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78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前“素质教育”下的大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30 23:0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素质教育喊了一二十年了,这一代在校大学生应该是在这个口号下成长起来的。
虽然这几年对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有明显体会,但是这几天因为带学生短学期,看到大学生这样的“素质”,不免还是有些让人感到痛心!!

前天在实验室带学生的短学期,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结束后,桌子上摆满了,吃剩下的早餐,喝剩下的饮料,以及用的材料乱七八糟地摆放着。而垃圾桶不过就是实验室的门口而已。

这让我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少认些字,少读写英语,但是,这基本的做人素质要从小培养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7-1 07:07:3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
你看到的那些大学生,是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的反映。
不过这些人到了社会上还会受到教育。

既然你是老师,不妨把这个也放入考评中去——直接告诉他们,这个算期末成绩的一部分,桌面清洁的有额外加分。
从小没人教,现在只好你来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7-1 10:28:24 | 只看该作者
算期末成绩的一部分,桌面清洁的有额外加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没办法操作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6:17:31 | 只看该作者
心里素质一样差

两位男同学因为一个女孩子,一个被杀一个自杀,两个男孩子成绩都很好,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2 18:58:02 | 只看该作者
唉,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多半对“爱”没有清晰的认识。
从小没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何在,遇到生活上的问题自然就方寸大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7-2 20:34:57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打开国门,迎接洋垃圾的结果。人人都变的自私自利,没有一点6.70年代的坚苦奋斗的精神和崇高的道德观理想是所谓的新时代的婴儿大学生,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教母之错,上梁不正,下梁歪.哈韩,哈日,哈美,哈台湾的非主流,要是我有这样的子女杀了都不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7-2 21: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ysxk 的帖子

原来你经历过六七十年代啊,能不能介绍一下那时父母或社会是怎么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崇高的道德观理想的?真希望学到好的方法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7-3 15:43:3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这个,我是74年的,那个时代是经历过,不过我推荐你看一下张曼娟小姐的官方网站一下要好的,要认真的看哦


http://www.prock.com.tw/main.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7-3 21:3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ysxk 的帖子

谢谢你!
张曼娟我一直蛮喜欢,台湾的。
不过我仔细看了看,没理解六七十年代的精神和道德跟她有什么关系?或者你其实是想告诉我,她这个网站里讲了许多教育方法?
无论如何,网站不错,非常感谢!

其实台湾倒很传统,经济起飞较早,遇到孩子的类似问题比我们更早,反思也更多。
“草莓族”这个名词蛮有意思,节录如下:

台湾社会对于草莓族的普遍刻板印象包括:
    抗压性低(承受催逼、压力的能力低)
    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低)
    稳定度低
    空有学历但实际能力不足
    重视外表、物质与享乐
    个人权益优先于群体权益
也有人以“布丁族”或“豆腐族”来揶揄缺点(特别是抗压性)比草莓族还严重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7-3 22:00: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sxk 于 2011-7-3 15:43 发表
这个,这个,我是74年的,那个时代是经历过,不过我推荐你看一下张曼娟小姐的官方网站一下要好的,要认真的看哦


http://www.prock.com.tw/main.htm

74年的就可以说“经历过那个年代”?
你四十都不到,怎么经历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9:02 , Processed in 0.08029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