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63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经教育之我见---一位私塾老师对大量读经的反思、反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30 08:5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在2006年,就曾看过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当时,还在读大学,看过之后,确实非常震撼,因为这样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是前所未闻的,好像有种恍然大悟之感,突然发现原来教育是如此简单,于是就想着等自己有了小孩,一定要让他多读经典,在三岁之前看尽世界名画、听尽世界名曲,哈哈!
毕业以后,因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于是很自然的,就进入了一家经典诵读的私塾工作,刚开始,想法很简单,觉得每天带领孩子读书的同时,自己也可以读书学习嘛,于是从第一家读经私塾,生活工作了九个多月,又机缘成熟,来到一所中西文化交汇的体验式理念的国际实验学校工作生活了一年多,后来又进入另外一家更大量更老实的读经学堂,在这里每天读经8小时,读中文经,听英文经,除了吃饭睡觉和基本的生活自理时间外,就是读经,当然还有每天一节的体育课,有时是太极课,孩子们每天被关在一个大院子里,重复着上述的生活。这家学堂已经办了五年,学堂的创办者是王财贵教授的学生,是王教授“老实大量”读经的忠实执行者,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的坚定与执着,毕竟从当初的一个普通人,能够创办今天的学堂,成为校长,有着70个左右的学生,应该感谢王教授所赐,所以对王教授的理论当然是拥护不渝,而且这种教育如此简单,只要认识汉语拼音、能播放录音机就能当老师,难道教育真的是如王教授讲的这样简单吗?说实话,作为实际参与者,作为冷眼旁观者,我都是心存怀疑的。我觉得无论王教授,是多么权威的专家,他都会有自己视野的局限,毕竟他还仅是个现实社会中的人,所以我们没必要神化某种理论或者某个人,况且他对于教育理念的认识,是如此的绝对,让稍微懂得思考一点的人,都不得不怀疑,难道真的只要读经就可以解决一切教育问题吗?我看未必!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精品文章!
果行育德 + 10 + 10 欢迎常来带给我们理性的思考。
jiangying + 10 + 10 谢谢参与!请继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9:29: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的大度,那就继续了,)


首先,对于教育的本质,王教授认为是——启发人性。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很好,也很认可,可是如何启发呢,王教授认为就是读经,老实大量的读经,通过这种读经,孩子会与经典产生相应,以此来启发孩子自动自发的光明本性,于是这样一种所谓的笼罩性教育,被王教授理论的执行者认为是最本质的教育,在他们眼里,读经可以代替一切现实社会的体验和生活,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就算是读了五年十年,仍旧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没有关系,不要用量化的眼光来看待读经的孩子,来衡量教育,要期待他,相信孩子的光明本性是会开启的;就算某些孩子已经产生厌烦情绪,对这种枯燥的读经很抵触,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父母为他们选择的教育之路,而私塾的老师呢,并没有用什么方法去引导这些孩子,我看到的只是不断的逼迫,不断的强行压制,这跟现在的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是将大量的知识考试换成了强行背诵经典,这有什么本质区别吗?难道教育的问题,仅仅在于教育内容的改变而已吗?说实话,我不敢恭维!当然,教育的确不能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况且经典本身只是一种文化的浸润,在高一点才会转化成智慧的运用,但是说,靠大量经典来启发孩子的光明本性,不靠训练,只靠等待孩子们自动自发,说实话,让人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恐惧感!也许靠这种大量老实的读经,的确可以读出几个“国学大家”——一肚子之乎者也的人,然而又有几个真能启发自己的光明本性,实在难说!恐怕大部分孩子都会因为不适应现实生活而成为现代社会的孔乙己!所以,我觉得教育不能走极端,固然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但这种只读古书的教育绝不是教育的唯一之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灵魂,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使命和体验之旅,没有一种教育适合所有的孩子,成为所谓的唯一之道,教育应如中国的市场经济一样,百花齐放,让愿意探索教育的人都来参与,这样开放的教育格局,才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育。否则只因某个人的权威言论,而左右了大家的思考,让那些因为自己没有读过古书的家长,把极度的饥渴灌输到了孩子身上,正因为此,这种全日制的读经学校才有了生存的保障,因为有市场!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60 金币 +60 收起 理由
学而妈妈 + 10 + 10 我很赞同。
Xieno + 50 + 50 洗耳恭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其次,关于教育的目的,南怀瑾先生曾经也讲到过——启发人性,引导人性向正的方向走!什么是正的方向,我的理解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的精神、开阔的心胸、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灵等等,所有人性中向上走的力量,都是正的方向,但是如何引导呢,这就是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所以整个教育应该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的,整个课程的设置等等,都是要围绕这个主题而进行。另外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对事物的看法,决定了他的心态以及价值观念;还有就是身体的健康;知识的结构;更高层次才是智慧的启发。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帮助一个孩子建立正向的思维方式,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及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此作为基础,孩子先拥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然后再往更高层次智慧的启发,这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一个人人生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当然很好,假如不是如此,是一个技术人才、是一个作家、是一个教师、是一个政府工作人员、是一个建筑工人,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各安其位,享受自己的生命历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没必要说,大家都成为圣人,都成为大德大才,毕竟社会是由大多数普通人和极少数精英组成的,难道我们愿意,用极低概率成就一个大德的教育,而牺牲大多数孩子的正常生活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如果 + 10 + 10 讲得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9:32:26 |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应试教育,正是过于强调了知识的传授,把知识结构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对孩子身体的关注和思维方式的引导,所以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种全日制读古书的学校,在我看来又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力图通过复古的教育,来代替一切现代社会的体验和经历!说实话,仔细思考和观察,会发现中国的家长很可笑,一方面大家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一方面大家又不懂真正的教育,或者说都不去研究,只是听到有哪位专家提出了某种理论,就跟风似的接受,似乎不需要思考,就把自己对文化经典的饥渴,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
  再次,从文化角度来讲,我们东方的很多经典,确实是智慧之学,甚至超越其他文化,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就忽视其他文化的力量,况且,西方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经济,以及开放的、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难道就没有我们借鉴的吗?所以,说读经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唯一之道,实在不具备普遍性。经典本身确实有它的智慧力量,我们需要在吸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兼容并蓄的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内容或者方法或者理念,用这样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办教育,才不至于走向极端。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能说哪种文化一定取代其他文化,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才是未来的方向。还有就是关于英文的学习,我不是专门研究英文教学的,但从实际经验和观察中,可以发现,王教授提出的通过录音机,让孩子们听诵英文经典,说实话,并不如想象的乐观,每天私塾的孩子们的确会听一个多小时的英文经典,但事实上,对于孩子实际的英文水平几乎没有提高,我们不妨用同理心分析一下,如果是我们,每天面对一台录音机这样听英语,如果没有强大的要学好英语的动力,能有效果吗,能坚持下去吗,何况是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力量,就那么大眼儿瞪小眼儿的,时而迫于无奈张张嘴巴,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所事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从此种下了学习英语很无聊很枯燥的种子,如果这样的方式能学好英语,我倒是佩服之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9:33:03 | 只看该作者
最后,王教授提出教育要顺应人性,我觉得很好,要是真能顺应人性,当然是一种好的教育了,可是到底如何才是顺应人性呢,王教授认为读经教育就是顺应人性。乍一听,我怎么也反应不过来,单纯的读经到底是如何顺应人性的呢,原来他们是从人人都具有如如不动的光明本性来看,这种读经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智慧的经典当中,慢慢的,这种善良的光明本性就会得到启发。所以他们认为这种读经教育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然而,从轮回的角度来讲,人性除了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如如不动的光明本性,还有在累世累劫当中沾染的习性,而这种习性却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每个孩子这一世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的人生使命或者体验之旅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是对数字比较敏感,有的则比较喜欢文学,有的喜欢运动,等等,每个人先天带来的这种习性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教育应该是有很多的方法去引导每个孩子,帮助孩子去享受自己此生的生命历程,所以顺应人性,不是要我们都去悟到自己如如不动的光明本性,虽然这看似很伟大!而是要顺应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性,所以才要因材施教,教育就是要引导这种习性向正的方向不断前进!
以上只是自己对于读经教育的所见所思,当然会有片面之处,但是我想走在教育探索的路上,需要的就是很多关心教育的人,都去思考、去对比、去研究,无论我们是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因为每个人都曾经当过孩子,接受过教育,或者现在正在接受教育,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教育不存在专家,只存在愿不愿意去关注和思考!
    http://blog.sina.com.cn/u/1669432937欢迎点击博客

[ 本帖最后由 学而妈妈 于 2011-9-30 06: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9-30 13:56:54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多看到这样的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9-30 21:38:2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思考非常有价值,“每个人都曾经当过孩子,接受过教育,或者现在正在接受教育,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教育不存在专家,只存在愿不愿意去关注和思考!”说得真好。

看你评价南老先生在吴江的那所学院提到了思维的培养,估计你与论坛的老易可能会有共同语言,他也是教育方式的探索者。有兴趣你可以搜下他发的贴子,或者看下他的博客,我还是站短给你吧。

[ 本帖最后由 如果 于 2011-9-30 21: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9-30 22:39:25 | 只看该作者
学以致用,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小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07:5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如果 于 2011-9-30 21:38 发表
楼主的思考非常有价值,“每个人都曾经当过孩子,接受过教育,或者现在正在接受教育,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教育不存在专家,只存在愿不愿意去关注和思考!”说得真好。

看你评价南老先生在吴江的那所学院提到了 ...


非常感谢!
我们多点思考,孩子多点未来;
儿教网,现在对读经愈发的理性了!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49 , Processed in 0.16076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