亲服从儿子这种规定?
说的好,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偏听偏信,没有动脑想一想。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有道理
和睦家学园 + 5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7 11:09:0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指点,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7 11:44:0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对于“从”字的解释确实颠覆了我一贯以为的想法,谢谢楼主
同时很赞同楼主的大部分观点,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到国家的未来的
不过因此得出结论,女性应该回家相夫教子,呵呵,稍有异议
并不是因为女权之上或者男女平等的观念导致我认为女性就应该出去工作
而是一方面不同女性的性格不一样,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观念认同,如果出自自身愿意在家相夫教子,当然欢迎,但是如果确实喜欢在外工作,因为能从工作中找到认同感和价值感,为何就非要要求其回到家庭呢?也可以让小部分男性也回归家庭(在自愿的情况心爱)
另一方面就是现实,我也很赞同楼主所讲,现在的经济形势压迫下女性为了撑起家庭必须外出工作,一定程度上也是男性的不利,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无法改变国家经济大形式下,在无法保障每个家庭即使一人工作也能支持整个家庭的情况下,在物质基础不够雄厚的情况下,一切都是不现实不可行的
还是要感谢楼主,给我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路
还是要感谢楼主,相信您本心并不是对女性就是歧视或者看低,而是对未来孩子的素质的担忧和关心

也许再过N年后吧,楼主的想法能实现?!
期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也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9 03:15:25 | 只看该作者
目前中国妇女回归不了家庭,是人文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造成的。

说下德国是怎样让女性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的。
1.从德国的税收。


大致分为五个等级,原则上还是收入高则税收多,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但其中一点让很多中国人不理解,那就是结婚家庭的税收问题:若两人成为一个家庭之后,如两人的收入差距较大,低收入者将支付更多的税额,选择一级税收,而高收入者将支付更少的税额,选择三级税收。
   
    如果丈夫的月收入是6000欧,妻子的月收入是1000欧。
    他们单身的情况下:他应缴纳1500多欧,她应交纳50多欧;
    结婚的情况下:他应缴纳1000多欧,而他应交纳100多欧。
    如此算来,成为家庭后整体的家庭收入是增加的,有的家庭女人很情愿地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这样丈夫可以选择三级税,女人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干家务。如果男女收入相等,一方不愿放弃工作,可以选五五级税,没人都交差不多的税,但如果有一天女人不上班了,男人就可以选择3级税,交最少的那种。家庭总收入也不会少太多。
一所以在德国,孩子不到上学的时候,母亲全天或至少半天呆在家里相夫教子是很常见的.
2,从妇女儿童保护法上看
女人如果怀孕了,女人所在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雇这名员工,休完育儿假最多三年后,(从孩子出生算起),妇女可以从回工作岗位。生完孩子的第一年,可以领取前一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70.
3,从婚姻法上看
女人如果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和家庭,无其他工作,一旦双方离婚,男方要把工资总收入差不都一半分给女性,知道她再嫁人为止。保证和认可妇女对家庭的贡献。如果家庭孩子归母亲抚养,男方付的抚养费还要多。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11-9 03: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6 , Processed in 0.223558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