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54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怎样帮助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23 22:2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 怎样帮助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家长认识到为刚入学的孩子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和掌握辅导数学的科学方法,从而达到家庭和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一致,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成绩。      2.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们在学习中、高年级数学内容时所遇到的某些障碍,以及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使家长理解和掌握辅导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方法。      三、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教材内容的第1至5部分,课时讲授教材内容的第6部分。      四、教学方式      讲授与电化教材放映相结合。      五、教材内容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主课,是孩子们今后学习数、理、化各科和将来学习更深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工具。为此,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从一年级起,打好数学基础,学好这门主课。      辅导一年级孩子学习数学,作为当代家长大都具有相应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但若要在辅导上取得事半功倍,还必须对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作一番认真地学习与分析,并要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采用与学校老师大体一致的方法,方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为了帮助家长对小学数学教材有所了解,我们试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些介绍:      1.要了解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期: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学期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王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2.帮助孩子掌握数的概念。      孩子在入学前,可能会数会认20以内的数,但不等于了解这些数的实际意义。家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1)认识一个数的数值,建立基数的概念。如“5”是一个抽象的数值,要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说明“5”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如“国旗上面有五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又有五个角”,“一只手有5个指头,家里有5口人,5个苹果……。”还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连续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量一根长5尺的麻绳,时钟敲了五下……。从而使孩子知道一个抽象的数可能表示的实际数量是很丰富的。      (2)认识一个数的序数,建立序数的概念。就是要认识一个数或一个物体在一个自然数列或一组物体中的位置和次序。如:应知道“7”在“6”和“8”中间;7大于6,但7小于8,训练孩子用多种方式练习计数。首先,按自然数数列逐个出现以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利于对数序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利用儿童生活实际中的数字材料让儿童顺数、倒数或嵌数。教孩子知道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叫做基数。如1个、2个、3求书、4辆车、5个茶杯……用来表示次序的数叫做序数。如第一、第二、第三本、第四辆、第五个座位……。      (3)认识数位,掌握十进制的概念。知道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的。认识20以内的数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进一的情况,要求孩子认识满了十就要有一个大的新计数单位出现,即,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掌握数位的顺序和进率,这是读数和写数的基础。      (4)正确的读数和写数。孩子第一次学习读数和写数,可将数字形象化,并编成儿歌:1象小棒,2象小鸭,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称钩。6象电灯泡。7象镰刀,8象把子。9象哨子,指导孩子写数要求严格掌握每个数字笔顺和结构,写得正确、匀称、规范、迅速,不能乱画或倒笔,区别易混的6和9、9和7,着重练习难写的数字8和0。      (5)正确认识“0”的意义。家长如果问孩子“0”表示什么?孩子会说。“0”表示一个也没有。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不全面的。“0”还可以表示温度,摄氏0度时,水就结冰了,能说没有温度吗?“0”还可以表示起点,如:数轴和米尺的起点就用0来表示。0在1的前面。“0”还可以占住数位,少了0或多了0,数就会发生变化。      3.让孩子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加、减运算的基础。      掌握数的组成、建立数群的概念。数的组成就是说一个数由哪几个数组成的,或一个数有几种分法。数的组成知识是计算加、减法的基础,儿童掌握数的组成越多,越牢固,计算的方法就越灵活,越快。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是2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20以内数的计算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说指导孩子学好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很重要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熟练掌握,在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学生对10以内的组成与分解的熟练程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数的组成与分解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4.加强口算训练,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要能够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这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口算训练是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对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通过训练要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其口算标高应在1分钟内,一般要求能口答30道题,优秀者能口答40~50道题,希望家长能用口算卡片对照时间训练自己的小孩。      5.帮助孩子提高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意义解答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能够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初步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根据这个要求,家长们可看教材,要明确应用题的计算是从学生开始认数和计数时就开始了,如数学课本第一册第6面上方的图就是一个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意说出条件和问题:其意思是2个小朋友在扫地,又跑来一个小朋友参加扫地。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扫地?前面是条件,后面是问题。因此希望家长配合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逐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头发表能力。      6.辅导中、高年级数学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如果说简单应用题(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那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则是教学的关键。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是:只有应用题所要求的问题,而解题需要的两个条件,往往是一个已知,一个未知,也就是把解题必须具备的这个条件隐藏起来,在题目里没有出现,而这个条件属于第一步计算解答的问题,必须由解题者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叫做中间过渡问题。这个中间问题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关键。因而,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就必须指导孩子把脑筋用到想中间问题上去。下面,就上述这个问题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①分解成两个简单应用题,指导学生探求中间问题。      教学例题“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先把这道题分解成两道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      “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女运动员有多少名?”      “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 )名,一共有多少名?”(把上题的答案填入本题的括号里,作为已知条件。)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再同例题比较,启发学生说出解答例题必须先求出女运动员多少名。这样就会使学生清楚看到,要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定要先想出中间问题。      ②变换简单应用题的条件,导出两步计算应用题,指导孩子探求中间问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组成起来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上述例题时,先指导学生练习一道简单应用题:“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43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然后把“女运动员437名”改成“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变成例题,再指导学生解答,最后家长引导学生就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使学生看到提中间问题的必要性。      ③利用数量关系,指导学生寻求中间问题。      教学上述问题时,先让学生练习一道简单应用题:“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43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练习后,家长可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学生口答,家长作相应指出:“男运动员人数+女运动员人数=运动员的一共人数”,并对照题目填上相应的数字。再把第二条件换上“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成为例题,相应把“女运动员437名”用问号代替,在问号下面写上“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最后根据数量关系式总结出寻求中间问题的方法。      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三步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以培养孩子们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辅导中要加强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以利于他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当孩子们较熟练地掌握了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同时,就要配合教材内容,对一些常见的,且具有较为稳定和一些特殊数量关系的典型应用题(如水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行程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等)也要着眼于对这些典型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切不能让孩子们死记公式去套题。      (2)对小学生来讲,有两组数量关系是他们最容易混淆不清的,因此,家长要配合老师做好这方面的辅导工作。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几种较难理解的数量关系,都是在小学生学习整数内容时出现的。为了巩固和加深对些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当孩子们学习小数和分数内容时,望家长们能配合学校做好巩固工作,以期帮助孩子们能达到扩大理解范围、提高理解水平之目的。      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要注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和发展思维能力,加强运算训练,达到熟能生巧。      六、讨论思考      l.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辅导孩子学习这些内容时应分别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说简单应用题是基础,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关键?      3.如何帮助孩子掌握两数间的差比及倍比关系这两组容易混淆的应用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myhoneyqiqi + 1 + 1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2-5 11:26:15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建议加声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7-4 13:29:5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7-4 15:14: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已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7-13 11:54: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7-13 13:49:0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后面还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7-13 23:03:18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帖啊!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7-15 22:07:39 | 只看该作者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好帖子!建议加声望 真是好帖啊!谢谢楼主!</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7-26 22:00: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下载后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7-30 12:09:10 | 只看该作者
哦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4 07:16 , Processed in 0.087570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