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9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哈佛女孩”刘亦婷并非天才? 不靠才学靠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16 13:3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报讯 (记者若乔 实习生王冕)昨日,某网站出现了一则消息,称一位名叫萧愚的作者撰写出版了一本书,对哈佛女孩刘亦婷进入哈佛大学的“真相”进行了披露。该书指称刘亦婷是被父母包装成天才的普通女孩,并利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在招生中的漏洞。该书出版后,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特地在网上发出了声明。

  《真相》惊爆“真相”?

  《哈佛女孩刘亦婷》创造了一个教育界和出版界的神话。如今,刘亦婷已经从哈佛毕业,就业于美国一家公司。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曾任cctv《实话实说》栏目策划、现为自由撰稿人的萧愚最近出书对刘亦婷留学哈佛的“真相”进行了披露。

  昨晚,记者采访了作者萧愚。据他介绍,他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分析、推断,认定刘亦婷不是靠什么超凡的综合素质进入哈佛大学的,而是靠其父母的包装及哈佛大学在招收中国学生的制度方面的漏洞和缺陷。萧愚表示,刘亦婷在1998年能进入哈佛主要是靠她父母的一个关系人拉瑞,“拉瑞在哈佛非常有‘人脉’。”他在书中称,在拉瑞的努力下,刘亦婷在没有艺术特长,没有大赛奖牌,没有sat成绩,课外活动贫乏,其他方面都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被哈佛大学录取了。萧愚认为,刘亦婷的培养模式是反素质教育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完全是一本典型的“家庭应试教育”培养纪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亦婷可以说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反面典型。

  值得思考的是,萧愚承认没有采访过刘亦婷及其父母。“我写这本书,是靠已经出版的两本关于刘亦婷的书,通过分析、思考写出来的。”萧愚称,这两本书对刘亦婷的成长经历及留学情况写得非常详细,他发现其中漏洞百出,“书中的东西完全能够支撑我的观点。”

  “打假”实为“造假”?

  昨晚,记者与刘亦婷母亲刘卫华取得了联系,她对萧愚的披露进行了反驳。刘卫华告诉记者,他说刘亦婷没有sat成绩,是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考点,但美国承认了她的成绩;说她没有大赛奖项,但她从小学到中学奖牌不断;她的课外活动也非常丰富。针对萧愚所说的“刘亦婷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刘卫华反驳说,实际情况是,刘亦婷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她不仅学业出众,而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刘亦婷的优秀,不是萧愚编造事实、断章取义所能抹杀的。

  她认为,这是萧愚在以教育打假的名义公然造假,书中的所谓真相完全是虚构、猜测之词。“他从来没有采访过我和刘亦婷。”刘卫华表示,萧很可能是想利用刘亦婷的名气为自己的书促销。

  刘亦婷父母声明虚构和诽谤绝不是真相

  声明说,《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一书以虚构和诽谤为特点,以“打假”为名公然造假。

  一、《真相》一书的立论依据是:“刘亦婷被哈佛录取,起关键作用的便是她的推荐人拉瑞。”依据来源是:“我们不妨大胆推测,拉瑞在哈佛有比较好的人脉关系。”事实是:1、申请哈佛是刘亦婷的自主决策,拉瑞事先从未建议过。2、拉瑞在哈佛并没有所谓的“人脉关系”,更不存在书作者虚构出来的“很高的声望”。3、通过拉瑞的交流组织访问美国的中国优秀学生不少都得到过拉瑞的推荐信,却惟有刘亦婷一人被哈佛录取。4、刘亦婷在哈佛大学各方面的表现,说明哈佛招生委员会的选择是公正和正确的。

  二、书作者明确暗示拉瑞和哈佛招生委员会在安排刘亦婷面谈的过程中徇私舞弊,构成了对所有当事人的诬陷和诽谤。

  事实是:哈佛同意刘亦婷就近寻找面谈人的全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该作者把“提供面谈人线索”虚构为“审查确定面谈人”,纯属造假诬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13:38:3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刘亦婷的书对早期教育的父母还是有借鉴作用的,就是炒作的太过,而且一个孩子的经验并非就是适合其他孩子,也不能标榜为科学的方法。第1本书看的时候感觉还不错,感觉第2本书就好像故意给自己的一些做法找些理论根据,想成为教育家了。其实完全没必要,早期教育就是靠实践的,没必要上升为理论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1-16 23:58:21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Lucy Mommy 的看法,现在许多人都是有点名气就拼命炒做,金钱至上!!!!!!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1-17 08:21: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了一本,不容易接受。不如李圣珍老师讲的那么平淡而又亲切,让父母能感觉到自信。看那书,没自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1-17 10:04:39 | 只看该作者
无思+-->引用:无思 只看了一本,不容易接受。不如李圣珍老师讲的那么平淡而又亲切,让父母能感觉到自信。看那书,没自信了。


很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1-17 10:42:5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Lucy Mommy 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1-17 15:01: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人怕出名猪怕壮,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好了孩子,才是做父母的最大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1-17 15:24:06 | 只看该作者
[quote]其实,刘亦婷的书对早期教育的父母还是有借鉴作用的,就是炒作的太过,而且一个孩子的经验并非就是适合其他孩子,也不能标榜为科学的方法。第1本书看的时候感觉还不错,感觉第2本书就好像故意给自己的一些做法找些理论根据,想成为教育家了。其实完全没必要,早期教育就是靠实践的,没必要上升为理论高度。
同意。我没看过这两本书,我不想看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教育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因为进了哈佛就出书炒作这种书我不看,没有太大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7 22:06:07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怎样,还是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自己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39 , Processed in 0.08402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