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易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4 16: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论坛的新手便宜学习,特整理老易的文章,可打印,小四仿宋体。

老易.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61.71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积分: 金币 -1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亮子妈妈 + 2 + 2 谢谢你了
hq1966 + 10 + 10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2-26 14:14:37 | 只看该作者
挺有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3-6 19:27:07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3-7 09:58: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下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3-7 19:46:57 | 只看该作者
先谢谢了,不知有没有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3-8 12:00:58 | 只看该作者
謝謝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3-10 19:13:3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比较好,谢谢了 :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10:58:0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易提纲

     # 奥数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怎么学的问题。奥数是数学的思维,学奥数像侦探一样从已知找到未知,建立起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 小学低年级应建立数感,勿强调速算,割裂孩子的数量结合。
      # 孩子要从小进行思维训练,训练有意识的自编应用题,切勿重运算,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
      # 从小培养孩子的地图意识,地图这东西,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 探究者的思维资源环境非常重要,占有的资源越多,发现就会更多。
      # 查字典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因此必须有一定的量,才能厚积薄发。石悦的成功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从一点突破,天才就是持久专注的人。保持高度兴趣、长时间用心专一做一件事情,这也是有建设性消磨时间。
      # 读经就是要建立在亲子共读的基础上,大量的,精读的原则。
      # 学习金字塔理论就是说积极调动感官多渠道的记忆,比如看影像、给别人讲解,动手做等主动学习比被动的阅读聆听记忆效果好。
      # 儿童要想更聪明,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语言这种智力工具。学语文,基础的基础就是词汇,抓住了词汇,语文就不是问题。词汇量越大的人越聪明,因为词汇就是概念,掌握概念更多的人更聪明。智力提升的幅度,与他记住的词汇成正比。也就是说,记住的词汇越多,孩子的智力提升得越多。
      # 读书学习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思维和知识同等重要。家长可利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思考,一起去寻求未知的答案。
      # 美国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做“研究项目”,定题目,查资料,做总结,成文。这也是从一而终的学习方法。
     # 高明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比如读唐诗就要激发孩子与诗人发生“共情”或者“共鸣”,在生活中联想引用,达到真正的理解。
      # 成功的家庭教育应及时的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不要让学校价值观毁掉孩子的自尊,自信与进取心,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信来源于积极的评价与鼓励,更在于不断累积的成就感。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人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在不断获得“小成功”中聚集成就感,从而走向“大成功”的。
      # 儿童的弱点是缺乏自控与是非辨别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诱惑,家长应该疏和导结合方法,让孩子树立一种意识,抵御这种诱惑,要树立这种意识,我是好孩子,我不玩这个。我现在不玩这个,将来更不玩这个。这就是有意义的建构培养,也正是有建设性消磨时间。
    # 写作能力很大程度来自内隐学习,一是保证量,二是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阅读,三是采取简单便捷的口头作文方式,让孩子明白写作就是说话,减轻压力不恐惧,四是收集孩子的作文存档创造成就感。
   # 悟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脑袋上砸个苹果砸出来的,而是常年坚持溯本求源,坚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思考的结果。悟性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加上思维能力后的一种综合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11:01:07 | 只看该作者

在发学习笔记

1、 奥数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怎么学的问题。奥数不是毒瘤,而是真正的数学思维方式。奥数学习的关键在于建立孩子的“逻辑推理“的能力,要让孩子像侦探一样,从已知中找到突破口推到出未知,大多数奥数老师的教法是错误的。思维过程要有条理性,每一个结论都要有充分的理由推导出来。
       2、低年级速算摧毁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孩子应用口算的技巧的基础是必须知道这些技巧是如何来的,至少得会推,否则就是死记硬背的。3年级以前接触的都是自然数运算,也就是可以在自然界中能找到的数,这个时侯应该是孩子数量关系建立的初始阶段,这段时间强调死记硬背的口算,实际上是割裂了孩子的数量结合,破坏孩子数感的建立。我认为速算的训练至少要在数感建立好以后,不宜早于3年级。
     3、数学能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运算能力,一个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复杂运算需要一些技巧),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
     数学符号的意义就是把无限的具体事物进行高度概括。虽然看起来抽象,来源却是具体的。而数学思维,就是把各种具体事物及其关系,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达出来。
     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并不难。孩子们平时做的数学应用题本质就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家长根据上述原理,有意识的自编应用题,来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孩子编题目的时候,不仅锻炼了数学思维,还锻炼了语言能力,锻炼了语言的逻辑性,发散性。孩子能够编的题目越多,说明孩子脑子里的“存货”越多。如果孩子编不出几个题目,你也不用着急,可能是你给孩子的“输入”不够,你还是要不断的,大量的给孩子编各种题目,同时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许多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数学呱呱叫,到了中高年级就不行了。原因很可能是重运算,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由于低年级轻视思维训练,到了高年级应用题一多,思维不足的弱点就暴露了。所以从小进行思维训练很有必要。
     4、悟性是琢磨的能力,是对过程进行反思的,它能够发现产生问题的本源。知道本源的好处是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际上,所谓悟性,直接的意思是领悟能力,理解能力,深层次的含义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悟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脑袋上砸个苹果砸出来的,而是常年坚持溯本求源,坚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思考的结果。悟性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加上思维能力后的一种综合体现。   
      5、从小培养孩子的地图意识,地图这东西,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以前跟一个高考状元聊,这家伙的地理学习方法比较独到,把地图册拆开,用纸瞄地图的形状,然后往里填各种地名,以及围绕地名的矿产,工业,城市诸如此类。我想想自己地理的学习方法,就是在这方面做的不够,本来地理是强项,可高考发挥一般。原因就在于地理知识虽然丰富,可地图的记忆比较欠缺。而高考很多题目的设计恰恰都暗藏了对地图的考查。
      其实孩子的生活中到处都是与地理有关的内容。像每天的天气预报以及城市天气预报,都是孩子熟悉地理知识的机会。如果利用这样的机会适当引导孩子把地名与地图联系起来,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美国的社会研究课,制作地图是个重要课程内容。这个课程让5、6岁的孩子将居住的小区用地图的形式画出来,还有图例,从小就让孩子熟悉地图。当然,地图除了应试的好处,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大好处。开车,旅游,到外地上学,都得用上地图。
      6、探究者的思维方式通常是:“遇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寻找资源--发现解决方法”。在这里资源环境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可供解决问题的资源,探究欲望再强烈,解决问题的欲望再强烈也没用。占有的资源越多,发现就会更多。对于学生而言遇到的最常见问题就是如何学得更轻松,也就是说,又能轻松又能拿高分。
      7、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能够因势利导的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怕的就是不管学校教育质量如何,一切以学校教育为纲,这显然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办法。
      8、查字典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因为我知道,听老师讲课,和自己查字典的来的答案,表面上看结果是一样,但实际上学习的效果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标准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需要这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这个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石悦的非典型性教育。从5岁开始,一直到26岁,长达20年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历史的阅读中去,我想就是一块石头,也有开窍的那一天。更何况我在前面已经提到,内隐学习属于厚积薄发的学习,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大多数人从智商上来说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大批聪明人只是把自己的时间消耗在应试上,没法集中精力在自己的爱好上。而当年明月,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从一点突破。
          所谓十年磨一剑,水滴石穿,即使资质平平,在这种长时间、用心专一的努力下,也会大大超过智商更高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所谓天才,就是持久的专注。一种非典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当年明月的成功。
          10、什么样的读经才有意义? 简单来说,那就是建立在亲子共读基础上的读经(快乐原则)。同时,要明白背诵经典是必须的,但必须注意正确的时间和方法。只有家长把经书读得滚瓜烂熟,理解得通透明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老实读经。现在的孩子大多会背一些古诗的,但是,其一,数量有限,其二,大都囫囵吞枣。因此要遵循大量的原则的同时还要注重孩子的理解。小学阶段孩子思维能力不发达,但是记忆能力很好,背诵些经典无可厚非,但随着思维和分析能力逐步增强,不能机械记忆和背诵。
     11、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他指出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
       • 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 • 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      
• 看图能够记住30%;  (被动学习)
           •  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 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  • 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主动学习)
      12、 什么叫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那是因为这种东西已经进入了脑细胞,成为你大脑的一部分了,甚至说,已经变成物质了。 这种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从脑机能的角度解释,是你的小脑记住了口腔肌肉的动作,当你的口腔做同样动作的时候自然牵动了这块脑神经,然后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这点也是王才贵提倡老实读经的一个理论。
      13、发现式学习解决的是记忆的长期保持问题。我的教学经验是,不要试图直接教方法,这样做,方法本身成了灌输对象,效果很不好。最好是在具体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究竟什么方法最适合自己。这是发现式学习的妙处所在。
      14、 这是老易针对深圳报送北大生在旅途中因歹徒看重其手机而被杀身亡的事件写的题为汉语是个智慧宝库的文章。
       他指出切莫让垃圾文化占据的孩子的心灵。智慧主要靠学习与经验来习得,天生再聪明,也不会自动从脑袋里长出智慧。 一方面,多和孩子日常交流,经常给孩子讲人生经验,多引用常言说,古话俗语成语等智慧语言。另一方面,给孩子选择读物和节目应该像关心孩子的饮食一样,要充分考虑营养含量,优秀的书音频资源,评书,相声,故事,优秀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等等都是包含智慧语言的载体。
       15、词汇与智力的关系。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说:词汇量越大的人越聪明,因为词汇就是概念,掌握概念更多的人更聪明。智力提升的幅度,与他记住的词汇成正比。也就是说,记住的词汇越多,孩子的智力提升得越多。 父母们总是苦苦追寻提高智力的捷径,其实,捷径就是这么简单,帮助你的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
       研究表明,中产家庭的孩子学业成绩更好。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家庭的孩子在3岁前能听到3000万词。而养在福利院的黑人孩子只能听到1000万词,所以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比较差。
      根据这个研究,专家建议一般家庭,一定要尽可能地多跟自己的孩子聊天,交流。这是一种最便捷的早期教育手段。为什么跟孩子聊天、做游戏、读儿歌、讲故事重要?因为这是在用自然、生动的语言给孩子输入词汇。而经书那些东西,不是自然的语言,对孩子来说那不是“人话”
      请注意,词汇最大的价值是背后的概念。我们不要小看一个个概念,许多概念背后有着复杂的思维活动。比如“狗”这个概念,孩子得通过复杂的思考,找出狗和猫的区别来,同时找到大狗,小狗,哈巴狗,牧羊犬,贵宾犬的共性。如果把狐狸,狼,豺,狗放在一起比较,那将是更加有趣的智力活动。
       社会建构主义掌门人维果茨基特别重视语言的作用。他的观点是,儿童的智力既不是其内在成熟的结果,也不完全决定于儿童的自主探索。成熟与主动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让儿童的智力有大的飞跃。儿童要想更聪明,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语言这种智力工具。
       词汇的学习进入了更深层次,那就是概念辨析。 因此,我们说词汇更多的人更聪明,不是说抱着一本词典天天看就可以了。词典里只是书面知识。要想对一个词汇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去理解。此外,词汇只是给了我们聪明的基础,要想获得智慧,归根结蒂还是提高思维能力。词汇与思维能力的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才是名副其实的聪明。
       学语文,基础的基础就是词汇,抓住了词汇,语文就不是问题。至于什么分析文章结构,找高潮,归纳中心之类,华而不实,对能力的提高很有限。如果文章的结构是有规律的,那么,我只要掌握这个规律就可以了,直接去套用。如果是没有规律的,我给1000篇文章分段也没用。现在的语文教学,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太多了,这是得不偿失的。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词汇的掌握上,把一个个词弄懂,会用。
      16、 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分六个等级:即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判。后三种思维能力又被称为高级思维能力。假如一直在用低层次的能力在学习(知道,理解,应用)就会出现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两个智商差不多的人,一个极为刻苦,一个却相对轻松,可看看学习成绩,前者可能还不如后者。这种情况在小学还不明显,越到中学越明显。
       对于思维能力而言,文科思维,理科思维往往是相通的。孩子一般9岁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初中后抽象思维增强。我们现在的教学主要让文科傻背,理科知道理解应用,这实际上都是是低水平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育的核心是思维教育,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17、 要提高思维能力就要提高语言能力。人们就是依靠语言文字将获取的各类知识保存下来。而学生又是依靠语言文字把这些保存下来的知识继承下来的,从而使社会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经验也要依靠语言和文字,并且经常借助它进行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使智力活动成为可能。语言直接影响到知识的贮存、流传和继承,关系到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进行。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不少家长轻视语文,其实整个小学语文才是重中之重。这种忽视语言能力的提高,导致听说读写水平很低,就直接阻碍了中学时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实,要真正学好理工科,要学好数学,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语文。
语文的实质和核心是思维,什么分析,归纳、判断这些高级思维就是抽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好,思维就好;理解能力就好。不信你看看数理成绩好的尖子生,毫无例外语文都很好。语文学不好,其他课程也不太可能学好。这正是有些学生升到小学高年级中学阶段后数学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语文基础不好,思维和理解能力不过关。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无法写出像样的论文,缺乏收集信息的能力,看不懂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和书籍,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少儿时的语文没有学好,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语文学习,实际上是初中及小学阶段的重中之重!
      教育的核心是思维教育,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要想提高思维能力就要提高语言能力。要真正学好理工科,要学好数学,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语文。语文的实质和核心是思维,什么分析,归纳、判断这些高级思维就是抽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好,思维就好,理解能力就好,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才是重中之重。
     18、思维和知识关系密切。思维要有东西作原料。没有知识支撑的思维,是空转,停留在初级阶段。思维和知识一样重要。缺乏知识,思维何在?没有记忆,哪来经验?都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那么问题来自哪里,知识和经验。
       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 孩子的知识和经验都不足,家长必须注重孩子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学会引导孩子思考。了解一些必要发问的形式和技巧。有人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如、举例、比较、代替、除(除了…还有什么)、可能(可能会怎么样)、想像(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组合(不同东西组合一起会如何)、类推各种可能、六何----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这个发问10字诀就是老易说的开放性问题,所谓封闭性问题,就是孩子只需回答“嗯”,“对”,“是”等等的问题。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19、美国教育方式最可取的地方在于它的学习方法。在国内求学,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每上一个大台阶,比如刚上初中、高中、大学,老师就会谆谆教导:现在的学习方法与以前不同了,你们要注意。而每一个台阶,都不乏因学习方法转不过弯来而退步的同学。从幼儿园开始,美国学生就要做“研究项目”,这个名称是“从一而终”的,方法也是“从一而终”的,定题目,查资料,做总结,成文。“项目”内容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比如小学生是做一棵黄瓜的生长,到了高中生,可能就要研究国际关系了。
       20、高明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许多家长知道唐诗很好,但是,却不知如何利用这种好东西。他不是让孩子去从生活中真正的理解唐诗;不去激发孩子与诗人发生“共情”或者“共鸣”,只是一味让孩子生吞活剥的死记硬背。这种做法,背的诗只是一堆无意义的语音符号,并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能力。到了写作或者绘画的时候,就没法从头脑中有效提取出来,给孩子讲完唐诗之后,我们不妨让孩子根据这首诗的意境去画一幅画。这种绘画就是创作的雏形了。孩子需要仔细领悟诗中的意蕴,然后,通过想象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这种建立在共情、共鸣、思想基础上的想象,是一种有建设性的想像力,是真正的想像力。对孩子进行移情教育,学会从别人角度看问题,体察他人的感受;要让孩子把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
      21、 自主学习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会在学习中体现出一种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自我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学习对象的管理规划能力,体现为会制定学习计划,会统筹安排各科学习的轻重缓急,会对于学习中的成败进行反思,等等等等,二是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行动力。体现为对学习的意义认识比较深刻,脑袋里时刻有根弦,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玩物丧志。这种意识如果强度足够抵御其他诱惑,那么就能构成一种行动力。
      22、 儿童有个弱点就是缺乏自控与是非辨别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诱惑,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疏和导结合方法,让孩子树立一种意识,抵御这种诱惑,要树立这种意识,我是好孩子,我不玩这个。我现在不玩这个,将来更不玩这个。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强化意义建构意识的培养,让孩子沿着自己设计的正确轨道前行,这样的疏导才是建设性的,才是有意义的建构。意义的建构不是凭空出现的,你不去建构,别人就会去建构。你不去建构正确的东西,别人就会去建构错误的东西。老易提出的有建设性消磨时间,正是有意义的建构培养。
      23、 信念的力量, 学习中有一个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指标,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念。成绩差了,不仅不能成为努力的鞭策,而且会强化他的这一认识,即我是差生,我不是学习的料,怎么学都没用。这个时候,你也许会想,孩子怎么能这么糊涂?他难道不知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吗?想想我们大人自己就明白孩子是不知道,是绝对不知道的。
       有一个调查,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自我效能感是差不多的。但是到了
高年级,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道理很简单,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慢慢的,经过无数次考试,无数次老师给予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开始有了定位,觉得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
      不要让学校单一的价值观毁掉孩子的自尊,自信与进取心。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信来源于积极的评价与鼓励,也来源于自我的接纳与信任,更在于不断累积的成就感。培养自信的根本在于其自信的来源,如果孩子在你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些他之前不认为自己能完成的事,或者实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目标,那么自信的疏导就会水到渠成,孩子就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自尊与自信。如果一味干巴巴地对孩子强调自信,只能让孩子感觉紧张,或者盲目相信自己,不顾真实状况。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人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在不断获得“小成功”中聚集成就感,从而走向“大成功”的。
       24、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婴幼儿学语言是最典型的内隐学习。其实这种现象古人也意识到了。古人说“厚积薄发”,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可以看做内隐学习的一种表达。就写作能力而言,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是很大程度来自内隐学习的。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曾经就写作能力做过很严谨的调查,他发现,建立在大量的,有兴趣基础上的阅读(也包括听读),对于提升作文能力最有帮助。      首先要保证量,也就是厚积,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没法薄发的。这个积累过程可能就是沉默期的由来。同时要有兴趣。兴趣不仅仅是好玩,有趣,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这种阅读是可理解性输入。因为没有人能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肯定是自己的能力能够很好驾驭的。用兴趣这个指标,可以保证孩子自主选择那些保证他能可理解性输入的内容。阅读要真读,有效阅读,可理解性阅读。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的作文写不好,不要着急。,相信孩子仍处于沉默期。与此同时,让孩子加大阅读量、听读量(听读就是听广播,评书,故事,小说,广义上也包括看语言类的电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所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就是形容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厚,写作是薄,阅读是水,写作是渠。如果在孩子还小、阅读量还远远不够之时,就要求孩子组词、写句子、写作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作文的乐趣。
      对语文教育有个观点是:早阅读,晚开笔。老易推荐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说。口头作文的效果可不简单:它培养的是用书面语言来思考、表达的习惯和能力。让孩子真正明白写作就是说话,让孩子对写作不再恐惧,在尽可能减轻压力的状态下帮助孩子成长—— 这是简单便捷的一种方法。
      写作练习要适度,而且,孩子写作的每篇作文都要存档。让孩子形成作品意识,系统意识,创作意识。这种归档的方法,甚至打印成册的做法,能够帮孩子树立一种成就感。因为家长重视他的劳动成果。不仅仅孩子,成人也是如此,比如大家给我投票后,我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因为感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重视。在国外,写作文还承载着一些“学术”功能。比如实验报告,讨论提纲,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等。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素材搜集能力。有时候,这个搜集材料的过程比作文的结果更加锻炼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7 , Processed in 0.095578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