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98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圣珍老师的“教育圣经”20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29 18:2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圣珍老师的“教育圣经”20条
李圣珍,今年53岁,是北京通州二中一位很普通的中学老师。 6年前,8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问题少年”(他们的亲生父母再也带不下去了),被他们的父母在绝望中送到了她的家里,认她做了母亲,如今,他们个个脱胎换骨,全部变成了深受师长喜爱的“希望之星”,多位考上国家重点大学,有的已赴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李圣珍老师的“教育圣经”20条
1.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 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
2.教育孩子是一名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道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摸索。
3.家长和孩子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上的沟通。
4.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其实坏孩子和好孩子之有一步之遥,家长和老师是一个核心因素。
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情感归宿,孩子的心就会漂泊不定,他们心理上就要出问题,家长十有八九的心血都白费了。
6.一定要让孩子多读那些能够进入他们灵魂的好书,这是让他们迅速成“人”的一大法宝
7.孩子遇到困难,切记不要指责,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去帮助他们逾越这些障碍。
8.家长不要在物质上过多地满足孩子,否则孩子会往与家长愿望相反地方向发展9.家长不要向孩子随意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
10.要赞扬孩子的优点,但是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你的孩子,同时要注意你的表达方式11.给孩子留一点适当的空间,那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12.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不行,你那不行,这个危险,那个太难,要鼓励他们去探索
13.要懂得赏识你的孩子,不要单一化或者僵化地看待一个孩子。
14.我教育这些孩子的过程,有人说是把“动物”转化为人的过程,是把一个只知道吃穿住等。生理满足的低级运行的动物属性占上风的人培养成一个有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大写的“人”。
15.我从不给孩子定远大的理想,但是我要通过我对人性的把握,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去触发他们的理想,让他们愉快地完成学业取得好的成绩。
17.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望子成龙动不动就让孩子做那些高不可攀的事18.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要具体指导他度过困难。
19.教育改革,要紧的不是教育好孩子,而是教育好父母.
20.教育必先教学做人,只要人做好了,升大学、搞创造、有所建树,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情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9 18:31:25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恐怕是最难的事情了,鲁迅早在80年前说中国少有合格的父母,到今天依然让人觉得没有过时,因此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而言,教育子女的关键是父母要具备教育的资格,老师要具备教育的资格,可是不幸的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这一点,于是在"问题父母"、"问题教师"的教育之下,社会上批量生产"问题少年",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多人在焦急中束手无策。

这时,一个普通的教师,一个普通的母亲--李圣珍给中国父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给中国教育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李圣珍老师用她对全部爱心去治愈孩子受伤的心灵,在她对爱心教育之下,许多被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都重新获得自信,开始了朝气蓬勃的生活,她创造了奇迹。

就教育的目标而言,也许只有四个字:"做人做事",而就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而言,只有一个字:"爱",近期出版的《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以纪实的手法完整地记录了李圣珍老师在爱的教育方面的不懈实践,以期引起全社会对李圣珍老师教育实践的借鉴和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9 18:33:45 | 只看该作者
李圣珍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赋予了教育更人性化,更科学化的丰富内涵,这些都是以前的教育学领域所缺乏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她用无数活生生的事实所证明。从不计其数的“差生”、“问题少年”被培养成名校大学生、专业人才或“好孩子”、“希望之星”的事实上来看,“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老师”这句话已经被李老师自己所亲自印证。的确,一个孩子的失败,首先是家长和老师教育观和教育手段的失败,而李老师之所以能练就点石成金的绝活,恐怕与她博大的爱心和因材施教的教
育方法息息相关。

    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历来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很少顺应孩子自身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地成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实际上蕴含的只不过是大人们的一厢情愿和虚荣心,功利心。这种观念驱使下的家庭教育多半产生的行为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让孩子去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家长 们往往唉声叹气,训斥责骂。此外,家长和老师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放到一个高度,高屋建瓴,由此对孩子颐指气使。操纵管控。鲜少有人想到,孩子出世后,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作为他们监护人的父母,养育他们是理所当然的责任,但决不意味着可以剥夺孩子的所有权利——恰恰相反,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是每一个父母应尽的义务。

    由此,我想到了李圣珍老师在《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一书中反复强调的<B>,</B>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国家,君与臣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老板与雇员之间,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官与民之间,乃至于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都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分化,界线十分分明,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生命个体之间的尊重消失了,而代之以操纵与逆反,蔑视与仇恨,蛮横与奴性,压迫与反抗,优越心理和心理变态。在几千年这种由儒家意识形态所影响的封建制度的迫害下,老百姓的权利一直是最被轻视的,人的基本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起码的自由都被无情地剥夺了,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严重的 阶级矛盾。而下层饱受压迫的人们历经屈辱之后,又寄希望于自己的后代能成功立业,光宗耀祖,同时自己也扬眉吐气。可以说,中国的家长们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是这种意识形态的折射。因此,某网站调查的结果“中国人缺的是自信,多的是奴性和委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试想一下连自己的子女都成为了被父母引导着实现心愿的工具而没有起码的尊重和宽容,这样的人又怎能尊重社会上其他的人,尤其是弱势群体呢?

    尽管《每个父母都能成功》的主要意义只是对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发出了振聋发聩的 振臂疾呼,并构架了一整套创造性的教育体系,从而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

    但是,它对于家长实施自我教育,净化自己的心灵,形成自己的人格力量,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无疑,“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另一个灵魂”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可是,又有多少家长和教师能够悟出这个真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9 18:34:27 | 只看该作者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与其说是教育孩子的,不如说是教育父母的。

  这本书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故事,阐述了一个深刻的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的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捷径就是爱之路。李圣珍老师接手教育的孩子,大部分都被认为已经没有“改造”的可能了,他们不听大人的话,不好好学习或者与社会上的流氓交往,流浪在犯罪的边缘。但是,李圣珍老师接受了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细心呵护,并时时警惕他们在道德品行上可能出现的偏差,终于将“问题孩子”教育成人。

  当李老师的事迹通过媒体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时候,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蜂拥而至,他们希望从李老师这里取经,然后背着李老师的圣经去塑造子女,希望孩子成为杰出的人。李老师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孩子究竟是谁?

  第一种孩子是父母的“下级”,必须听从父母的一切命令,不许乱说乱动,孩子成了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随便处置,或者不关心、不过问,而无论是冷漠还是溺爱,孩子都是受害者。

  第二种孩子是父母的商业合作伙伴。父母教育孩子完全用物质刺激来展开,往往导致孩子的智力畸形发展,或者由于物质刺激失效而使孩子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第三种孩子是父母的储蓄所,父母待孩子好的原因是给未来“种”福利,期望孩子长大了可以给自己光耀门庭,这种不平等对待的财产型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压抑,难以舒张个性。

  第四种孩子是家庭的奴隶,是父母的出气筒,甚至是许多心灵不健康的大人肆意羞辱、发泄、虐待的对象。尤其在某些农村家庭,女孩子更是家里讨厌、折磨的对象,即便长大了也无法拥有最基本的健康心灵。

  第五种,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难以获得全部的父母之爱而导致情感人格残缺,自卑、自闭,再加上有的学校将学生人为地分成优等生、差等生,最终导致一些孩子终生无法建立自信,甚至自暴自弃。

  与上述五种对待孩子的方式截然相反,在李老师的教育实践里,孩子首先是人,是与父母一样的人,只不过他们还没有长大,他们还需要父母的帮助。其实孩子比大人更需要心灵的爱抚,他们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健康成长。李圣珍老师对待孩子的教育是人格教育,是爱的教育。

  在李圣珍老师众多的感人故事中,拯救“疯孩子”马月的故事最能够体现李圣珍教育实践的精髓??母爱教育。面对这个美丽、善良、聪明却被社会环境压抑成心理畸形的小女孩,她说:“你要上天堂,妈妈跟着去;你要下地狱,妈妈陪到底。”正是以这种菩萨式的爱心,李圣珍抚平了马月的心灵创伤,使这个孩子重新对自己、对世界充满信心,从多次自杀的死亡边缘回到人间,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愿考上了重点大学。

  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弊病,我们这个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合格的父母,他们大多缺乏基本的文化教育,更遑论人格教育,因此莫名其妙地恋爱、莫名其妙地结婚、莫名其妙地做父母,并且用他们获得的教育去对待下一代。被他们培养出来的所谓“问题少年”,本质上是来自“问题父母”,再加上一堆“问题教师”,孩子们就更加雪上加霜,这样的教育结果不出“问题少年”,才是咄咄怪事!

  将李圣珍老师的教育实践推广到千家万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愿普天下的父母看过这本催人泪下的心灵之作后,能够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孩子的人格是否是独立的?李圣珍老师教育的真正对象究竟是孩子还是父母?如果我们还能够回忆起鲁迅先生80年前那句痛切的话:“中国少有合格的父母”,那么在高喊“救救孩子”之前,还是先救救父母们自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1-8 20:04:18 | 只看该作者
要和孩子真正建立起意识上的平等,不要向孩子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真诚地赞扬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学会欣赏孩子,从孩子身上看到大人欠缺的优点,而不是横加指责……这些理念的基础只有一点;把孩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真正与自己平等地对待。事实上,这种观念不仅适用于家庭教 育,也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的看待。
很欣赏以上一段教育理念,它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同样适用于学校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1-15 16:44:0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1-22 14:54:14 | 只看该作者
“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这个提醒太重要了,相信我们中时常说类似话语的肯定绝非少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1-22 15:33:18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不错,只是做起来有些太难,主要是难以把握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11-22 15:34:2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补充一点的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当然最好是言传加身教,要孩子做到自己先要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12-2 23:36:2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18 , Processed in 0.07703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