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新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咨询求助] 最早读经的那批孩子怎么样啊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10-25 14:32: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海边人家202 于 2011-10-25 12:04 发表
看到这个画面,真的有些心酸,不知他的父母看了是什么感觉。
一句也没听懂不说,更担忧的是他的身体——一个精虚的孩子。


唉,看了上面的这个视频,非常难过,有种想哭的感觉;
我的孩子,断不可如此去大量读经!!!
我喜欢看到孩子在身边嬉闹,喜欢孩子接触生活中的愉快与不开心,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的必须;
在学习《黄帝内经》,孩子犹如“春三月”,以使志生的时期,怎么如此舍得让孩子去所谓万能药呢?懒惰的父母,以为拱手送至大量,即可成才,现在看成长都有问题;
悲痛!
希望这里没有如此大量读经的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不但有大量读经的,而且还不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1-10-25 22:27:19 | 只看该作者
好长的帖子,看完了,很沉重。也有点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教宝宝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10-26 05:24:0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认为下面这篇文章说的有道理吗。

http://haiyinzi01.blog.163.com/b ... 016620119985812527/

再论大量背经会严重伤害儿童身心健康

海印遍地看见大量背经的孩子,身心遭到严重伤害,使人无比痛心。我们对一种没有经过检验,没有经过系统化考证的理论所蒙蔽,从而失去了起码的反省、独立的思考,这是愚人的宗教。原本做学问就需如陈寅恪一般,需要独立的思考和求证,慎思明辨在大量读经这里,已经被功利化的宣传洗去了思考。教育向来不是宗教,也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模式能彻底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人敢说自己的方法是教育的唯一之道,孔子先师说“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这些基本的原则被所谓的“现代孔子”彻底否定,可怜了急功近利的家长,以为有一种教育的万灵丹,殊不知结果变成了毁人药。

古小学从六书认字开始,古文明的文字基本源自象形字,西方的象形字最后变成纯拼音文字,惟有中国的汉字依然保持下来成表形意的文字,四千多年没有断绝,这源于中国文化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许慎的《说文解字》,或许我们的文字已经蜕变成纯粹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那倒是中国文化的彻底没落。因此古小学教六书,从文字进入经典,是古来一贯的教育。由是,对汉字六书的解构,决定了对六经的解读,从而开出文化创造力的源泉,如果说文化尚能自新的话,此为毕竟之路。

认字读书,读书明理,循循善诱,由浅入深,这些都是伴随着文字的解悟拾阶而上的,儿童的读物要有一定韵味,符合文字理解的一步步步骤,加以一定的思想性,即接近于孩子的悟性,又给予孩子发挥的空间,这才是儿童的好教材。所以千百年来,形成了中国固有的蒙学传统。所谓的“填牛”,是指儿童有消化功能的前提,否则再好的补品吃下去就变成毒药。什么是“填牛”的消化力呢?牛生下来只能吃奶、其次吃嫩草、其次吃草反刍,这个胃的消化力是逐步起来的,对儿童来说,所谓的消化力就是悟性的培养,也就是文字理解力的积累。相对于中国的文字,其产生的理解力更具有反刍的空间,这个理象数三位一体的汉字,可以完全直观表达人的洞察。所以真要填牛,必当提升汉字通过文字认知这个世界的能力,而不是急忙填进去大量的草料。

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不是录音机。儿童身体的发育成熟,是在元气的支配下成长的,自从婴儿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起,他就需要不断地从后天摄取空气补充自己的成长所需,我们称其为先后天浑然之气。因此儿童身心的发育,与呼吸是紧密配合的,从婴儿开始,都是大量进气少量出气,所谓吸气多而呼气少,等到成人以后吸气和进气达到平衡,中年以后呼气多而进气少,最后气绝而亡。故老子言若欲复归婴儿,必避五音五色之害。保护儿童成长的生发之气,必也通乎儿童之音韵。何谓儿童之音韵,即儿童所读之书字不能太长,时间不能太长,不能使读书用气伤到进气之能。由是蒙学教育起于三字“儿语体”,所谓三言四言五言韵文、儿歌等等。有人推行吟诵,不顾孩子先天呼吸气的规律,将成人的吟诵调直接作用于幼儿,害其甚也。

儿童开蒙只能读韵文,三岁说话的儿童,开蒙用三言,逐渐四言、五言乃至七言,超过七言,出气即大于入气。出气大于入气的结果是:一则句子长了难出韵,不出韵就难以音气合一,就不能养成读书乐于其中的状态;二则,三言至七言的韵文,可以让孩子有换气的空间,学会文字与音韵的关系,不至于让孩子耗气。大量背经的孩子出气多入气少,这就是读的死气,结果越读越羸弱,伤了肺金伤脾土,一年下来,孩子的气机已经进入老年境界了。焉有不害之理!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48 金币 +48 收起 理由
tinaibella + 1 + 1 我很赞同。
小润妈 + 10 + 10 此文转的甚好。不少孩子正在饱受出气多 ...
子云008 + 5 + 5 我好喜欢。。。
V3V + 2 + 2 学习一下。
果行育德 + 10 + 10 海印子前辈的文章,令人反思
学而妈妈 + 10 + 10 谢谢你了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1-10-26 05:46:56 | 只看该作者
“大量背经的孩子出气多入气少,这就是读的死气,结果越读越羸弱,伤了肺金伤脾土,一年下来,孩子的气机已经进入老年境界了。焉有不害之理!”

这样已经是非常直白的一个道理,却是有很多家长偏偏一叶障目,一剂药,恨不得包治百病。一碗饭,巴不得即刻成长,一棵苗,心急得就要结果。
中国所有的经典当中,找不到一处说要大量的,生活如此,读经亦如此,
真有点世人看不穿的味道了,但却又是如此浅显且直白的道理,为何总有人掩耳盗铃:那是还不够大量,还不够老实...无语了,
比如,易经的字句,道德经的字句,那都是很短的,读来轻松无比,何须大量?每天一点点,春风化雨,
真庆幸儿教网开始反思这些了,以前打开通篇都是大量之说,说句不好听的:真是在害人呢,
现在好多了,有反思,就起码能先停下来,先不要再大量,凡事豫则立。
关注此帖。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43 金币 +43 收起 理由
candyxiao020 + 10 + 10 精品文章!
新叶 + 10 + 10 精品文章!
果行育德 + 10 + 10 谢谢关注,欢迎常来
月下小楼 + 3 + 3 我很赞同。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10-26 05:5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 jinrun001 的帖子

支持,读经还是要有科学的方法,按计划来读,每天吃饭也才吃三餐呢,读经又何须大量的,从早读到晚呢,有哪人老师或家长能从早读到晚呢?更何况孩子!大量读经,必死无疑,科学读经,按讲划每天读一点点,按难中易结合,才是最佳读经,才是读经成才之道,读经,要读真经,易经是文化之根,从根读起,才能真正领悟到中化经典的奥妙,才能真正得到中华文化之精髓!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moondream3003 + 2 + 2 我很赞同。
伯昏无人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1-10-26 12:18:16 | 只看该作者
什么东东做过头,都有极大的危害,我赞成在不影响其他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一天一点,长期的坚持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Xieno + 20 + 20 纯粹支持。
果行育德 + 10 + 10 给小班同学加分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10-26 13:14:02 | 只看该作者
每天固定的时间读十到二十分钟,大量还算不上。如果行老师说的,读经典还是要从认字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10-26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不论是大量读经学理137的方法,以及其他的方法,最主要的还应该先从做人开始,先从洒扫应对开始。也就是先慢慢地成为一个人。然后才去考虑成材。可能这么久了我们忘了先人的那个“揠苗助长”的故事。现在的教育和读经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当然有些大量读经的孩子,其学堂或者父母会在大量读经的同时会非常重视情商的培养,例如与社会互动等,而不是关起来只读经的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
对于大部分还是只读经。包括已经有十年以上的。

如果掌握了读经与孩子长成的平衡,读经也会是件大大的好事。其成功率会比体制要高很多。(这个成功率指:做人与学问)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1-10-20 12:40 发表
我现在对成才很困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伯昏无人 + 15 + 30 高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10-27 15:04:5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三段读经的视频,可惜不能把声音频率降低,无法分辨这些孩子读得怎么样。
但无论如何,下的功夫一定不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1-10-27 21:46:43 | 只看该作者

2002---2011(30岁--39岁)

最早读经的那批孩子怎么样啊
      (下文纯是个人感慨)
     哎!这个题目让我回想起八九年间的事,如果有重新再来的机会,绝不会是如今的结果。但是,2002年时的大环境与小环境就是那样的,只能是那样,一种强大业力牵引。私塾先生是什么角色呢!是板桥《教馆诗》吗?我时常猜想:轮回中是否自己曾以好心做过破坏文化的事呢?
     2002年,那年我遇到了我的学生,感觉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家自学八年。(后来,我才猜想轮回中他肯定是我的孩子,否则不会相聚八年之久,也许那一世我没有尽到教养之责,这一世再给补上吧!)
     我时常管他叫大宝(或大儿子),如今我们分手了,17岁的他已经长到1.82米,我才1.75米。他在学外语。因为在一起相处很久,已经进入到灵魂深处,时常想起,也没有人可以说,轮回中的一段真实岁月,2002年那年我才30岁,2011年我已经39岁,看到这个题目,我更加想起他。想起一起读书、吃饭、乘车、玩耍......
     他在家自学,起因是身体不好,在娘胎里就受病了,很爱睡觉的,我就天天让他睡到自然醒,先天肾气不足,尿炕,我从不埋怨他(都是女人打胎母体受病造成的),他的性情很是柔和,与人无争,无求。心里啥事也不装。谁都说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都很喜欢他,因身体不好,很懒很懒,五音不太全,我哼唱啥歌他就学唱。练武术好几年,那个武术老师是奇才,家里全是书,记忆力奇好。有一次告诉那个孩子:“我死后,选个月明风清之夜,把我的书烧了吧”,跟我一样,他也拿他当自己孩子。
     我必须承认当时授课经验不足、阅历不足,有些事事后才明了,无处去问,尽管当时条件不好,若经验足还是可避免的,我对他内心深处永远有一份歉疚,如果当时条件具足的话,他能学到于今三倍的东西。
     我如今的经验都是由他那得到的,包括人生道路。我很希望别人借助我的经验能受益的,就当替那个宝宝做点好事吧。
     这一世我没有还完所欠的,将来还得还。
     我多么希望他不曾长大,还是那样天真可爱的,不曾离我而去,一起学习!
     我的身体不如从前好了,思多伤脾,用脑过度。
     八、九年间用无数代价换来的实践经验,顶级识字技术,绝品教具,以及足以传诸后世的教具制作技术,这就是收获。
     我的收获愿与国人共享。
     峥嵘岁月,似水流年, 让生命等候,
            这就是我的随笔之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Xieno + 50 + 50 谢谢参与!。。。。。。。。。。。。。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25 , Processed in 0.123256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