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全球最頂尖台灣籍法國餐廳主廚的成功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9 23:0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振誠十六歲時還只是淡水商工餐飲科學生,曾在亞都飯店巴黎廳當學徒,但不出四年,就在他二十歲那年,他便破紀錄地成為西華飯店法國餐廳主廚。之後,一句法文都不會的他,隻身到法國闖天下,進入米芝連三星主廚 Jacques & Laurent Pourcel餐廳,一天工作近二十小時。
  三十歲不到就晉升為餐廳當家主廚,管理下面三十五個法國廚師。一個年輕的東方人,居然可以領導向來以美食自豪、連英文都不屑出口的法國人。


  即使現在已身為餐廳的老闆,他仍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就在週日傍晚餐廳即將忙碌的前一小時,他用幽緩磁性的嗓音,道出了自己的故事:
  我念淡江中學,國中時,我大概是個看來普通沒什麼特別的孩子,父母對我也沒什麼特別期望,不管我想做什麼、做任何選擇,他們唯一要求我的,就是我確定這件事,我夠喜歡、夠愛它,不要做了又抱怨。我父親從事紡織業,他教育我們家三個孩子,要有自己的個性跟想法,所以我們家三個孩子每個差別很大,站在一起沒有人會相信我們是姊弟。
  雖然我媽媽曾在東京中華料理餐館當廚師,但是她從不強迫我們要做她的工作,或希望我們變得跟她一樣。她要我們在沒有壓力下,自由決定自己的將來,對我而言,做一件事,它的Drive(驅力)很重要。後來念餐飲,想做廚師,都是我自己的決定。
  出國,更是我人生一個重要的關鍵。二十歲那一年,我賣了我的摩托車,提出我在銀行僅有的十萬塊存款,我的阿姨借了我十五萬、伯父送我一套刀具,我決心到法國闖一闖,就此開啟了我的廚藝之旅。
  為什麼非得出國?我是個很 straightforward(坦誠率直)的人,也是完美主義者。所以當我決定要走法國料理的路,我想除了「親自去法國,融入其中,成為他們的一分子」這個方法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這就是我的驅力,至於這件事會不會很困難?有沒有辦法溝通?或如何在那邊生存?這些我從沒想過。
  即使現在,我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我特別喜歡在壓力下工作,因為當我專注在一件事情時,一切都變成像「慢動作」一樣,所有細節都無比深刻而清晰。
  今年初,我受邀到西班牙和法國表演,面對四千位全世界各地來的專業大廚。幾乎所有的廚師應邀表演都在講技巧,好比某種食材做過什麼處理,然後放在液化氮中,會變成什麼樣子。
  輪我上台之後,所有台下四千位廚師,睜大眼睛,我知道他們期待的、想的都是「Andre 到底有什麼魔術、技巧?」然而,我沒有魔術,我也不談技巧。
  我只很誠懇地說,往往我們最難忘的用餐經驗並不是技術,而是這個過程。廚師的終極目標是將食材轉化成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enhance food、enhance experience(提升食物、提升體驗),讓這個用餐過程成為一個難忘的經驗。
  在這個漫長的料理過程,我最終領悟到最美的是意念、過程以及背後的故事三件事。好比我今天要煮東西給心愛的人吃,這個意念非常之強,強到她吃到這道菜時,也能明顯感受到你的意念;之後你怎樣將意念實現出來,從選材、採買、烹調,烹調結果可能成功或失敗?想她可能喜歡吃到什麼樣的味道?軟一點?硬一點?什麼顏色搭配什麼?這整個過程是很美的。
  最後,當你知道這背後整個過程,完整的故事,你才是真正enhance the food,你才充分尊重了你的食物。而不是這根蘿蔔多少錢?怎麼削皮、刻花?花多少時間燉?其實,當你懷抱著意念、過程及故事處理這根小小蘿蔔,就足以讓這根蘿蔔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蘿蔔。
  演講完了,現場四千位大廚都睜大眼睛,傻了眼,幾秒之後,有人大聲叫好。尤其在法國時,所有人都站起來拍手。還有很多人立刻衝到台前,熱情地跟我握手、合照,場面熱絡到有點難以控制,很多人都離開了座位,下一場節目還因此被迫延後舉行。
  我最喜歡《小王子》書中的一句話:「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本質無法眼見)就像一道料理,你看得到的只是食物,但更重要的本質是那整個「不可眼見、只能體會」的三件事。
我常看到年輕朋友太容易被太多東西分心了,還沒做一件事,就想到別人會不會喜歡?會不會流行?價位會不會太高?有沒有辦法量產?有沒有未來性?
  我從來沒有考慮這麼多東西,我沒有比別人聰明、有天分,我只是很努力把事情做好。在法國的前七年,我每天工作二十個小時,從削馬鈴薯、打雜清掃開始,我從來不覺得辛苦。這是我走向目的的一個過程而已,你想要做到一件事,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如此,那就接受它。
  如果你決定從A點到B點,兩點之間或許有近路,或許有遠路。只要你想要到B點,就要經歷中間的過程,否則就不要到B點,很簡單!面對這中間的磨練,當你覺得自己在犧牲時,就代表你正在喪失熱情。所謂「卓越」不是別人對你的界定,而是你給自己的評價。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WINGOO + 2 + 2 谢谢分享。:)2个故事都很好
linlin124 + 1 + 1 精品文章!我转走了。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6-30 08:25:21 | 只看该作者
感动。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6-30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好棒。我要打出来给磐读。
他的理想是做一个面包师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面包师傅另一個故事送給磐,請看以下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1: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磐·墨 的帖子

面包师傅另一個故事送給磐
法國麵包聞名於世,你能 想像奪得今年法國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冠軍的,是一個來自台灣屏東的鄉下孩子嗎?
另有詳細請見以下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2843&p=1


兩個月前,台灣烘焙師傅 吳寶春以家鄉食材烘焙出「米釀荔香麵包」,一舉奪得法國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冠軍;而早在二○○七、二○○八年,吳寶春就先後拿下有烘焙界奧林 匹克之稱的樂斯福盃(The Louis Lesaffre Cup)亞洲區冠軍、世界盃麵包大賽團體組亞軍,成功征服法國老饕的胃,成為烘焙界的台灣之光。

吳寶春成長過程就像柔軟 的麵糰,透過自我教育的不斷烘焙,終於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麵糰,脫胎換骨為冠軍麵包。

小學徒苦熬 手腕皆傷疤

生長在屏東內埔大武山腳 下的吳寶春,是個標準的庄腳囝仔(鄉下小孩)。父親嗜酒,在吳寶春十二歲那年就過世了,家中的八個小孩,全靠不識字的母親四處打零工養大。在他的印象中, 母親總是不停地工作,白天幫人下田種稻、割鳳梨、採甘蔗;到了晚上再幫「辦桌」的流水席端菜、送菜。

國中畢業後,因家裏沒錢 讓他升學,吳寶春遂前往台北投靠家鄉的朋友,在木柵一間麵包店當起了學徒。因為個子小,大家都叫他「細漢仔」,要拿烤盤還得凌空踩沙拉油桶才搆得着。他不 僅個兒小,而且搞不清ㄅ、ㄆ、ㄇ和A、B、C;更糟的是,他只會數數兒,不會看度量衡。當師傅叫他秤一百両的糖時,他竟一格一格地在秤上數黑線(一格代表 一両),氣得師傅大罵。

因為怕師傅罵,他躲進儲 放各種麵粉、油脂的物料間,在窄小漆黑的空間裏一躲二十分鐘。直到師傅叫他,才敢出來。

小學徒的生活每天都起早 睡晚,凌晨三點半就要起床攪拌、發酵、整形、烘烤,一天工作十四、十五個小時是常有的事。但吳寶春不以為苦,還常利用下班和放假的時間加強練習,手腕上到 處都是被烤箱燙傷留下的疤。

「我真的什麼都不懂,小 時候不喜歡讀書,也沒有人告訴我讀書的重要;母親整天忙着工作,也沒時間管我。」或許就是因為沒有經歷過升學壓力,一旦當他認知學習的重要性,便拚命像海 綿般吸收。

熬了九年,吳寶春終於在 二十五歲時出師當上師傅。沒想到,時代的風向卻變了,消費者開始講求麵包的口感和變化,他賣的傳統麵包銷路直線下滑,令他十分沮喪。由於從小母親對他從不 苛責,因此他面對挫折,反省之餘,並不自責。「我只是不斷地問自己:『我該改進什麼?我該再學些什麼?』」他說:「儘管我的人生不斷遇到挫折,但跟母親的 苦比起來,我的又算什麼呢?」也就是這個信念,支撐他度過其後人生一個又一個的考驗。



貴人加老麵 師傅出頭天

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 他聽說有一個過去從來沒做過麵包的門外漢,以前在賣音響,後來自己看書學做麵包,竟然銷路大好;有些買不到的客人居然連冷凍的也接受,令吳寶春很好奇。

於是他決定前去請教這位 高人陳撫光,並謙虛地做了麵包請「阿光」品嘗,沒想到阿光當場就吐掉,還直搖頭說「難吃」。原來台灣傳統的麵包只在意外型好不好看,不太追求口感和風味。 吳寶春從未開發過自己的味蕾,也就不知道自己做的麵包到底好不好吃。他笑着回憶:「那時對我來說,一碗花生豬腳就已經是人間美味!」

在阿光的調教與帶領下, 吳寶春開始進入美食的世界,嘗遍美食、學習品酒,並接觸藝術。他了解到,烘焙和烹飪原是一體,而烹飪的最高境界就是藝術。他開始思索該如何為自己的麵包注 入精神和內涵,就像常玉的畫、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一樣。對他來說,麵包烘焙的極致,就是一種「幸福的滋味」。

他說:「我想在麵包中加 入愛與關懷。雖然我的家境不好,但我一直被媽媽用生命呵護着;媽媽的愛讓我勇敢,讓我滿懷信心,在我的心目中,媽媽就是一個偉人,我要讓她『陳無嫌』的名 字永遠留在世間。」

吳寶春不斷自我挑戰,永 不放棄。因為阿光的緣故,他了解到一個成功的麵包師傅,除了要有純熟的技藝外,還應該有學識,因此他開始大量閱讀。吳寶春秉持「不會就學、不懂就問」的原 則,一本上千元的日文烘焙書,儘管看不懂,仍大膽買下。為了看懂日文,他還去上日語補習班,即使在繁重的烘焙工作之餘,依然勉力學日文。果真後來他不但能 讀懂日文書,還遠赴日本取經,拜師學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磐·墨 + 2 + 2 谢谢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38 , Processed in 0.078461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