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480|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oman推崇的早期学琴启蒙--铃木教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7 11: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铃木教学法英文叫SUZUKI METHOD,它现在已经推广到小提琴,钢琴,大提琴,长笛等乐器的学习上。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他的学校。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本他写的书 <font color="#ff8533">《莫扎特教育风暴》 ,其实和台湾人翻译的“培养神童的教育”内容一模一样,只是翻译者不同。希望对有意培养孩子学琴的家长有所启发和指导。 http://book.263.net/20040805/4441.html 国内虽没有正宗的铃木学校,却有铃木的教材(包括书本和音像资料)卖,所以我相信有很多老师用他的教材。 从铃木写的书中,我们学习到的不仅是音乐教育之路,而是全面的育儿理念。在这本书中,作为父母--孩子学习音乐的家庭引导者,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理论和具体方法很多。无论孩子接受怎样的音乐教育,孩子在家练琴的时间远多于在琴室上课的时间。所以即使不是在铃木学校,我们还是可以在家中借鉴铃木先生的思想和方法,寓教于乐,让孩子愉快,兴趣高涨地练琴,提高学习的效率。 根据我个人的阅读理解和陪同同学小提琴不到一年的体会,我认为铃木先生音乐教育的首要思想是:学音乐和学习母语是一样的途径。具体来讲,就是:听和反复练习。怎样听呢? 就是在孩子日常活动中反复听他正在学习和以后要学的乐曲。不必强迫孩子全神贯注地听,只要象背景音乐一样让他有意无意地听,他的潜意识就已经在吸收音乐的营养了。反复练习,实际上是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的一种很自然地倾向行为。作为父母的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就是孩子很小时,玩一种游戏或玩具,或听一个故事书,喜欢反复地听在反复的过程中,孩子不断熟练学习,建立起对这一内容的掌握和支配的信心。所以说孩子要早学琴,过了喜欢重复的这个心理阶段,就要用其他的办法吸引孩子反复练习了。在练习过程中,同一难点,反复练习时,如果一个音节要反复练习时,拉几遍让他决定。我通常会在旁数数。同同很喜欢这种方式。通常练习都会超出他自己规定的次数,而且非常开心。 第二点就是要尽早开始。开始越早,表面看起来可能进步缓慢,但这是孩子积累的重要时期,只要坚持让孩子快乐地学琴,他的后劲将让人刮目。 第三点,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小孩子学琴,通常都允许父母一方陪同上课。作为父母,乐盲又如何?和孩子一起开始学习吧,以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楷模。当孩子还没有学琴的热情时,看到自己亲爱的妈妈这样充满热情地拉琴,耳濡目染中,渐渐增强兴趣,有了自己也来试试的愿望。从书中介绍的那些学琴成功孩子的事例中,无一不是妈妈和孩子一起每天练3小时琴的。当孩子每天练3小时时,有个妈妈每天拉6小时的琴。她已经成功地让孩子把小提琴当作最热爱的玩具每天痴迷地“玩”琴了。而且,在我和同同共同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我感到,因为自己也在亲身体验练琴的每一个技术细节,才可以更好地想出好办法去帮助孩子克服技术上的难点,才可以充分理解孩子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而避免只在一旁指导,为了孩子暂时不能掌握某一技巧而着急,埋怨。况且,在练习过程中,同一难点需要反复练习时,如果同同不愿意,我就和他玩“你拉一次,我拉一次,小提琴对话”的游戏。一方面变换形式引发他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也为他起了示范作用。 第四点,我受书中一些内容的启发,在同同练琴中,发明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游戏练琴方式。 同同从很小就非常喜欢扔骰子。我想其他同龄孩子也有同样的爱好吧。有时同同没有拉琴的心思时,我就问他:WHERE IS YOUR DICE? GET IT AND LET‘S PLAY WITH YOUR VIOLIN。 他马上兴致高涨地找来骰子。然后我把准备好的点数从1-6的六张卡片排在桌上,他扔到几,就跑过来翻相应的卡片,卡片另一面是要练习的曲目。通常我会写 “*** X 2”,即规定练习某曲目两遍。每完成一张卡片内容,他会把它排到另一边。这样一张张排下来,小家伙很有成就感。   当他逐渐会拉较多曲子,而且拉得比较熟练时,我会播放伴奏音乐,让他跟着音乐一起拉;或者播放大姐惴蹲嗟穆枷瘢盟痛蠼憬阋黄鹄T诹废凹记傻耐保7拢笆痉兜囊衾直硐趾痛硎址ǎǔ智僮耸频鹊取J导手っ鳎馐且桓鑫⒆臃锤戳废熬汕拥暮梅椒ǎ谡庵址锤垂讨校斫夂鸵衾指芯醵荚谔岣撸且恢终逡衾帜芰Φ奶岣摺?lt;/p>  说起和着CD音乐练,是在孩子已经会流畅地拉整个曲子以后。有两种选择:一是和伴奏音乐;二是和CD的示范演奏音乐。 和伴奏音乐,可以很好地带动练习者,按正确的节奏练习。这里有一个速度问题。通常CD里的正常演奏速度会让刚刚会背拉整段的练习者觉得太快,跟不上。而且,无论学什么乐器,技术难点都要从慢练起,不可以囫囵吞枣。以前,我在这个阶段是自己带着同同一起用他适合的速度拉,直到他越来越熟练,可以跟上CD伴奏音乐为止。最近,我发现用电脑的声音变速软件可以轻松实现放慢原CD音乐速度,以配合孩子当前的练习速度。我试过的软件有AMAZING SLOW DOWNER 和GOLDWAVE,既改变了速度,又不改变音质,效果都不错。 和示范演奏音乐,可以让练习者对已经熟练的曲子,进一步学习和模仿示范的音乐处理,快慢,强弱,节奏变化等。这里有一个音量控制的问题。通常当同同初次和示范音乐时,我会把CD的音量放大一点,以让他听清示范的演奏,同时在旁给他解释示范音乐的各部分音乐处理和变化;几次以后,我会把CD音量调小,只作为参考音乐,这样当同同和着CD一起演奏时,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演奏的乐声,以便了解自己的音色,从而提高演奏效果和各方面音乐表现。 顺便提一句,这个礼拜天(11月28日)的年末铃木小提琴音乐会演出很成功,这也是同同参加的第一次非常正式的音乐会表演,他也是参加表演的最小的演奏者。(之前有两次在学校的表演)表演最大的收获是让他对小提琴的学习更加有动力,看到哥哥,姐姐的表演,就一直念叨着要学拉后面要学的“小步舞曲”和“加沃特舞曲”。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1-8 08:50:0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教學理論,謝謝介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1-8 12:19: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值得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1-8 16:42:45 | 只看该作者
去看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1-8 17:05:05 | 只看该作者
去看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1-8 17:12:42 | 只看该作者
是个好东东,谢谢zhoumanlin!

但是对于俺这样的乐盲妈妈可怎么办呢?真希望能有机构的支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1-9 10:05: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很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1-9 23:21:00 | 只看该作者
zhoumanlin+-->引用:zhoumanlin 铃木教学法英文叫SUZUKI METHOD,它现在已经推广到小提琴,钢琴,大提琴,长笛等乐器的学习上。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他的学校。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本他写的书 <font color="#ff8533">《莫扎特教育风暴》 ,其实和台湾人翻译的“培养神童的教育”内容一模一样,只是翻译者不同。希望对有意培养孩子学琴的家长有所启发和指导。 http://book.263.net/20040805/4441.html
可惜这里没有这样的专业机构。不懂音乐的爸爸妈妈也只好放放音乐给宝宝听,希望以后乐感好一些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11-10 08:50:07 | 只看该作者
zhoumanlin+-->引用:zhoumanlin 铃木教学法英文叫SUZUKI METHOD,它现在已经推广到小提琴,钢琴,大提琴,长笛等乐器的学习上。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他的学校。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本他写的书 <font color="#ff8533">《莫扎特教育风暴》 ,其实和台湾人翻译的“培养神童的教育”内容一模一样,只是翻译者不同。希望对有意培养孩子学琴的家长有所启发和指导。 http://book.263.net/20040805/4441.html
和<font color="red">《神童作坊》京华出版社的内容也基本一致。<font color="#006600">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的太贵了!38元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0 16:19:27 | 只看该作者
szanny+-->引用:szanny 是个好东东,谢谢zhoumanlin! 但是对于俺这样的乐盲妈妈可怎么办呢?真希望能有机构的支持啊!
szanny,书凡妈妈 和其他关心音乐教育的父母,请回看首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2:07 , Processed in 0.09858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