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1224|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我对读经感受之谨慎读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3 11: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我只是一个读书不多的父亲,也是一个目前尚在坚持让孩子诵读的家长,儿童论坛我来的早,也曾在yy论坛谈论,学习读经资料,或者用现在感触来说,一直盲目一味让孩子读经。孩子也大了,“儿童节”也将逐步远去,按照最适合教育12岁前的理论指导,孩子不足3年。写写感受看看对大家有帮助没有......。
        1、第一阶段:盲目跟从读经(2003-2009)
         2003年看了王财贵的北师大讲课视频,很有触动,孩子不到3岁,也就象征性断断续续的读了4年,论语不足5篇,障碍重重,与己斗,与家人斗,与亲朋好友斗,但一直深信,读了就有,没读就没有。收获寥寥无几。
        2、第二阶段:坚持读经,促进阅读(2009-2011.3)
        从fm61.com回到儿童论坛,感慨万千,自己修为不高,单位加班,自己玩网游等等,浪费不少时间,自2009.11月份认真读经,仔细阅读论坛读经版帖子,基本上看了3个月,开始树立持之以恒观念。坚持让孩子从背到读的过渡磨合,期间读完论语、老子、弟子规、大学、中庸、增广贤文、孙子兵法,2010.6月左右开始坚持同步读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每周1课每天15遍,目前已读43课。总之每天坚持让孩子读,我监督,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和必做功课,无论孩子是否喜欢,都坚持做下去。诵读过程从强硬逼迫背诵到仅仅朗读一定遍数即算完成任务,从孩子抵触,到孩子能够接受(现在看孩子也反感,这令我不安),幸亏给孩子大量囤积书籍(2010卓越购书4000元左右),孩子阅读能力大幅提高,300万字小说也能看完,与孩子沟通融洽很多,孩子也愿意和我谈书中故事。感触是读书改变孩子,还读经改变孩子,我个人仅仅感触是用读经重复简单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磨练孩子读书能力,仅此而已。让孩子在阅读中冲击、刺激、激发思维是最大成效,也许是“无心栽柳柳成荫”的感受,阅读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3、提升家长自我素质,促进阅读(2011.3至今)
       为了阅读、为了给孩子阅读一些经典漫画,我买了亚马逊的kindle dxg,9.7寸的阅读器,没想到改变我,我开始读书,读杂书,这10年间基本不看书的我开始看书了,书冲击我的思想,让我自认得带提升,特别是这2月孩子读“孙子兵法”我找兵书看,找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看(目前看到5册共72册),看了晚清的一些战争相关书籍,读了一遍世界通史,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如梦初醒。比起以前一味看介绍而不实践了解历史的我就盲目读经 是非常非常内疚,也看了不少教育相关书籍,但一直没有思考提炼,一味模仿读经,也曾茫然的跟从春花贴。
       读经并非老实读经,特别是家长要有一定认识。读经也并非读读儒家经典,目的是给孩子熟悉经典,长大后没有阅读理解的故障,而非一本反复诵读,况从中国三个黄金时期,春秋战国、唐初、乾隆盛世等历史脉络看,读一部,读一个方面是不行的,而且古代经典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特别是看到资治通鉴汉朝公元前100多年,独尊儒术,奉行一套,专治一套,感触万千,所谓的经典仅仅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当然诵读的好处是熟悉长期坚持把一些优秀的文章经典让孩子阅读,仅仅只是继承传统,现在的我读古典书籍,很难,基本就只能看白话文。而站在孩子角度,应该家长更远一点,过去的仅仅适合一定历史环境,“古为今用”的背后还要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在你孩子12岁前,应该可以把阅读范围更开阔一些。教育的事不是反反复复读几本经典就了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家长看法。欢迎交流。
       我只是给尚在跟从读经的家长从自身出发,孩子读经的同时应该自己要理智的阅读。不要陷入盲目读经的误区,读经背后并非如此“诵读”(读多少遍、读多少时间)那么简单。

[ 本帖最后由 zjjng 于 2011-6-4 11: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36 金币 +36 收起 理由
子珺妈妈 + 1 + 1 我很赞同。
学而妈妈 + 10 + 10 我好喜欢。。。
866yu + 1 + 1 很同意,我的孩子也看了很多經典繪本
menghuan + 10 + 10 感谢分享!
小音 + 2 + 2 孩子这两天诵读有些抵触,您的经验对我 ...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zhangjp_jj + 2 + 2 感谢分享您的经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6-3 11:57:08 | 只看该作者
您是只读,不进行背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6-3 12:52:29 | 只看该作者
对您分享的 第一阶段:盲目跟从读经(2003-2009)很感兴趣。那时候您是如何做的。因为我们小朋友大体上就是处于这个年龄段。

读经教育似乎不仅仅是读经。

您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做法,其实也算是读经教育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6-3 13:05:11 | 只看该作者
也就象征性断断续续的读了4年,论语不足5篇,
收获寥寥无几。

    四年时间就一部论语,还只读了不足5篇,自然收获寥寥无几了
    不说太多,四年就十几部经典您读下来试试?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6-3 15:30:1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的标题“我对读经感受之谨慎读经”,读起来有点拗口,
您是想谈您的读经感受,并建议网友们要谨慎读经吗?

不要那么多花样,
只要老实读经,
甚至也不需大量,无须花太多时间,
难的是每天的坚持。
一天20~30个字,一年按300天计算,
一年能背6000到9000字,
您从2003年就开始了,
8年过去了……

您说:现在的我读古典书籍
,很难,基本就只能看白话文。

我是想直接能读文言文,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直接读文言文,
最好也能写文言文,
所以我还是要“茫然地”跟从春花——我愿意做“花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 + 1 挑刺儿也是有讲究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7:15:3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让孩子老实读经,让大人理智读经才是正道,帖子中午写的,只是想告诉年轻的家长们理智些。
      3岁多我也引导孩子读论语,个中感触自己深有体会。 以前也写了些说了点,只是现在的环境更自由了。
      春花的帖我也讨论不少,那只是春花自己诵读方式,其实作为春花的那两个孩子,初中读了点,不足以论证。
      读就读,读诗、读散文、读古典都行,并非只有冠以读经玄乎其玄,只是提醒读经孩子的家长们,读经背后不简单,不是让孩子读读就了事,家长自己得提高认识。若孩子读经,我觉得家长自己读读资治通鉴、史记之类文章吧,仅就建议。毕竟诵读我也一直在进行,养成习惯。大量反复读一部经典持反对态度,毕竟存在现实环境大大不同,经典实用性用局限性,人类认知领域不断扩展,经典也须更新。
       既然你要做谁的“粉"我无意见,只是反复罗嗦,读经典一定家长们自己多发点功夫理解认识,身体力行。盲从和理智读经是有区别的。这是近8年来一些感触而已。
      同一个声调容易误导,留给聪明的您去思考吧。

[ 本帖最后由 zjjng 于 2011-6-3 17: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子珺妈妈 + 1 + 1 很同意您的看法,教育孩子却不带脑子是 ...
如果 + 10 + 10 我好喜欢。。。
xylonhong + 2 + 2 父母自己要提高确实正道。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平时没见过这位哥们儿,哪冒出来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7:32:4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回个头来看“朗读手册”这本书,感触良多,家长和孩子互相朗读,读书、读绘本、读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难道不是另外一种“读经”,朗读手册好像仅20年修订4版,家长带孩子朗读的渊源在外国家庭也是一种传统了,循序渐进,逐步引导也一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孩子,才不会盲从,关键在家长自己坚持和适当“牺牲”自己的时间。也是近1年来和孩子阅读的一点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6-4 00:52:35 | 只看该作者
顶好文!非常实在的心得。

没有当代儿童读物的巨大阅读量来打基础,“大量读经”完全就是个骗人的神话。这个口号最适合叶公好龙式的偷懒家长。

观察我家孩子读经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和眼神,以及她针对经典文本的某些词句提出的问题,我凉飕飕地发现:假如家长不能及时观察并反思孩子每一个动作和问题后面隐藏的问题,孩子的懒惰、不求甚解、不爱读故事书、对求知缺乏兴趣……这些可怕的种子,就从读经这里开始生长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学而妈妈 + 10 + 10 我很赞同。
xylonhong + 2 + 2 阅读,阅读,阅读。尤其是自主阅读。
新叶 + 2 + 2 能再详细说说吗。读经中的有些问题确实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6-4 01:09: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jjng 于 2011-6-3 03:20 发表
没想到改变我,我开始读书,读杂书,这10年间基本不看书的我开始看书了,书冲击我的思想,让我自认得带提升,特别是这2月孩子读“孙子兵法”我找兵书看,找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看(目前看到5册共72册),看了晚清的一些战争相关书籍,读了一遍世界通史,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如梦初醒。

比起以前一味看介绍而不实践了解历史的我就盲目读经 是非常非常内疚,也看了不少教育相关书籍,但一直没有思考提炼,一味模仿读经,也曾茫然的跟从春花贴


       读经并非老实读经,特别是家长要有一定认识。读经也并非读读儒家经典,目的是给孩子熟悉经典,长大后没有阅读理解的故障,而非一本反复诵读,况从中国三个黄金时期,春秋战国、唐初、乾隆盛世等历史脉络看,读一部,读一个方面是不行的,而且古代经典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特别是看到资治通鉴汉朝公元前100多年,独尊儒术,奉行一套,专治一套,感触万千,所谓的经典仅仅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说得太好了。

令人尊敬,向您学习。

许多死心认同大量读经、盲读的家长,自己几乎从不读书。挑出每本经典里的具体句子请他们解释并引申(就如孔子要求弟子谈读诗经的心得),不知多少人能答得出来;问起每个朝代大事与著名人物,一问三不知;问起历代思想流派,更是一片空白。就这样也敢盲读经典两三百遍,认为功到必然事成。自己读也就算了,还要把孩子搭进去。胆子真大。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11-6-3 17:1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xylonhong + 2 + 2 父母自身提高自然是最好的。可是父母自 ...
WINGOO + 2 + 2 是得胆小点。:)
zjjng + 2 + 2 谢谢你的理解,大家共勉吧,和孩子交流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6-4 06:31:0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帖子里,有很多观点可以挑出毛病来,可是,我所有的板砖和冷水却被两个字瞬间化解——成长。
这位读经版难得一见的男丁,用自己的成长,实实在在地证明他【活着】。。。


我想到了朱自清,想到了黑格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zjjng + 2 + 2 谢谢,我也是想那写那,确实,陪孩子同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12 , Processed in 0.084366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