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lp5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元的Newbery 之行!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1-3-5 09:44:39 | 只看该作者
感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慢慢引入这些内容的小说,加之适度的引导,很有好处!
我们还小,总是不想让她接触战争,死亡呀,比较伤感的东西,慢慢再说吧, 先取经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delicacycy + 2 + 2 对,我们先向前辈学习!
hlp525 + 3 + 3 giver这本书适合大孩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1-3-5 10:55: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lp525 于 2011-2-17 04:20 发表
目前的阅读,我都是和元元一起看书,元元朗读。这样做,主要是我想了解一下元元的阅读水平到底是什么程度。等过一阵,阅读肯定要过渡到默读,或是默读和朗读结合,以默读为主!



元元妈,我们家的lucy现在是在看A TO Z,不过我不是每次都有时间跟她一起看,很多时候她都是自己被情节吸引自己在默读,问起来她说是默读速度快,可是我觉得这样一来对于一些音节发音复杂的词,她就囫囵吞枣了。

是兴趣为主先让她默读着,还是也像元元似的先朗读再默读比较好呢,想听听你的意见。

目前孩子的听说基本上道了,只是读写真的是既花费时间,又难以下手,主要是我自己心里还没想好怎么系统的学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1-3-5 13:29:33 | 只看该作者
Johnny Tremain我读了前两章(共十二章)。有个告一段落的结局,情节颇足令人震撼。推荐女儿也读。但读到第一章中间,因为写制作一个精美大型银器,生词甚多,女儿被弄的不耐烦,放下睡觉。今天上午我激励她继续读完前两章,她就接着读完前两章。

手上的这本书出版社和The Giver的一样,版式也一模一样(但每页The Giver多排两行)。版权页分级,The Giver为RL: 4.5,这本为RL: 5.5。女儿说可能难度差不到一个年级。有时间我来接着读,再试试推荐下一个故事段落。油画般的历史场景再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14:53: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maymei 于 2011-3-5 10:55 发表

元元妈,我们家的lucy现在是在看A TO Z,不过我不是每次都有时间跟她一起看,很多时候她都是自己被情节吸引自己在默读,问起来她说是默读速度快,可是我觉得这样一来对于一些音节发音复杂的词,她就囫囵吞枣了。

是兴趣为主先让她默读着,还是也像元元似的先朗读再默读比较好呢,想听听你的意见。

目前孩子的听说基本上道了,只是读写真的是既花费时间,又难以下手,主要是我自己心里还没想好怎么系统的学起来。


阅读和朗读是两个概念,可以分别实施:)

孩子有默读的习惯很好啊,这样速度也快!真正的阅读应是默看的,这里的默看指的是真正的阅读而不是那种心里读出来实际不出声。很多阅读训练就强调阅读不依赖发音,即直接看不用读。

如果担心孩子的发音,可以选择一本书让孩子读出声来,不用要求每本都读出来的。

我最近让元元读,是想了解一下她的阅读水平是个什么程度。以后也以阅读为主,偶而选择一些书朗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amaymei + 2 + 2 谢谢元妈及时回复。那我们就朗读和默读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1-3-5 20:20:00 | 只看该作者
纽奖的书我是准备拉长战线让孩子慢慢品读的,就像当年陪着孩子读绘本一样。毕竟纽奖的书适合的年龄段多是十岁或以上的孩子,当然不排除有部分书目浅显、易懂、深刻而有趣,而且与孩子的阅历相当。可贵的是论坛里热心的爸妈们把珍贵的资源(书、音频、读书后的感想、经验分享)积累在这儿,成为一座宝库,让我们摸索时少走弯路、有参照的依据。感谢!

[ 本帖最后由 delicacycy 于 2011-3-5 20: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勤劳小蜜蜂 + 10 + 10 对,十岁以后,再开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1-3-5 21:06:14 | 只看该作者
晚饭后又和女儿讨论Johnny Tremain。女儿先说到,第二章第三章的标题均来自第一章中所引圣经之语(第三章我们都还没读,但都看了题目)。我表扬说注意得好。我说昨夜我看了所有共十二章的标题,都起的很好。比如第一章叫Up and about,你觉得是什么意思?我自问自答说:我觉得Up指主人公男孩对别人的态度,而about指他的来处和生活。女儿似认可。接着我说,这个作家非常利害,曾得过著名的普利策奖。我翻到书的最后,上面介绍作者生平时说作者因Paul Revere and the World He Lived In一书获得普利策奖。女儿立即指出,Paul Revere 即书中写到的主人公男孩制作精美大型银器时曾去拜师的银匠,我立即翻到书前,果然如此。接着女儿说,以前也曾听到过此人之名,但已经不记得何时何处。接着我们在维基百科上搜到此人介绍,原来是独立战争时期著名英雄,介绍中还带有大量图片:http://en.wikipedia.org/wiki/Paul_Revere。书中插图所画之Paul Revere和维基百科词条中所收肖像画还很像。而维基百科词条所列参考书的第二本正是作者获得普利策奖的那本,且点击之可于谷歌阅读: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r6sNI9dUfYC&printsec=frontcover#v=onepage&q&f=false。女儿说如果维基百科上的英语再简单些就好了。我再次向女儿总结说:只读了第一个完整的故事段落,但收获很大。接着女儿听了第一章第一节的音频(每章大概分五~六节)。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茶冷 + 2 + 2 谢谢你了
hlp525 + 3 + 3 YN理解深度是初中水平,元元的小学水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4:55:59 | 只看该作者
giver 元元听完了,对结尾感到不解,对作者提到的关于音乐的echo也不理解,所以追着我问结尾到底是怎样的。

我告诉她我的理解是,小男孩应该已经成功到了另一个社会,这只是计划的一部分。以后小男孩会想法回到原来的社会,读者可以选择逃离,而小男孩不行,他是那个社会的一份子,他是有使命的。他会在时机成熟地时候回到原来的社会去帮助那里执迷不悟的人们觉悟,帮助人们去感受,去爱,去面对真实的自然。。我理解的echo 就是,小男孩希望有一天他的社会也会有音乐响起。

估计元元对我的猜测不觉得信服。她拿起了另一本书lois lowry的书 Gathering blue,想从中找到答案。目前,元元已经边听边看了前四章,看听的时候很专注,没有提问,比上次看giver显得耐心多了。她是不是发现了这一系列的书就是这个风格,让人慢慢地去体会一个又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3-6 15: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茶冷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1-3-6 16:17:35 | 只看该作者
The Giver还是更难懂,因为不是完全写实的,因此元元妈妈评点似不确了。Johnny Tremain中引圣经语为:…And I will break the pride of your power; and I will make your heaven as iron, and your earth as brass. 而第一第二章的标题分别为The Pride of Your Power和An Earth of Bra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1-3-6 20:34:19 | 只看该作者
我读维基百科方知,Paul Revere主要的贡献是在于一次关系Lexington战役的夜骑通风报信。而这次夜骑,本未引起多少后人注目,直到1861年大诗人Langfellow写诗记叙此英雄壮举。我说这个给YN听,她说知道此诗人,名字很好玩,“长家伙”;我又读词条中引的诗的第一段给YN听:

Listen, my children, and you shall hear
Of the midnight ride of Paul Revere,
On the eighteenth of April, in Seventy-Five;
Hardly a man is now alive
Who remembers that famous day and year

没听我读完,YN立即起身,拿来阿瑟章节书大概是第18本,翻到一页——原来中间引用了前两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elicacycy + 2 + 2 孩子眼尖看见了笔误。说诗人是Henry W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1-3-6 23:15:09 | 只看该作者
纽奖书还没开始给儿子听,儿子刚满9岁,也是天真的不得了。元妈的这座楼刚好让我的思路也整理一遍,看着各位牛爸牛妈的读后感,交流的心得,心里真是佩服得不得了,当然更多的是高兴,应该可以学到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14 , Processed in 0.120072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