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lingx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生活小百科-育儿类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4:32:37 | 只看该作者
20,孩子发烧时应注意饮食护理

  发烧是儿童的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烧,它是患病时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孩子发烧时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正常情况下,儿童消耗的水分就比成人多,发烧时更加明显,在服药退热的过程中,更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及盐分,使尿量减少,影响体内毒素的排出。因此,发烧的小儿首先应供给充足的水分,其次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半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原来采用母乳喂养,应该继续。母乳易于消化,能保证营养需求,而且其中含水量达87,可以补充水分。若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喂稀释的脱脂奶,即2份或3份奶加1份水(2:1或3:1),摄入量可与平时相等。此时,虽然婴儿实际吃下去的奶量有所减少,但补充了水分,更利于消化、吸收。发烧时以饮白开水为好,也可以适当兑些鲜水果汁,以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c。饮水量以保持正常尿量及口唇滋润为度,不必过多。

  稍大孩子发烧时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常用的流质有牛奶、米汤、绿豆汤、少油的荤汤及各种鲜果汁等。夏季喝些绿豆汤(加少量糖),既清凉解暑又有利于补充水分。发烧伴有腹泻、呕吐,但症状较轻的,可以让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口服糖盐水。配制比例为500毫升水或米汤中加一平匙糖和半啤酒瓶盖食盐。1岁左右小儿,4小时内可服500毫升。同时还可适当进食一些补充电解质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等(含钙丰富),米汤或面食(含镁较多)。症状较重者,应暂时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请医生诊治。

  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改半流质饮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鸡蛋羹、面片汤等。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小儿,由于不会咯痰,往往咽到胃里,剧烈咳嗽还会引起胃部不适,若进食过多,容易出现呕吐。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不宜让孩子过量进食,不宜吃海鲜或过咸、过油腻的菜肴,以防引起过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

  以下几款饮食对孩子发烧有辅助食疗的功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①蔗浆粥:将青色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②西瓜汁:新鲜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③麦冬粥:麦冬30克,煎汤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成药粥,早晚服食。④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煮汤500毫升左右,用滤出的荷叶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

  最后要强调的是,对发烧时食欲不振的孩子,千万不要勉强其进食,应顺其自然,待有饥饿感时再吃,但不要断水,要注意补充水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yzz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4:49:10 | 只看该作者
20,孩子发烧时应注意饮食护理

  发烧是儿童的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烧,它是患病时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孩子发烧时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正常情况下,儿童消耗的水分就比成人多,发烧时更加明显,在服药退热的过程中,更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及盐分,使尿量减少,影响体内毒素的排出。因此,发烧的小儿首先应供给充足的水分,其次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半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原来采用母乳喂养,应该继续。母乳易于消化,能保证营养需求,而且其中含水量达87,可以补充水分。若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喂稀释的脱脂奶,即2份或3份奶加1份水(2:1或3:1),摄入量可与平时相等。此时,虽然婴儿实际吃下去的奶量有所减少,但补充了水分,更利于消化、吸收。发烧时以饮白开水为好,也可以适当兑些鲜水果汁,以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c。饮水量以保持正常尿量及口唇滋润为度,不必过多。

  稍大孩子发烧时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常用的流质有牛奶、米汤、绿豆汤、少油的荤汤及各种鲜果汁等。夏季喝些绿豆汤(加少量糖),既清凉解暑又有利于补充水分。发烧伴有腹泻、呕吐,但症状较轻的,可以让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口服糖盐水。配制比例为500毫升水或米汤中加一平匙糖和半啤酒瓶盖食盐。1岁左右小儿,4小时内可服500毫升。同时还可适当进食一些补充电解质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等(含钙丰富),米汤或面食(含镁较多)。症状较重者,应暂时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请医生诊治。

  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改半流质饮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鸡蛋羹、面片汤等。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小儿,由于不会咯痰,往往咽到胃里,剧烈咳嗽还会引起胃部不适,若进食过多,容易出现呕吐。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不宜让孩子过量进食,不宜吃海鲜或过咸、过油腻的菜肴,以防引起过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

  以下几款饮食对孩子发烧有辅助食疗的功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①蔗浆粥:将青色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②西瓜汁:新鲜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③麦冬粥:麦冬30克,煎汤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成药粥,早晚服食。④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煮汤500毫升左右,用滤出的荷叶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

  最后要强调的是,对发烧时食欲不振的孩子,千万不要勉强其进食,应顺其自然,待有饥饿感时再吃,但不要断水,要注意补充水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yzz + 5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4:53:39 | 只看该作者
21,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一)


  有宝宝的妈妈十有八九都会有这样的抱怨:“宝宝吃饭怎么这么费劲儿呢?为什么就不能如我所愿地痛痛快快地乖乖地把饭吃完呢?……”

  追着喂

  宝宝每天吃饭都要大人在后面追着喂,一顿饭下来,话没少说,路没少走,可宝宝却没吃多少。真不知这种“追捕”喂饭到何时才会结束?专家支招“追捕”应立即停止,让宝宝和你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进餐,日子长了,妈妈们就会发现,在用餐时间,宝宝得到的不只是食物,他还在学习社交技巧,如: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分享和品尝食物。

  ●给宝宝安排一个固定的座位,高矮要适中,最好是专为宝宝设计的儿童高脚座椅。

  ●孩子的模仿力是惊人的,如果一起进餐的大人们对食物吃得津津有味,那么宝宝也许会对食物更感兴趣。

  吃饭就像种粮食

  宝宝每次吃饭都会洒好多米粒,菜叶,而且饭还剩一大半呢,可是已经凉了,还是让妈妈来喂吧!

  专家支招千万别剥夺孩子自己进餐的权利。

  ●给宝宝选择一个较深的餐具,这样他就能用勺子将食物舀起,尽量避免洒得到处都是。

  ●在宝宝的高脚座椅下面铺一张塑胶桌布或报纸,使清洁地板容易一些。

  ●孩子吃饭速度慢,因此妈妈在每次给孩子盛饭时应该少盛勤添,这样就会避免吃凉饭。

  ●即便宝宝吃了一身,洒了一地,也不要过多地埋怨,因为这是宝宝“学艺”必须经过的过渡阶段,妈妈需要冷静和耐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宝宝提出的“我自己来”的要求,并且鼓励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的事也是必须严加制止的,那就是宝宝把食物扔在地上,或扔到别人身上。

  手是宝宝的餐具

  宝宝吃饭的主要餐具就是手,见了什么都是下手抓,旁边的勺子就像没看见似的,即便是用勺子,方法也是怪怪的,教了很多次也不会。

  专家支招吃饭的姿势很关键,这是确保宝宝自己顺利进餐的前提。

  ●身子坐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勺。

  ●拿勺的方法应像成人拿笔的方法一样,不要大把握勺,也不要反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yzz + 5 + 5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4:55:32 | 只看该作者
22,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二)


  宝宝总是这不吃那不吃

  费尽心思,辛苦半天做的饭,可宝宝总是这不吃,那不吃,或是没吃两口就说饱了,真不知是我的饭菜做的不香,还是他的胃口就这么小。看着他长得像个“豆芽菜”似的,真急人呀!

  专家支招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饮食习惯也是如此。

  ●别指望你的宝宝什么都吃,因为他是不断长大的,慢慢地他也会形成自己的习惯和口味。

  ●想一想,宝宝是不是在吃饭前不久进食了太多的零食或是含糖量高的果汁,如果是这样,就不要自责自己的厨艺水平了,因为宝宝此时的血糖浓度高,没有饥饿感。

  ●多给宝宝提供多样的食物,如果他不喜欢吃鱼,也许会喜欢吃羊肉;如果他不喜欢吃炒过的青菜,也许会喜欢吃煮在汤里的青菜;如果他不喜欢吃煮鸡蛋,也许他会喜欢吃蛋羹。总之,此时倒是考验妈妈厨艺的时候了,把食物做得颜色鲜艳些,造型有趣些,宝宝会更喜欢的。

  ●给宝宝吃一种他从未吃过的食物时,应该待他肚子饿时,这时他会比较容易接受“新鲜”食物。

  ●更重要的是,妈妈和宝宝周围的人要有正确的饮食习惯,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挑食的人,你的宝宝也会跟着学,挑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最爱吃“垃圾食物”

  宝宝最爱吃洋快餐了,一顿能吃下一个汉堡,一份薯条,一杯大可乐,外加一个冰淇淋,虽然我也知道有些洋快餐属于“垃圾食物”,但是只有这时宝宝吃得最多,也最高兴。经常是拗不过他,就满足他了。

  专家支招多数宝宝都挡不住洋快餐的诱惑,妈妈要把握住“量”。

  ●没有必要完全禁止宝宝吃薯条、汉堡等洋快餐,但一定要限定场合。

  ●不要让宝宝吃这些吃个饱,更不能代替正餐。

  ●出于对整体健康和牙齿的考虑,应减少或避免让宝宝饮用甜味饮料和汽水,如可乐等。

  ●孩子讨要“垃圾食物”时,妈妈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让步。

  ●对亲戚朋友们说:别把“垃圾食物”当做礼物送给宝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yzz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4:56:25 | 只看该作者
23,不当的喂养方式将导致婴幼儿龋齿


  婴幼儿龋齿发病年龄低,可以波及多个乳牙而引起广泛的牙齿损害。婴幼儿龋齿不仅会严重影响患儿健康,而且受到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其治疗难度也很大。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张晓芳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婴幼儿龋齿危险因素的近况”的研究显示,婴幼儿龋齿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喂养方式不当密切相关。

  婴幼儿龋齿是指发生在萌芽出生不久的上颌切牙的牙齿坏损,大量细菌学研究证实,变形链菌是此病的一个重要病源因子。婴幼儿龋齿最早发现于1862年,其发病率因国家和种族不同而有所差异,我国婴幼儿龋齿的患病率2岁组为7.5%,3岁组为11.35%。由于婴幼儿龋齿的发生发展与不恰当的母乳或奶瓶喂养密切相关,因此也被称为“婴幼儿奶瓶龋”、“喂养龋”或“奶瓶喂养综合症”等。

  研究人员认为,婴幼儿龋齿的发生与婴幼儿断奶时间晚,喂养时间过长和睡觉时用奶瓶进食含可发酵物的液体有关。一项涉及156名24个月到8岁的儿童的调查显示,睡觉时吸吮奶瓶的儿童其婴幼儿龋齿的发病率高于睡觉时不用奶瓶的儿童;睡着后吸吮奶瓶儿童的龋齿发病率高于睡着前撤掉奶瓶的儿童。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儿童在清醒时,通过唾液的分泌和咽喉的吞咽动作,可以有效地清除口腔内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而当婴儿睡着时,唾液分泌减少,吞咽发射减弱,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存留在口腔中,环绕在牙齿周围,这样龋齿便发生了。

  饮食因素在婴幼儿龋齿的发病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有甜食习惯的婴幼儿容易患上婴幼儿龋齿,包括在奶瓶中添加含糖食品,如加糖牛奶、加糖果汁、软饮料等,或为了进行安抚,在奶瓶嘴上抹蜜糖等。婴儿7个月前开始进食含盐食品,比7个月以后才开始的婴儿龋齿的发病率低,这是由于早期食用含盐食品,有助于替代和减少含糖食品的摄入。另有研究发现,断奶时间晚,对儿童牙齿的健康不利。超过14个月没有断奶的婴幼儿,其患婴幼儿龋齿的明显高于14个月以前断奶的婴幼儿。

  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龋齿的研究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一项有关18个月大婴幼儿龋齿危险因素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婴儿龋齿发病率与奶瓶喂养婴儿的没有显著区别;但延长母乳喂养与延长奶瓶喂养相比,母乳喂养与婴幼儿龋齿的关系更为明确。专家认为,这有可能是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母乳中所提供的营养不能满足婴儿成长的需要,造成婴儿反复吸吮乳汁,使牙齿长期接触致龋物质所致;同时婴儿无规律地或每天3次以上吸吮奶瓶,不刷牙等都是婴幼儿龋齿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关专家指出,婴幼儿龋齿发病除了与不当饮食喂养方式有关以外,还多由于家长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口腔健康,因此建议家长应以科学正确的喂养方式来哺育婴幼儿,同时改变忽视孩子口腔卫生的态度和行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yzz + 5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5:04:54 | 只看该作者
24,怎样让宝宝健健康康过冬


  适应寒冷环境

  接触冷空气是适应寒冷的有效方法,因为宝宝多次反复接触冷空气后,其调节反应的灵敏度可得到提高,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从而起到免受寒冷损伤、预防疾病的作用。

  增强机体抗病力

  宝宝在冬季要保证其有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但没有必要额外给予什么滋补营养品。另外,可有意识地给宝宝补充一些维生素类药物。

  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在当地流行呼吸道传染病时,更应注意这些。家中若有成员患感冒等传染病,也应尽量将其与宝宝隔离。患者要勤洗双手,以防通过接触传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5:05:59 | 只看该作者
25,抓住冬日咳嗽的3只魔手


  天气转冷,气温变化较大,门诊可以看到很多咳嗽不止、鼻子流不停的小病号和爸爸妈妈们心疼而又累不可支的面容。

  希望父母们了解了引起孩子咳嗽的3种常见原因后,心情不再随着天气起舞!

  Ⅰ过敏性鼻炎

  症状

  1 遇到冷空气会打喷嚏、鼻塞、淌鼻子。

  2 觉得鼻子痒经常揉,感觉眼睛也经常发痒。

  3 家族中有过敏史。

  过敏原及预防

  螨尘、蟑螂、狗毛、某些细菌、花粉等是常见的过敏原。一旦被孩子吸入,刺激到鼻粘膜,就会造成局部肿胀、鼻涕流不停、鼻塞而无法入眠。鼻涕倒流至喉咙处还会引发咳嗽。

  避开过敏原是孩子最理想的家居环境。容易隐藏过敏原的地方有:地板的积垢、灰尘、旧的棉被地毯及动物皮毛等,要打扫干净;二手烟、长期未清洗的空调过滤网,都会成为刺激鼻腔的室内过敏原。另外,睡觉时让孩子的头部稍微抬高,鼻部充血和鼻塞的情形会有所减轻。

  医师处方

  1 抗组织胺:主要作用是隔离过敏细胞所释放出的过敏物质,使鼻粘膜肿胀及充血的情形明显改善。有一定副作用。

  2 血管收缩剂:为交感神经兴奋剂。作用是使鼻粘膜管收缩,主治鼻塞。连续服药不可超过7天以上,否则停药后会出现反弹性鼻充血,引发药物性鼻炎。

  3 类固醇:鼻部喷剂。连续使用3周以上,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无明显的全身性副作用。勤于漱口,避免局部细菌的滋生。

  4 肥胖细胞稳定剂:用于预防及治疗过敏。优点是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5 抗生素:单纯的过敏性鼻炎无须使用。合并有中耳炎或鼻窦炎时、高烧不退或有黄脓鼻涕时,须对症下药。

  Ⅱ真菌性肺炎

  常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咳嗽很久,吃药也不见好转,人倒是活蹦乱跳的。检查时,能看到肺部有明显的痰音、胸部x光片有阴影,这就是真菌性肺炎。

  真菌是一种特殊的细菌。如果不去除过敏原,只用一般气喘的药物来治疗的话,往往事倍功半。

  红霉素是治疗真菌性肺炎的首选药物。个别小朋友服用后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果小孩子的年纪较大,可考虑用四环霉素,效果也不错。

  Ⅲ 哮喘

  另一个冬日咳嗽常见的原因是小儿哮喘。当孩子的睡眠伴有明显的喘气、呼吸急促、夜咳等情形时,有经验的父母就知道,孩子的哮喘又发作了。哮喘也是过敏的一种表现,不同于过敏性鼻炎的地方在于:它发生过敏的地方是“气管”而不是“鼻子”。哮喘发作时,会出现明显的支气管弯缩、粘膜肿胀、发炎细胞浸润的情形,导致气管内颈缩小,使得呼吸困难而发出“咻……咻……”的喘气声。

  预防方法

  家庭中的尘螨、蟑螂、霉菌及花粉是主要的过敏原。居家环境最重要的是避开过敏原,维持家庭环境的清洁,比如勿用地毯和填充式玩具、避免使用厚重的布质窗帘(可用百叶窗或塑胶遮板代替)。让孩子少喝冰水,避免吸入二手烟等。

  药物治疗

  可分为支气管扩张剂及抗发炎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包含有乙型交感神经兴奋剂、茶碱及抗胆碱药物等;抗发炎药物,有类固醇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yzz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5:07:10 | 只看该作者
26,当心孩子发烧“造假”现象


  “发烧”是人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字眼,尤其是如果烧在孩子身上,家长就更是心惊肉跳。其实撇开非典不谈,小儿发烧本来是常有的事,是孩子机体对致热原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也是他们战胜疾病的有效方法。只不过有时发烧也存在假象,特别是以下两种情况家长要学会区别:

  体温高并不一定全是发烧,环境等因素也影响体温

  如孩子在高温的环境中,或者运动、哭闹过后,也会出现体温波动。若仅有短暂的体温波动,体温在37.5℃-38.0℃之间,又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家长可继续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还有的孩子容易紧张,一遇到考试或者比赛,会因为焦虑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体温升高;一旦考试或比赛过后,体温就会自动降至正常。

  感染等疾病因素引起的发烧则不同,孩子除了体温升高之外,同时还会出现面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由于小儿个体存在差异,发热的表现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用手触摸四肢及额头也许很难察觉,最好以触摸胸腹部感觉为准。

  假冷真热

  孩子可能本来因感冒而发高烧,可手足摸上去却感觉冰冷,直到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才又慢慢地热起来。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

  假冷真热的原因主要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较成年人容易发凉。再加上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结果高热甫发更会导致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厚衣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起来,结果使得小儿的体热得不到及时散发,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或“类中暑”现象。

  因此,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如果孩子所穿的衣服并不少,就应想到可能是发热的一种假象,这时可以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如一时找不到体温表,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胸腹部和腋下,或面对面感觉孩子呼出气体的温热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yzz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5:09:06 | 只看该作者
27,宝宝打嗝有解法


  宝宝与成人一样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被称为“膈肌”的很薄的肌肉,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起到分隔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与成人不同的是,宝宝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是婴儿呼吸肌的一部分。当膈肌收缩时,胸腔扩大,引起吸气动作;膈肌松弛时,胸腔容量减少,引起呼气动作。当宝宝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都会使植物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使膈肌发生突然收缩,引起迅速吸气并发出“嗝”的一声,当有节律地发出此种声音时,就是所谓的婴儿打嗝了。

  以下方法可帮妈妈巧妙解决:

  1.刺激宝宝足底使其啼哭,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一般到宝宝发出哭声,打嗝即会自然消失。

  2.用指尖在宝宝的唇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唇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可以使其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

  3.不要在宝宝过度饥饿及哭得很凶时喂奶。

  4.将宝宝抱起,轻拍其背,喂点热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yzz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5:10:32 | 只看该作者
28,挤眉弄眼也是病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出现阵发性的挤眉弄眼、撅嘴、皱鼻、摇头、耸肩、身体扭转等,或经常发出喉鸣声、单调怪声、尖叫、吸吮、讲粗话等;甚至经常出现无端打自己、跳跃、咒骂、重复发音、攻击他人等现象的时候,作为家长,您有没有意识到,您的孩子可能患上了抽动秽语综合征。


什么是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特征是表情肌、颈肌或上肢肌不自主、反复、快速地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抽动和发声抽动,以后症状加重,出现肢体及躯干的暴发性不自主运动,85患者有行为异常,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强迫障碍或破坏行为等。这种疾病常常不定时发作,给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行为的怪异也让周围的人以异样、歧视的眼光看待患儿,严重影响小孩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辍学、轻生等种种严重后果。

  据统计显示:在美国,抽动症的发病率约为12%~14%,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是0.07%左右,男女发病比例为3∶1~4∶1,年龄以2~15岁占多数,90在10岁以前发病。此病病程长短不一,如长期持续发作或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慢性神经精神性障碍等。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目前未完全明确,有研究显示,该病与遗传因素、基因缺陷、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功能失调有关。

孩子得了此症怎么办?

  如果你家的孩子出现上述所举的症状,要及时看医生,做相关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或核磁共振等,看是否患了抽动秽语综合征,并排除小舞蹈病和习惯性痉挛等症。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神经生化改变进行调节,临床上常选用da受体阻断剂。但这些药物往往伴有锥体外系反应、嗜睡、乏力等副作用,且易产生耐药性。服药量过大、服药时间过长常引起肝功能受损、走路不稳等不良反应。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对该病作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该病除以上病因外,还与病毒感染、心理、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通过近几年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近百例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现中药、针灸对神经-免疫-内分泌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中医注重整体调节,从而使肌体恢复到正常的功能状态。

  专家们认为,该病属中医的“肝风”范畴。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因七情失调、饮食不致,或先天不足、久病正虚、气机逆乱等所致。治疗以滋养肝肾、清热解毒为总则,再根据病情辩证施治。对于早期轻、中症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一般用中药能控制症状并逐步好转。但对重症及病程较长的患儿,主张中西药合用。中药一方面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分泌而减少西药用量,同时通过整体调节减轻西药的副反应,产生协同增效效应。

  在症状缓解阶段,要注意做到以防为主,调理患儿生活,少食寒凉甘肥厚味食品,如咖啡、可乐、浓茶等;避免情绪上受刺激,如不宜看恐怖电影、惊险电视,不宜沉迷于打游戏机等。同时要注意患儿心理辅导,不要过度劳累,学习适度,防止精神过度紧张。经过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综合处理,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yzz + 5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9:05 , Processed in 0.173958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