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63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交流] 幼儿园试行混龄班 家长从抗拒到挤破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4 10: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闵行区民办依霖幼儿园的19个班级中,有3个班级正在试验混龄班,一个班上小、中、大班年龄的孩子各占三分之一。开设之初,混龄班遭到家长的坚决反对,有家长甚至要求幼儿园每月到小区召开情况说明会。  如今,混龄班却成了家长最为追捧的班级。希望将孩子送进混龄班的家长,不得不提前半年以上预约,有的家长为了上混龄班还在幼儿园附近买学区房,甚至租房子。
  据悉,因为混龄教育带有实验性质,所以在本市完全实行混龄编班的幼儿园并不多,主要是一些试点“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园。但混龄教育的理念正在被教育界所接受,有些幼儿园虽然没有开设混龄班,但也在尝试开设一定量的混龄活动。
  资深幼教专家王顺妹说,欧洲很多国家的幼儿园实行混龄编班,而在实施混龄教育最早的德国,全国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是混龄编班。混龄编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打破幼儿的年龄界限,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中游戏、生活和学习。
  [体验]
  同一项“工程”,不同年龄孩子任务各异
  一个班级,大中小班年龄的孩子各占1/3,这课怎么上?
  上午9点,依霖幼儿园混龄一班的教室里,小朋友在钟娜曼老师的招呼下,围坐在地毯上。一堂题为《秋天的叶子》的美术课,就在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展开。“……树妈妈说,想请混龄一班的老三们帮忙做一些纸树叶,好不好?”“老大”、“老二”、“老三”指的是依霖幼儿园混龄班孩子的排行。在混龄班中,大中小3个年龄组的孩子混成一个个家庭,家庭中的排行,并不完全依据年龄来确定,也会依据能力、表现、认知水平等。
  随着故事的进展,钟老师给“老三”们布置了任务:选择各式各样的玩具小车,用车轮蘸上油彩,往纸树叶上滚动上色。故事继续下去,“老二”们也开始了他们的工作:用树叶上色做拓印,并剪下拓印的树叶轮廓。最后领到任务的“老大”们,要运用重叠和覆盖的方法,为白纸上的大树添加树叶。
  三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各不相同,执行任务时,三组孩子按年龄分成3个小组,每位文化老师负责一组。当“老三”、“老二”们的工作完成以后,他们带着自己的树叶,交给各自家庭的“老大”,大家一起协作将树叶粘贴在大树上。忽然,一个“老大”对着自己的“老三”开了腔:“看,你手上弄了好多油彩!”他弯腰从地上的小篮子里找到一块小方巾,认真地为“弟弟”擦拭手上的油彩。
  在差不多半个小时内,“老三”们都很专注地在玩,没有一个人哭闹或者东张西望、东奔西跑。对入园才两月、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仅有15分钟左右的小班孩子来说,真不一般。
  [口碑]
  起初家长坚决反对,现在想进得提前预约
  这个混龄班开设之初,遭到了家长的坚决反对。“我的孩子都快6岁了,还和3岁的孩子一起学1、2、3,岂不浪费时间?”、“我的孩子那么小,会不会受大孩子的欺负?”、“小孩子在大孩子面前难以领先,会不会挫伤自尊心?”……“2005年,混龄班成立之初,连招生都困难。”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依霖幼儿园的老园长徐刚记忆犹新。开家长会时,一些家长表示不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品”。最终,混龄班只招到20多个孩子。但不到3个月,混龄班孩子的家长已经看到了孩子身上明显的进步。
  林女士的女儿2009年进入依霖幼儿园,当时没有选择混龄班。“女儿小,又没上过托班,担心她在混龄班会被大孩子欺负。”第一学期刚过,林女士就后悔了。通过和其他家长的交流,她发现大孩子总是像哥哥姐姐一样处处帮助年龄小的孩子。户外郊游,大孩子会自告奋勇地为弟弟妹妹背水。于是,林女士向园方提出将女儿转入混龄班。
  和林女士类似,团团的妈妈也在今年做出了决定:让读大班的儿子从9月份开始转入混龄班。团团的妈妈介绍,团团在原先的同龄班里常哭鼻子,胆子也小,不爱主动和陌生人说话。如今团团刚进混龄班不到2个月,就像换了个人。国庆期间,团团和父母一起到闵行体育公园玩,一不小心走散了。父母吓坏了,到处寻找。这时,团团爸爸的手机响了,原来,团团向一位陌生人求助,说出了自己父亲的手机号,请他打电话帮忙联系。
  [三问混龄班]
  1、“混编”的优点何在?——自然形成的示范和模仿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主任华爱华,对幼儿园的混龄编班持肯定态度。华爱华介绍,从她所考察的德国等欧洲国家看,幼儿园普遍是混龄班。混龄班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很容易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所缺失的“兄弟姐妹”般的社会性情感。
  在华爱华看来,混龄班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不同年龄孩子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年长的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但却会经常纠正年幼孩子的行为;年幼的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请教,但却经常会模仿年长的孩子。不经意间,“教与学”在异龄之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幼教专家王顺妹介绍,混龄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让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环境,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少摸索人际关系,学会和不同人打交道的机会。而混龄编班后,孩子有大有小,小孩子和大孩子在一起,可以学会服从指挥;大孩子跟小孩子在一起,可以学会照顾和指挥,展现个人能力,让孩子脱离自我为中心,培养自信心和领导力。
  另外,混龄编班后,大孩子因为口语表述能力较强,也会影响年龄较小的孩子,对幼儿语言发展也有好处。由于年龄的差异,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也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较大、能力较强的孩子,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2、如何实现幼小衔接?——文化课分龄进行
  大班的孩子面临幼升小,需要识数、识字等。可大中小班的孩子混在一起,如何实行幼小衔接?
  依霖幼儿园将混龄班孩子在幼儿园的全部活动,分为4大块:生活、学习、社会性实践、游戏与运动。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依霖认为,混龄班可以实施必要的“混、分结合”。在学习方面可以分龄进行,这也是园方为每个混龄班配备4位老师的原因。也有部分混班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时,将大班孩子独立出来上文化课。
  3、推广混龄班的障碍何在?——师资力量紧张,资金有限
  混龄教育要想在本市推广难度不小。“主要原因在于孩子较多,师资力量难以跟上。”王顺妹说,在欧洲,因为人口较少,幼儿园每个班级只有十二三个孩子,方便老师进行混龄教育。而在本市的幼儿园,一个班级至少二三十个孩子,由于混龄教育需要教师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因人施教,班上幼儿数量一多,操作难度就会增大,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而混龄编班后,本身对师资数量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也是本市幼儿园无法全面推行混龄编班的因素之一。“如‘童的梦’幼儿园,从托班开始就实行完全混龄,那里的老师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我们建议不完全混龄——即集体教学时间按照年龄分班,而活动时间则实行混龄。”王顺妹指出,这也是目前本市很多幼儿园尝试在做的方法。比如在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每个星期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是让孩子混龄在一起玩。
  “我有一个理想,待时机成熟,想办一所混龄幼儿园。不过,近一两年内,依霖的混龄班可能不会再扩编。”徐刚说,尽管需求很大,但开设混龄班有挑战。一方面混龄班对老师的要求高,要带出一支队伍来,需要时间;另外,混龄教育课程仍在形成之中,这也制约了混龄班的进一步扩充。就依霖而言,还有一些具体的困惑。比如混龄班相比分龄班的投入要高出很多,资金难免会吃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乐乐520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4 11:09:32 | 只看该作者
先抢沙发奖。   回头跟帖。

混龄教育应是属于蒙特梭利教学法。家长们有顾虑:孩子大一点的怕学不到知识(小的拖后腿),小的孩子怕受大的欺负。事实上:大的孩子可以照顾小的,从而学到独生子女得不到的做哥哥姐姐的责任;小的孩子在大的带领影响下,成长得更快。

理念是好,但问题是教师不够。国外幼儿园一班一个老师带十几个孩子,而国内一个老师带三十几个孩子(起码在上海)。管不过来呀。同龄孩子需求比较想近,好带些。

[ 本帖最后由 大凯小凯 于 2011-11-4 11: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乐乐520 + 5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4 17:13:5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的很对,理念是好的,就怕人手不够,以前我也带过混班,实在是辛苦,孩子学得也辛苦。

理想是美好的,现在很残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乐乐520 + 5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4 21:39:19 | 只看该作者
小孩子都愿意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
如果有足够人手,足够资金,在全国广泛实行混班
可能孩子学到的东西会更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乐乐520 + 5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5 08:02:5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大一点的孩子有点儿不大愿意的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乐乐520 + 10 是,一般小孩是这样的,但是这个也能培养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1-5 09:26:34 | 只看该作者
我看到的好处是:

孩子可以得到一个模拟家庭内部的兄弟姐妹相处的环境,相应的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小孩子从被照顾中学会关心呵护将来更小的孩子。。。

不过,师生比的确是个大问题,老师不足的话,这些都是行不通的。

我儿子学校有大孩子和小孩子结对的活动,大的“认领”一个小的,一周一次带他们玩、照顾他们。不过这些大的和小的差距就很大了,大的是真的带着小的玩。有母性的女生就明显能照顾好小的,但对男生来说,可能还感觉有负担。具体怎么做的我还不是很清楚,因为我儿子还没大到可以参与活动的年龄,有没小到被照顾那么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5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8 09:12:01 | 只看该作者
我妹妹的孩子就是上的这种班,觉得不错。
刚入学时跟大孩子比,孩子自我的管理意识增强得很快。
后来大了,又有意识地照顾小不点。

现在我女儿和这表妹有时暑假一同住在外婆家,我女儿在帮助小小孩方面,就不如表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5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9 11:00:34 | 只看该作者
俺家娃儿没上过混龄班。我想应该各有各得好处吧。

孩子在国外上幼儿园时,好像是规定只要满2岁半就可以上幼儿园,也就是说你家孩子只要年龄够了,随时可以入园(假期除外,七八月份都是放假的),所以一个班上各个月份入园的都有,一般9月份集中一点儿。

对于刚入园的预备班的孩子,一般是一个老师带领一个小组活动,其他孩子自由活动(另一位老师会看着他们)。老师会把新入园的孩子编入到各个小组中,孩子自己就会自觉模仿有一些早些入园已经比较适应的孩子,这样孩子适应得要快一些。

反正就记得孩子在班里能玩沙子。偶都羡慕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10 10:48:37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孩子没上过小班,直接就是上混领班,感觉学东西很快,小孩子之间的交流很快,互相帮助的氛围很好,更好体现了孩子的天性
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环境再现:大小不一的孩子们在一起玩,可以学会与人相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27 , Processed in 0.120728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