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1-3-14 10:57: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胡海龙总结
总结:英语学习---胡海龙
学好英语有方法,但无捷径。必须有大量、简单、重复性的训练。学习英语要整体把握,一门深入,不能割裂听说读写,心思完全专到一部教材上、一篇课文上,没有搞通搞透,没有到滚瓜烂熟的地步,绝不开始学下一篇,单词句法诵读、课后练习,都要精而又精,熟而又熟。
口语的训练主要精力应放在练习发音及摹仿念诵方面,要有听和读的大量输入。 时常做英译汉和汉译英翻译,感受与原文语言的差距。在专的基础上借助字典运用萧乾的一本书法提高英语水平。
==========================================================
1、 学好英语当然有方法可讲,却无捷径可循,那些急功近利、希求速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学语言好比学艺术,必须有大量简单重复性的枯燥练习才能训练出语感,提高技能。初学入门的时候,发音一关一定要过好,反复不断地练习,对口型,摹仿语调,精益求精。一个词念不准就念一千遍。《中庸》所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道理在此。
2、 英语学习要总体把握的,不主张将整体切割成互不相干的条条块块。英语本来是一个整体,听、说、读、写、译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一体的,听熟了读多了自然会说、会写。我以为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口译、笔译等,可以一起提高,甚至可以用一套教材。对于训练口语开始主要精力应放在练习发音及摹仿念诵方面,要有听和读的大量输入。
3、 曾国藩强调,读经要专守一经,读史则专熟一史,诸子百家,但当读一人专集,不应当东翻西阅,一集没有读完,决不换读他集。当代佛教净空法师,教导弟子修学一定要专一,要“一门深入”。他要求弟子找一部自己喜欢的经,念上五年,可以找很多注解来读,但一定要以本经为中心。在这部经上倘能得定、开慧,领会相当深入,再读别的经典,可能一看就通达了。古人所谓一经通,则一切经通,道理在此。而那些开始就广览群书、见异思迁的人,好象很博学,到后来往往处处不通。
我们学英语,如果很专心地学一本好教材,搞个烂熟,哪怕只有十课,就可以学到许多的基本句法和语法,尤其可以把对英语的“感觉”培养出来。这也就是学英语的得定、开慧。净空法师建议为加深理解可以多看名家注解,推之于学英语课文,就是要多查词典,听、说、读、译一块上,把课文全面地消化下去。一本好教材,一篇好课文可以挖掘的东西是非常多的。这样学一本书,比囫囵吞枣地学五本十本书收效大得多。
对于普通的初、中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泛读、课外阅读等当然要兼顾,但绝对应以精读、听力为主。心思完全专到一部好教材上,一篇课文没有搞通、搞透,没有到滚瓜烂熟的地步,绝不开始学下一篇,单词、句法、篇章、诵读,乃至课后练习,都要精而又精,熟而又熟。
4、 建议大家时常做翻译练习。我在自学《新概念英语》的时候有个习惯,把课文译成汉语,过一阵子再把译文还原成英语。英译汉时一些自以为“懂了”的地方暴露出来,还原成英语则对英文写作的韵致、风格有更深的体会。语言看起来很简单,但我将译文“还原”时,马上可以感受到与原文的巨大差距。
上面提到的杰出人士都是“专”而后能“博”,其“博”是根植于“专”的。 净空法师让弟子五年专攻一经,学英语则有前辈发明了“一本书法”,萧乾先生用的就是一本书法。我建议学到一定层次想继续提高的同学,找一本你喜欢且文字晓畅的英文书,什么内容都可以(不过不必太专业化,如科学著作),文学书象安徒生童话也成,反复念几遍,然后把单词从头到尾一个不漏地全部查完。要养成用词典的好习惯,即使参考书上有解释、有例句,最好还是自己查而且自己查得来的信息记忆无疑更深刻,价值也更有权威。然后找一种信得过的汉语译本,自己翻译一遍再对照译本找出差距。最后达到象评书演员说书的程度,一本书全部记下来了。花半年一年专在这本上,到时候你水平提升之迅速会让你喜不自胜的。
5、附林语堂学英文要诀 一、学英文时须学全句,勿专念单字。学时须把全句语法、语音及腔调整个读出来。 二、学时不可以识字为足。识之必然兼用之。凡遇新字,必至少学得该字之一种正确用法。以后见有多种用法,便多记住。 三、识字不可强记。得其句中用法,自然容易记得。 四、读英文时须耳目口手并到。耳闻、目见、口讲、手抄,缺一不可。四者备,字句自然记得。 五、“四到”中以口到为主要。英语便是英国话,如果不肯开口,如何学得说话? 六、口讲必须重叠练习,凡习一字一句必须反复习诵十数次至数十次,到口音纯熟为止。学外国语与学古文同一道理,须以背诵为入门捷径。每谋取一二句背诵之。日久必有大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